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制备辛伐他汀温敏性凝胶缓释系统,初步探索辛伐他汀促进牙髓修复作用。方法:制备辛伐他汀壳聚糖温敏性缓释凝胶,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缓释效果并绘制释放曲线。大鼠磨牙行活髓切断术,分别以载有辛伐他汀壳聚糖缓释凝胶(简称辛伐他汀缓释凝胶)、壳聚糖/甘油磷酸钠凝胶(简称空白凝胶)、氢氧化钙盖髓,并设对侧为空白对照组,术后1、3、7、14、28d处死,拍摄X线片,HE染色观察牙髓情况。结果:37℃下,空白凝胶15min内凝固,辛伐他汀缓释凝胶8min内凝固。48h辛伐他汀快速释放,60d后达到溶质梯度平衡,凝胶内辛伐他汀持续平稳释放,累计释放率为61.5%。活髓切断术后,氢氧化钙组28d受试牙根管口见高密度钙化屏障,辛伐他汀缓释凝胶组术后7、14、28d根管口见高密度钙化屏障,空白凝胶组未见高密度影像。HE染色结果显示,辛伐他汀组术后7d盖髓断面牙髓结构正常,成牙本质样细胞向断面聚集并形成早期钙化团块,28d形成早期钙化桥;氢氧化钙组术后7d表现为盖髓剂下方断面和髓腔内牙髓组织凝固性坏死现象,失去正常结构,与周围组织界限明显。结论:辛伐他汀缓释凝胶缓释性能良好。作为盖髓剂,其组织相容性好,有促进修复性牙本质形成潜能。

  • 标签: 辛伐他汀 壳聚糖温敏性凝胶 活髓切断术 盖髓剂 修复性牙本质
  • 简介:目的:使用新型管糊剂,比较四种充填方法对管密合度影响,从而指导临床管充填法选择。方法:在离体前牙上行管预备及管充填,而后用印度墨水染色法在显微镜下比较充填效果。结果:显微镜下观察糊剂加牙胶侧方加压充填法组和单纯使用糊剂机用螺旋充填法组有较好封闭性能。结论:本实验为新型糊剂合理应用提供了可靠参考依据。

  • 标签: 根管预备 根管充填 微渗漏 根管糊剂
  • 简介:本文介绍一种口内支抗系统——微小螺钉。作者将微小螺钉用于14名患者(16个螺钉)和干燥颅骨标本进行初步研究。螺钉为金属钛制成,直径2mm,长度mm。进入骨内5.7mm,骨外保留2.4mm,螺钉上有卷帽,卷帽上有两个相互垂直槽沟,可容纳矫治弓丝。螺...

  • 标签: 正畸支抗 小螺钉 牙槽嵴 牙列缺损 手机预备 种植体
  • 简介:目的探讨管显微镜联合超声技术在阻塞管治疗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8月至2010年1月于大连市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就诊管阻塞患者89例(89颗患牙),共134个管因钙化、器械折断、塑化治疗、折断根管桩等原因造成管阻塞,在管显微镜下应用超声技术进行管治疗,统计成功率。结果有71颗患牙(107个管)完成管治疗,成功率为79.8%;管再通率为79.9%。其中钙化再通率为85.3%.器械折断根管再通率为76.5%,塑化再通率为73.0%,折断根管桩管再通率为100%,折断根管桩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其他3种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超声技术应用为临床治疗阻塞管提供了有效方法。

  • 标签: 根管显微镜 超声根管技术 根管阻塞 根管治疗
  • 简介:根尖周炎是口腔科医师常遇到病种,缘于牙体硬组织受龋蚀,磨损或外伤后牙髓组织坏死,细菌侵入牙髓腔并定植在管中,使之成为混合菌丛栖息环境,尤其适宜于厌氧菌生存,在感染后期阶段,细菌组成生物膜黏附于管壁上,成为感染管;由于缺少微循环供给,隐蔽于其中细菌可以逃避于宿主防御能力之外。

  • 标签: 感染根管 菌丛 细菌侵入 口腔科医师 牙体硬组织 根尖周炎
  • 简介:管治疗是目前治疗牙髓病和根尖周病最有效和最根本方法,评价其成败关键因素是管系统三维严密充填,而管充填后存在微渗漏是导致充填失败重要原因。管微渗漏包括冠方渗漏和根尖渗漏,它们均可导致细菌及其产物通过冠方渗漏进入牙髓腔,又经根尖渗漏再次进入根尖周组织,引起治疗失败。一直以来,根尖渗漏是研究重点,而近年来,冠方渗漏也愈来愈引起广大学者注意。本文从研究冠方渗漏重要性、冠方渗漏影响因素、冠方渗漏体外实验及冠方渗漏与根尖渗漏关系等几方面入手,对管治疗牙冠方渗漏研究状况作一综述。

  • 标签: 微渗漏 冠方渗漏 根尖渗漏 根管治疗 根管充填材料
  • 简介:与手用不锈钢器械相比,镍钛机用器械具有良好超弹性、形态记忆功能,因而被广泛运用于临床。然而镍钛机用器械分离也给临床带来了很大困扰。为了改善其安全性,管预备器械不断发展创新,新型镍钛管器械也在不断涌现。本文从镍钛器械几何形状、运动方式、机械物理性能以及管预备混合系统4个方面介绍目前常见以及新型镍钛器械特性。

  • 标签: 镍钛机用器械 根管预备 机械性能
  • 简介:目的:对比研究3种不同管预备系统在弯曲管预备中应用。方法:选自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103例有弯曲牙髓炎或根尖周炎患者患牙120颗,随机分为3组:手用不锈钢K锉组、PROTAPER组、Mtwo组,评价管预备和填充效果。结果:手动不锈钢K锉组、PROTAPER组、Mtwo组治疗成功率分别为92.31%、98.44%、98.50%。手动不锈钢K锉组操作时间为16.25±3.26min,PROTAPER组与Mtwo组操作时间分别为7.22±2.11min、7.08±3.38min,显著短于手动不锈钢K锉组(P〈0.05)。手动不锈钢K锉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54%;PROTAPER组与Mtwo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47%、3.01%,显著低于手动不锈钢K锉组(P〈0.05)。结论:Mtwo和PROTAPER机用NiTi旋转系统对于弯曲预备效果良好,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发生根管预备并发症可能性明显低于手动不锈钢K锉。

  • 标签: 根管治疗 机用旋转系统 弯曲根管
  • 简介:管闭锁(pulpcanalobliteration,PCO)是牙外伤后常见并发症之一,通常发生于青少年,多见于年轻恒牙。PCO发生机制尚不明确,可能是外伤后受损牙髓出现血管再生和(或)神经再生结果,也可能是由于外伤本身或者复位固定外伤牙后牙髓血液流量改变导致。对于牙外伤后出现PCO患牙,一些学者认为管治疗不仅可以避免出现根尖周炎症,而且有利于患牙美容修复。大多数学者则认为可对患牙进行长期随访观察,只有伴有PCO外伤牙出现牙髓坏死或者发展为根尖周炎时才考虑管治疗,而且管治疗对PCO患牙是一项挑战,在技术上是复杂。总之,为了及时检测到PCO发生,对外伤牙定期随访和密切观察是十分必要

  • 标签: 牙外伤 根管闭锁 根管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上颌磨牙近中颊第二管(MB2)临床检出率以及手术显微镜在提高上颌磨牙临床检出率中作用。方法选取进行常规管治疗63颗上颌第一磨牙,27颗上颌第二磨牙,以及进行显微管治疗55颗上颌第一磨牙,20颗上颌第二磨牙,2颗上颌第三磨牙,分别拍摄术前X线片,探查管,记录管数目。结果进行常规管治疗上颌第一磨牙和上颌第二磨牙,MB2检出率分别为28.6%和3.7%;进行显微管治疗上颌第一磨牙和上颌第二磨牙,MB2检出率分别是61.8%和25%;对上颌第一磨牙常规管治疗和显微管治疗MB2临床检出率进行卡方检验,χ2=1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上颌第二磨牙常规管治疗和显微管治疗MB2临床检出率进行Fisher确切概率值检测,单侧比较值为0.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显微镜有助于提高上颌磨牙MB2临床检出率,选择显微管治疗有助于提升上颌磨牙根管治疗成功率。

  • 标签: 上颌磨牙 近中颊根第二根管 手术显微镜 检出率
  • 简介:目的探讨伴有分叉病变下颌第一磨牙残根修复方法。方法选择2007年8月至2008年8月济南市口腔医院修复科收治32例患者(共计36颗患牙),对其下颌第一磨牙残根行根管治疗术后应用分术将近远中分开,分别进行桩核冠修复,并制作连冠。随访观察1年。结果1年后复查,33颗患牙咀嚼功能良好,修复体稳固,无松动;X线片示牙槽骨无继续吸收或有少量新生;成功率为91.7%。结论伴有分叉病变下颌第一磨牙残根经完善治疗后行分术保存修复,可以行使良好功能。

  • 标签: 分根术 桩核冠 下颌第一磨牙 残根 根分叉病变
  • 简介:目的:比较新型管冲洗剂MTAD与传统冲洗剂对粪肠球菌抗菌作用。方法:在离体牙上建立粪肠球菌根管内感染模型,实验组用新型冲洗剂MTAD及3种常用冲洗剂(2.5%NaClO、3%双氧水、0.2%浓替硝唑含漱液)、对照组用0.9%NaCl溶液冲洗管。冲洗前、后用吸潮纸尖进行细菌取样培养计数,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细菌培养计数结果显示,各组管内细菌数量差异在冲洗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冲洗MTAD组与其他三组相比较,管内细菌数量最少,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TAD冲洗剂较2.5%NaClO、3%双氧水、0.2%浓替硝唑含漱液对管内粪肠球菌有更优异抗菌效果。

  • 标签: 根管内粪肠球菌 MTAD根管冲洗剂 浓替硝唑含漱液 NACLO 双氧水
  • 简介:目的:探讨运用CAD软件模拟制作有限元义齿模型,为简化有限元建模提供一种方法.方法:在CT扫描方法建立下颌骨及基牙牙根三维有限元基础模型上,用CAD软件在计算机上分别模拟套简冠及"O"型圈附着体两种覆盖义齿制作.结果:建立了"O"型圈附着体义齿与套筒冠义齿三维有限元模型.结论:运用CAD软件在计算机上直接制作有限元义齿模型,方便可行,可以为临床上修复体优化设计提供实验基础.

  • 标签: 覆盖义齿 辅助 附着体 初步研究 CT扫描方法 修复体
  • 简介:根管治疗术是牙髓及根尖周病有效治疗方法,医源性因素和非医源性因素会导致牙髓治疗失败,管再治疗是治疗失败病例首选而又有效方法。但管再治疗难度加大。需要使用相关器械及设备有效去除根管内原充填物和感染物质。本文就用于管再治疗器械、设备方法做一综述。

  • 标签: 根管再治疗 器械 设备
  • 简介:目的分析造成正畸二次治疗各种原因,并提出矫治设计.方法选取106例要求二次矫治患者,通过临床检查、拍摄X片及头影测量,分析造成矫治不当和失败主要原因,并提出再次矫治设计.结果因诊断、设计不当者占38.66%,治疗过程中存在各种矫治问题者占31.11%,涉及生长发育问题者占12.26%,畸形复发占19.81%,因医患沟通不够者占8.49%.其中部分病例经再次治疗取得了满意结果.结论在正畸治疗中,无论诊断、设计,还是矫治中三维控制等方面的问题均可造成治疗不当或失败.因此提高我国口腔正畸医师整体水平是十分重要.

  • 标签: 正畸治疗 再治疗 复发
  • 简介:侵袭性颈吸收是一种临床上少见、以牙根颈部区域吸收为特征颈部外吸收。本病在临床上可无任何症状,一般由常规X线检查时偶然发现。作为一类独特牙根外吸收病变,常带来较为严重临床后果,近来引起越来越多关注。本文就侵袭性颈吸收致病因素、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学特点等一系列问题,作一综述。

  • 标签: 侵袭性根颈吸收 病理学 牙外吸收
  • 简介:目的:比较镍钛机用管器械,和不锈钢K锉用于老年根管预备时清理能力和操作时间,为老年牙根管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门诊拔除老年患者单管患牙40颗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不锈钢K锉、HEROShaper镍钛机用管器械做管预备,分析评价其操作时间和管清理程度.结果:实验组管冠部、根尖部清理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冠部和根部,中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管预备时间为5.74±0.61min,对照组为6.38±0.75min.结论:HEROShaper管预备器械与不锈钢K锉相比有较彻底清理能力且节省操作时间.

  • 标签: 镍钛器械 根管预备 老年人
  •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青少年和成人均角、深覆(牙合)患者拔牙矫治在机理差异.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收集治疗前后资料完整Ⅱ度以上深覆(牙合)均角患者55例,其中25例治疗前平均年龄(14.06±1.26)岁,纳入青少年组;30例平均年龄(28.08±7.21)岁,纳入成人组.样本均减数四颗前磨牙直丝弓技术矫治.对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进行定点测量,分析牙齿唇倾度L1-NB,LI-MP,磨牙伸长TUM-PP,TLM-MP,骨面型ANB,SN-MP,下颌体长度Ar-Gn,下颌升支高度Ar-Go等,探讨两组在矫治机理不同.结果青少年组和成人组治疗前后ANB角和下颌平面角(SN-MP),统计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青少年组治疗后下颌体长度增大,下颌磨牙伸长,与成人组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青少年组下前牙唇倾度减小,成人组增加,两组间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青少年和成人均角深覆(牙合)矫治前后骨面型保持不变,青少年组磨牙升高明显,成人组下前牙唇倾明显.

  • 标签: 深覆(牙合) 均角 拔牙矫治
  • 简介:目的:利用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聚己内酯(PLGA/PCL)混纺技术在不影响纯PLGA静电纺丝膜生物相容性前提下改良其遇水收缩缺陷,以使其操作性能更接近临床实际应用。方法:将不同重量比PLGA/PCL(10∶0、7∶3、6∶4、5∶5及0∶10)混合,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得电纺膜,表征比较纺丝直径及收缩性。在相同条件下在膜上培养成骨细胞,比较不同电纺膜细胞相容性,并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不同电纺膜表面形貌及细胞粘附形态。结果:随PCL比例增加,纺丝直径有所增加,但在扫描电镜下不同电纺膜表面形貌及细胞粘附形态并无明显差异;加入PCL后混纺膜细胞相容性较纯PLGA略有下降,但仍比纯PCL高,且不同比例PLGA/PCL(7∶3、6∶4、5∶5)混合电纺膜细胞相容性无统计学差异;纯PLGA膜呈现极大收缩比率,随PCL添加收缩比率明显下降,且不同添加比例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在PLGA中添加一定比例PCL可以有效改善纯PLGA膜收缩性能,且PCL加入对PLGA良好生物相容性影响较小。

  • 标签: 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 聚己内酯 收缩性能 静电纺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