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不稳绞痛患者临床治疗联合使用比索洛尔和辛伐他汀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3.1-2023.12接收到的老年不稳绞痛患者50例,根据治疗用药不同分组,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辛伐他汀,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比索洛尔,结合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情况和不良反应引发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差异不大(P>0.05),治疗后,观察组每周发作次数明显比对照组次数少,发作时持续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治疗后引发不良反应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不稳绞痛患者治疗中联合用药,发挥比索洛尔和辛伐他汀药物的联合作用,控制病情发展,安全性较高,值得借鉴。

  • 标签: 比索洛尔 辛伐他汀 老年不稳定心绞痛 临床效果
  • 简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是ACS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标准的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可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包括心血管死亡、支架内血栓、心肌梗死和脑血管意外等。

  • 标签: 上腹痛 不稳定心绞痛 急性冠脉综合征
  • 简介:目的:探讨研究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绞痛的临床效果及护理干预。方法:将于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不稳绞痛患者中抽出82例,并将其分成观察、对照两组。其中,对照组选择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护理措施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95.12%%〉78.04%);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90.46%〉71.42%);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应值(7.32%〈29.27%),且计算出组间数据差异值为P〈0.05。结论:针对不稳绞痛患者采取低分子肝素钙配合有效护理措施进行治疗,其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均得到显著性改善及控制,患者护理满意度高,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低分子肝素钙 不稳定心绞痛 临床效果 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曲美他嗪辅治不稳绞痛的效果.方法将88例不稳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4例.治疗组采用曲美他嗪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心绞痛类药物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ST、NST水平变化和和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6%高于对照组的7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ST、NS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ST、NS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内,治疗组复发率为2.3%(1/44)低于对照组的27.3%(12/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联合复方丹参滴丸辅治不稳绞痛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曲美他嗪 复方丹参滴丸 不稳定心绞痛
  • 简介:【摘要】不稳心绞痛(UAP)具高发性,为不稳斑块与血小板的聚集以及血栓形成,伴或不伴冠脉痉挛,导致冠脉不完全闭塞,有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的高风险性。目前临床治疗UAP主要以抗血栓及抗缺血治疗为主,常用药物有抗血小板、抗凝血酶、降血压及调血脂等,以舒张患者冠脉,解除冠脉痉挛,并使侧支循环尽快形成,使冠脉供血增加,降低心肌收缩性,减慢心率,从而使心肌对氧的需求降低,改善心功能。本文就近年文献报道的药物治疗临床研究成果进行汇总及分析,供临床参考。

  • 标签: 冠心病 不稳定型心绞痛 药物治疗 进展
  • 简介:1例78岁女性患者,因不稳心绞痛入院治疗,入院时合并有高血压病和2型糖尿病。给予扩张冠状动脉、抗血小板、降压等治疗,并于入院第3天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情况稳定。针对患者心绞痛发病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症状不能缓解,高血压药物控制血压效果不佳,行乙醛脱氢酶(ALDH)和高血压药物相关基因检测,作为选用和调整药物依据。患者ALDH为WM(GA)型(低活性),其含服硝酸甘油效果差,不能作为急性心绞痛的治疗药,必要时含服速效救心丸;高血压药物相关基因检测显示,患者对β受体阻滞剂的代谢酶活性低,对ACE抑制剂(ACEI)和AT1受体阻断药(ARBs)敏感,可根据具体情况加以选择。经合理优化治疗方案,患者血压及血糖控制稳定,病情好转出院。

  • 标签: 不稳定型心绞痛 药物相关基因检测 临床药师 药学监护
  • 简介:目的观察脑心通对不稳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8例不稳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给以一般治疗;治疗组加用脑心通胶囊治疗,疗程为6个月。观察脑心通对心绞痛患者症状(发作的次数和时间)、心电图的改变。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对照组为69%。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时间、心电图ST-T改善较治疗前均有改善。结论脑心通是治疗不稳心绞痛的有效药物。

  • 标签: 脑心通 心绞痛 不稳定型
  • 简介:目的:探讨依普沙坦治疗不稳心绞痛(UA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UAP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硝酸酯类药物、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及他汀类药物等常规用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普沙坦600mg,1次/d,连续服药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前、用药后6个月的临床疗效,心电图ST段变化,血压水平及血清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水平改变,左室肥厚的逆转及舒张功能指标改善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心绞痛临床疗效、心电图ST段变化、血清ET和NO水平改变、左室肥厚逆转及舒张功能指标改善程度与用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普沙坦治疗不稳心绞痛疗效确切且安全。

  • 标签: 依普沙坦 不稳定型心绞痛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60例不稳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两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改变.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较对照组的56.7%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液黏滞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变形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对不稳绞痛的症状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方面均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丹红注射液 心绞痛 不稳定型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电图对冠心病不稳心绞痛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井陉县医院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90例冠心病不稳心绞痛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和心电图检查。根据检查结果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心电图结果显示,前壁缺血25例,病变率:LAD>LCX>LMCA、RCA;心电图结果显示,下壁缺血19例,病变率:RCA>LAD>LCX>LMCA;心电图结果显示,侧壁缺血22例,病变率:LCX>LAD>RCA>LMCA;心电图结果显示,心肌广泛缺血24例,病变率:LMCA>LAD>LCX>RC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心电图 冠心病 不稳定型 心绞痛 诊断价值
  • 简介:1998年1月-2008年1月,我们用川芎嗪静脉滴注治疗冠心病不稳心绞痛(unmabMangina,UA),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心绞痛
  • 简介:目的观察比索洛尔佐治不稳心绞痛(unstableangina,U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6例不稳心绞痛患者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心绞痛治疗(依那普利10mg/d,阿司匹林0.1g/d,洛伐他汀20mg/d,疗程均为1年)。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周比索洛尔,起始量1.25mg/d,每周调整1次剂量,至5~10mg/d,行程为1年。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心电图的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纽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后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表现均明显改善,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不良反应轻。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佐治UA,只要掌握好比索洛尔的适应证,并根据病情调整比索洛尔的剂量,可取得好的疗效,且较安全。

  • 标签: 比索洛尔 不稳定型心绞痛 佐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心绞痛 156例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2014年 2月~ 2015年 2月我院收治的 312例不稳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 156例为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另 156例为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的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均低于治疗前,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心绞痛,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 标签: 氯吡格雷 不稳定型心绞痛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全面护理在不稳心绞痛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把2020年1月-2021年1月作为研究时间段,选取该时间段内收治的110名不稳心绞痛患者进行研究,按双色球分类法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全面护理,分析比较护理结束后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SAS和SDS心理状态指标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面护理在不稳心绞痛患者护理中有良好的作用,能对患者的心理负面情绪进行改善,促进治疗效果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提升,临床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全面护理 不稳定性心绞痛 心理状态 效果 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