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提高足小窗人工镫骨手术的安全性和精确性。方法足小窗和直径0.4mm小柱运动的理论计算、精密测量用器的设计、CO2显微激光和手术应用。结果418耳耳硬化症足小窗人工镫骨术后听力提高≥15dB达99.5%,无一例手术并发症。结论足小窗人工镫骨和相关技术保证手术的高成功率。

  • 标签: 人工镫骨 耳硬化症 镫骨切除术 开窗术
  • 简介:目的:探讨玻璃棒法按摩睑腺与常规疗法联合治疗睑腺功能障碍(MGD)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8/2017-06我院收治的MGD患者130例220眼,根据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其中给予常规治疗即1g/L氟米龙滴眼液联合自行热敷的患者设为对照组(65例112眼),给予圆头玻璃棒按摩睑腺联合常规疗法的患者设为联合组(65例108眼)。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眼表疾病指数量表(OSDI)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t)、角膜荧光素染色(CFS)评分、睑缘评分、睑腺分泌物性状评分和眼压情况及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OSDI评分、BUT、S|t、CFS评分、睑缘评分、睑腺分泌物性状评分、眼压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wk后,联合组患者OSDI、CFS、睑缘及睑腺分泌物性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BUT和S|t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眼压均有所升高,但均≤21mmHg,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wk后,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2.6%(100/10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6%(88/1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棒法按摩睑腺与常规疗法联合治疗MGD能够有效改善眼表症状和睑腺分泌功能,促进泪液分泌,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

  • 标签: 玻璃棒 常规疗法 睑板腺功能障碍 临床疗效
  • 简介:使用连续调幅声信号记录听神经动作电位的方法,测定了豚鼠耳蜗水平的调谐曲线。调幅声的频率特性优于滤波短声及短纯音。调幅声作测试声测定的CAP调谐曲线,均呈锲形,有锐利的尖顶。相隔3天测的CAP调谐曲线形状基本相同,曲线的Q10dB值、CF阀值和CF两边曲线的斜率在两次测试之间十分接近。作者认为:用调幅声作为刺激信号,可记录耳蜗水平的听神经动作电位,由此测得的耳蜗CAP调谐曲线,可为临床听力学进行听觉辨别功能评价提供新的手段。

  • 标签: 调幅声 耳蜗调谐曲线 复合动作电位
  • 简介:目的比较近视性弱视儿童与同龄矫正视力正常的儿童屈光状态变化的差别。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15年12月诊为近视性屈光不正的儿童96例(174眼),按初诊时屈光状态分为低、中、高度近视。分别比较近视性弱视眼组与同期矫正视力正常的非弱视近视眼组年均屈光度改变情况。结果非弱视组和弱视组近视屈光度每年加深(-0.67±0.74)D和(-1.09±1.3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诊为低度、中度和高度近视的弱视眼近视屈光度年均加深(-0.97±0.88)D,(-1.48±1.29)D和(-1.89±1.06)D,低度、中度和高度近视的非弱视眼分别为(-0.57±0.61)D,(-0.68±0.49)D和(-0.78±0.29)D;低、中、高度近视性弱视儿童的近视屈光度年均加深幅度均显著高于非弱视眼(P〈0.05)。结论近视性弱视儿童与单纯近视儿童一样,近视屈光度随年龄增长逐年增加,近视程度愈高,增加的幅度愈大。且初诊为不同程度近视性弱视眼的近视屈光度逐年加深幅度均大于非弱视眼。

  • 标签: 屈光不正 近视 弱视 儿童
  • 简介: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段干眼症患者睑腺情况。方法:选取2015-11/2016-04就诊于我院的干眼症患者301例598眼,按年龄分为8组,分别为A~H组。应用眼表综合分析仪检查各组干眼症患者睑腺腺体缺失情况、腺体形态变化、睑腺开口阻塞及睑酯情况,分析比较各组之间的睑腺变化规律。结果: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睑腺腺体缺失,各组之间腺体缺失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6,P〈0.05)。A组腺体数目无减少,B~H各组之间腺体数目减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4357,P〈0.05)。腺体形态从40岁开始逐渐变细,其与年龄呈反相关。睑腺开口阻塞情况及睑酯的性状,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眼表综合分析仪能客观精准地检查出干眼症患者的睑腺情况,提供不同年龄段干眼症患者睑腺变化规律的量化结果,为干眼症的病因诊断提供判断依据,指导临床治疗。

  • 标签: 睑板腺 干眼症 眼表综合分析仪
  • 简介:目的:对比全身麻醉与局部麻醉下进行儿童霰粒肿切除术的综合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将2015-01/2016-12在我院接受霰粒肿切除手术的双眼霰粒肿患儿(4~10周岁),根据采用的麻醉方法分为两组:全身麻醉组(全麻组,67例134眼)和局部麻醉组(局麻组,72例144眼)。分析两组患者的疼痛及术后心理创伤,以及术后1mo眼表健康状况、术后1a内复发率和并发症等四个方面的差异。结果:全麻组和局麻组患儿均未出现麻醉相关并发症和意外。全麻组患儿术中不存在疼痛,术后3h的面部表情疼痛量表(FPS-R)值为4.94±1.23分,低于局麻组(7.00±1.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全麻组患儿有12例出现再次就医回避,局麻组为3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麻组的泪膜破裂时间、泪膜脂质层厚度和泪河高度均高于局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睑脂性状评分也低于局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麻组患儿囊肿复发率为6.0%,低于局麻组的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麻组患儿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4.5%,局麻组为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下进行儿童霰粒肿手术具有术后疼痛轻、患儿依从性好的基本优点。与局部麻醉下手术相比,全身麻醉术中能够进行精细操作,术后眼表健康情况更好,并发症更少。

  • 标签: 全身麻醉 睑板腺囊肿 儿童 眼表
  • 简介:目的探讨角膜绷带镜在原发性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结膜连续锁边缝合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91例(91眼)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均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结膜连续锁边缝合术,对照组45例术中进行常规处理,观察组46例术后配戴角膜绷带镜,观察比较两组术后1d、5d、7d疼痛程度(VAS)评分,并统计角膜上皮愈合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术后1d、5d、7dVAS评分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245,P1=0.000;t2=6.842,P3=0.000;t3=5.135,P3=0.000);观察组术后7d角膜上皮愈合率为97.83%(45/46),高于对照组80.00%(36/45),差异有22统计学意义(χ~2=5.680,P=0.017);观察组复发率为2.17%(1/46),低于对照组17.78%(8/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87,P=0.032)。结论原发性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结膜锁边缝合术后配戴角膜绷带镜可促进角膜上皮愈合,减轻患者眼部疼痛程度,并降低复发率。

  • 标签: 原发性翼状胬肉 连续锁边缝合 配戴 角膜绷带镜
  • 简介:目的:观察逍遥散联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治疗睑腺功能障碍(MGD)性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11/2017-11就诊于南阳市卧龙区第一人民医院的睑腺功能障碍性干眼症患者106例134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67眼。两组均给予热敷、按摩等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逍遥散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干眼症症状、角膜荧光染色(FL)、视功能损害眼病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OLDVI)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和泪液分泌量(SⅠt)等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6.6%)显著高于对照组(67.2%),干眼症症状、角膜FL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BUT和SⅠt值及SQOLDV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期间,观察组眼压升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逍遥散联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治疗睑腺功能障碍性干眼症,能够显著提高疗效,改善预后情况。

  • 标签: 逍遥散 妥布霉素地塞米松 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症 泪膜破裂时间 泪液分泌量
  • 简介: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中连续锁边缝合的两种不同结膜瓣对泪膜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双眼原发性青光眼患者26例,双眼均行小梁切除术,左眼组:以穹窿部为基底的结膜瓣组26例26眼;右眼组:以角膜缘为基底的结膜瓣组26例26眼,两组中结膜瓣均采用连续缝合密闭切口,并检测术前1d、术后1d、7d、14d、30d、60d的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Time,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Itest,SIT)、角膜荧光素染色积分(fluorescenceintegral,FI)。结果两组间BUT、SchirmerI试验于术后1d、7d、14d、30d及60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连续锁边缝合的以穹窿为基底结膜瓣的小梁切除术显著降低了泪膜的稳定性,为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我们主张以角膜缘为基底作为手术切口。

  • 标签: 小梁切除术 连续锁边缝合 结膜瓣 泪膜
  • 简介:目的探讨外伤性白内障手术方式的选择及疗效分析.方法将151例(151眼)外伤性白内障患者,根据其眼部外伤情况,分为4组(A,B,C,D),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及一期或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后视力.结果术后矫正视力=0.3者A组61.9%,B组19.6%,C组42.8%,D组46.4%.结论选择恰当手术方式对于外伤性白内障取得最佳效果具有密切关系.

  • 标签: 外伤性白内障 手术方式 视力
  • 简介:目的比较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术和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效果.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2年4月在我院采用两种术治疗的134例患者的病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术治愈率为89.9%,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愈率为94%,两种治疗方法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4.7947,P<0.05).结论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效果优于胬肉切除联合白体结膜瓣移植术.

  • 标签: 翼状胬肉 自体结膜瓣移植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
  • 简介:目的:观察4种上睑下垂术的临床效果。方法:为探讨上睑下垂术的有效治疗方法,不断改进手术方式。结果:每种手术均有其优点及并发症,提上睑肌折叠术为目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结论:临床实践提上睑肌折叠术与以往专家理论:提上睑肌节制韧带上每缩短3~5mm肌肤,可矫正下垂量1mm不同:在节制韧带上缘折叠提上睑肌腱膜即可提起上睑,且上睑缘正好在角膜缘上2mm,术后恢复在角膜缘处。

  • 标签: 上睑下垂 提上睑肌折叠术 节制韧带上缘
  • 简介:目的探讨下睑内翻倒睫,切除下睑皮肤、轮匝肌,皮内带睑缝合矫正内翻倒睫,同时可以美容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47例(75眼)下睑内翻倒睫的病例采用皮肤、部分轮匝肌切除,皮内带睑缝合法矫正。结果对47例(75眼)下睑内翻倒睫的病例采用皮肤、部分轮匝肌切除,皮内带睑缝合法,倒睫全部矫正无双重睑出现。结论对下睑内翻倒睫的患者行皮肤、部分轮匝肌切除,皮内带睑缝合法下睑内翻倒睫可得到良好矫正,方法简单、可靠且同时起到良好的美容效果。

  • 标签: 下睑内翻倒睫 皮内带睑板缝合 美容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42例(64眼)各型青光眼,术中一次性使用0.4mg/ml丝裂霉素C,术后随访6~12月,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其并发症。结果术后1月检查,58眼(90.6%)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1周测眼压,所有病例眼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有48眼(75.0%)眼压低于21mmHg,术后6月测眼压,54眼(84.6%)低于21mmHg;末次随访时,56眼(87.5%)形成弥散扁平的功能性滤过泡,8眼(12.5%)为非功能性滤过泡;总手术成功58眼(90.6%),其中完全成功54眼(84.4%),条件成功4眼(63%),失败6眼(9.4%)。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角膜水肿5眼,前房渗出4眼。讨论改良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可有效地减少青光眼术后滤过道瘢痕的形成,充分降低眼压。该方法不需要特殊设备,手术时间短、损伤小,并发症少,手术效果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青光眼方法。

  • 标签: 青光眼 改良式小梁切除术 丝裂霉素C
  • 简介:目的研究非接触角膜内皮镜中参与分析的细胞数(NC)对测量结果重复性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6年3月到我院诊治并在同一时间行2次以上(含2次)非接触角膜内皮镜测量的患者,其测量结果包括中央角膜厚度(CCT)、内皮细胞密度(ECD)、平均细胞面积(ACS)、细胞面积变异系数(CV)和六边形细胞百分比(HEX%),排除NC=0的结果,〉2次测量的患者,选择NC最大的2组结果,以每位患者所得的2组结果中NC较小者(NCmin)为分组依据,10个细胞为一个等级,获得(NCmin〈10、10~20……90~100、≥100)11个组段,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及其95%置信区间(95%CI)对各组段内2组数据的重复性进行评估,并对ICC进行F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各组段CCT的ICC均〉0.9,且95%CI下限在0.75以上;ECD和ACS的ICC,当NC≥100时,均〉0.9,且95%CI下限在0.75以上,当NC≥50时,均〉0.75;CV的ICC,当NC≥90时,〉0.75,其余组段均〈0.75;HEX%的ICC,当NC≥100时,〉0.75,其余组段均〈0.75。结论CCT测量结果的重复性不受NC限制;分析ECD和ACS时,NC应在50以上,当NC≥100时,测量结果的重复性最佳;分析CV和HEX%时,NC应分别在90和100以上。

  • 标签: 非接触式角膜内皮镜 重复性 中央角膜厚度 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形态
  • 简介:目的评估和比较异体羊膜移植术和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两种不同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前瞻性研究。选择复发性翼状胬肉计72例(72只眼),均为单眼,曾行单纯翼状胬肉手术切除,有眼球运动障碍或胬肉增生组织达角膜瞳孔区。将上述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行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另一组行异体羊膜移植术。术后随访观察12个月,对两种不同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疗效比较研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临床安全性的主要终点事件:无术后并发症;二是临床有效性的主要终点事件:避免复发。结果术后12个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38只眼中36例痊愈,2例复发,复发率5.26%;异体羊膜移植组,34只眼中28例痊愈,6例复发,复发率17.65%。在临床安全性主要终点事件中,术后并发症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在临床有效性主要终点事件中,胬肉复发率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即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翼状胬肉复发率明显低于异体羊膜移植组。结论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复发率低,疗效优于对照组。

  • 标签: 复发性翼状胬肉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 异体羊膜移植 手术治疗 安全性和有效性
  • 简介:目的观察自闭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后角膜水肿的发生率,并分析发生原因.方法以我院收治的108例(113只眼)安徽省霍山县民生工程贫困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自闭巩膜隧道小切口现代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统计患者术后1d、3d、1周、1个月角膜水肿的发生率,并分析发生原因.结果本组108例(113只眼)患者行手术治疗后,术后1d、3d、1周、1个月角膜水肿的发生率依次为10.6%、7.08%、0.88%、0.患者术后发生角膜水肿的原因主要有:大核硬核,器械损伤,内切口靠前、娩核困难,灌注液压力过高、暂时性眼压升高.结论自闭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后角膜水肿的发生率较低,通过提高手术技巧有利于降低术后角膜水肿的发生率.

  • 标签: 白内障 自闭式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手术 角膜水肿
  • 简介:目的对无结膜切口的小梁切除术进行改良,探讨其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倾斜巩膜隧道、楔状小梁切除、加大滤过内外口等措施对原术进行改良,临床应用于30例32眼青光眼.结果术后结膜反应轻微,前房开始时稍浅,术后7d恢复正常,术后随访12~37个月眼压均在正常范围,滤过泡弥散、扁平、范围广,均为功能性滤过泡.结论该术操作安全、效果良好、并发症少.

  • 标签: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手术方式 倾斜巩膜隧道 滤过泡 眼压
  • 简介:目的采用隧道切口制作巩膜瓣.方法对90例120只眼青光眼进行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结果120只眼在术后1-2天前房形成97只眼,经过按摩后使前房形成的10只眼,经加压包扎等处理后恢复前房的13只眼.随访8个月~3年,弥散扁平型滤过泡113只眼;包囊性过滤泡5只眼;滤枕扁平无滤过功能2只眼.眼压控制:111只眼眼压在12~18mmHg之间,9只眼眼压高于25mmHg.结论巩膜瓣制作切面光滑及厚度均匀与否对于巩膜瓣的粘连有一定的关系.采用白内障隧道刀制作巩膜瓣具有取材方便,制作简便,滤过效果好等优点.

  • 标签: 青光眼 小梁手术 隧道切口
  • 简介:<正>目前对于青光眼的治疗,主要采用小梁切除术,取得良好的疗效,而其术后并发症如浅前房、低眼压、脉络膜脱离,黄斑水肿等成为影响术后效果及视力恢复的主要因素。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在术中采用可拆巩膜瓣缝线,术后拆线方法,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总结如下。

  • 标签: 小梁切除术 巩膜瓣 脉络膜脱离 术后浅前房 闭角型青光眼 视力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