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皮肤屏障对于维持皮肤正常生理功能极为重要,而穿透皮肤物理屏障、增加药物的透皮吸收是提高外用药物疗效的关键,多种化学、物理方法用以促透皮吸收,其中微针,尤其纳米微针具有对皮肤屏障影响小的特点,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皮肤屏障 透皮给药 纳米微针
  • 简介:局部给药是治疗皮肤相关疾病的重要给药途径。然而,受皮肤角质层天然屏障的影响,外用制剂如软膏或乳膏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甚至伴随不良反应。近年来,随着纳米材料研究的日益成熟,新型的以纳米材料为载体的外用制剂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皮肤病的治疗领域中。该综述具有代表性的用于皮肤靶向应用的纳米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 标签: 纳米载体 皮肤病 局部给药
  • 简介:目的厂解阿萨希毛孢子菌(Trichosporonasahii,T.asahii)菌丝生长与顶(spitzenk6rper)的关系。方法用荧光染剂FM4—64对YPD液体培养基培养后的Zasahii进行荧光染色,经不同浓度细胞松弛素D抑制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染色结果。结果在T.asahii芽胞、芽管以及菌丝顶端和亚顶端均可见:到FM4—64荧光聚集;随着细胞松弛素D浓度的增加,其顶荧光逐渐消失。T.asahii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结论T.asahii存在与真菌极性生长密切相关的顶,其在控制菌丝生长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阿萨希毛孢子菌 顶体
  • 简介:线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较为迅猛的医学美容手段之一,可通过在体表组织的不同层次内埋置线材达到提升收紧、填充凹陷、改善肤质及体表塑形等目的。尽管线技术中的线材随着线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优化,种类日益增多,但以大类而言,从持续时间可分为可吸收线、不可吸收线,以外观不同主要可分为平滑线、锯齿线和螺旋线,以成分主要分为肠线、PGA/PGLA或PLA编织缝合线、PDO线、PPDO线、PLLA线、PCL线等。在经CFDA批准的线材中合理地选择是线技术操作的基础,因此,了解并掌握各种线材的成分、特性等可更好发挥线技术的作用,避免不必要的并发症及纠纷。

  • 标签: 线技术 线材 医美技术 年轻化
  • 简介:面部年轻化注射美容是美容微创手术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注射美容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注射材料的发展。本文综述了注射美容材料的分类、不同材料的历史和发展趋势,国内上市的主要注射美容材料的临床应用及理念发展,总结了不同品牌注射材料的特性和差异,提出了材料的选择还需要结合适宜的注射技术并参考求美者需求的综合性原则。

  • 标签: 面部年轻化 注射美容材料 A型肉毒毒素 软组织填充材料 透明质酸钠
  • 简介:目的:探讨鬼臼毒素纳米脂质载体(POD-NLC)诱导人永生化阴道上皮细胞(VK2/E6E7)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取对数期生长VK2/E6E7细胞,分别加入POD-NLC和Caspase抑制剂Z-VAD-FMK共同培养24小时.实验分为4组:A组:空白对照组;B组:0.25μg/mLPOD-NLC+Caspase抑制剂组;C组:1μg/mLPOD-NLC+Caspase抑制剂组;D组:空白NLC+Caspase抑制剂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ROS水平,qPCR检测AIFmRNA表达,蛋白印迹检测各组细胞AIF、cyt-C蛋白表达.结果:B组、C组均可以上调ROS、AIF、cyt-C水平,与A组及D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B组与C组AIFmRNA及AIF蛋白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ROS、cyt-C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鬼臼毒素纳米脂质载体可以通过非Caspase依赖途径诱导永生化阴道上皮细胞凋亡.

  • 标签: 鬼臼毒素纳米脂质载体 凋亡机制 非Caspase依赖途径 VK2 E6E7细胞
  • 简介:黏附介导的微生物定植在病原菌感染的起始阶段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能黏附到宿主多个组织器官,导致全身性播散,引起梅毒螺旋(Tp)的感染。因此如何能在感染早期通过阻断Tp黏附到宿主成分从而避免传播成为近年研究热点。TP0136蛋白作为三种已知能黏附到细胞外基质纤连蛋白的Tp蛋白之一,在Tp的黏附定植和病原体感染早期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TP0136蛋白作为Tp重要的黏附蛋白在梅毒致病机制、临床检测和疫苗开发中的研究价值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TP0136蛋白 梅毒螺旋体 致病机制 临床检测 疫苗开发
  • 简介:目的:观察含活性钙离子及神经酰胺3纳米化脂质体的护肤品缓解面部皮肤敏感症状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治疗前后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筛选127例面部皮肤敏感症状患者入组,受试期间面部单用皮肤屏障修护霜2周,期间避免外用及口服药物,收集患者的临床照片及症状评分表,比较患者在使用前、使用后1周及2周的主观症状(干燥、灼热、瘙痒)和客观症状(脱屑、红斑)评分,并计算有效率和显效率。结果:与使用前相比,面部皮肤敏感症状患者使用皮肤屏障修护霜1周后,干燥、瘙痒、灼热、脱屑、红斑五大皮肤敏感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脱屑症状评分由(2.31±1.82)分减少为(0.83±1.09)分;红斑评分由(4.62±1.89)分减少至(3.01±1.81)分,主观症状干燥、瘙痒、灼热感的症状评分分别由(5.84±2.50)、(3.70±2.71)、(3.00±2.64)分减少为(3.67±2.16)、(2.05±2.24)、(1.50±2.11)分;持续使用2周后,脱屑、红斑、干燥、瘙痒、灼热等症状的评分继续降低至(0.55±0.93)、(2.13±1.83)、(2.67±2.16)、(1.52±2.01)、(0.93±1.70)分,与使用前、使用1周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其缓解脱屑、红斑、干燥、瘙痒、灼热的有效率加显效率在1周时分别为82.1%、66.9%、68.7%、72.2%、75.8%,2周时分别为90.6%、85.6%、87.8%、84.2%、83.9%。结论:皮肤屏障修护霜对缓解干燥、灼热、瘙痒、脱屑、红斑等多种面部皮肤敏感症状具有一定的效果。

  • 标签: 皮肤屏障 面部皮肤敏感症状 活性钙离子 神经酰胺3纳米化脂质体 护肤品
  • 简介:目的评价抗苍白螺旋IgM抗体检测对梅毒的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对72例梅毒患者进行特异性IgM抗体检测,并与RPR、TPPA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血清抗苍白螺旋IgM抗体在一期梅毒的阳性率为73.3%(11/15),在二期梅毒的阳性率为88.9%(16/18),二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x~2=1.6363,P>0.10)。在潜伏梅毒,IgM抗体阳性率为26.1%(6/23),显著低于早期显性梅毒(x~2=17.6189,P<0.005)。在一期、二期和潜伏梅毒,RPR和TPPA的阳性率均为100%。入组前2-24个月己经给予正规抗梅治疗的梅毒16例,其中IgM抗体阳性2例。结论在本研究中,检测特异性IgM抗体诊断一期梅毒并下优于RPR和TPPA。IgM抗体在潜伏梅毒敏感性低,其诊断应依靠RPR和TPPA。目前不推荐单独检测抗梅毒IgM抗体来监测病情和判断疗效。抗苍白螺旋IgM抗体的临床意义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 标签: 梅毒 IGM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 简介:目的:探讨αB-晶状蛋白(αB-crystallin)高表达对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HaCaT)存活和凋亡的影响。方法:构建αB-crystallin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至Hacarr细胞中并筛选出稳定高表达αB-crys-tallin的HaCaT细胞株,MTT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高表达αB-crystallin对HaCaT细胞的细胞存活率和细胞凋亡率的影响。结果:成功筛选出高表达仅B—crystallin的HaCaT/CRYAB-1、HaCaT/CRYAB-2,该两者的αB-crystallin表达水平均较亲代HaCaT明显升高。αB-crystallin高表达的HaCaT细胞在H2O2处理后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t=5.23,P〈0.05),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t=15.09,P〈0.05)。结论:αB-crystallin具有促人角质形成细胞存活和抗细胞凋亡的作用。

  • 标签: αB-晶状体蛋白 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 细胞凋亡
  • 简介:目的观察微等离子联合甘醇酸治疗痤疮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痤疮瘢痕患者随机分为微等离子联合甘醇酸试验组及微等离子对照组,每组30例。微等离子治疗使用闪耀离子束,每2个月治疗1次;甘醇酸治疗于每次微等离子治疗后1个月进行,每项各进行3次治疗,全部疗程7个月。治疗结束后2个月随访,采用ECCA评分进行临床效果评价和不良反应观察。结果两组ECCA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试验组ECCA评分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等离子治疗痤疮瘢痕效果确切,联合甘醇酸治疗后疗效更佳。

  • 标签: 痤疮瘢痕 微等离子 甘醇酸 色素沉着
  • 简介:两同胞双大腿内侧出现有色素沉着的硬结,延伸至小腹部。皮肤活检表现为浆细胞脂膜炎,并符合深在性硬斑病的诊断。患者有近亲结婚的家族史,但是其双亲未受累。截至目前,这是第1例伴有硬斑病样表现的常染色隐性遗传的浆细胞脂膜炎的报道。

  • 标签: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脂膜炎 浆细胞 硬斑病 色素沉着 大腿内侧
  • 简介:目的:探讨男性生育功能障碍患者中性染色核型异常的特点及表现,解析对临床诊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染色核型分析结果,对X及Y染色异常核型的检出率进行比较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在2305例受检者中共检出192例性染色异常,检出率为8.33%.其中,X染色数目异常89例,主要为46,XXY,占总异常数目的46.35%.Y染色多态性共101例,占总异常数目的52.6%.X染色异常检出率与Y染色变异的检出率之间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X染色异常多为非嵌合克氏征,临床效应多为表现为小睾丸及无精症,导致男性不育.Y染色的多态性不仅仅导致少、弱精症及男性不育,更可能与胚胎停育、自然流产等不良妊娠事件关系密切.结论:男性生育功能障碍患者中性染色异常的主要表现为X染色数目异常及Y染色的多态性变异,其中,克氏征(46,XXY)最为常见,可能是导致男性生育力低下的重要因素之一,Y染色的多态性可能不仅仅是一种遗传变异,与X染色数目异常直接导致男性性腺功能低下及无精症相比,Y染色的多态性对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更值得关注,具体机制值得深入研究.

  • 标签: 染色体核型 性染色体 异常 多态性 男性不育症
  • 简介: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水平在皮肤血管炎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近1年来于本单位皮肤科就诊的过敏性紫癜、变应性皮肤血管炎、荨麻疹性血管炎患者共84例的临床资料,同时收集40例健康人为对照,比较不同皮肤血管炎患者及健康人群血浆D-二聚水平差异。结果:(1)84例皮肤血管炎患者中D-二聚水平升高者占53.6%。(2)各组患者血浆D-二聚水平均高于健康体检人群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荨麻疹性血管炎组血浆D-二聚水平高于其余各组皮肤血管炎患者(P〈0.05),其余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意义。(4)所有血浆D-二聚水平升高患者出现临床观察指标阳性比例高于血浆D-二聚水平正常者,而血浆D-二聚水平正常且仅出现皮损的患者比例高于血浆D-二聚水平升高且仅出现皮损的患者(P〈0.05)。(5)临床观察指标阳性的患者中D-二聚水平升高者占67.7%,A组(发热组)患者血浆D-二聚水平高于D组(ESR水平升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浆D-二聚水平升高可用于辅助诊断皮肤血管炎,尤其是荨麻疹性血管炎,且在合并系统损害的皮肤血管炎患者中血浆D-二聚水平更高。

  • 标签: D-二聚体 血管炎 相关性分析
  • 简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pidermolysisbullosa,EB)是指皮肤或黏膜受到轻微外伤即可引起水疱的一组异质或多相的遗传性皮肤病,有时也称为"机械性大疱性皮肤病"[1]。该病是一种非常少见的遗传病,发生率1/5万活产儿。皮肤损伤处易出现松弛性大疱或大片表皮松解,稍摩擦即剥脱,糜烂面大量渗液,易继发感染,常因并发败血症而死亡。加强皮肤护理,预防感染是减少死亡的关键,然而如果患者已经感染,则更增加治疗与护理难度。

  • 标签: 表皮松解 大疱性 营养不良型 感染 护理
  • 简介:目的:分析CO2激光祛除疣联合胸腺五肽预防尖锐湿疣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尖锐湿疣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接受CO2激光联合胸腺五肽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CO2激光祛除疣治疗。比较两组病例治疗后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结果:观察组1月、3月、6月复发率(分别为2.56%、7.69%、10.26%)低于对照组(分别为7.69%、17.95%、28.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39、4.59、4.31,P值均<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1,P>0.05)。结论:CO2激光祛除疣联合胸腺五肽可以有效降低尖锐湿疣患者治疗后的复发率,且安全性良好,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尖锐湿疣 CO2激光 胸腺五肽
  • 简介:目的通过对梅毒螺旋(treponemapallidum,TP)脂肽激活巨噬细胞产生细胞因子以及脂肽所诱导的免疫耐受对信号通路的影响进行研究,为进一步完善TP感染人体的免疫学过程,解释TP感染人体后引起的血清固定现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不同浓度的TP脂肽刺激经PMA诱导THP-1细胞转化的巨噬细胞,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其分泌细胞因子的水平,并通过阻断CD14受体后,检测巨噬细胞对合成脂肽的反应能力以及合成脂肽耐受刺激后诱导巨噬细胞产生免疫耐受的能力。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内的信号转导分子。结果3种合成脂肽诱导巨噬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IL)-β及IL-8的能力随着脂肽浓度升高而递增。CD14受体阻断后,IL-1β及IL-8分泌水平均明显减少。合成脂肽经耐受后刺激的IL-1β及IL-8分泌水平明显低于直接刺激的细胞因子的水平。合成脂肽在耐受刺激下,其巨噬细胞内的信号转导分子toll样受体2(tolllikereceptor2,TLR2)和核转录因子kappaB(NF-κB)P65的蛋白表达显著减少。结论3种合成脂肽均能诱导巨噬细胞产生IL-1β及IL-8。合成脂肽通过激活巨噬细胞膜表面CD14受体分子,活化下游信号通路,从而诱导细胞因子产生。合成脂肽能够诱导巨噬细胞模型产生免疫耐受,其可能机制为通过TLR2激活下游NF-κB信号通路,减少炎性细胞因子产生。

  • 标签: 梅毒螺旋体 脂肽 免疫耐受 血清固定
  • 简介:目的观察中药膜疗法对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的治疗作用。方法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患者79例.随机分成2组。其中治疗组42例,采用中药膜疗法合并10%水杨酸软膏外擦;对照组37例,单独采用10%水杨酸软膏外擦。两组治疗均连用6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8.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膜疗法治疗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具有较好疗效。

  • 标签: 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 中药体膜疗法 水杨酸软膏
  • 简介:目的通过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成像活体检测患者眼睑黑眼圈颜色最深处的真皮内微血管数量的变化。方法60例黑眼圈女性受试者和10名正常对照女性受试者入选本研究。根据年龄,分为A(21~30岁)和B(31~40岁)两组;每组又根据眼圈皮肤颜色分为青紫色组和棕黑色组两亚组,每亚组含4个小组:正常对照组、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所有受试者均行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成像检查。结果棕黑色和青紫色黑眼圈受试者在共聚焦检测结果显示,中度组和重度组微血管计数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下眼睑微血管数量增加,与黑眼圈严重程度成正相关,提示新生血管数量增加可能是黑眼圈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 标签: 黑眼圈 微血管 共聚焦激光 在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