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近日又到了儿童病毒性感冒的高发季,各大医院的门诊门庭若市,挤满了来就诊的家长和孩子。曹先生一家也在其中,他的儿子在体校学习散打,个头大,平时能吃有力,可前几天起,儿子觉得浑身没劲,关节酸疼,嗓子疼,也不想吃饭,还发起了高烧,近39℃,他带着儿子来到江苏省人民医院儿科做了相关检查,诊断结果为病毒性感冒。往年曹先生的儿子在这个时候也很容易感冒,曹先生对此很是疑惑?

  • 标签: 病毒性感冒 儿童 江苏省人民医院 用药 相关检查 儿子
  • 简介:目的对盐酸厄洛替尼A晶、B晶进行鉴定,了解制剂过程对晶稳定性的影响,确定A晶盐酸厄洛替尼片的开发工艺.方法: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红外分光光度法(IR)、电镜扫描(SEM)和差式扫描量热分析(DSC),对两种晶进行鉴定.通过XRD技术对晶的转化进行研究,并比较两种晶的理化性质及片剂在溶出介质中的溶出行为差异,对片剂的工艺开发进行初步研究.结果:两种晶具有不同的晶特征.A晶溶解性好,溶出速度快,稳定性差;而B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湿法制粒中润湿剂的加入会导致A晶转变为B晶.结论:采用XRD、IR、SEM和DSC技术可以对药物晶进行快速、准确的鉴定.以A晶替代B晶制备盐酸厄洛替尼片,采用干法制粒,但需改善包装,保证晶的稳定性.

  • 标签: 盐酸厄洛替尼 晶型 X射线粉末衍射
  • 简介:1例28岁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在服用泼尼松、羟氯喹、来氟米特、碳酸钙D3及塞来昔布后1个月出现全身瘙痒、颜面水肿及泛发性荨麻疹皮疹,停用所有药物并给予甲泼尼龙、依巴斯汀、西替利嗪抗过敏治疗2周,皮疹完全消退。但再次服用羟氯喹1周后又出现全身瘙痒,停药后症状消失。此后再次给予来氟米特、骨化三醇及碳酸钙D3口服,患者未再出现皮疹。

  • 标签: 羟氯喹 药疹
  • 简介:作为'五驾马车'之一,运动治疗已被纳入我国糖尿病防治策略和管理体系中。运动锻炼不仅可改善Ⅱ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患者的血糖和身体成分构成,还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提高心肺功能、身体素质和整体健康状况,且经济、简单、有效、无副作用。

  • 标签: 运动处方 Ⅱ型糖尿病 FITT原则 糖尿病肾病 整体健康状况 抗阻运动
  • 简介:糖尿病已成为21世纪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其中2糖尿病占较大比重(type2diabetesmellitus,T2DM),主要体现在各种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有着高致残率和致死率,直接影响了人们日常生活。慢性假性肠梗阻(chronicintestinalpseudo-obstruc-tion,CIPO)是由于肠道神经病变和(或)肌病引起的肠道运动障碍性疾病,临床上表现为反复发作或持续存在的肠梗阻,但缺乏机械性肠梗阻的诊断依据。成人CIPO常继发于系统性疾病(如结缔组织病)和内分泌疾病(如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肿瘤和病毒感染等),无明确病因的CIPO称为慢性特发性假性肠梗阻(chronicidiopathicintestinalpseudo-obstruc-tion,CIIP)[1]。近年来国内已有2糖尿病合并CIPO的报道[2],本研究对12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共有特征,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对该类疾病提高认识,减少误诊、漏诊,减轻患者不必要的医疗负担。

  • 标签: 慢性假性肠梗阻 2型糖尿病 临床特征 运动障碍性疾病 慢性特发性假性肠梗阻 糖尿病神经病变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2糖尿病病人治疗过程中药学服务的切入点。方法:通过具体病例,讨论临床药师对2糖尿病病人进行药学服务的切入点。结果:临床药师从药物相互作用、糖尿病足局部抗菌药物PK/PD研究,及以模块化方式对病人进行用药教育等方面人手,参与2糖尿病病人的临床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结论:关注药物相互作用、关注糖尿病足局部感染的控制,及以模块化方式对病人进行用药教育是临床药师对2糖尿病病人药学服务的切入点。

  • 标签: 药学服务 2型糖尿病 药物相互作用 临床药师
  • 简介:目的研制大川芎提取物鼻腔给药用离子敏感即凝胶,并对其毒性进行初步评价。方法以去乙酰结冷胶为凝胶材料,以甘露醇为渗透压调节剂,醋酸洗必泰为防腐剂,制备大川芎提取物鼻腔给药用离子敏感即凝胶。结果最终处方中去乙酰结冷胶用量是0.4%,甘露醇用量是5%,醋酸洗必泰用量是0.02%。该鼻腔喷雾剂不会对用药者的局部组织产生明显的刺激作用,对蟾蜍上颚黏膜纤毛毒性无明显影响。结论大川芎提取物鼻腔给药用离子敏感即凝胶的处方初步设计合理,可进一步研究开发。

  • 标签: 大川芎提取物 离子敏感即型凝胶 鼻黏膜给药
  • 简介: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2糖尿病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选择187例2糖尿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87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常规降血糖治疗,观察组加用氟伐他汀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胆固醇水平、三酰甘油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颈动脉中层厚度、粥样斑块面积及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氟伐他汀可有效调节2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水平。

  • 标签: 氟伐他汀 2型糖尿病 血脂
  • 简介:目的了解福建东南沿海某战区医院MRSA感染特点及基因多态性分情况,为制定院内MRSA感染的防治策略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方法采用头孢西丁试纸片法初步鉴定MRSA菌株,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MecA基因,最终鉴定临床送检标本所检测出的MRSA菌株,并通过随机引物DNA扩增技术(RAPD)对所检测的MRSA菌株进行基因分研究。结果经PCR对MecA基因检测,从临床标本及医护人员身上共分离出42株MRSA菌株。采用随机引物DNA扩增技术(RAPD)对细菌进行基因分,根据同源性分析,42株临床菌株共可以分为12。其中Ⅰ共7株,Ⅱ共2株,Ⅲ共4株,Ⅳ共4株,Ⅴ共7株,Ⅵ、Ⅶ及Ⅷ各1株,Ⅸ共8株,Ⅹ共2株,Ⅺ共3株,Ⅻ共2株。结论本院MRSA菌株存在相似度大小不同的遗传距离,医院内存在交叉感染可能。

  • 标签: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院内感染 PCR RAPD 聚类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yst-C水平变化与TOAST分的临床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67例为脑梗死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人员60例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和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清Cyst-C水平测定,按照TOAST标准将病因分为5类,即心源性脑梗死(CE)、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LAA)、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SAO)、其他病因明确性脑梗死(OC)和不明病因性脑梗死(UND),分析患者血清Cyst-C水平与TOAST分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组患者Cyst-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24.32,P〈0.05)。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中CE病因、LAA病因、SAO病因、OC病因和UND病因的Cyst-C水平分别为(1.090±0.213)、(1.144±0.302)、(1.051±0.282)、(1.028±0.202)、(1.057±0.24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LAA病因组浓度明显升高。结论血清Cyst-C水平根据TOAST分不同而有所不同,可见急性脑梗死血清Cyst-C水平对病因分有一定的影响。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血清Cyst-C TOAST分型
  • 简介:结合药学专业本科人才的供需矛盾,为提高药学人才的培养质量,通过对本校药学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及评价机制等方面的改革与实践,构建以社会需求为目标的三导向应用药学人才培养模式。

  • 标签: 药学专业 应用型人才 社会需求 培养模式
  • 简介:目的:观察腹腔内脏脂肪面积(VA)与2糖尿病及血清胰岛素的关系。方法2糖尿病患者273例,非糖尿病者122例,分为高脂肪组198例和低脂肪组197例。检测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酸(UA)、游离脂肪酸(FFA)、血脂系列等相关指标,采用CT测定VA,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体质指数(BMI)。结果糖尿病组的VA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高脂肪组的腰围、BMI、UA、FINS、TG、IR、FFA、舒张压、收缩压明显高于低脂肪组(P<0.05),HDL明显低于低脂肪组(P<0.05)。腰围、BMI、FINS、UA、IR、TG、舒张压、收缩压、FFA与腹腔内脏脂肪面积呈正相关(r=0.697、0.625、0.374、0.371、0.332、0.317、0.181、0.136、0.110,均P<0.05),HDL与VA呈负相关(r=-0.230,P<0.05)。腰围、FINS、UA为VA的独立危险因素(b=6.657、2.819、2.405,均P<0.05)。结论内脏脂肪增加伴有胰岛素水平增高,胰岛素抵抗加重,糖尿病风险增加,并出现血压、尿酸、脂肪酸、胰岛素等多项代谢指标的异常。

  • 标签: 腹内脂肪 2型糖尿病 胰岛素
  • 简介:糖尿病是目前的常见病、多发病,它以慢性血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作用缺陷所引起。长期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可以引起多系统损害,其导致的并发症更是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命质量,减少了患者的寿命。

  • 标签: 糖尿病大鼠 甲状腺疾病 胰岛素分泌 血葡萄糖 作用缺陷 蛋白质代谢
  • 简介:目的探讨严重胰岛素抵抗2糖尿病患者的综合治疗方案.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参考国内外指南,临床药师总结了改善胰岛素抵抗降糖药物的特点,并制定2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处理路线图.结果:结合患者病情,参照胰岛素抵抗处理路线图,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患者血糖明显改善,胰岛素抵抗减轻,且无明显低血糖反应.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严重胰岛素抵抗2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保证了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标签: 临床药师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 简介:目的探讨KCNQ1基因rs231362位点的多态性对宁夏地区回汉民族2糖尿病易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对宁夏地区回族、汉族的KCNQ1基因rs231362多态性基因及等位基因频率在正常糖耐量人群和2糖尿病人群中的分布进行分析。结果(1)两个民族中,KCNQ1基因rs231362多态性在同民族2糖尿病组和正常糖耐量组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KCNQ1基因T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在两个民族大致相同,回族T等位基因频率为0.05,低于本组汉族人群;(3)两个民族正常糖耐量人中,CC组与TC+TT组各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糖尿病组,回族与汉族T等位基因携带者(CT+TT)腰围水平BMI和腰臀比显著高于CC组(P〈0.05),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CC组(P〈0.05)。结论KCNQ1基因变异与宁夏地区两个民族2糖尿病不相关。KCNQ1基因rs231362多态性CT+TT基因可能与回汉族2糖尿病的腹肥胖有关,且携带T等位基因者可能对回族2糖尿病患者的血脂具有调节作用。

  • 标签: KCNQ1基因 基因多态性 回族 汉族 2型糖尿病
  • 简介:目的探讨β-七叶皂苷钠联合牵引、推拿治疗神经根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神经根性颈柱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4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牵引和推拿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β-七叶皂苷钠。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8.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91%(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指数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但组间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血浆内皮素(ET)、血栓素B2(TXB2)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6-酮-前列腺素F1(6-K-PGF1)水平呈上升趋势,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照组仅6-K-PGF1较治疗前有明显上升(P<0.05);两者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加用β-七叶皂苷钠治疗神经根颈椎病能有效消除神经根及周围组织的炎症,改善微循环,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Β-七叶皂苷钠 神经根型颈椎病 血清内皮素 血栓素B2 6-酮-前列腺素F1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