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4 个结果
  • 简介:在脑动-静脉畸形(aterivenousmalformation,AVM)破裂出血的急症手术中,如何尽可能一次切除畸形的血管团而又不加重脑损伤,是神经外科面临的难题之一.由于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起病急骤,许多患者手术前已处于昏迷或脑疝状态,来不及施行血管造影检查,对于术前病情判断、术中操作及疗效均有很大影响.为此,笔者将我院1995年3月-2002年9月收治的16例手术后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病理检查证实为脑动-静脉畸形患者的治疗经过报告如下.

  • 标签: 脑动-静脉畸形 脑血管破裂出血 急症 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
  • 简介:目的探讨运用cT血管造影(CTA)诊断破裂脑动脉瘤。方法对怀疑颅内动脉瘤破裂的16例病人施行CTA检查,采用PhilipsTomoscanAVP1螺旋CT机,120kV,200mAs,层厚1.5mm,螺距1.重建间隔0.05mm。造影剂为欧乃派克100ml,2.5—3.0ml/s的速度经肘正中静脉注入,16—18s后扫描。数据经计算机工作站处理后以MIP和SSD法显示,由放射科医师和神经外科医师共同阅片。结果本组16例病人共检出13例16个动脉瘤,其中前交通动脉瘤8例,后交通动脉瘤1例,基底动脉梭形动脉瘤1例,左侧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合并右侧颈内动脉瘤1例,后交通动脉瘤合并同侧颈内动脉床突周围段芽孢状微小动脉瘤2例。10例脑动脉瘤做了开颅手术治疗,术后恢复良好5例,生活自理2例,重度残废2例,植物生存1例。未手术的3例病人,其中1例Hunt-HessV级者术前准备时死亡,1例放弃治疗死亡。1例基底动脉梭形膨大者保守治疗,遗有脑干受压症状。结论CTA具有快速、简便、安全、可靠的优点,可作为破裂脑动脉瘤和急诊手术前首选的检查。

  • 标签: 脑动脉瘤 CTA 蛛网膜下腔出血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动脉瘤破裂后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致低钠血症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动脉瘤破裂后SAH合并低钠血症的原因及治疗.结果SAH后低钠血症以前交通动脉瘤多见,其常见有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和脑性耗盐综合征两种类型.结论准确认识和及时、正确的处理SAH后出现的低钠血症对改善患者预后,十分重要.

  • 标签: 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低钠血症
  • 简介:目的究高血压脑出血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人入院后给予控制血压,控制标准为比其基础血压高10~20mmHg,最高不超过180/100mmHg,如发生再出血,根据手术适应症进行手术.结果组病人GOS标准,轻残4例,生活自理2例,重残12例,死亡9例,死亡率为333%.结论血压脑出血是一种死残率均高的疾病,特别是再出血的发生将严重影响病人预后,增加死亡率及病残率,因此,有效的控制血压可以减少病人的再出血和脑梗塞的发生.预防及治疗脑出血患者的再出血.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再出血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破裂大脑中动脉瘤手术预后的重要因素.方法对83例破裂大脑中动脉瘤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运用Logistic-regression统计学方法,对病人的年龄、意识、颅内血肿、动脉瘤破裂次数、脑血管痉挛等19个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以确定对预后最有价值的变量因素.随访时间0.5~10年.结果颅内血肿、动脉瘤破裂次数对预后的影响最有价值(P<0.05).结论颅内血肿、动脉瘤破裂次数是影响预后最重要的因素,早期手术对提高破裂大脑中动脉瘤手术疗效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破裂大腑中动脉瘤 手术 预后
  • 简介:1对象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1年~2004年,我们对30例颅内囊状动脉瘤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均为早期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人,疗效良好.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25~60岁.24例为第1次出血,6例曾有SAH史.Hunt-Hess分级Ⅰ级14例,Ⅱ级11例,Ⅲ级3例,Ⅳ级2例.7例后交通动脉瘤有动眼神经压迫症状,3例椎-基底动脉瘤有脑干压迫症状.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栓塞 治疗性
  • 简介:目的总结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点以及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技术要点、并发症及其防治经验,并客观评价其必要性、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对46例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动脉瘤囊内栓塞。结果成功栓塞46个动脉瘤,其中100%闭塞42个,95%闭塞3个,90%闭塞1个,全组无死亡。术中并发脑血管痉挛2例,弹簧圈末端逸出1例,1例复发者经二次填充GDC栓塞而治愈。术后随访12~72个月,临床症状均消失,20例有颅神经压迫症状者18例完全恢复正常,另2例为永久性动眼神经不全麻痹,全组术后均无破裂出血。结论对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必要的,采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进行动脉瘤囊内栓塞的方法安全实用、疗效可靠。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栓塞 电解可脱性弹簧圈
  • 简介:诊断垂体疾病的手段目前仍以临床表现、内分泌检查和CT扫描为主,随着MR应用的普及,许多有内分泌症状及视力视野改变的病人行MR扫描。由于MR具有组织分辨率高,可多参数、多方位和多层面扫描的优点,且显示亚急性和慢性血肿明显优于CT扫描,使得垂体瘤出血的检出率亦相应增高。本文报道19例垂体瘤出血的MR表现,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探讨MR扫描在诊断垂体瘤出血中的价值。

  • 标签: 垂体肿瘤 并发症 磁共振成像 出血
  • 简介: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经眉眶上锁孔入路手术的可行性及相对适应证.方法对28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经眉眶上锁孔入路手术治疗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着重描述该手术方法、注意点、术中动脉瘤破裂及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情况.结果28例动脉瘤全部夹闭成功,其中3例术中有动脉瘤破裂出血,术后10例病人有不同程度的脑血管痉挛,其中2例为症状性脑血管痉挛,除1例大脑中动脉瘤有轻偏瘫,1例前交通动脉瘤有单侧下肢轻瘫外,其他病人恢复良好.结论绝大多数颅内动脉瘤破裂病人急性期同样适合锁孔手术,术中动脉瘤破裂和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的机会同常规开颅显微手术并无明显差别.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破裂 急性期 锁孔手术 脑血管痉挛
  • 简介:复发性脑出血系指患者首次自发性脑内出血后再次甚至多次发生脑出血[1],比首次自发性脑出血的病死率和病残率更高.我院2002年7月-2004年6月共收治脑出血患者453例,其中经头部CT检查证实为复发性脑出血者45例(9.93%),笔者就其临床表现及CT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

  • 标签: 脑出血 脑血管疾病 CT特征 神经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治疗方法并降低死亡率.方法该组40例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病人用开颅血肿清除、血肿内引流、脑室外引流等手术方法加术后脑室内尿激酶注入、腰穿等方法.结果优9例占22.5%,良15例占37.5%,差6例占15%,未醒1例占2.5%,死亡9例占22.5%.结论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是降低死亡率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脑出血 破入脑室 治疗方法 死亡率
  • 简介:出血后脑水肿是患者症状加重的一个重要原因,严重影响病人的预后,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以前观点认为出血后脑水肿主要是由于血肿压迫周围脑组织,导致缺血缺氧引起脑水肿,但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血中释放的物质如凝血酶、血红蛋白等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发生机制 所致水肿 水肿发生
  • 简介: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52倒手术治疗分析:脑出血破入脑室发生率取决于出血部位是否接近脑室;手术方式选择与出血部位、血肿大小、血肿侵入脑室系统的范围及性状有关;Ⅱ、Ⅳ脑室及中脑导水管铸型是临床预后的决定固素;尽快恢复脑脊液的正常循环是治疗高血压出血破入脑室的关键。

  • 标签: 高血压 脑出血 脑室 手术治疗 出血部位
  • 简介:小脑出血超早期(6小时以内)手术不仅可以提高生存率,还可以提高生存质量.我院自1991~2000年对27例重症小脑出血病人进行了超早期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重症小脑出血 超早期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对脑室内出血的原因,临床表现及治疗,预后做初步的分析.方法对我院1999~2001年以来收治的脑室内出血122例的治疗情况做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死亡48例占全部病例的393%,生活自理20例,需人照顾者22例,恢复良好者32例.其预后相当不乐观.结论脑室出血的原因多数是高血压占385%,其次为动静脑畸形,烟雾病、动脉瘤、外伤,部分病因不清,治疗以脑室外流,加尿激酶灌注,脑脊液置换等方法为主,预后不佳,尤其是年龄越大、预后愈差,昏迷越深预后越差,发病早期脑室扩大,说明已形成梗阻性脑积水,它是导致病人急性恶化和死亡的主要因素.此外,出血部位和伴有脑实质内血肿量的大小,都影响预后的程度.

  • 标签: 脑室内出血 临床分析 病因 临床表现 治疗
  • 简介:三维CT动脉血管造影(3D-CTA)技术是采用新型三维重建技术配合连续静脉注射对比剂,以显示动脉血管性病变的检查手段,近年来此项技术在临床应用的相关研究报道逐渐增多.我院自2003年1月-2004年7月应用3D-CTA技术对9例颅内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患者进行诊断性检查,并将其影像结果作为手术依据,施行手术治疗获得良好效果.

  • 标签: 三维CT动脉血管造影技术 颅内动脉瘤 肿瘤破裂 急性期 3D-CTA
  • 简介:目的探讨脑室引流尿激酶灌注治疗脑室出血的疗效.方法本组31例中男17例,女14例.年龄24~72岁.高血压性脑出血24例,动静脉畸形3例,原因不明4例.本组病人均为急性起病.首发症状为头痛、呕吐的16例,昏迷的11例,失语2例,复视2例.所有病你均在发病后48小时内行颅CT检查.全部行侧脑室额角穿刺引流术.双侧脑室引流25例,单侧脑室引流6例.全部手术均于入院后24小时内完成.术中引流管置于脑室后呈低位,尽量放出脑室内的血性脑脊液,然后注入尿激酶.每日向脑室内注入尿激酶2~3次,每次1~2万U,注入后闭管3小时后开放引流.术后复查CT2~3次.脑室内血肿消失闭管24小时,无异常反应后拔除引流管.结果本给病例经治疗后恢复良好8例,生活自理7例,需人照顾7例,死亡9例.结论脑室引流加上尿激酶脑室内灌注,可以加快脑室内血块的溶解,利于血肿的尽早排出.

  • 标签: 脑室引流 尿激酶 灌注 治疗 脑室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