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2 个结果
  • 简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bble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ICD)是由一个电池、微处理器和集成电路组成。它能持续不断的监测心脏的博动节律,当心律失常发生时,能自动采取电疗措施(超速抑制或电击),终止心律失常发生。ICD多应用于非一过性或可逆性原因引起的室颤或室速所致的心脏骤停;伴有器质性心脏病等自发等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不明原因的晕厥;持续性室速;有猝死史等家族性心脏病患者.

  • 标签: 除颤器 ICD电风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究接受经纤支镜的高频刀治疗的肺癌病人的临床护理。方法任意抽选于2016年2月至2018年10月接收的30名病人,根据护理模式的不同划分为实验组(循证组)、对照组(常规组)。对二组病人的恢复效果、护理满意程度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病人的优于对照组病人,且对看护操作的满意程度更高。上述结果的相关组间比较均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对此类病人进行循证护理可以在促进病人恢复的同时提高其对看护的满意程度,其值得在相关的临床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纤支镜 高频电刀治疗肺癌 护理分析
  • 简介:目的评估宫腔镜切术实行在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本医院实行手术治疗的70例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开展项目指标数据资料,抽取自2017年03月至2019年02月,分组方法是抽签法,一组入组35例,试验组开展宫腔镜切术,对照组开展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对两组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术后运用抗生素药物用时、住院天数、术后三个月复发合计值实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术后运用抗生素药物用时、住院天数较对照组统计指标结果减少,证明数据值计算及检验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三个月复发合计值(2.86%)较对照组统计指标结果(17.14%)减少,证明数据值计算及检验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实行宫腔镜切术治疗方法展示出较优临床手术效果。

  • 标签: 宫腔镜电切术 黏膜下子宫肌瘤 术中出血量
  • 简介:目的总结分析前列腺切术后前列腺偶发癌的临床治疗方式和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4月~2018年2月术前诊断为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395例患者病理资料,选取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前列腺癌的病例为研究对象,观察其治疗经过,比较不同分期及相应治疗方法的预后效果。结果395例患者中,术后病理诊断为偶发性前列腺癌的患者11人。TNM分期为T1a期5人,T1b期6人。其中8人接受前列腺癌去势手术,2人选择内分泌治疗,1人选择等待观察。结论前列腺切术后虽然存在偶发癌的风险,但经过相关手术及药物治疗,患者治愈情况良好。

  • 标签: 前列腺电切术 前列腺偶发癌 临床分析 处理方式
  • 简介:目的探讨食道生理检查对快速性心律失常诊治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65例,对所有患者均进行食道生理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65例患者中,诊断为室性心动过速1例,21房扑9例,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IART)5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24例,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O-AVRT)26例。结论快速性心律失常诊治中,食道生理检查结果准确,值得在临床上多加广泛推广与应用。

  • 标签: 食道电生理检查 快速性心律失常 检查结果
  • 简介:手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常见的严重性后遗症,病程长,预后差,对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临床诸多研究证实,针对性康复有助于受损功能恢复,有效预防残疾发生。肌矫形器是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治疗重要有效方法。本文从腕手肌矫形器的作用原理出发,对其临床应用研究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

  • 标签: 腕手肌电矫形器 脑卒中 手功能障碍
  • 简介:目的探究在实施老年男性患者经尿道前列腺切术时使用小剂量瑞芬太尼的麻醉效果观察。方法现随机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来我院就诊老年男性患者经尿道前列腺切术60例作为分析对象,按照病人的就诊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病人使用腰硬联合麻醉方式,实验组患者在麻醉10min后予0.08ug/kg·min瑞芬太尼静脉泵注,直到手术结束前10min停止使用。对两组的麻醉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30例患者包手术过程中生理指标波动小,体动少,术后恢复快,显著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男性患者经尿道前列腺切术时加用小剂量瑞芬太尼泵注能够起到较好的麻醉效果,安全有效,患者体征指标波动小,术后苏醒较快,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瑞芬太尼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老年患者 麻醉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膀胱穿刺造瘘辅助行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切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 2016年 5月 -2018年 6月 8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组。常规切组选择常规经尿道前列腺切手术,膀胱穿刺造瘘辅助组选择经膀胱穿刺造瘘辅助行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切术。分析手术的出血总量、手术耗时、尿管留置时间、切除组织的重量;治疗前后患者症状积分和生活质量;并发症。结果:膀胱穿刺造瘘辅助组效果、症状积分和生活质量、手术的出血总量、手术耗时、尿管留置时间、切除组织的重量、并发症和常规切组比较有优势, P< 0.05。结论:前列腺增生患者实施经膀胱穿刺造瘘辅助行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切术可获得较好效果。

  • 标签: 膀胱穿刺造瘘辅助 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 临床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气化切术治疗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18年治疗的前列腺增生患者112例作为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56)和观察组(n=56)。对照组给予常规经尿道前列腺等切术,观察组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气化切术,治疗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QOL评分、前列腺症状评分以及安全性。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QOL评分、前列腺症状评分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后,尿路感染、性功能障碍、尿道狭窄、小便失禁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气化切术应用于前列腺增生的治疗中,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使得手术后安全性较高,利于促进患者病症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气化电切术 前列腺增生 治疗效果 安全性
  • 简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引起中老年男性排尿障碍最为常见的一种良性疾病,由于BPH临床进展性的特点,部分患者最终仍需要手术治疗,其中经尿道前列腺切术(TURP)仍是BPH治疗的金标准。近年来钬激光由于其组织切割与凝固作用,临床广泛采用经尿道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HoLEP),研究表明HoLEP在术后恢复等情况下优于TURP,但较少采用循证医学方式来对其作用进行进一步研究。本文旨在通过对随机对照实验进行Meta分析,从术后及安全性角度,评估2种术式的优缺点。

  • 标签: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 META分析 术后疗效 良性前列腺增生 随机对照实验
  • 简介:目的对经尿道前列腺切术患者应用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及对其负性情绪及尿失禁的影响进行探析。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来我院进行经尿道前列腺切术患者共50例作为实验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病患采取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病患在常规护理方式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模式干预,对比两组病患术后焦虑情况和术后尿失禁发生概率。结果观察组病患的术后焦虑情绪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尿失禁概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经尿道前列腺切术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病患的心理状态和生理状态,进一步提升病患的护理满意度,降低术后尿失禁发生概率,具有一定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综合护理模式 尿失禁
  • 简介:目的研究六维颅骨追踪技术在头部肿瘤放射治疗体位固定技术。方法选择了我院收治的头部肿瘤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组方式,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四维X线图像拍摄技术,观察组患者使用六维颅骨追踪固定技术,对比分析不同治疗方法操作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X轴、Y轴和Z轴的体位误差分别控制在(-0.249±0.541)mm、(0.247±0.127)mm、(-0.741±0.214)mm,与对照组相比,结果差异明显(P<0.05)。结论六维颅骨追踪技术对于头部肿瘤患者的放射治疗固定具有明显效果,有利于降低体位误差,提升治疗效率。

  • 标签: 肿瘤 放射治疗 体位固定 追踪技术
  • 简介:制药分离是制药行业产品产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从生物学、化学、物理学角度,对分离物质中的有效活性成分与共存杂物之间存在的差别进行分析,并实现分离的一个过程。制药分离技术是制药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药品制造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此技术。本文在介绍制药工程的基础上,对目前已开发的固液萃取分离技术、反胶团萃取技术、双水相萃取分离技术、沉析技术等制药分离技术进行了论述,以供参考。

  • 标签: 制药工程 分离技术 萃取技术
  • 简介:摘要:药品技术转移是“由依据明确的批准标准所计划和控制的行为组成,在药品生命周期中将某一生产工艺、分析方法、包装组分及其他任何步骤或工艺从开发方,即转让方转移至一个新的场所,即受让方的行动。”而差距分析作为风险分析的重要工具,其全面性对整个技术转移的顺利推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技术转移实施过程中人、机、料、法、环、测六个方面对差距分析的运用进行了阐述,为药品技术转移的顺利推进提供分析方向及思路。

  • 标签: 药品 技术转移 差距分析
  • 作者: 漆兆李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6-16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6期
  • 机构:大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漆兆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其对食品安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食品安全又关系着人们的生活与安全,如食品出现安全问题,会对生命财产安全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食品微生物检验是应用微生物学的方法与理论,对食品微生物的种类、数量、性质及对人体的危害性进行检测,以判断食品是否符合质量标准的检测方法。同时食品微生物检验又是食品质量管理中必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以预防为主为基础,有效预防与减少食品风险的发生。因此,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不仅要重视检测技术,还要提高检测人员的操作水平,应用先进的检测技术,为食品安全管理保驾护航。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我国医药行业以极其快速的方式迅猛发展,新型的药品及工艺不断被创新和突破,新药研发力度得到持续化增强,虽然新药能够帮助解决更多的医疗问题,缓解患有相对应疾病患者本身的痛苦,提升治疗效率,但是新药使用最初,研发方还是需要承担药性不稳定与药品适用性等问题带来的风险事件。针对具体可能会出现的风险进行有效应对是极为重要的。现根据新药研发的情况,探讨技术层面的风险问题,确定应对措施。

  • 标签: 新药研发 技术风险 应对策略
  • 简介:本文通过对我国中药制药工程技术和工艺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发展中药、制药工程技术和工艺的几点建议,以期待中药制药行业的快速发展。

  • 标签: 中药制药技术 工艺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 简介:摘要 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有 4088项采用 TLC法进行中药鉴别,可见薄层色谱法技术操作的普遍性。但很多药学人员常常会由于操作技术不够规范而导致结果的不准确性,尽管其具有操作简便、结果直观的优势。本文将对薄层色谱法操作技术控制要点进行概括分析,旨在为实际鉴别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薄层色谱法 操作技术 控制要点
  • 简介: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我国2010版GMP要求用于药品生产过程的“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应当根据所生产药品的特性、工艺流程及相应洁净度级别要求合理设计、布局和使用”。一般情况下,我们比较容易将某个密闭流程内的物料实现无菌化并保持无菌状态,但一些情况下需要将密闭流程断开再连接到新的流程,同时还需要保证物料不受污染。尽管洁净厂房环境能提供一定的洁净度,但此洁净度并不足以提供暴露后的无菌保护。为符合生产工艺以及产品质量的要求,对暴露再连接过程的无菌控制必须有针对性地设计连接方案。本文将针对不同的设计方案进行探讨。

  • 标签: 制药生产 无菌连接技术 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