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比较观察腹腔镜完全腹膜外修补术(TEP)与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于医院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TEP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7%(1/60)低于对照组的13.33%(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1.67%(1/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67%(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无张力疝修补术相比,采用TEP手术治疗腹股沟疝不但可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患者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且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复发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腹股沟疝 TEP 无张力疝修补术 并发症 复发率
  • 简介:目的测定中/低硼硅玻璃管制注射剂瓶在5种不同提取条件下可提取物成分,评估其迁移量对药品安全性的风险。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质谱(ICP-MS)法分析测定萃取液中24种元素含量。结果建立24种元素标准曲线,确定检出限及定量限,完成5种提取溶液中元素测定并评价其安全性。结论用于天津天士力之骄药业有限公司冻干产品包装的中/低硼硅玻璃管制注射剂瓶,Li、V、Cr、Fe、Co、Ni、Cu、Zn、As、Cd、Sb、Ba、Hg、Pb14种元素每天的迁移摄入量均低于人每日允许暴露量(PDE),迁移量不会给药品带来风险,因而不影响注射剂质量。

  • 标签: 中/低硼硅玻璃管制注射剂瓶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质谱 金属元素 注射剂安全性
  • 简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把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作为促进公平正义、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不断深化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公平性、可持续性进一步增强。

  • 标签: 支付方式 改革 医保 平衡 理性 社会保障体系
  • 简介:目的建立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测定右旋糖酐铁中铅、镉、砷、汞、钴、钒、硒、钼8种重金属元素的分析方法.方法通过检测波长考察,仪器参数优化,校正光谱干扰,验证电离干扰并考察抑制方法,测定8种重金属元素的量.结果抑制电离干扰,待测元素回收率提高5%~10%,方法准确度良好,加样回收率在95.7%~101.1%,方法精密度良好(RSD<3.6%,n=6).各待测元素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检出限为0.15~8.09ng/mL,定量限为0.46~24.26ng/mL.结论方法准确度高、灵敏度高、迅速可靠,可用于右旋糖酐铁中8种重金属元素的测定.

  • 标签: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 电离干扰 右旋糖酐铁
  • 简介:目的研究急性阑尾炎通过手术治疗之后的临床护理方式。方法12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患者给予术前、术后临床护理,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120例患者均顺利结束手术,术后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患者治疗时间3~20d,平均治疗时间(7.3±4.5)d。结论急性阑尾炎患者采取术前、术后临床护理能有效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上应大力推广个性化护理。

  • 标签: 急性阑尾炎 临床护理 并发症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分娩方式对羊水过少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妇产科就诊的羊水过少妊娠患者200例,根据患者生产方式的不同分为阴道顺产组(96例)和剖宫手术组(104例),观察2组患者的妊娠结局和存活新生儿结局。结果2组死胎率、新生儿缺氧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手术组存活新生儿中脑瘫、智力下降发生率均低于阴道顺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分娩方式对羊水过少孕妇的妊娠结局无影响,剖宫产能大大降低新生儿智力下降及脑瘫的发生率。

  • 标签: 不同分娩方式 羊水过少 妊娠结局 新生儿结局
  • 简介:目的:评价药学干预对围术期患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的方式及其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围术期患者200例,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药学干预组(每组100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抗菌药物预防感染治疗,药学干预组患者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药学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率和感染的发生率,以及患者术后第5天的平均体温和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药品费用。结果:药学干预组患者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围术期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药学干预组患者术后第5天平均体温和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药品费用明显小于常规组(P〈0.05)。结论:采用药学干预方式提高了围术期患者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的合理使用率,降低了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药学干预 围术期 抗菌药物 合理使用 预防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美罗培南不同输注时间对恶性血液病伴发热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血液科病区使用美罗培南两种给药方案治疗的恶性血液病伴发热患者的临床疗效,从临床有效性、细菌学疗效以及炎症指标3个方面进行评价。结果:延长输注组患者体温降为正常的时间平均(3.00±1.12)d,较普通输注组(3.91±1.04)d明显缩短,P<0.05;总有效率为88.23%,较普通输注组(64.41%)显著提高,P<0.05;治疗第5dC-反应蛋白(CRP)水平下降为(36.25±24.49)mg·L-1,较普通输注组(63.80±28.50)mg·L-1明显下降,P<0.05;降钙素原(PCT)水平下降为(0.11±0.06)ng·mL-1,较普通输注组(0.30±0.81)ng·mL-1明显下降,P<0.05;痰标本的细菌学清除率中,两组患者对于铜绿假单胞菌的清除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美罗培南总治疗时间,其他细菌学清除率两组患者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延长美罗培南输注时间对提高恶性血液病伴发热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可能具有促进作用。

  • 标签: 恶性血液病 发热 美罗培南 延长输注
  • 简介:目的探讨给予枕横位及枕后位产妇综合护理措施对分娩方式及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11月在我院产科发生枕横位及枕后位的产妇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对比分析两组分娩方式及新生儿情况。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及阴道助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新生儿轻度窒息、重度窒息及Apgar评分≤7分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枕横位及枕后位产妇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自然分娩率,减少新生儿窒息情况发生,促进产妇顺利分娩。

  • 标签: 综合护理措施 枕横位 枕后位 分娩方式 新生儿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