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与切开复位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疗效比较。方法:本次的研究一共将48例三踝骨折患者选进,时间最初是2019.3月,最终是2020.6月。使用随机方式将其分为不同的2组,即对照和试验2组,均有24例。前者实施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后者实施切开复位固定治疗,对比治疗结果。结果:治疗后,试验组住院时间、下床时间的临床指标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踝关节Baird-Jackson评分高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果存在差异。结果:切开复位固定治疗该患者疗效要优于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

  • 标签: 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 切开复位内固定 三踝骨折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评价闭合复位固定与切开复位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以本院骨科收治的12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例,以方便抽样法实施分组,各组有60例。参照组行切开复位固定治疗,观察组行闭合复位固定治疗,分析治疗情况。结果:与参照组相比较,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各项腕关节功能评分较高,两组间各项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治疗中,采取闭合复位固定治疗的效果更为显著,可显著降低术后相关并发症,促进腕关节功能恢复,更值得临床采纳及应用。

  • 标签: 切开复位内固定 闭合复位外固定 桡骨远端骨折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法复位超肩小夹板固定疗法用于老年性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价值。方法:随机均分2021年9月-2023年8月本科接诊老年性肱骨外科颈骨折病人(n=62)。试验组采取手法复位超肩小夹板外固定疗法,对照组行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疼痛消失时间等指标。结果:关于骨折愈合时间和疼痛消失时间这两项指标上分析:试验组数据只有(2.51±0.32)个月、(3.39±0.86)d,而对照组数据则达到了(4.48±0.73)个月、(7.16±1.05)d,相比较下,试验组的时间更短(P<0.05)。总有效率:试验组数据达到了96.77%,而对照组数据则仅有83.87%,相比较下,试验组的疗效更高(P<0.05)。结论:老年性肱骨外科颈骨折用手法复位超肩小夹板固定疗法,病人的骨折愈合时间更短,病情恢复更快,疗效提升也更加明显。

  • 标签: 老年性肱骨外科颈骨折 手法复位 价值 夹板固定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手法复位改良夹板外固定配合外敷膏药用于前臂尺桡骨骨折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2月-2021年1月收治的70例前臂尺桡骨骨折患者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35例,对照组以手法复位改良夹板外固定治疗,观察组联合外敷膏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康复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优良率相比对照组更高(P

  • 标签: 前臂尺桡骨骨折 手法复位改良夹板外固定 外敷膏药 优良率 骨折愈合时间
  • 简介:目的探讨骨折石膏固定患者院外健康教育的方法及效果。方法根据不同部位骨折的具体特点,对35例石膏固定患者在石膏护理方法、肢端血运观察、预防并发症、患肢功能锻炼及心理指导等方面进行指导。结果35例患者不同程度地掌握了疾病相关知识,自我护理能力提高。无并发症发生,有效率100%。结论院外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石膏固定 骨折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 AO分型 B型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与切开复位疗效分析。 方法 选取 2012年 9月 -2014年 2月本科收治的 49例桡骨远端骨折,全部均为闭合性骨折,经复位后,用 X射线评估两组复位评分,以 Garland and Werley评分方法评定腕关节功能。结果 小夹板组复位优良率 60%,内固定复位优良率 58.1%,两组优良率比较 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小夹板组腕关节功能评价优良率 56%;内固定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 54.1%,两组优良率比较 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特定的桡骨远端骨折( AO分型 B型)在治疗上闭合复位小夹板外固定与切开复位固定相比无明显差异。

  • 标签: 桡骨远端骨折 手法复位 切开固定
  • 简介:目的探讨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paroxysmalpositionalvertigo,BPPV)的机制和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至2002年1月就诊的20例BPPV患者,其中后半规管性BPPV(posteriorcanalBPPV,PC—BPPV)15例,水平半规管性BPPV(horizontalcanalBPPV,HC—BPPV)5例。分别采用Epley颗粒复位法和Barbecue翻滚法治疗。结果20例患者痊愈15例(75%),其中12例(60%)在首次治疗后即无复发;好转3例(15%);无效2例(10%)。总有效率90%。结论手法复位对于BPPV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作为门诊的首选疗法。

  • 标签: 手法复位 治疗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发病机制 诊断 预后
  • 简介: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一种常见的周围性眩晕,又称耳石症,发病率为每年107/10万,占所有眩晕的20%,容易误诊为其它类型的眩晕,治疗主要采用手法复位(管石复位),我科自2004年8月引进此项技术后,到目前已筛选并治疗此类患者48例,均取得痊愈,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 EPLEY手法 Semont手法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 CBCT对腕关节骨折石膏固定术后有何价值。方法 挑取 2019年 8月至 2020年 1月本院 30例腕关节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 15例, 对照组: DR平片,观察组: CBCT,对比两组诊断结果。结果 观察组 30例患者中发现骨折错位≤ 2mm10例,< 2mm5例,累及关节面 16例,游离碎骨片 13例,舟骨骨折 2例,观察组能够清晰显示腕关节骨折复位情况,以及关节面受累情况。结论 CBCT能够明确骨折,发现隐匿性骨折,减少平片漏诊情况,对腕关节骨折能够准确分型。同时,可避免骨折复位石膏固定干扰,能够清晰显示骨折术后复位和愈合情况,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标签: 复位 石膏外固定术 CBCT 腕关节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骨科急诊石膏固定患者的护理需求调查与综合护理体会。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8年11月治疗的骨科急诊石膏固定患者112例作为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56)和观察组(n=56)。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经综合护理干预后,其石膏折断率、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具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一个月护理后看患者对日常护理以及综合护理的满意度。依据骨科急诊并行石膏固定患者护理需求而采取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最大程度地降低石膏折断率,还可以有效提升患者满意度,对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积极作用。结论将综合护理护理干预用于骨科急诊石膏固定患者护理中,能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患者满意度较高,降低并石膏脱落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骨科急诊 骨科急诊石膏固定患者 护理需求 综合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和切开复位固定术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东台市人民医院骨科2012—2014年收治的胫骨Pilon骨折患者82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切开复位固定术,研究组患者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术。随访6~18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和切开复位固定术治疗胫骨pilon骨折患者临床疗效相当,需根据患者病情选取合适的手术方式,并严格遵循手术治疗原则,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胫骨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术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 : 目的 观察分析 中医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 Fernandez I 型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 2017 年 6 月— 2019 年 9 月收治的 86 例 Fernandez I 型损伤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 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 随机数字表法 将其 分成 例数相同的 两组 :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 43 例 。 对照 组采用手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 ,观察 组则采取中医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 治疗效果以及 关节肿胀消除时间、关节疼痛消失时间、骨折愈合时间、 术后 并发症 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患者关节优良率为 93.02% ,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 76.7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观察组患者 关节肿胀消除时间、关节疼痛消失时间、骨折愈合时间 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6.98% ,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 23.2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中医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 Fernandez I型损伤的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确切,可加速疼痛肿胀消退和愈合,并发症 发生率较 少,值得 在临床上进行大力 推广 及应用 。

  • 标签: 桡骨远端骨折 中医手法复位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方法两助手分别握住患者的左右踝关节作牵引,嘱患者大吸一口气暂屏住呼吸,在停止牵引的同时,让患者大咳嗽一声,术者两手拇指在椎间盘突出部位也同时向下顶压,而后行压痛点局部封闭,每七日治疗一次。结果本组215例痊愈198例,显效11例,好转6例,总有效率100%。结论手法复位加痛点局部封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且既简单又经济,在任何医疗单位均可推广应用。

  • 标签: 手法复位 局部封闭 联合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
  • 简介:摘要:目的 以耳石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其经手法复位成功后头晕发生率及持续时间。方法 设定 2019年 1月 1日~ 2020年 1月 31日为时间段,选择此期间经手法复位成功后的 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 55岁作为年龄节点将其分为中青年组和老年组两组, 55岁及以上患者归入老年组,共 36例; 18~ 55岁患者归入中青年组,共 42例,对比两组患者经手法复位后残余头晕的发生率及持续时间。结果 经观察,中青年组患者中出现残余头晕症状的患者共 11例,发生率为 26.19%,头晕持续时间为( 7.5±2.1) d;而老年组患者中,残余头晕患者共 17例,发生率高达 47.22%,头晕持续时间为( 13.1±2.3) d。两组差异显著( P<0.05)。结论 经手法复位成功后老年组的耳石症患者残余头晕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同时,持续时间与中青年组相比也较长。

  • 标签: 耳石症 手法复位 残余头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治疗中采用手法复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到2023年4月我院收治的84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n=42,采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与研究组(n=42,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手法复位),对比治疗有效率、症状变化及平衡能力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较高,P<0.05;研究组VSI评分较低,Berg评分较高,P<0.05。结论: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治疗中运用手法复位可缓解其临床症状,改善平衡能力,加快病情好转。

  • 标签: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药物治疗 手法复位 平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