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北曼哈顿研究显示,感染性疾病与卒中风险增加显著相关。纽约哥伦比亚大学MitchellElkind表示:“慢性感染已被证明与血管病发生如心梗或卒中风险增加相关。我们进行大规模研究证明感染性疾病与卒中风险增加相关。”

  • 标签: 风险 卒中 常见病因 感染性疾病 哥伦比亚大学 慢性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垂体腺瘤术后垂体激素水平总体变化规律。方法回顾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经蝶入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垂体腺瘤218例,根据筛选条件选出81例,其中男43例,女38例,根据免疫组化及临床内分泌学特点进行分组。将术前1周内、术后第1天、术后第7天及术后4个月激素水平进行记录和比较。结果“总体激素水平在所有病例术后第1天、术后第7天及术后4个月呈上升趋势。在各组垂体腺瘤中,术后第1天与术后第7天各单项激素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蝶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后,术后第7天与术后第1天单项激素值大致相仿,腺垂体体内分泌能力在术后4个月内逐步恢复。

  • 标签: 垂体腺瘤 经蝶手术 腺垂体 激素水平 总体激素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与显微镜经鼻切除功能垂体瘤术后激素改善差异性。方法收集并分析2009年3月-2013年1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医院神经外科58例功能垂体瘤患者临床资料。将58例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显微镜下单鼻孔经鼻蝶手术组34例;神经内镜下经鼻蝶手术组24例。每组患者根据不同激素功能类型分为泌乳素(PRL)腺瘤、生长激素(GH)腺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腺瘤。所有患者术后随访皆行垂体激素检测化验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显微镜组34例,术后激素恢复正常15例(44.1%),下降〉术前激素水平50%13例(38.2%),无变化6例(17.4%);内镜组共24例,术后恢复正常17例(70.8%),下降〉术前激素水平50%2例(8.3%),无变化5例(21%)。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检验,P〈0.05)。结论神经内镜经蝶手术切除功能垂体腺瘤能显著改善垂体激素水平,在定程度上优于显微镜手术。

  • 标签: 功能性垂体瘤 神经内镜 激素
  • 简介:随着老龄化到来,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阻塞肺部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慢性病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等特点,很多慢性疾病多与睡眠障碍伴发,互为因果。常见慢性病伴发睡眠障碍如失眠、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除了慢性病病因病机影响睡眠以外,很多慢性病治疗同样也影响患者睡眠健康。因此慢性病伴随睡眠障碍应该引起临床医师重视,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应该综合考虑慢性病与睡眠障碍综合治疗方案,以期控制病情,达到较为理想治疗效果。

  • 标签: 慢性病 睡眠障碍 失眠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 简介:目的探讨雄激素受体(androgenreceptor,AR)在不同级别脑胶质瘤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12例正常脑组织和73例不同级别脑胶质瘤组织标本.其中WHOⅠ级8例,Ⅱ级15例,Ⅲ级23例,Ⅳ27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AR蛋白及ARmRNA表达情况,并分析正常脑组织和不同级别胶质瘤间AR表达差异。结果各级别胶质瘤组织中AR蛋白阳性率和mRNA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均P〈0.05)。胶质瘤WHO分级与AR阳性细胞率呈显著正相关(m=0.584,P〈0.001),胶质瘤WHO分级与ARmRNA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s=0.885,P〈0.001)。结论AR在胶质瘤组织中表达增加.其表达水平与病理级别密切相关,提示AR可能在脑胶质瘤生物学行为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脑胶质瘤 雄激素受体 荧光定量PCR检测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 mRNA水平 receptor
  • 简介:目的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神经外科2010年1月—2017年6月,行经单鼻-蝶窦入路显微镜下手术切除垂体腺瘤145例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分析其手术切除范围、术后临床疗效及手术前后血清催乳素(prolactin,PRL)、生长激素(growthhormone,GH)水平。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半年时,头痛、视野缺损、视力减退、神经内分泌紊乱(泌乳闭经、性功能障碍、肢端肥大、激素水平异常、向心性肥胖等)等症状明显改善。肿瘤全切组患者术后第1d、第7d、第14d血清PRL、GH激素水平较术前均明显下降,而未全切组患者无明显变化。手术全切组患者术后第1d、第7d、第14d血清PRL、GH激素水平比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5)。结论经单鼻孔-蝶窦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及并发症低等优点;并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和血激素水平;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单鼻孔蝶窦入路 显微手术 垂体腺瘤
  • 简介:目的探讨高原地区急性脑梗死(acutecerebralischemic,ACI)与雄激素(androgen)水平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高原地区(海拔2260m以上)男性ACI患者和对照组各60例血清睾酮、雌二醇(E2)、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和IL-6水平.比色法检测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载脂蛋白-A1(Apo-A1)和载脂蛋白-B(Apo-B)等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原地区男性ACI患者血清睾酮水平明显下降(P<0.01),血清E2水平无明显变化;ACI患者TG、LDL和Apo-B含量增高,TC、HDL和Apo-A1含量无明显变化.病例组TNF-α、1L-1β和1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EPO水平与对照组相比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男性ACI患者睾酮水平下降与TG、LDL、Apo-B、TNF-α、IL-1β和IL-6水平间呈负相关,与E2、TC、HDL、Apo-A1和EPO相关不显著.结论低睾酮水平与高原男性ACI相关.雄激素水平降低可能通过影响脂质代谢和参与炎症反应环节促进高原地区老年男性ACI发生.

  • 标签: 高原 急性脑梗死 老年男性 雄激素 睾酮 血脂
  • 简介:低血钾性周期麻痹(hypokalemicperiodicparalysis,HOPP)种以反复发作突发性骨骼肌弛缓瘫痪为临床特征疾病,随着近年对离子通道结构深入研究,认为低血钾性周期麻痹与染色体基因突变引起骨骼肌钙通道异常有关[1,2].实验室检查,血清钾水平下降诊断低血钾性周期麻痹关键生化指标,但临床上发现部分患者伴有血清肌酸激酶(CK)水平增高,其发生机制还不十分清楚[1].笔者对我院1998年6月-2004年6月收治33例低血钾性周期麻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以进步探讨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变化机制及其临床意义.

  • 标签: 低血钾性周期性麻痹 血清肌酸激酶 HOPP 弛缓性瘫痪 血清钾
  • 简介:目的研究女性颅脑创伤(TBI)患者临床因素,为优化女性TBI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2011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2368例TBI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女性TBI患者临床特点及其出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comascale,GCS)评分影响因素。结果女性TBI患者例数约为男性1/3。与男性TBI患者相比,女性患者中开放伤和多发伤者更少,老年(≥65岁)患者比例明显增加。男女TBI首要伤因均为交通伤,但≥75岁女性TBI患者首要受伤原因跌倒。女性TBI患者中,在伤后≤6h即入院者更多,入院时昏迷程度较男性患者轻;但总体上女性与男性TBI患者病死率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65岁、受伤至入院时间≤6h以及入院时GCS评分较低,可能治疗后女性患者出院时GCS评分改善保护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OR=0.425,95%CI:0.238~0.760,P=0.004)、受伤至入院时间(OR=0.576,95%CI:0.345~0.962,P=0.035)以及入院GCS评分(OR=0.768,95%CI:0.713~0.827,P<0.001)为女性TBI患者出院时GCS评分改善影响因素。结论预防老年女性受伤及尽快将伤者送医院就诊,可能改善女性TBI患者治疗效果和预后。

  • 标签: 颅脑损伤 女(雌)性 临床特征
  • 简介:目的为了研究已婚和未婚女性发育、婚姻和个性上差异。方法采用填写自编问卷和16PF人格测定。结果未婚组初次作爱时间和人流时间明显早于已婚组,前者人格特征也不同于后者。结论未婚组年龄与文化较低,外地人口居多,说明未婚组客居他乡,过早参与社会竞争,接触面较杂,人格自律差,在缺乏家庭关爱和约束情况下,容易对性行为采取不慎重态度,以致过早作爱。

  • 标签: 已婚妇女 未婚妇女 女性 性发育 婚姻 16PF
  • 简介:目的探讨性激素在绝经后女性脑梗死发病中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绝经后女性脑梗死患者70例和绝经后正常对照组妇女30例血清雌二醇(E2)和睾酮(T)水平.结果脑梗死急性期组和恢复期组血清E2均低于对照组(P分别小于0.001和0.01),T高于对照组(P均<0.05).急性期组与恢复期组之间E2、T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E2、T对脑梗死贡献率分别为67.1%和32.9%.E2与高密度脂蛋白(HDL)正相关(r=0.22,P<0.05),与低密度脂蛋白(LDL)负相关(r=-0.32,P<0.01).结论雌激素低落、雄激素水平升高绝经后女性脑梗死危险因素,其中雌激素与脑梗死关系更为密切.低雌激素致病作用部分通过对血脂不利作用实现.

  • 标签: 脑梗死 绝经女性 性激素 雌二醇 睾酮 发病机制
  • 简介:患肯45岁,女性因头痛待查就诊。头部MRI检查T2WI及GRE序列显示右侧小腑半球点状和条形低信号影;增强T1WI可见周围较细髓静脉蟹轻至中度强化改变,表现为明显“海蛇头”征象(细箭头所示),并可见增粗、呈明显强化改变引流静脉(粗箭头所示,图1~4)。

  • 标签: 静脉异常 发育性 头部MRI检查 GRE序列 头痛待查 T2WI
  • 简介:  1病例简介  患者,女性,15岁,主因'反复发作右侧肢体抽搐2年'收住我科.患者于入院1年前开始,在活动以后出现右侧肢体抽搐,症状持续4~10min,未给予特殊治疗.以后症状常常在活动中、劳累后反复发作,症状严重时可以导致全身强直-阵挛发作,伴有意识障碍.曾于院外行颅脑MRI检查未见异常,脑电图检查发现左侧额颞叶有短程发放中至极高波幅3.5~7Hz波.诊断为局灶癫(癎),给予抗癫(癎)药物(卡马西平,0.1g,3次/d)治疗,症状发作明显缓解.为进步明确病因来我院诊治.……

  • 标签: 贫血 纤维肌发育不良 癫(癎)发作
  • 简介:目的分析研究不同成分献血者体内D-二聚体含量及其对血管性疾病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6月至2011年9月在我院献血432例献血者资料。采用免疫荧光法对不同年龄段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和全血献血者体内血浆D-二聚体含量进行测定,并进行对比。结果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体内D-二聚体含量均显著低于全血献血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段之间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管性疾病患者血D-二聚体明显升高,它是血管性疾病个理想监测指标,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体内D-二聚体含量较全血献血者显著减少,提示成分献血能在定程度上有利于预防血栓性疾病发生

  • 标签: 血小板 全血 D-二聚体 脑血管疾病
  • 简介:伴随大脑皮质路易小体(LB)形成痴呆即被定义为路易体痴呆(DLB),其临床特征为波动认知功能障碍、幻视和帕金森症候群。路易体痴呆在所有痴呆类型中约占20%,而在帕金森病(PD)患者中,近30%也最终发生痴呆即帕金森病痴呆(PDD)。帕金森病痴呆病理改变与路易体痴呆极为相似,因此不断有争论路易体痴呆和帕金森病痴呆是否为同疾病?或是同种疾病不同阶段?

  • 标签: LEWY体病 痴呆 帕金森病 综述文献
  • 简介:目的基于单中心数据对于颈动脉斑块在急性脑梗死人群中发生率进行分析,并希望探索颈动脉斑块及血管狭窄与患者基本资料、卒中分型之间关系。方法连续纳入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我院神经内科住院且发病14天内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3天内行颈动脉B超检查,内中膜厚度超过15mm定义为斑块形成,采用面积法评估其狭窄程度。同时记录患者脑血管病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脑梗死类型、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心脏病史、药物服用史等。将以上血管危险因素参数纳入χ2检验,求证其是否与斑块形成相关。结果连续入组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患者共603例(男性444例,女性159例)均进行了劲动脉B超筛查,60岁以上患者313例(31.7%)。颈动脉B超发现191例患者存在斑块,其中单侧或双侧狭窄超过50%及以上患者41例,狭窄超过70%及以上24例。统计学分析发现,60岁以下女性患者仅2例(3.9%)发现斑块,60岁以上女性患者中45例(41.7%)发现斑块,因此年龄女性急性卒中患者是否存在斑块可能危险因素(P〈0.01)。男性中年龄相关因素对于是否存在斑块没有统计学差异。其他危险因素未发现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年龄女性急性卒中患者是否存在斑块可能危险因素,需要进步前瞻研究证实。

  • 标签: 颈动脉斑块 急性脑卒中 颈动脉B超 年龄 性别
  • 简介:患者,男性,25岁,农民,未婚,因头部外伤1月,头痛1周,于2004年3月28日入院.当时头部碰伤未就医,周前出现左侧头痛,伴呕吐及右手1~3指麻木.过去史特殊.入院检查营养中等,神志清醒,头部无伤痕,颈软,神经反射及感觉正常,心肺及腹腔脏器特殊.入院诊断:左顶叶脑挫伤;脑胶质瘤待排.入院后体温、血压、白细胞正常,肝脾淋巴结不肿大.PRP(-),抗HⅣ(-),HBsAg(-),HBcAg(-).胸片:双肺微小砂粒状高密度阴影,考虑肺泡微石症可能.CT示左顶叶脑挫伤.MRI见双顶叶多发性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病灶,0.5cm×0.5cm至2.3cm×0.7cm大,T2WI高信号,T1WI低信号.增强扫描可见多发性斑片状和结节状强化灶,周围见水肿带围绕(未见强化),中线居中,脑室正常,拟多发性转移瘤.

  • 标签: 无反血性结核病
  • 简介: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中CPK、LDH含量变化及其与脑梗死关系.方法采用Monarch2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脑梗死患者分别于急性期(发病后第3天)和恢复期(发病后第14天)清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进行检测.结果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中CPK、LDH水平高于恢复期(P<0.05),脑叶梗死LDH水平高于基底节梗死(P<0.05),随着梗死体积增加血清酶水平也升高.结论测定血清CPK、LDH可在定程度上反映脑损害程度,对脑梗死治疗和预后有定指导意义.

  • 标签: 脑梗死 血清 CPK LDH 肌酸磷酸激酶 乳酸脱氢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