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报告头部先天皮肤缺损1例。患儿,男,出生4小时。出生后发现头顶指甲大小头皮缺损。皮肤科情况:头顶部见一处圆形头皮缺损,无头发,大小约2cm×2cm,中央凹陷,深度约0.3cm,基底肉红色,无活动性出血,无渗液。诊断:头部先天皮肤缺损。

  • 标签: 皮肤缺损 先天性
  • 简介:临床资料患儿,男,4个月零20d。主因躯干、四肢红斑,伴手掌、足跖脱屑20d余,于2013年3月27日就诊。患儿为第2胎足月顺产,未进行过产前检查,夜间临产急诊入院,产后数小时即出院回家,产科未进行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实验(RPR)等检测,新生儿评分满分。生后10d余出现鼻塞,按“感冒”治疗,未见好转。20d余前患儿臀部出现红斑,且逐渐增多,蔓延至背部、颈部,伴手掌、足跖脱屑。曾按“尿布皮炎”、“湿疹”、“念珠菌皮炎”等治疗均无好转。近1周臀部及腿部皮肤出现皲裂,爱哭闹,睡眠欠佳。患儿有一姐,5岁,体健。父母体健,非近亲结婚,无家族遗传病史,无皮肤病史,否认有外生殖器溃疡史及其他性病史。体格检查:发育良好,精神状况佳,儿科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头部及颈背部、阴囊、臀部、双大腿弥漫浸润性红斑,丘疹融合成片;臀部及大腿皮肤潮红皲裂;双手掌、足跖潮红,脱屑明显(图1);口腔黏膜及舌面见灰白色假膜粘附,鼻腔未见异常,口角、肛周皮肤黏膜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口腔黏膜直接镜检念珠菌孢子和菌丝阳性,手掌、足跖、外阴、颈部真菌直接镜检阴性;RPR滴度为1∶64,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其母RPR滴度为1∶16,TPPA(+);父RPR、TPPA均(-)。经单独询问,生母有一婚外性伴,妊娠前及妊娠期均有无保护性非婚性行为,男性伴外院检查RPR滴度为1∶16,TPPA(+)。诊断:①早期先天梅毒;②鹅口疮。治疗:给予患儿普鲁卡因青霉素40万U,每日1次肌内注射,连续15d;氟康唑50mg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擦洗口腔,躯干、四肢局部外涂尿素软膏。患儿母亲普鲁卡因青霉素80万U,每日1次肌内注射,连续15d。1个月后复诊,患儿皮损完全消退,鼻�

  • 标签: 梅毒 早期 先天性 误诊
  • 简介:临床资料〈br〉患者,男,29岁。主因全身皮肤干燥、瘙痒,掌跖角化过度29年,于2013年12月4日就诊。患者出生后40d躯干部出现红斑基础上黄豆大小水疱、脓疱,易破疡、糜烂,未治疗;15d后水疱、脓疱可自行消退,留有全身潮红斑;之后皮肤反复出现水疱、脓疱、糜烂、红斑及脱屑;3年后水疱、脓疱逐渐减少,皮肤粗糙脱屑逐渐加重,并累及四肢,伴有明显瘙痒,冬重夏轻。冬季皮损加重时,双手掌皲裂深度达5mm,疼痛难忍,生活不能自理,全身有异味。曾在多家医院就诊,诊断不明,外用药治疗效果不佳。患者为第1胎,足月顺产,其父母为近亲结婚(表兄妹),家族中无类似情况,父母及一妹均体健。体格检查:身高:170cm,体重:65kg,智力正常,系统检查正常。皮肤科情况:面部脂溢性潮红伴脱屑,皮肤肥厚。肘部、臀部、膝部、腘窝及足踝部可见角化过度性斑块,脱屑明显。双手掌、足跖角化过度伴深在性裂隙,脱屑明显。双手掌指及指间关节屈曲变形,活动受限,指趾甲、头发及牙齿未见异常(图1a-1f);全身有明显酸臭味。右手背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颗粒层增厚,细胞变性、松解,棘层增生肥厚,真皮浅层血管周围小灶状淋巴细胞浸润(图2a,2b)。直接免疫荧光:IgG、IgM、C3均阴性。诊断:先天大疱性鱼鳞样红皮。治疗:阿维A胶囊20mg每日1次,与午餐同服,金霉素软膏及皲裂膏(本院自制制剂)外用,皮肤康洗剂按1:20比例稀释后洗澡。1个月后复诊,面部潮红变为淡红伴少许脱屑,关节部肥厚性斑块明显软化,裂隙变浅,异味亦较前减轻,但出现明显的口干症状,阿维A减为10mg每日1次维持2个月。复诊时患者皮损明显好转,面部少许淡红斑伴脱屑,关节部肥厚性斑块已变平、变软,手�

  • 标签: 红皮病 鱼鳞病样 先天性大疱性 阿维A
  • 简介:甲真菌是指由皮肤癣菌、酵母菌及非皮肤癣菌的霉菌等引起的甲板或甲下组织感染,主要表现为甲的外形损害和色泽改变。其治疗方案与非真菌性甲治疗方案迥异。如对非真菌性甲认识不足,则容易简单地将甲损害等同于甲真菌从而导致误诊,因此鉴别两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对两者的诊断方法进行综述。

  • 标签: 甲真菌病 非真菌性甲病 诊断
  • 简介:目的:分析广东省近10年麻风新发病例的流行特征,探讨防治策略。方法:对2004~2013年广东省麻风新发现病例进行流行学描述性分析。结果:2004~2013年全省共新发现麻风1201例,年均发现率0.13/10万,发现率最高年份为2004年(0.17/10万),最低年份为2013年(0.08/10万);年均患病率0.39/10万,患病率最高年份为2004年(0.41/10万),最低年份为2013年(0.34/10万)。新发病例在21个地市均有分布,但地区分布不均,其中户籍病例主要集中在粤东、粤西地区,非户籍病例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新发病例中男性病例占65.3%,儿童病例占2.2%,多菌型病例占87.3%,2级畸残病例占13.7%,非户籍病例占25.0%。结论:近10年广东省的麻风病疫情处于较平稳的低流行状态,但仍存在病例早期发现力度不足、非户籍病例比重逐年上升等问题,因此防治工作不容松懈,应加强早期发现力度,巩固防治成果。

  • 标签: 麻风病 流行病学 防治策略
  • 简介:报道反转型银屑1例。患者男,31岁,头皮、鼻唇沟、腋窝、腹股沟等处皮疹,自觉瘙痒2年。专科检查:头皮、鼻唇沟、肘部、腋窝、腹股沟、阴囊可见红色的斑疹、丘疹、斑块,大小不一,境界较清,呈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表面覆有粘着性鳞屑。病理检查示:表皮角化不全、角质层内见灶状中性粒细胞聚积,真皮浅层血管丰富并充血,炎细胞浸润,未见确切棘层细胞松解。诊断:反转型银屑。治疗:予阿维A胶囊30mg,每日1次;维生素E胶囊0.1g,每日3次;复方甘草酸苷片50mg,每日3次;艾洛松、卡泊三醇外用,每天1次。2周后患者诉皮疹较前变暗,瘙痒明显减轻。

  • 标签: 银屑病 反转型
  • 简介:《实用皮肤学杂志》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北京军区总医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皮肤专业学术期刊,2010年11月入选中国科技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本刊以提高诊断水平、跟踪治疗进展为宗旨,面向临床,突出实用性,尽可能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当好皮肤性病学专业及相关学科临床医、护、技人员的良师益友。本刊辟有述评、论著、临床研究、继续医学教育、综述、皮肤外科、皮肤病理、医学真菌、变态反应、激光光子技术、性传播疾病、中医中药、皮肤科教学、病例报告、皮肤护理、新技术新方法、学术争鸣、学术动态、读者·作者·编者等栏目。

  • 标签: 皮肤病学 杂志 北京军区总医院 皮肤性病学专业 稿约 新闻出版总署
  • 简介:《实用皮肤学杂志》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北京军区总医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皮肤专业学术期刊,2010年11月入选中国科技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本刊以提高诊断水平、跟踪治疗进展为宗旨,面向临床,突出实用性,尽可能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当好皮肤性病学专业及相关学科临床医、护、技人员的良师益友。

  • 标签: 皮肤病学 杂志 北京军区总医院 皮肤性病学专业 稿约 新闻出版总署
  • 简介:报告1例神经梅毒合并银屑。患者,男,58岁,因“记忆力下降10年”就诊,1月前在外院复查,发现梅毒非特异性抗体定量实验1∶160阳性。此次入院检查梅毒非特异性抗体(RPR)1∶2阳性,梅毒确证试验(凝集法)阳性。脑脊液常规:红细胞0.006×10^6/μL,潘台氏蛋白阴性,白细胞12.00×10^6/L;脑脊液乳酸脱氢酶测定:乳酸脱氢酶24.0U/L;脑脊液生化:钠149.4mmol/L,氯126.0mmol/L,葡萄糖3.9mmol/L,脑脊液蛋白873.0mg/L;脑脊液梅毒抗体定量(RPR非特异性抗体):阴性,梅毒确证试验(凝集法)阳性。皮肤科情况:躯干、四肢散在暗红色圆形、椭圆形浸润性斑块,大小不一,部分相融合成片,上覆银白色鳞屑。

  • 标签: 神经梅毒 银屑病
  • 简介:报告1例网状青斑样血管。患者女,21岁,四肢广泛的青紫色网状斑5年,伴足背踝关节复发性疼痛性溃疡3年,愈后留有瓷白色萎缩性瘢痕。

  • 标签: 网状青斑 溃疡 白色萎缩
  • 简介:第72届美国皮肤学会(AmericanAcademyofDer-matology)年会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的丹佛市圆满落下帷幕。整个会议为期5天(2014年3月21~25日),旨在为美国本土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会员提供皮肤科学的继续教育、资格认证和行业指导。

  • 标签: 美国皮肤病学会 年会 精粹
  • 简介:报告1例儿童线状IgA大疱性皮。患儿,女,8岁。全身红斑、水疱伴痒6个月。皮肤组织病理:表皮下疱,疱内嗜中性白细胞和淋巴细胞;真皮乳头保持完整,血管周围淋巴组织细胞浸润。免疫荧光:基膜区IgA线状沉积。诊断:儿童线状IgA大疱性皮

  • 标签: 儿童 线状 IGA
  • 简介:乙型肝炎X相互作用蛋白(hepatitisBX-interactingprotein,HBXIP)是一种新发现的癌蛋白,它能促进细胞增殖,过表达又可造成细胞变异,与血管异常增生以及癌症扩散相关。血管异常增生是许多皮肤(如银屑)病理演变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调节血管生成刺激性及抑制性因子成为这类疾病新的治疗途径。本文就HBXIP与血管异常增生性皮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对其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 标签: 乙型肝炎X相互作用蛋白 银屑病 血管异常增生
  • 简介:基于光学共聚焦原理的皮肤三维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皮肤CT)是近年来新兴的无创性皮肤影像学技术,具有原位、实时、动态等特点,主要应用于皮肤肿瘤、血管性皮肤及银屑等常见皮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皮肤CT将光学显微镜技术、激光扫描技术和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结合在一起,从而保证可以在细胞生理状态下进行诊断,还可实时动态地对同一组织多次成像,减少了传统切片制作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在皮肤学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得到了临床医师的一致认可。

  • 标签: 皮肤CT 皮肤病学 皮肤影像学
  • 简介:获得性反应性穿通性胶原属于穿通性疾病中的穿通性胶原,其临床表现为中心出现脐凹的丘疹,覆以不易剥脱的痂皮,组织病理学可见表皮局部缺损,痂皮内可见变性的胶原纤维,真皮乳头可见胶原束穿出。本文报道3例获得性反应性穿通性胶原并对其临床诊断、病理学改变及鉴别诊断进行归纳。

  • 标签: 获得性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 穿通性疾病
  • 简介:介绍李斌教授治疗银屑的经验及用药特点.强调辨与辨证相结合,主张从血论治,采用“凉血潜阳、发散宣透”的法则予以治疗.

  • 标签: 银屑病 名医经验 李斌 @@
  • 简介:介绍许铣主任诊治皮肤病患者时重视调理其心身状态,从而治愈一些顽固性皮肤的临床思路和体会.其中,注重调理心、肝两脏的气血阴阳,是治疗难治和顽固性皮肤的重要思路.

  • 标签: 心身医学 皮肤病 名医经验 养心调肝 许铣 @@
  • 简介:糖尿及其并发症的发病率大幅上升,相当多的患者体内需要植入医疗器械。但是排异反应和继发感染常导致伤口愈合不良,植入失败。糖尿影响愈合的各个时程。初期伤口中趋化因子表达不足会引起生长因子分泌缺乏和炎症细胞浸润延迟,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功能降低,进而会影响血管新生、基质形成和表皮细胞再生。后期释放的细胞因子会导致不断地损伤和修复。糖尿固有免疫缺陷和并发症是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索,感染会进一步影响愈合。研究者进一步进行了动物模型研究并改进了植入物,试图促进愈合。

  • 标签: 糖尿病 植入 愈合不良
  • 简介:1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男,59岁。因躯干四肢皮肤溃烂8年,加重2年,于2012年8月22日入院。患者述8年前无明显诱因左足起红色丘疹,破溃,溃烂面积逐渐扩大至鸡蛋大小,检查血糖及结核杆菌均阴性,换药1个半月后愈合。之后无明显诱因患者躯干四肢陆续起红疹,初起黄豆大小,无明显痛痒,之后红疹逐渐扩大,中央渐发黑溃烂,并向四周蔓延,需经数月换药方可愈合。

  • 标签: 坏疽性脓皮病 中西医结合 治疗
  • 简介:目的:了解广东省2004~2012年性病流行趋势及流行特点,为制订控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广东省2004~2012年的性病疫情报资料进行发病率等流行学指标的统计分析。结果:①2004~2012年全省性病发病呈增长趋势,由2004年的37814例(报告发病率为47.54/10万)增至2012年的146469例(报告发病率为139.43/10万),年均增长21.10%,2008年始上升趋势平缓。②全省性病发病较高的地区为珠三角地区。2012年,性病报告发病率居前三位的地市的报告发病率均高于250/10万。全省性病报告发病率较低的地市集中于粤东地区,其报告发病率均低于50/10万。③男女性病病例的比例缩小,由2004年的1.80∶1缩小至2012年的1.01∶1。20~49岁的性活跃人群发病率最高,约占全部性病病例数的75%以上。2009至2012年,≥60岁组报告病例数增长率均高于20~29岁组及30~39岁组。结论:广东省性病流行趋势呈持续缓慢增长,性病报告病例地区差异大,≥60岁组构成逐渐增加,应加强性病监测,有针对性地进行性病防治工作。

  • 标签: 性病 流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