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近期,在江苏、上海、安徽、浙江等地出现H7N9禽流感,引起了全国高度关注。近日不断有H7N9禽流感病毒的爆炸新闻传出,江苏、甘肃等地卫生厅发布H7N9禽流感防治中医方案,提出喝板蓝根冲剂、按摩迎香穴可预防禽流感等。消息一出,板蓝根颗粒再次引起抢购风暴。那么作为板蓝根颗粒的原材料板蓝根最近行情如何呢?

  • 标签: 禽流感病毒 板蓝根冲剂 板蓝根颗粒 卫生厅 迎香穴 原材料
  • 简介:目的:研究热毒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流感病毒感染患者呼吸困难评分及氧化应激水平的作用。方法:选取可疑病毒感染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门诊患者320例,用RTPCR方法检测病人痰液中流感病毒。共检出流感病毒阳性者42例,随机分为热毒宁组(接受热毒宁治疗)和对照组。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呼吸困难评分[呼吸困难表(MRC)和基础呼吸困难指数(BDI)]、诱导痰中氧化应激因子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及血浆炎症因子(IL-6、IL-8)水平。结果:治疗后,热毒宁组BDI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MRC评分无统计学差异。热毒宁组诱导痰中MDA、SOD及血浆中IL8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毒宁通过调节氧化应激水平,改善流感病毒感染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呼吸困难情况。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病 流感病毒 氧化应激 热毒宁
  • 简介:近日,关于H7N9的新闻报道铺天盖地,人们的视线又再次聚焦在了流感上.咳嗽、发热、胸闷、气喘,与有着这些实实在在症状的一般流感相比,无声无息的“心流感”,而那些发生在心理.精神层面的疾病一更像是隐形的病魔。

  • 标签: "心流感" 神经症 心理认知治疗 心理咨询
  • 简介:冬春季节是感冒高发期,也是流感高发季节。流感来袭,它到底是"来势汹汹",还是"温情脉脉"?对此,美国疾病防控中心流行病情报处官员卡伦·克·翁博士指出:"流感在每个季节的严重性都是无法预测的"。近年来,科学家们坚持不懈地寻找抵抗病毒和细菌的最佳方法,

  • 标签: 流感 预防 冬春季节 高发期 流行病 抗病毒
  • 简介:一场H7N9禽流感疫情,让人们“闻鸡色变”。民众对待禽类制品的态度也愈加谨慎。如今,鸡肉到底还能不能吃、怎么吃更安全,这些问题再次摆在了我们面前。

  • 标签: 禽流感疫情 安全 吃鸡
  • 简介:目的观察门诊流感患者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本院门诊流感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5例与治疗组75例,对照组给予0.9%NaCl150ml+炎琥宁稀释后静脉滴注,0.16—0.4e,/d,1~2次/d;O.9%NaCl150ml+头孢呋辛钠稀释后静脉滴注,3~4.5g/d,1—2次/d。对头孢呋辛钠过敏者给予克林霉素0.6~1.2g/d,0.9%NaCl150ml稀释后静脉滴注。治疗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双花桂枝汤,1剂/d,水煎分两次口服。两组持续治疗均为5d,治疗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为64%、好转率27%、无效率9%,对照组治愈率为42%、好转率30%、无效率28%,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流行性感冒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较好、病程较短,应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 标签: 门诊 流感 中西医结合 效果
  • 简介:纵观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与疾病抗争的历史,而每一次疾病流行,都推动了人类的进步。在科学不发达的时代,人类一旦遭遇疾病大流行,只能归于天灾,束手无策,坐以待毙。今天,人类对许多重大疾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有了科学的应对之策。前段时间,许多人谈“禽”色变,不敢吃禽肉禽蛋。随着气温逐渐升高,禽流感的影响也在消散。在这个后禽流感时代,面对再次端上餐桌的禽肉禽蛋,你是否还会惴惴不安?我们应如何做才能长期地享用美味,从源头拒绝禽流感?希望本期专题能为你解惑。

  • 标签: 禽流感 代管 疾病流行 重大疾病 人类 大流行
  • 简介:在动画片《大力水手》中,每当大力水手想要获取能量时,就会吃上一罐菠菜。从营养学的眼光来看,我们可以理解为:他其实是摄取了叶酸。

  • 标签: 叶酸 营养学 保健知识 孕妇
  • 简介:在南方医院中医科的门诊室内,谢炜主任医师接诊了一位20多岁的女大学生小李。“医生,您给我开些止痛药吧,我实在疼得受不了。”她含着眼泪说道。谢炜主任却摇摇头说:“要不要服止痛药,不能一概而论。先要查清你究竟是因为什么而头痛。”

  • 标签: 偏头痛 年轻 主任医师 南方医院 女大学生 止痛药
  • 简介:人类站在生物界的最顶端,雄心是能成为认识、征服、控制自然界的主宰者。但是人类的天敌病菌也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化,菌厮杀,战胜疾病或因病消亡,还是制衡共生,谁是自然的王者,这是一个问题。

  • 标签: 病菌 人类社会 生物界 自然界
  • 简介:19世纪末,对大多数医生来说“疾病的细菌理论”变得更为重要。最值得赞誉的是伟大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路易斯·巴斯德(公元1822-1895年)(图1)。他对微生物的研究奠定了工业微生物学和医学微生物学的基础,并开创了微生物生理学,进而在战胜狂犬病、鸡霍乱、炭疽病、蚕病等方面都取得了成果,并用一生的精力证明了三个科学问题:(1)每一种发酵作用都由一种微生物所导致,发现采用加热法可以杀灭那些让啤酒变苦令人烦恼的微生物。从而使“巴氏杀菌法”应用在各种食物和饮料上;(2)每一种传染病都由一种微生物在生物体内变化引起的;(3)传染病的微生物在特殊的培养环境下可以减轻毒力,可使其从病菌变成防病的疫苗;于是建立起了细菌理论,

  • 标签: 病菌 微生物学家 医学微生物学 发酵作用 生物体内 培养环境
  • 简介:目的:对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婴儿及其母亲的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儿及其母亲血清中CMV-IgM、CMV-IgG;采用荧光定量PCR(FQ-PCR)法检测患儿尿及其配对母乳中CMV-DNA。结果:58份患儿母亲的乳汁中,有46例阳性(占79.31%),46例阳性母乳配对的患儿尿CMV-DNA阳性39例(占84.78%),12例母乳CMV-DNA阴性配对的患儿尿CMV-DNA阳性5例(占41.67%),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母亲血清IgG阳性及通过吸食感染的乳汁是婴儿获得CMV感染的重要因素。

  • 标签: 巨细胞病毒 抗体 CMV-IgM CMV-IgG PCR 母乳
  • 简介:咬伤是用牙齿攻击对方后留下伤痕,不同于动物咬伤,中国医学大词典收录:之齿垢最毒,故咬伤之创,亦肿痛异常,失治则臭脓腐烂,日久不敛。咬伤多发生于打架斗殴时,往往带有非预期性,咬伤部位常见为手指、唇部、邰面部。咬伤感染致病菌绝大多数为混合感染,革兰阴性菌感染常伴革兰阳性菌感染之后发生,

  • 标签: 人咬伤 淋巴结肿大 文献复习
  • 简介:均瑶国际集团董事长患大肠癌晚期,不幸早逝,年仅38岁;一位年仅23岁的年轻妈妈剖腹产时发现得了卵巢肿瘤,正是从大肠癌转移过来的;一名21岁的大三女学生,正当妙龄,因反复便血、腹痛,来院就诊时,大肠癌已有肝转移,不到半年,就离开人世;随着现代人饮食中脂肪和蛋白质摄入的增加,大肠癌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在癌症发病率的排行榜上从曾经的第六位上升至第二位。大肠癌的发病年龄也逐渐提前,并有逐渐增高的趋势。我国总的大肠癌发病率低于欧美国家,但大肠癌的高峰年龄比国外提前10年,根据大肠癌发生的程度由轻到重可划分为A、B、C、D四期。

  • 标签: 大肠癌转移 青年人 癌症发病率 偏爱 发病年龄 蛋白质摄入
  • 简介:目的观察艾滋病患者应用一线抗病毒治疗方案失败后更换二线抗病毒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一线治疗组54例和一线抗病毒治疗方案失败治疗的艾滋病患者56例(二线治疗组),二线治疗组采用二线抗病毒治疗方案拉米夫定(3TC)+替诺夫韦(TDF)+克力之(LPV/r)。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结果二线治疗组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中位数为97个/μl,治疗6个月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中位数为244个/μ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线治疗组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中位数为96个/μl,治疗6个月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中位数为89个/μ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线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患者病毒载量都得到了抑制(病毒载量〈400拷贝/ml),病毒学抑制率为100%;一线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患者病毒载量没有得到抑制(病毒载量3600拷贝/ml)。结论二线抗病毒治疗方案发挥了很好的疗效,取得良好病毒学及免疫学的应答。

  • 标签: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抗病毒药 拉米夫定
  • 简介: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妊娠期耐药的原因及管理策略。方法收集2007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在北京地坛医院足月分娩、妊娠期服用拉米夫定或替比夫定出现耐药的20例乙型肝炎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分析指标为妊娠前后抗病毒药物应用情况、妊娠期出现耐药的时间及应对措施、HBVDNA载量、肝功能以及母婴结局等。结果拉米夫定组患者12例,年龄26~38岁,平均(31±3)岁,妊娠前应用拉米夫定100mg/d,治疗时间1.5—8.0年;其中3例在应用恩替卡韦2年后改用拉米夫定。替比夫定组患者8例,年龄27—34岁,平均(31±2)岁,妊娠前应用替比夫定600mg/d,治疗时间2.0~4.5年;其中1例在应用恩替卡韦2年后改用替比夫定。耐药发生在妊娠0~12、13—27、28—40周者拉米夫定组分别为1、2、9例,替比夫定组分别为1、1、6例,发生在妊娠28~40周者共15例(75%)。拉米夫定组12例中4例改用替诺福韦300ml/d单药治疗,3例在妊娠28周后加用阿德福韦酯10mg/d联合治疗;4例继续用拉米夫定,产后加用阿德福韦酯治疗;1例改用替比夫定无效,产后加用阿德福韦酯治疗。替比夫定组8例中2例改用替诺福韦300mg,/d单药治疗,其余6例继续服用替比夫定,产后加用阿德福韦酯10mg/d联合治疗。20例孕妇均单胎足月顺产。拉米夫定组1例新生儿出生时静脉血HBVDNA为1.56×10^6拷贝/ml,诊断为宫内感染,考虑与母亲耐药有关。替比夫定组2例新生儿中1例出生时右耳附耳,另1例出现颅内出血及贫血,均与药物及耐药无关。对加名新生儿随访2—57个月,均生长发育正常。结论接受抗病毒治疗的乙型肝炎孕妇,尤其是妊娠前抗病毒治疗时间较长者,在妊娠期应加强病毒耐药监测。耐药可能导致孕妇肝病加重,并增加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风险。出现耐药后�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妊娠 抗病毒治疗 耐药
  • 简介:目的:对我院门诊用药情况进行点评,对不合理用药进行分析,以提高处方质量和合理用药水平方法:对2012年1月-2012年6月我院12963张门诊处方进行质量控制,每月随机抽取200张处方,共计1200张。根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标准进行点评,对其中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不合理处方共194张,不合理率为16.17%,其中不规范处方65张(占5.42%)、用药不适宜处方10l张(占8.42%)及超常处方28张(占2.33%)。结论:抽取处方的各项指标大部分均符合要求,但仍存在一些不合理用药情况。通过处方分析,对不合理用药及时干预,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 标签: 门诊 不合理用药 用药分析
  • 简介:化合物209是一个新合成的氨基二硫代甲酸酯类化合物,它在体外水平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但是化合物209的体内抗肿瘤作用及其抗肿瘤机制并不明确。本文探究了化合物209对结直肠癌细胞HT-29的作用并初步探讨了相关机制。体外研究表明,化合物209可以显著抑制HT-29细胞的增殖;体内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209可以显著抑制裸鼠HT-29移植瘤的生长,但是对裸鼠体重和白细胞无影响。流式细胞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209可将HT-29细胞阻滞于细胞周期的G1期。同时,化合物209能上调体外培养HT-29细胞中p27,cyclinE,CDK2,cyclinD1和CDK4的表达。在体内瘤组织中上述蛋白表达情况与体外实验结果一致。这些结果说明,化合物209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其抗肿瘤作用与细胞周期阻滞及其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有关。

  • 标签: 氨基二硫代甲酸酯类化合物 化合物209 细胞周期 细胞周期相关蛋白 HT-29细胞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