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子宫内膜癌老年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治疗中的工作切入点。方法临床药师参与患者治疗的全过程,在抗凝药物的选择、药物剂量调整方面向医师提出适当的建议,并密切监测凝血功能改变和药物相互作用,防止不良事件发生。结果临床药师的部分建议被医师采纳,患者顺利完成抗凝治疗,未发生任何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临床药师参与该类患者的临床治疗实践,对患者进行药学监护,有利于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化疗 下肢深静脉血栓 药学监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身心化护理在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溶栓术后护理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80例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全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身心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焦虑(SAS)及抑郁(SDS)情况比较,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手术前,两组患者SAS及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护理后,观察组SAS及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共有28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70.0%;观察组有8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0.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十分满意12例,一般满意18例,不满意10例,满意度为75.0%,观察组十分满意21例,一般满意18例,不满意1例,满意度为97.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溶栓术后患者身心化护理,能提高基础护理质量,积极的减少急性期下肢动脉栓塞溶栓治疗患者的并发症,对于患者的预后有着良好的意义,能显著的提升患者满意度,该种护理措施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身心化护理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 溶栓 效果
  • 简介:1例49岁男性患者,右足恶性黑色素瘤手术切除后出现胸闷、胸痛,诊断为"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给予抗凝、抗感染及对症治疗。临床药师对患者进行全程药学监护,包括结合指南和专家共识评估病情分级、协助制定抗凝方案、根据监测指标调整抗凝剂量、监护不良反应、进行心理干预、指导患者学会自我管理。患者INR达到目标值,病情平稳后出院。

  • 标签: 癌症相关栓塞 肺栓塞 抗凝治疗 药学监护
  • 简介:目的研究Ⅱ、Ⅲ期直肠癌术后调强放疗同期口服卡培他滨化疗的疗效。方法126例Ⅱ、Ⅲ期直肠癌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术后化疗差异分为观察组(采取调强放疗同期口服卡培他滨化疗)及对照组[先行FOLFOX4方案3程化疗后实施调强放疗],各63例。对比治疗效果,观察用药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总生存率为95.24%(60/63),其中无病生存率为76.19%(48/63),局部复发率为1.59%(1/63);对照组患者总生存率为82.54%(52/63),其中无病生存率为58.73%(37/63),局部复发率为23.81%(15/63);观察组患者总生存率、无病生存率、局部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143、4.375、14.032,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9.37%高于对照组73.0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00,P〉0.05)。结论在Ⅱ、Ⅲ期直肠癌术后实施调强放疗联合卡培他滨同期化疗,疗效确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肿瘤局部复发风险,用药方案具有良好安全可行性,值得应用。

  • 标签: 直肠癌 调强放疗 卡培他滨 化疗
  • 简介: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对胆胰结合部恶性肿瘤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5月收治的胆胰结合部恶性肿瘤术后患者60例,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均于术后1个月行常规化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分别于化疗前1d及化疗1周后检测患者外周血常规、T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情况。结果化疗后观察组CD3+、CD4+、CD8+、CD4+/CD8+高于化疗前,自然杀伤(NK)细胞水平低于化疗前,且T淋巴细胞和NK细胞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化疗后免疫球蛋白水平高于化疗前和对照组(P〈0.05)。观察组化疗后白细胞和血小板水平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化疗后白细胞和血小板水平低于化疗前(P〈0.05,P〈0.01)。2组毒性作用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能够增强、调节胆胰结合部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的免疫功能,并能促进骨髓造血功能,有利于改善预后。

  • 标签: 消化系统肿瘤 胆胰结合部肿瘤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苦参
  • 简介:恶心呕吐是化疗患者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不仅导致患者食欲下降,严重的还会引起电解质紊乱,使患者体质变差,依从性降低,最终影响原发病的治疗。针对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是5-羟色胺3(5-HT3)受体拮抗剂、神经激肽1(NK-1)受体拮抗剂和激素。本文针对各类止吐药的作用机制及近年来出现的新进展,将止吐药分类加以概述,以期为化疗止吐药物的临床使用提供参考。

  • 标签: 肿瘤化疗 不良反应 止吐药
  • 简介:目的:探讨肺鳞癌化疗后诱发糖尿病的原因及临床药师干预的意义。方法:对1例肺鳞癌cT4N3M1Ⅲb期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P方案)化疗后诱发糖尿病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化疗用药是导致该患者糖尿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临床药师积极参与肿瘤患者化疗用药的方案制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监测十分必要,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综合预后。结论:肺鳞癌患者化疗期间应注意监测血糖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必要时给予降糖治疗,并充分发挥临床药师在药物治疗中的作用,有利于改善患者愈后。

  • 标签: 肺鳞癌 GP方案 糖尿病 临床药师
  • 简介:目的探讨诱导化疗后同步放化疗治疗老年局限期小细胞肺癌(LSCL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6月-2013年9月收治的LSCLC患者99例,按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48例和对照组51例,2组均诱导化疗2个周期后,研究组行同步放化疗治疗,对照组行单纯化疗。观察2组临床效果及毒性作用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完全缓解率和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毒性作用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2、3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诱导化疗2个周期后进行同步放化疗对老年LSCLC具有较好的疗效,无严重毒性作用。

  • 标签: 小细胞肺癌 化放疗 放射疗法 适形
  • 简介:国外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肺栓塞(pulmonaryembolism)总发生率为5%~14%,病死率为20%~30%,及时诊断和正确治疗病死率可降至2%。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pulmonaryventilation/perfusionimaging,V/Q)是临床常用的肺栓塞影像诊断方法,目前多采集平面图像,随着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仪(SPECT)的广泛使用和断层采集及处理技术的日趋成熟完善。有学者提出采用断层图像代替平面图像进行疾病诊断。本研究分析40例疑诊肺栓塞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种显像方法的诊断效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仪 恶性肿瘤患者 显像诊断 肺栓塞 通气灌注 核素
  • 简介:目的:探讨线栓法制备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成功的两种评价方法间的相关性,为评价该模型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和标准。方法:20只雄性KM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10)、假手术组(n=10),采用线栓法阻塞大脑中动脉(MCA)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于术前、缺血即刻、缺血2h、再灌注即刻、再灌注24h利用激光散斑成像技术监测各组小鼠脑血流量变化,再灌注24h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行TTC染色法检测脑梗死体积百分比,相关分析判断脑血流量变化与梗死体积百分比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出现明显的神经功能异常,TTC染色显示出明显的脑梗死,梗死侧脑血流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即刻、缺血2h小鼠脑血流量变化与再灌注24h脑梗死体积的相关系数R2值分别为0.55、0.28(P〈0.05)。结论:缺血即刻的皮层血流变化与梗死体积具有较好的线性相关。小鼠脑血流量变化是除神经功能评分和脑梗死体积以外另一种可判断小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制作成功的可靠且实用的方法。

  • 标签: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神经功能评分 脑梗死体积 脑血流量
  • 简介:目的研究巴曲酶注射液对大鼠血栓栓塞性脑卒中急性超早期的保护作用。方法自体血凝块闭塞左侧大脑中动脉法制备大鼠血栓栓塞性脑卒中模型,32只造模成功大鼠按神经缺陷程度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及巴曲酶注射液低、高剂量(0.3、1.0BU/kg)组和阿替普酶(rt-PA,9mg/kg)组,每组8只,另设假手术组8只。造模1h后尾iv给药,给药后6h行神经功能评分,采用核磁共振(MIR)技术进行大鼠脑SE-T2WI序列扫描,测量脑病变范围;给药后24h评分后取脑进行TTC染色,测量脑梗死范围;给药后6、24h取血浆,测纤维蛋白原(FIB)浓度。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巴曲酶注射液0.3BU/kg治疗24h(P〈0.05)、1BU/kg治疗6、24h(P〈0.05、0.01)显著改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给药后6hMRI结果显示,巴曲酶注射液0.3、1.0BU/kg显著缩小病变范围(P〈0.05、0.01);给药后24hTTC结果显示,巴曲酶注射液0.3、1.0BU/kg显著缩小梗死范围(P〈0.05);巴曲酶注射液0.3、1.0BU/kg于药后6、24h均可显著降低血浆FIB浓度(P〈0.05、0.01、0.001)。结论巴曲酶注射液能改善大鼠脑缺血急性期受损神经功能、缩小脑病变范围、降低血浆FIB浓度,具脑保护作用。

  • 标签: 巴曲酶注射液 大鼠 血栓栓塞性脑缺血 核磁共振 TTC染色
  • 简介:目的探讨中晚期食管癌患者三维适形放疗(3D-CRT)同步化疗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3DCRT,观察组给予3D-CRT同步联合TP方案化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随访后的生存率以及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治疗,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86.7%(26/30),高于对照组的63.3%(19/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3.3%(25/30)、66.7%(20/30)、56.7%(17/30);对照组患者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0.0%(18/30)、40.0%(12/30)、30.0%(9/30);观察组1、2、3年的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出现毒副反应,但经过积极对症治疗后均可完成治疗,耐受性良好。结论3D-CRT同步联合TP方案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患者近期疗效显著,且可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毒副反应患者可以承受,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是性价比较高的治疗方案。

  • 标签: 中晚期食管癌 三维适形放疗 TP方案化疗
  • 简介:目的:探讨药物敏感试验在为大肠癌患者筛选敏感化疗药物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例患者大肠癌患者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进行体外原代细胞培养,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ethylthiazolyltetrazolium,MTT)比色法检测临床常用的9种化疗药物对大肠癌细胞的敏感性,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大肠癌细胞对相同药物的抑制率有明显个体差异,不同化疗药物对大肠癌细胞的抑制率也有明显差异。紫杉醇、氟尿嘧啶、奥沙利铂对大肠癌细胞的抑制率较高,吉西他滨、长春瑞滨较低。大肠癌细胞对不同化疗药物的敏感程度不同,其对紫杉醇、氟尿嘧啶、奥沙利铂、多西他赛的敏感率较高。氟尿嘧啶和吉西他滨为抗代谢药,但两者对大肠癌细胞抑制率的差异性较大。结论:初次化疗的大肠癌患者对多种化疗药物均较敏感,临床常用的紫杉醇、氟尿嘧啶、奥沙利铂均属于高敏感药物,可作为初始化疗的首选,药物敏感试验可为大肠癌患者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 标签: 大肠癌 药物敏感试验 化疗药物 个体化
  • 简介: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在预防烧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高危人群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3月-2015年3月37例烧伤有发生VTE的高危人群作为低分子肝素钙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进行皮下注射预防静脉血栓形成。2013年3月-2014年2月40例烧伤有发生VTE的高危人群作为对照组,仅采取血栓预防方法,未采用任何防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比较治疗前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D-二聚体(D-D)、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及血小板计数(PLT)的变化及VTE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T、INR、TT、APTT、Fib、PLT、D-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T、INR、TT、APTT、Fib、PLT、D-D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子肝素钙组患者的Fib(2.83±0.90)g/L、PLT(259±30)×10-9/L、D-D(620±20)μg/L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4.56±1.38)g/L、(150±41)×10-9/L、(1420±32)μ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PT、INR、TT、AP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子肝素钙组未发生VTE;对照组患者中发生4例VTE,4例均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其中1例同时合并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低分子肝素钙组VT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03,P〈0.05)。低分子肝素钙组患者中,有1例出现注射部位及附近淤血、瘀斑现象。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第10天停止注射。其余未见有淤血、瘀斑、齿龈出血等不良反应出现。结论低分子肝素钙可以很好的改善烧伤后的高凝状态,尤其有增加血管内皮的抗血栓作用,对烧伤高危人群VTE的形成有明显的预防效果。

  • 标签: 低分子肝素钙 烧伤患者 静脉血栓栓塞症
  • 简介: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联合紫杉醇加顺铂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84例老年晚期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紫杉醇加顺铂(TP)方案化疗,观察组给予沙利度胺联合TP方案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肿瘤标志物、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疾病控制率85.71%明显高于对照组64.29%(χ^2=5.143,P〈0.05);观察组无进展生存时间、总生存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t=6.689,2.754,P〈0.05);血清癌胚抗原(CEA)、癌抗原125(CA125)、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水平(t=16.646,15.125,16.428,P〈0.05);恶心呕吐40.48%明显低于对照组76.19%,便秘、乏力或嗜睡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1.020,6.158,4.414,P〈0.05),两组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减少、周围神经毒性等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紫杉醇加顺铂方案治疗有助于降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提高临床疗效,但应预防便秘、乏力或嗜睡等不良反应。

  • 标签: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沙利度胺 紫杉醇 顺铂 肿瘤标志物
  • 简介:剖宫产瘢痕部妊娠(cesareanscarpregnancy,CSP)是一种特殊部位的异位妊娠,为剖宫产的远期并发症之一[1]。由于国内剖宫产率居高不下,发生率呈上升趋势[2]。CSP如不能早期诊断、处理不当、延误诊治,则可能导致大出血、子宫破裂、全子宫切除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对此疾病要有足够认识和掌握。目前CSP确切发病原因不明,缺乏简便有效的治疗手段,在基层医院临床处理困难,

  • 标签: 剖宫产术 瘢痕部位 异位妊娠 子宫破裂 临床处理 CESAREAN
  • 简介:目的对胃切除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探讨。方法择选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本院所接收的76例胃癌行胃癌切除术治疗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就诊前后顺序分为两组,研究组与常规组,常规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之上,对研究组患者予以并发症护理。之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8.42%)小于常规组患者(39.47%),存在显著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对胃切除术患者采取并发症护理干预,效果明显,且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身体的恢复具有重大意义。

  • 标签: 胃切除术 并发症 肺部感染 腹腔感染
  • 简介:大剂量甲氨蝶呤(high-dosemethotrexate,HD-MTX)化疗后可能出现消除延迟,并造成骨髓抑制、黏膜损伤、肝肾功能损害等严重不良反应。如何减少消除延迟的发生,并通过预防和解救措施,将患者的身体损害减至最小是HD-MTX化疗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总结文献并结合临床实际,从患者生理状态、药物代谢酶、转运体、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探讨HD-MTX化疗后消除延迟的发生机制和解救方法。

  • 标签: 甲氨蝶呤 消除延迟 影响因素 机制
  • 简介:1例58岁男性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因"确诊肺腺鳞癌2个月"入院。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患者血常规和血生化正常,给予吉西他滨(1.8g,d1,d8)+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30mg,d1-7)+卡铂(0.4g,d1),同时给予护肝、护胃和止吐等对症治疗。临床药师结合诊治指南并与医生积极沟通,应关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的使用剂量及疗程,同时在化疗期间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常规、生化指标,并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治疗期间,患者并未出现不适症状,嘱其出院后定期复查、随访。

  • 标签: 肺腺癌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超说明书使用 药学监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