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氟罗沙星注射与两种抗感染中药注射配伍的稳定性。方法观察氟罗沙星与双黄连注射及鱼腥草注射配伍后,其外观、颗粒数及pH值的变化情况,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配伍后液体中氟罗沙星的稳定性。结果双黄连注射与氟罗沙星注射混合后,溶液呈透明红棕色;鱼腥草注射与氟罗沙星注射混合后,溶液出现轻微浑浊。双黄连注射与氟罗沙星注射配伍后6h内pH值及微粒数目变化较小,较为稳定,并且氟罗沙星含量无明显变化。氟罗沙星注射与双黄连注射配伍后第0、1、2、4、5h测定5%葡萄糖注射中氟罗沙星的含量分别为100.00%、100.48%、98.01%、99.50%、107.10%,各时间点氟罗沙星含量无明显变化(RSD=0.66%)。结论氟罗沙星注射不宜与鱼腥草配伍,与双黄连注射配伍后,pH值及微粒数目变化较小,稳定性较好。

  • 标签: 氟罗沙星 双黄连 鱼腥草 中药注射液 配伍 稳定性
  • 简介:本研究建立并验证了一种快速且灵敏的质联用方法,用于测定小鼠血浆和脑组织中沙奎那韦的浓度,并将其应用于初步筛选实验,以评价黄酮类化合物对沙奎那韦脑内分布影响的作用。血浆和脑组织中的沙奎那韦和内标利托那韦通过-萃取的方式进行提取,色谱分离过程使用C18反相色谱柱(150mm×2.1mm,5.0μm)。质谱检测过程使用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以电喷雾正离子模式、质谱多反应监测技术对沙奎那韦和内标进行检测。血浆中测定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为0.1至10ng/mL,其最低浓度为定量下限。方法日间日内精密度为7.5%–12.1%,准确度介于90.5%与107.2%之间。脑组织中测定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为0.1至10ng/g,其最低浓度为定量下限。方法日间日内精密度为7.3%–11.9%,准确度介于90.8%与107.4%之间。该方法成功应用于初步筛选实验,评价了19种黄酮类化合物对沙奎那韦脑内分布影响的作用,结果显示biochaninA能够最大程度促进沙奎那韦的脑内分布。

  • 标签: 沙奎那韦 液质联用 黄酮类化合物 脑组织
  • 简介:目的:建立妇科止带片中龟甲胶成分的检测方法。方法:利用超高效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妇科止带片中龟甲胶的特征分子离子峰进行检测,选择龟甲胶特征分子离子峰m/z631.3(双电荷)→546.4和m/z631.3(双电荷)→921.4作为检测离子对,离子化模式为ESI+,进行多反应监测。结果:36批市售样品中均可检出龟甲胶的特征分子离子峰。结论:经方法学验证.所建方法专属性强,可用于妇科止带片中龟甲胶成分的检测,为妇科止带片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妇科止带片 龟甲胶 特征分子离子峰
  • 简介:目的评价右旋布洛芬注射对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的影响。方法通过小鼠自主活动试验、运动协调试验和戊巴比妥钠催眠/睡眠试验,考察右旋布洛芬注射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通过对清醒Beagle犬遥测心电图、血压和呼吸指标的检测,考察右旋布洛芬注射对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影响。结果右旋布洛芬注射20、40、80mg/kg剂量时对小鼠自主活动、爬杆行为均无显著影响,剂量为80mg/kg时与戊巴比妥钠诱导的小鼠催眠/睡眠具有协同作用;剂量为10、20、40mg/kg时对Beagle犬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均没有显著影响。相同剂量条件下,右旋布洛芬注射与布洛芬注射比较,不良反应未见增加。结论右旋布洛芬注射对自主活动、运动协调能力、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没有显著影响,大剂量时与戊巴比妥钠诱导小鼠催眠/睡眠有协同作用。

  • 标签: 右旋布洛芬注射液 安全药理学 中枢神经系统 心血管系统 呼吸系统
  • 简介:目的:了解果糖类注射在我院住院患者的临床使用情况,并分析其用药合理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统计2016年1–12月全院19468例使用果糖类注射的住院患者,分别从适应证、给药剂量、多种果糖类药物联合使用、作为肠外营养使用、作为药物溶媒、禁忌患者用药等方面对果糖类注射使用的合理性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对干预前后果糖类注射合理用药情况进行解析。结果:2016年由果糖类注射或其作为溶媒所致的药品不良反应共13例。2016年1–6月和7–12月果糖类注射适应证不适宜分别为12386例和6180例、超剂量使用分别为853例和194例、多种果糖类注射联合使用分别为5742例和2763例、作为肠外营养使用分别为3971例和83例、作为溶媒使用分别为3400例和377例、禁忌者用药分别为508和323例。通过管控,果糖类注射不合理用药病例数由2016年1–6月26960例降至2016年7–12月9920例,总体下降63.20%,其用量也由2016年1–6月的86604支降为2016年7–12月26362支,下降率为69.56%。2016年7–12月较1–6月果糖类注射节省药品费用约340万元。结论:应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使用果糖类注射剂,规范该类药品的使用能够降低其用量,节省一定的药品费用,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 标签: 果糖类注射液 合理用药 处方点评
  • 简介:目的建立检测萘普生注射中有关物质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WatersXBridge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为1.36g·L^-1磷酸二氢钾溶液(用磷酸调节pH值至2.0)-乙腈(50∶50),流速1.5mL·min^-1;检测波长为230nm。结果萘普生峰与相邻杂质峰达到有效分离;样品溶液室温放置24h,峰面积无明显变化,溶液稳定性较好;各杂质的回收率在94.1%~100.3%。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该药品的质量控制。

  • 标签: 萘普生 有关物质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目的:了解我院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的使用情况,对临床用药合理性进行分析与评价。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使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的病历381份,按照患者的性别、年龄、住院科室、适应证、单次用量、用药频次、给药途径、溶媒选择、用药疗程、联合用药、是否标注滴速及冲管、安全性等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临床超剂量用药率为16.27%,溶媒不适宜率为24.67%,适应证不适宜率为16.80%,联合用药率为44.88%。结论:我院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临床应用存在一定不合理情况,建议医生应严格根据药品说明书合理用药,以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 标签: 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 用药分析 合理用药
  • 简介:患者,女,62岁,因"反复头昏5年,加重伴胸闷、乏力3d"。于2014年8月19日9∶00入院。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于2014年8月22日9∶00,给患者给予"天麻素注射(悦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312070532)0.6g+氯化钠注射(四川科伦药业有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G114060306)100ml"静脉滴注后,2014年8月25日早晨9:00查房时患者诉全身冒汗,双手掌大鱼际皮肤发红、疼痛不适,右手掌局部皮肤少量小水泡,无畏寒、发热、咳嗽、心慌、吐泻等,查体:T36.5℃,P72次/min,R20次/min,BP138/90mmHg;一般情况尚可,咽部无充血,颈静脉充盈,胸廓对称,双肺叩呈清音,双肺呼吸音粗,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哕音;心界向左扩大,心率72次/min,心律齐,心音有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部平坦,质软,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扪及,双下肢无浮肿。

  • 标签: 天麻素注射液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对银杏内酯注射血管刺激性进行研究。方法:考查不同固定剂、不同浓度供试液、不同稀释剂对银杏内酯注射血管刺激性作用的影响;考察停止给予银杏内酯注射14d后血管刺激恢复情况。结果:FAA固定对血管刺激性的判断有一定影响;使用10%福尔马林溶液或10%福尔马林生理盐水溶液作为固定剂较好;银杏内酯注射稀释成1.0mg·mL-1浓度对兔血管有刺激作用,0.5、0.2mg·mL-1浓度对血管未见刺激作用;0.9%氯化钠注射、5%葡萄糖注射两种稀释剂配制药物对血管刺激性无影响;停药14d后血管刺激作用能部分恢复。结论:银杏内酯注射现行标准中的“刺激性试验”检查应当修改。

  • 标签: 银杏内酯注射液 血管刺激 标本固定剂 供试浓度 稀释剂 恢复期
  • 简介:冠状动脉疾病(CAD)是种最常见的心脏病,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心绞痛的特征是集中于胸部、颈部和左臂的不适感,它是冠心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诊断和评估冠心病的黄金标准是冠脉造影。治疗的目标是通过修正糖尿病、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等风险因素及急性缺血管理,最大程度地优化患者生活质量,并降低死亡风险。常用的治疗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硝酸酯类药物、ACEI、他汀和抗血小板药物。

  • 标签: 缺血性心脏病 治疗药物 稳定性 冠状动脉疾病 Β受体阻滞剂 硝酸酯类药物
  • 简介:目的:研究改进复方黄柏处方对复方黄柏液体外经皮渗透行为的影响,为复方黄柏的处方优化和生产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以大鼠腹部无毛皮肤为实验屏障,采用双室渗透扩散装置,用HPLC法测定盐酸小檗碱(黄柏的有效成分)在一定时间内的累积渗透量为评价指标,选出最佳透皮吸收接收。同时考察通过添加1%冰片、1%薄荷脑及0.5%冰片+0.5%薄荷脑的3种改进处方制剂的透皮吸收效果。结果:(1)盐酸小檗碱含量在0.00372~0.0238μg(R2=0.9998)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2)在以生理盐水、20%乙醇生理盐水、40%乙醇生理盐水、20%聚乙二醇为接收时,盐酸小檗碱24h单位面积累积渗透量分别为10.304、7.997、6.551、6.074μg,故采用生理盐水作为接收;(3)1%冰片、1%薄荷脑及0.5%冰片+0.5%薄荷脑的3种改进处方制剂盐酸小檗碱24h单位面积累积渗透量分别为14.014、13.291、17.895μg,优于原处方的10.304μg。结论:改进后的复方黄柏制剂的体外透皮吸收明显优于原处方制剂。

  • 标签: 复方黄柏液 盐酸小檗碱 透皮吸收 处方优化
  • 简介:目的探究热毒宁注射联合脾氨肽口服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及对机体心肌酶、免疫水平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6年9月期间开封市儿童医院收治的184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按照入院就诊顺序将184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2例,另选择20名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儿童为健康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热毒宁注射联合脾氨肽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心肌酶、炎症因子、免疫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3.48%(86/92),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0.43%(74/92),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清hs-cTnT、CK-MB、CK、TNF-α、IL-6、CRP、CD3~+、CD4~+、CD8~+、IgA、IgM、IgG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上述指标与治疗前相比,显著改善,然而与健康组比较,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热毒宁联合脾氨肽可有效控制手足口病患儿全身炎症反应,修复心肌损伤,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热毒宁 脾氨肽 小儿手足口病 机体免疫 心肌酶
  • 简介:目的评价阿立哌唑注射的肌肉刺激性,观察其否具有溶血、凝聚及过敏反应。方法采用兔股四头肌sc给药,观察阿立哌唑注射对注射局部肌肉的刺激性;采用2%兔血红细胞混悬检查阿立哌唑注射有无溶血和红细胞凝聚反应;采用豚鼠全身主动过敏试验(ASA)评价阿立哌唑注射有无过敏反应。结果阿立哌唑注射对兔红细胞无溶血及凝聚作用;新西兰兔单次及连续7dsc给予阿立哌唑注射,均发现其对股四头肌有刺激作用,以肌纤维的变性坏死为主,肌纤维崩解消失,病灶内可见散在的炎细胞浸润,停药14d后刺激反应消失;每只3.75、7.50mg剂量下给予阿立哌唑注射,豚鼠未见过敏反应。结论阿立哌唑注射未见溶血和过敏反应,较高浓度下可能会引起肌肉刺激性反应。

  • 标签: 阿立哌唑注射液 肌肉刺激 溶血性 过敏
  • 简介:目的为临床合理应用蔗糖铁注射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院信息系统(HIS)2016年1月至12月所有使用蔗糖铁注射的住院病例,对患者-般情况、临床诊断、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9例患者蔗糖铁注射使用基本合理,其中不合理应用主要为贫血类型未明确诊断、用法用量不当及溶剂品种选择不适宜等情况.结论医院临床使用蔗糖铁注射时,需强化血清铁、血清铁蛋白等的监测,甄别贫血类型,对明确诊断为缺铁性贫血的患者方可使用该药.

  • 标签: 蔗糖铁注射液 住院患者 用药分析 合理用药
  • 简介:1病历资料女患者,60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语言笨拙、右侧肢体活动不利1周,于2016年6月10日收住我院。入院诊断为脑梗死。既往规律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1次/日,入院后嘱其继续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抗血小板聚集,并给予银杏内酯注射(批号08100304,成都百裕科技制药有限公司)20mL静脉滴注,改善脑血液循环、保护神经系统。

  • 标签: 银杏内酯注射液 胃绞痛 周身疼痛 不良反应
  • 简介:目前,上海市政府发布《“健康上海2030”规划纲要》,明确“以上海保交所为平台,推动商业保险、医疗卫生服务、健康大数据等资源的对接和整合,支持商业保险发展,充分发挥商业健康保险对居民健康管理的支撑作用。”

  • 标签: 上海市政府 健康管理 产业 医疗卫生服务 商业健康保险 商业保险
  • 简介:新型药物的研发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参与,药理学作为"四大药学"之一,是药学学科的龙头课程。以八年制本硕博班药理学实验课程为例,以传统实验教学为基础,辅之创新教学方案,将传统的综合性实验转变成与新药研发相结合的药效及机制的研究型实验,使学生在以后的就业或科研中更具竞争力。

  • 标签: 八年制 药理学实验 人才培养
  • 简介:1例65岁女性患者因乙型肝炎肝硬化、肺部感染、腹腔感染、呼吸衰竭给予乳果糖口服、呋塞米、螺内酯、恩替卡韦、15%氯化钾注射、多烯磷脂酰胆碱、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还原型谷胱甘肽、人血白蛋白、胸腺五肽、维生素K1、门冬氨酸鸟氨酸、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替考拉宁、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兰索拉唑、复方甘草酸苷、苦黄注射、硫酸沙丁胺醇溶液.因房颤加用盐酸胺碘酮(先予0.15g缓慢静脉滴注,后用5%葡萄糖注射稀释至10mg/ml,3ml/h持续静脉泵入).第2天夜间,患者左侧大腿出现散在红斑.第3天皮疹范围扩大至左下肢,停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替考拉宁,给予盐酸异丙嗪25mg肌内注射、葡萄糖酸钙1g静脉注射,皮疹范围减小.当晚,患者心率128次/min,盐酸胺碘酮泵速调为6ml/h.第4天,皮疹遍及四肢和胸部,停用苦黄注射,给予盐酸赛庚啶4mg口服,2次/d.第7天,患者全身呈弥漫性红斑,停用胸腺五肽、复方甘草酸苷.第8天,患者皮疹颜色加深,伴脱屑,考虑为盐酸胺碘酮注射引起的猩红热样红斑型药疹,停用该药,给予地塞米松10mg、葡萄糖酸钙1g静脉注射.停用盐酸胺碘酮第2天,患者皮疹好转.

  • 标签: 盐酸胺碘酮 红斑型药疹 胺碘酮注射液 猩红热样 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 甲泼尼龙琥珀酸钠
  • 简介:盐酸左氧氟沙星是合成的第三代氟喹诺酮类药物。在现有药物中,经过时间的检验和实践的比较,证明左氧氟沙星是安全性最好的药物之一。其作用机制独特(有研究提示也可作用于静止期细菌),抗菌谱广,穿透力强,组织和细胞内浓度高,且耐药率低,已成为临床上最常用的抗菌药。但临床存在滥用的现象,导致不良反应(ADR)逐渐增多[1],本文旨在分析总结我院输入盐酸左氧氟沙星导致不良反应的特点和原因,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药物信息。

  • 标签: 不良反应 盐酸左氧氟沙星 氟喹诺酮类药物 药物信息 安全合理用药 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