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对失眠患者治疗的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2

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对失眠患者治疗的效果评价

孙丹高羽邵柯

(江苏省常州市德安医院江苏常州213000)

【摘要】目的:评价失眠患者应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入我院进行治疗的失眠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盲法分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药物疗法治疗,而观察组则应用脑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患者的睡眠质量,并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PSQI各个维度与总分上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均有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各个维度比较无差异(P>0.05),总分上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失眠患者治疗中应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值得借鉴。

【关键词】失眠;脑电生物反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效果

【中图分类号】R7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0-0200-02

失眠作为一种比较常见的睡眠障碍疾病,患者常常会出现焦虑与恐惧等负面情绪,甚至影响社会功能与精神状态。从有关报道中看出,老年人群属于失眠高发群体,而他们合并基础疾病的几率较高,治疗难度更大,难以彻底治愈[1]。常规药物尽管是比较常用的方案,但其疗效并不明显,之后出现的光疗、心理疗法、针灸也未取得显著的效果。近几年,脑电生物反馈治疗逐渐成熟与发展,在失眠中成为新型疗法。为了探讨失眠患者应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的临床效果,本文就收治的80例患者展开了分组研究,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入我院进行治疗的失眠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对象有完整的临床资料,确诊满足CCMD-3有关于失眠的诊断标准[2],愿意配合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将不愿意配合研究、妊娠期或哺乳期、严重躯体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排除在外。按照随机双盲法分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21例;年龄36.8±10.5岁(16~72岁);病程1.9±0.8年(4个月~18年)。观察组:男性18例、女性22例;年龄36.3±10.7岁(17~70岁);病程1.7±0.6年(6个月~17年)。两组患者在前述资料上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可比。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药物治疗方案处理,先予以20mg谷维素,每天3次、10mg维生素B1,每天3次、10mg维生素B6,每天3次,然后采取(0.4~1.2)mg阿普唑仑片口服治疗,夜间服用。观察组患者则采取脑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每次30min,每周5次,连续治疗2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所用仪器为欧洲Spirit公司多导神经生物反馈仪,治疗前将相关知识告知患者,指导他们实施放松与注意力集中训练,治疗期间则协助患者取半卧位,坐在治疗仪前,根据国际10-20系统电极放置法,放置电极于Vp1与Vp2位点,Vpz则接地,参考电极接于两侧耳垂。实施α波、SMR波、θ波等训练,指导他们根据软件的程序操作完成训练与指定任务,根据机体表现设定参考波段阈值,确保反馈信号出现于治疗时间均不低于60%。

1.3观察指标

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患者的睡眠质量,并比较分析。

1.4评价标准

PSQI量表最高分21分,最低分0分,可分为潜伏期、持续性、习惯性、睡眠效率、睡眠紊乱、睡眠药物、功能紊乱等维度,其中评分>7分表示睡眠质量差,评分越高则表示患者的睡眠质量越差。

1.5统计学处理

利用SPSS19.0分析本数据,PSQI各个维度及总分以均数(x-±s)、t检验处理,将P<0.05为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PSQI各个维度与总分上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均有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各个维度比较无差异(P>0.05),总分上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

表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PSQI各个维度及总评分比较(x-±s,分)

3.讨论

失眠症作为常见的多发性疾病,指的是病患睡眠时间和(或)质量无法达到要求,对白天社会功能有明显影响的一类主观体验,比如各类原因所致入睡难度较大或睡眠缺乏等。本病发病率高达10~20%,其中心理因素属于主要原因。当前治疗方案较多,比如药物治疗、光疗、心理治疗及针灸等,但从过去文献报道来看,这些疗法取得的疗效并不理想,为此寻求新的治疗措施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课题。随着对失眠的研究增多,当前关于失眠症的神经生理特征重新得到研究,并且成为热点课题之一。从有关文献报道中看出,失眠属于生物学基础的高唤醒状态[3],使得脑生物反馈与自我放松等成为新型治疗方案,通过临床实践看出,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应用在失眠患者中可以有效稳定影响脑电活动,最终促进睡眠功能与白天活动能力恢复正常。

我院将收治的80例失眠患者分为2组比较研究,对照组接受常规的药物方案治疗,而观察组则接受脑电生物反馈方案治疗,结果经统计学分析看出两组患者在治疗前PSQI各个维度与总分上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均有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各个维度比较无差异(P>0.05),总分上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脑电生物反馈疗法在神经症、多动障碍、注意缺陷、失眠症等精神疾病中逐渐应用起来,这种治疗技术也较多脑波训练技术,通过它治疗失眠可分为两种模式,其一为感觉运动节律训练,其二为训练产生θ波,这种波出现时有强烈困倦感,而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便反其道而行之,指导患者学会“放开手”、自由自在的自主状态。人体在低觉醒状态下会进入睡眠状态,为此若能使得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来产生低觉醒水平,便可很好地治疗失眠。同时,加用放松训练,可诱导患者进入睡眠状态,而且肌肉放松与精神完全松弛后可实现对机体的双重调节,效果更佳。

综上,失眠患者治疗中应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邓小鹏,周丽芳,郭伟等.脑电生物反馈辅助治疗老年失眠症的疗效观察[J].精神医学杂志,2014,27(2):110-112.

[2]杨慧君.心理护理联合脑功能治疗仪治疗失眠分析[J].当代医学,2013,15(33):135-136.

[3]冯睿琦,唐岩,黄芹等.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失眠症疗效观察[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0,16(6):490-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