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牙列末端游离缺失是老年患者最常见的缺牙方式,如不及时修复,对患者的咀嚼、生活和全身健康会造成不同程度负面影响。由于全身状况、余留牙的健康和经济状况等因素,对老年患者而言,可摘局部义齿(RPD)目前仍是主要的修复手段。此类

  • 标签: 老年患者 游离端 可摘局部义齿 疼痛
  • 简介:目的:探索MK-1附着体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牙列末端游离缺损病例的临床适应证.方法:采用MK-1附着体作为义齿固位装置,为18例单侧或双侧末端游离缺损患者制作可摘局部义齿.随访6-36个月,对义齿使用效果和基牙、牙槽嵴情况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所有患者对义齿固位力、咀嚼功能、美观舒适性均感满意.1例患者在1年3个月时失败,改用球帽式附着体固位.7例患者在3年内加衬.5例患者有末端基牙牙槽骨吸收.结论:MK-1附着体适应用于基牙稳固的末端游离缺损病例,并能获得较为理想的修复效果.

  • 标签: 义齿 局部 可摘 MK-1附着体 末端游离缺损
  • 简介:目的:探讨前臂桡侧皮瓣(radialforearmfreeflap,RFFF)移植术后静脉危象的临床治疗。方法:选择因口内软组织缺损接受RFFF移植修复的患者178例,回顾分析其中因静脉危象行手术探查的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11.5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3例发生静脉回流障碍的病例经手术探查后,9例抢救成功,4例失败。其中,6例吻合2条静脉(失败2例),7例吻合1条浅静脉(失败2例)。除1例埋入瓣外,所有进行探查的皮瓣均出现颜色改变。4例出现皮瓣边缘渗出性出血,至皮瓣渗血停止、出现颜色变化后才进行手术探查。结论:RFFF发生危象主要是由于局部静脉回流障碍,吻合2条静脉与1条静脉相比,危象发生率与抢救失败率无显著差异。发生静脉危象时,皮瓣颜色由远及近改变,主要是由于远端静脉回流障碍所致。术后皮瓣边缘渗出性出血是静脉回流障碍的早期表现,应及时检查。静脉回流障碍时间越长,血栓范围越大,皮瓣坏死的可能性越大。

  • 标签: 前臂桡侧游离皮瓣 静脉危象 渗血
  • 简介:目的:探讨游离端缺牙患者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前后咀嚼运动不同时段脑血流变化。方法:从临床选择双侧游离端缺牙患者16例,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探测仪,记录其咀嚼前、咀嚼5min和咀嚼10min三个时段的大脑中动脉脑血流数值,在患者可摘局部义齿修复1个月后,再分别测量其三个时段的脑血流数值,比较修复前后咀嚼运动不同时段脑血流流速的变化。结果:患者修复前后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游离端缺牙患者修复前、后咀嚼5min的Vs、Vd、Vm值均有显著差异(P〈0.05),修复前、后咀嚼10min的Vd、Vm值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可摘局部义齿的修复恢复了游离端缺牙患者的咀嚼功能,脑部供血量有所增加,咀嚼运动具有促使老年人脑血流量增加的趋势。

  • 标签: 咀嚼 脑血流 游离端缺牙 义齿 局部 可摘
  • 简介:目的:探讨恢复双侧下颌骨大范围骨缺损的解剖外形、重建患者咬合功能的有效方法。方法:对病变累及双侧下颌骨、需进行(或已进行)节段性骨切除术的15例患者行术前CT扫描,提取扫描数据,采用CAD/CAM快速原型技术行数字化颅颌面骨三维重建和下颌骨实体模型打印。在实体模型上设计截骨区间和钛网外形,数控成型机冲压钛网,使预成钛网与缺损区下颌骨外形完全一致。切取腓骨肌皮瓣,血管化游离移植联合预成钛网植入完成下颌骨缺损的修复重建。结果:15例患者腓骨肌皮瓣全部存活,创口愈合良好,下颌骨解剖外形包括自然弧度、曲率和高度恢复满意,同期修复者手术前后容貌无明显变化。结论:CAD/CAM快速原型技术联合游离腓骨肌皮瓣移植修复双侧下颌骨大范围节段性骨缺损,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重建下颌骨的自然外形,维持患者容貌,也为种植体植入及咬合功能重建创造了良好条件。

  • 标签: CAD/CAM 快速原型技术 游离腓骨肌皮瓣 下颌骨缺损 修复重建
  • 简介:目的:研究Dalbo附着体义齿修复老年牙列远中游离端缺失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4例牙列远中游离端缺失的老年患者制作28件Dalbo附着体义齿,进行6个月-2.5年的随访,从患者主观感受,临床检查基牙情况、附着体固位稳定等方面评价修复效果。结果:Dalbo附着体义齿美观、舒适、稳固、咀嚼有力,基牙健康。2例患者附着体连接臂下方粘膜充血,水肿;1例基牙烤瓷冠崩瓷,1例患者缺牙区牙槽骨吸收,经找出原因对症处理后,义齿重新正常使用。结论:Dalbo附着体义齿修复老年人牙列远中游离端缺失,效果优良。

  • 标签: Dalbo附着体 老年人 远中游离端缺失
  • 简介:桡侧游离前臂骨皮瓣(RFFF)应用广泛,过去常用于包括下颌骨的复合缺损。该文作者旨在介绍桡侧游离前臂骨皮瓣在非下颌骨头颈重建中应用的经验。回顾分析1998-2014年间采用RFFF骨皮瓣修复的患者。结果:142例接受头颈重建的患者中,25例采用RFFF骨皮瓣修复,包括上颌骨复合体(15例),上颌骨-眶骨复合体(4例),上颌骨-鼻骨复合体(4例),喉(1例)和锁骨(1例)。

  • 标签: 头颈重建 下颌骨 骨皮瓣 应用 前臂 游离
  • 简介: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老年口腔癌患者根治术后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采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32例(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龄60-76岁,平均年龄68.4岁)口腔癌患者接受根治术后的缺损,其中舌癌18例,牙龈癌3例,颊癌5例,口咽癌3例,口底癌3例,分析总结移植的修复成功率和术后效果。结果:31例移植皮瓣成活,1例坏死,成活率为96.8%,皮瓣术后近期和远期随访效果均满意,供区无明显后遗症。结论: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组织量丰富,血运可靠,可切取面积大而且可塑性良好,是修复老年口腔癌患者术后软组织较大缺损的理想游离皮瓣。

  • 标签: 股前外侧皮瓣 口腔癌 术后缺损修复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游离组织瓣在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缺损与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979年1月~2006年12月间,我院口腔颌面外科所行血管化游离组织瓣移植患者2549例,共制备皮瓣2684块:软组织瓣包括前臂皮瓣、背阔肌皮瓣、胸大肌皮瓣、股前外侧皮瓣、肩胛皮瓣等;骨组织瓣包括腓骨肌皮瓣、髂骨肌皮瓣、肩胛骨肌皮瓣等。分别用于修复舌、腭、颊、口底、颌骨及面颈部大面积复合缺损。统计各年代游离组织瓣移植的成功率,分析失败原因。结果:游离组织瓣移植成功率从80年代初期(92%)至今(98.5%),呈逐年升高趋势。2684块皮瓣总成功率达96.80%。前臂皮瓣是最常用的游离组织瓣(64.12%),胸大肌皮瓣和背阔肌皮瓣在修复大面积复合缺损常被采用。各种骨肌(皮)瓣应用于颌骨缺损修复成为近年的热点。大范围复合组织缺损的救治性手术常需要多个游离组织瓣联合修复重建。结论:血管化游离组织瓣移植是口腔颌面一头颈肿瘤手术根治的保障,更是术后缺损修复的主要手段。前臂皮瓣是修复舌、颊、腭等软组织缺损的首选瓣,胸大肌与背阔肌(皮)瓣适合修复体积较大的缺损。腓骨、髂骨肌瓣是上、下颌骨缺损最常用的修复手段。其他不常用的组织瓣,应根据不同适应证进行选择。采用不同组织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对患者术后外形及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游离组织瓣 修复重建 功能性外科 口腔颌面部缺损
  • 简介:目的:分析口腔颌面部游离皮瓣危象发生的相关因素,以便总结经验,提高游离皮瓣移植的成功率。方法:2006-2015年共制备273例游离皮瓣.其中259例成功.14例发生皮瓣危象。对发生皮瓣危象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应用SPSS21.0软件包进行连续性校正旷检验,同时统计14例皮瓣危象患者在发生皮瓣危象6h内积极抢救的成功率。结果:游离皮瓣危象与患者小气道功能障碍、患者常年饮酒所导致的酒精戒断症状.以及超重(即BMI数值〉25)无显著相关性(P〉0.05),但与患者术后发生感染显著相关(P〈0.01)。皮瓣危象时间超过72h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33.3%。结论:局部或全身感染是皮瓣危象的一个相关危险因素,BMI过高、小气道功能障碍、患者发生酒精截断症状与皮瓣危象无关。皮瓣危象发生时间越晚,皮瓣的抢救成功率越低。一旦发生皮瓣危象.即使超过72h.及早探查、纠正危象原因.也能取得一定的抢救成功率.

  • 标签: 游离皮瓣 手术探查 皮瓣危象 危险因素
  • 简介:选择2008年5月至2010年11月在我科就诊的患者48例,均为单颌双侧后牙游离缺失2-4颗,且对颌非游离缺失患者,其中男性26例,女性22例;年龄33-75岁,平均年龄51岁;上颌19例,下颌29例;钴铬支架30例,纯钛支架16例,贵金属支架2例。牙体预备后,用藻酸盐印模材制取初印模,

  • 标签: 印模 托盘 游离缺失
  • 简介:目的:观察Mini-SG附着体义齿修复双端游离缺失伴余留牙重度磨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例双端游离缺失伴余留牙重度磨损患者,应用Mini-SG附着体义齿进行修复。结果:经过6个月-5年的临床随访,Mini-SG附着体义齿稳定性能好,患者满意,基牙牙周组织健康。结论:Mini-SG附着体义齿是修复双端游离缺失伴余留牙重度磨损的较好方法,有利于基牙的牙周组织健康。

  • 标签: Mini-SG附着体 双端游离缺失 磨损
  • 简介:颌面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修复,需要能提供足够组织量的游离皮瓣。背阔肌皮瓣可达20cm×15cm,适用于这类大面积缺损的修复。本文报告1例外伤导致的颅面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病例,颅骨、颧骨、颧弓、硬脑膜暴露,既往有烟雾病病史,曾发生颅内出血,引起神经功能损害及左侧肢体功能障碍,行双侧颅内外血管搭桥手术。该患者面临再次及反复出血的威胁。应用游离背阔肌皮瓣成功修复了颅面部缺损,并避免了颅内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软组织缺损 游离背阔肌皮瓣 烟雾病 修复重建
  • 简介:目的:评价XIVE种植体与精密附着体在上颌单侧游离端缺失修复中联合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选择12例上颌单侧游离牙缺失。全部病例均为双尖牙与磨牙缺失,磨牙区距上颌窦较近,牙槽骨高度〈10mm不能直接行种植术。在双尖牙区进行常规种植手术,共植入XIVE种植体24枚,并在种植体上行键槽缓压式(ASC-52)精密附着体修复。结果:随访2年,患者均感觉义齿美观舒适,固位稳定性强,咀嚼功能好。1例种植体周围炎伴附着体上有结石。结论:XIVE种植体与精密附着体在上颌单侧游离端缺失修复的联合应用中,能达到良好的修复效果。

  • 标签: 种植 XIVE种植体 精密附着体 上颌 游离端 牙缺失
  • 简介:下颔后牙区萎缩后重建的治疗方案之一即是游离下牙槽神经后同期植入种植体。但是,关于血管神经束游离后的功能.不同的研究.结果也不尽相同。各种原因既包括测试方法(典型测试需要患者主观回答).也包括手术本身(与术者水平密切相关)。本文报道了10例采用专用于简化骨手术的器械进行下牙槽神经游离的病例.应用该器械后.口腔外科医师可以利用更小的骨窗和器械的倾斜来抓住血管神经束.从而减少对神经的过度拉扯。通过为期36个月的神经外科功能测试.结果显示经过短时间的神经感觉障碍后,所有患者都恢复了正常感觉。患者在问卷上的主要回答也确定了这一结果。种植体成功率为100%。

  • 标签: 下牙槽神经 神经障碍 感觉障碍 病例分析 超声骨刀 游离
  • 简介:目的通过白色念珠菌改良热酸性法RNA提取方法与玻璃珠法、超声破碎法和液氮研磨法的比较,确定一种有效提取白色念珠菌早期生物膜总RNA的方法。方法将培养3h和6h白色念珠菌生物膜分为2组,每组分别采用热酸性法、玻璃珠法、超声破碎法和液氮研磨法,提取酵母相白色念珠菌的总RNA,用分光光度计及甲醛变性凝胶电泳检测RNA的浓度、纯度以及完整性。结果1~8号样本RNA总量依次为:9.96、12.72、2.88、4.56、2.76、4.92、7.32、10.68μg。结论热酸性法是提取白色念珠菌早期生物膜总RNA的理想方法。

  • 标签: 生物膜 白色念珠菌 RNA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