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黏附介导的微生物定植在病原菌感染的起始阶段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能黏附到宿主多个组织器官,导致全身性播散,引起梅毒螺旋(Tp)的感染。因此如何能在感染早期通过阻断Tp黏附到宿主成分从而避免传播成为近年研究热点。TP0136蛋白作为三种已知能黏附到细胞外基质纤连蛋白的Tp蛋白之,在Tp的黏附定植和病原体感染早期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TP0136蛋白作为Tp重要的黏附蛋白在梅毒致病机制、临床检测和疫苗开发中的研究价值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TP0136蛋白 梅毒螺旋体 致病机制 临床检测 疫苗开发
  • 简介:简要介绍了变性症或称易性病以及人类目前应对这种疾病两种做法的基本认识,分析研究了两种变性实践的私权利根据与自然人进行变性的法律条件,详细讨论了变性对自然人私权产生的各种影响。

  • 标签: 变性症或称易性病 变性手术 法律条件 私权利
  • 简介:背景:额部纤维脱发(FFA)是种获得性瘢痕性脱发,目前被认为是毛发扁平苔藓(LPP)的种临床变异。本研究旨在调查FF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比较其与LPP的异同点。方法:从8例FFA患者和8例LPP患者的头皮损害处取活检标本行显微镜检。2例FFA和4例LPP皮损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检测。结果:尽管FFA和LPP患者的临床特征明显不同,但两种疾病的组织病理学表现相似。FFA和LPP的普通镜检都显示毛囊峡部及漏斗部炎性淋巴细胞浸润,外毛根鞘存在凋亡细胞,毛囊周围同心圆状纤维变性使毛囊结构毁坏,从而继发瘢痕性脱发。相对LPP而言,FFA显示较少的滤泡性炎症和较多的凋亡细胞。部分LPP患者表皮滤泡间炎性浸润,FFA患者则无此特征。2例FFA患者直接免疫荧光检测阴性,4例LPP患者中2例显示免疫球蛋白和(或)补体沉积。结论:FFA较LPP的凋亡细胞增多而炎症轻微,并伴有少量表皮滤泡。尽管作者未找到FFA与LPP间明确的组织病理学差异,但FAA的组织病理学表现相当有特征性。

  • 标签: 扁平苔藓 临床变异 纤维化 病理学研究 脱发 毛发
  • 简介:目的厂解阿萨希毛孢子菌(Trichosporonasahii,T.asahii)菌丝生长与顶(spitzenk6rper)的关系。方法用荧光染剂FM4—64对YPD液体培养基培养后的Zasahii进行荧光染色,经不同浓度细胞松弛素D抑制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染色结果。结果在T.asahii芽胞、芽管以及菌丝顶端和亚顶端均可见:到FM4—64荧光聚集;随着细胞松弛素D浓度的增加,其顶荧光逐渐消失。T.asahii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结论T.asahii存在与真菌极性生长密切相关的顶,其在控制菌丝生长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阿萨希毛孢子菌 顶体
  • 简介:目的通过对梅毒螺旋(treponemapallidum,TP)脂肽激活巨噬细胞产生细胞因子以及脂肽所诱导的免疫耐受对信号通路的影响进行研究,为进步完善TP感染人体的免疫学过程,解释TP感染人体后引起的血清固定现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不同浓度的TP脂肽刺激经PMA诱导THP-1细胞转化的巨噬细胞,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其分泌细胞因子的水平,并通过阻断CD14受体后,检测巨噬细胞对合成脂肽的反应能力以及合成脂肽耐受刺激后诱导巨噬细胞产生免疫耐受的能力。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内的信号转导分子。结果3种合成脂肽诱导巨噬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IL)-β及IL-8的能力随着脂肽浓度升高而递增。CD14受体阻断后,IL-1β及IL-8分泌水平均明显减少。合成脂肽经耐受后刺激的IL-1β及IL-8分泌水平明显低于直接刺激的细胞因子的水平。合成脂肽在耐受刺激下,其巨噬细胞内的信号转导分子toll样受体2(tolllikereceptor2,TLR2)和核转录因子kappaB(NF-κB)P65的蛋白表达显著减少。结论3种合成脂肽均能诱导巨噬细胞产生IL-1β及IL-8。合成脂肽通过激活巨噬细胞膜表面CD14受体分子,活化下游信号通路,从而诱导细胞因子产生。合成脂肽能够诱导巨噬细胞模型产生免疫耐受,其可能机制为通过TLR2激活下游NF-κB信号通路,减少炎性细胞因子产生。

  • 标签: 梅毒螺旋体 脂肽 免疫耐受 血清固定
  • 简介:银屑病又称牛皮癣,中医称"白疕"、"松皮癣",是种常见的红斑鳞屑性皮肤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影响严重.我国著名皮科专家张志礼教授生致力于该病的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及实验研究,探讨其发病机制以及中医辨证施治的治疗方法,成绩卓著.我们有幸跟随张志礼教授学习,受益匪浅,兹将张老治疗银屑病的方法及临床研究经验予以同道.

  • 标签: 张志礼 银屑病 中医辨证治疗 临床研究 常见 中医辨证施治
  • 简介:西方性文化中的masturbation(手淫)经历了400多年漫长发展过程,它代表了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是西方性学发展变迁的缩影。了解西方性文化的发展,从中吸取有价值的史料,对中国性学的发展有定的借鉴意义。1.起源:Masturbation来源于拉丁文masturbari,最初还可拼为manustupatron,拉丁文的manus意为手,stupare意为强奸、玷污。masturbation即这"奸"。由此不难看出,开始人们就

  • 标签: 手淫 性文化 借鉴意义 发展变迁 精液保存 社会文化背景
  • 简介:乳房Paget病(MPD)和乳房外Paget病(EPD)是种少见的皮肤恶性肿瘤,皮损特征常为红斑、浸润或溃疡等湿疹样表现。该文针对某些相关蛋白在MPD、EPD中的表达,及其对MPD和EPD的诊断、鉴别诊断、组织来源和预后的意义作综述。

  • 标签: PAGET病 乳房 PAGET病 乳房外 免疫组化
  • 简介:对肿瘤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除了基因突变之外,表观遗传改变也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肿瘤表观遗传的改变以DNA的异常甲基化为主,其主要的机制是由肿瘤抑制基因启动子超甲基引起基因沉默。DNA的异常甲基几乎存在于任何类型的人类肿瘤中,包括皮肤恶性肿瘤。现对DNA甲基、DNA甲基与肿瘤、DNA甲基在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黑色素瘤和皮肤淋巴瘤等皮肤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DNA甲基化 表观遗传 基底细胞癌 鳞状细胞癌 黑色素瘤 皮肤淋巴瘤
  • 简介:临床资料患儿,女,14岁。主因左下眼睑处红豆大小棕褐色丘疹2年余,于2014年7月8日就诊。2年前,无明显诱因患儿左下眼睑出现米粒大小丘疹,缓慢增长,无自觉症状,近半年来增长迅速;曾搔抓后破溃、出血并结痂,但始终未消退。起病前局部无明确外伤史。患儿既往健,家族中无类似疾病史。系统检查无异常,浅表淋巴结无增大。

  • 标签: SPITZ痣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男,22岁,福建人。主因双下肢皮疹渐增多1年余,于2014年7月11日就诊。1年余前,无明显诱因患者双下肢屈侧出现散在黄豆大黑褐色丘疹,无明显痒痛,未诊治。后皮损逐渐增多增大变硬,偶感疼痛,曾就诊外院按"湿疹、瘢痕疙瘩"予外用药物等治疗,皮损无明显好转。

  • 标签: 卡波西肉瘤 免疫抑制相关型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女,34岁。主因左臀部虫叮咬有刺痛感2d,于2013年6月20日就诊。患者2d前去黄山旅游后,左侧臀部有刺痛感,自检看到虫叮咬皮肤,虫体逐渐变大、饱满,自行无法去除。患者般状况良好,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患者左侧臀外侧皮肤叮嵌花生米大小紫褐色椭圆形虫体;放大镜观察其有四对末端尖锐的足,喙器已深深刺入皮肤,不易脱落,叮咬处周围皮肤无明显红肿(图1)。诊断:蜱叮咬。给予2%利多卡因1ml联合地塞米松注射液5mg局部封闭叮咬处周围皮肤,同时用液体石蜡厚涂虫体头部使其窒息而松口,5min后用镊子轻拉出虫体,用碘伏消毒伤口,给予罗红霉素150mg每日2次口服共3d,预防感染;盐酸左西替利嗪5mg每日1次口服共7d,预防中毒症状。嘱患者症状加剧及时就诊。2周后随访,患者叮咬处已愈合,全身无异常。

  • 标签: 蜱叮咬
  • 简介:维生素D是种常见的脂溶性维生素,在生物代谢中起重要作用。人们已经认同维生素D的多种生物效应和长期效果,包括对免疫反应、炎症性疾病、心血管健康和致癌的调节。角质细胞和巨噬细胞在皮肤内产生活性维生素D,其对免疫系统具有多效性,包括增强抗菌素反应,

  • 标签: 活性维生素D 炎症性疾病 干预性 晒伤 减轻 口服
  • 简介:黄褐斑是种常见的获得性色素沉着性皮肤病。我院自2002年-2005年以来,应用氨甲环酸加斑汤治疗黄褐斑,取得了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般资料黄褐斑患者142例,均来源于我科门诊的患者,不伴有严重的心脑血管、肝肾、胃肠和造血系统等疾病。142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112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中男5例,女107例,年龄18-65岁,平均(38.5±0.5)岁,病程2周~30年,平均病程(5.2±0.4)年,蝶形型96例,面上部型3例,面下部型5例,泛发型8例。

  • 标签: 黄褐斑 氨甲环酸 化斑汤
  • 简介:第四届"中国-CBS医学真菌学习班"将于2015年10月17日~10月25日在上海举办。该学习班由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真菌学组,中国菌物学会和荷兰真菌多样研究中心(CBS-KNAW)联合举办,上海市皮肤病医院协办,并由中外真菌学专家联合授课(英语+翻译,汉语),讲课内容和实习内容完全按照以往CBS真菌学习班风格,《医学真菌图谱》,即AtlasofClinicalFungi(G.S.deHoog等,第三版),

  • 标签: 真菌学 研究中心 菌物学 讲课内容 中华医学会 实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