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钻孔引流治疗硬膜外血肿的手术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中的15例患者经钻孔抽吸大部分血肿后置管引流。另17例需经引流管注入尿激酶溶解血肿后引流。结果全组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好转,无任何并发症。CT扫描示硬膜外血肿消失或基本消失而于术后8~14天痊愈出院。结论与传统开颅手术相比,钻子L引流治疗硬膜外血肿是一种简便、微侵袭、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硬膜外血肿 钻孔引流
  • 简介:目的探讨CT低毫安灌注成像技术对肾脏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接受CT肾脏灌注扫描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成像Kv相同、ms相同、mA不同,分为研究组28例和对照组22例。所有患者均行CT肾脏灌注成像。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CTDIvol、DLP及图像质量评分。结果CT灌注扫描成功,研究组CTDIvol、DLP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低毫安肾脏灌注成像技术是可行的,图像质量清晰,病人吸收的辐射剂量减少,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ObjectiveToexploretheapplicationvalueofCTlowMaperfusionimaginginrenaldiseases.MethodsFiftypatientswhounderwentCTrenalperfusionscanningweredividedintostudygroup(28cases)andcontrolgroup(22cases)accordingtothesameimagingKv,sameMSanddifferentmA.AllpatientsunderwentCTrenalperfusionimaging.TheCTDIvol,DLPandimagequalityscoresofthetwogroupswereobservedandcompared.ResultsCTperfusionscanwassuccessful,CTDIvolandDLPinthestudygroupweresignificantlybetterthanthoseinthecontrolgroup,andthedifferencebetweenthetwogroups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具有可比性。1.2检查前准备患者在检查前一天禁食8~12h,做好肠道清洁准备;患者检查时选取仰卧位,脚先进的体位,训练患者缓慢、平静呼吸,以减少呼吸运动造成的呼吸伪影与图像质量下降。右肘静脉建立静脉通道,并连接双筒高压注射器,装有碘对比剂350mgI/ml碘海醇40ml和生理盐水20ml。1.3扫描方法使用GELightspeed128层动态容积CT对患者进行扫描,扫描范围160mm,采用动态连续volume扫描2期。研究组管电压为100KV,曝光时间0.5ms,管电流为60mA;对照组管电压为100KV,曝光时间0.5ms,管电流为120mA,注射碘海醇40ml,注射流率为4.5ml/s,对比剂注射后,进行生理盐水20ml冲洗导管。1.4数据采集分别记录CT计算机上研究组和对照组的CTDIvol、DLP,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比对。1.5图像评价所有图像均由放射科医师进行评价,评分标准为3分主要是指肾脏组织显示清晰,无任何伪影,血管走行连续;2分主要是指肾脏组织显示稍微模糊,无任何伪影,血管走行连续;≤1分主要是指肾脏组织显示明显模糊,血管走行不连续、断断续续,有阶梯伪影,不能够明显区分周围组织与血管。典型图片如下1.6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8.0统计数据,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TX-*3±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下肢缺血动脉重建后再灌注损伤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了78例(92条下肢)急、慢性缺血病例的治疗经验.结果动脉重建术79条下肢,PTA4条下肢,动脉切开取栓术9条下肢,小腿中段增粗0.8~3.7cm,平均1.8cm;大腿中段增粗1.9~5.6cm,平均增粗3.3cm.超过4cm有7例,其中5例作筋膜室切开.死亡3例,1例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死于急性心肌梗塞.结论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导致累及多器官的综合征,其损伤程度与术前缺血程度呈正相关性;氧自由基清除剂在再灌注损伤的预防和治疗上有重要作用;全身动脉硬化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 标签: 下肢缺血 动脉旁路术 再灌注损伤 筋膜室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和单纯肝动脉灌注术治疗胃癌肝转移瘤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胃癌肝转移瘤患者共80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每组40例,单一组的患者给予单纯肝动脉灌注术治疗,联合组采取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比较两组1年、2年和3年的生存率、治疗前后患者生命质量评分、肿瘤直径、治疗6个月后总有效率。结果:联合组1年、2年和3年的生存率分别是82.50%、72.50%和42.50%高于单一组,其1年、2年和3年的生存率分别是62.5 0%、50.00%和25.00%, P<0.05。联合组生命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单一组,肿瘤直径显著低于单一组,P<0.05。联合组治疗6个月后总有效率82.50%高于单一组60.00%,,P<0.05。结论: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胃癌肝转移瘤效果确切,优于单纯肝动脉灌注术治疗,可有效改善病情和生命质量,提高生存率,值得推广。

  • 标签: 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 单纯肝动脉灌注术 胃癌肝转移瘤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膀胱癌术后定期膀胱内灌注化疗药物的护理。方法对52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进行膀胱灌注前后的护理,同时配合心理护理,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52例患者坚持完成全程化疗,两年内复发有3例,复发率为5.75%,5例轻度尿痛,2例尿道不适,1例出现尿道狭窄,经过对症处理后均治愈。结论通过对病人实施灌注前,灌注时,灌注后的全程护理干预,使病人处于舒适的状态,提高病人的遵医行为,提高膀胱灌注的质量,从而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

  • 标签: 膀胱癌 膀胱灌注 护理
  • 作者: 陈靳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6-16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6期
  • 机构:山西省肿瘤医院陈靳膀胱癌是泌尿系常见肿瘤,确诊后首选手术治疗,术后2年复发率高达90%,一般术后采用膀胱内卡介苗灌注治疗以防复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均支持炎症反应参与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过程,但炎症本身及其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相当复杂。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在缺血损伤区有多种细胞因子表达及炎细胞浸润,构成了缺血再灌注损伤向炎症性损伤转变的基础。本文对几种炎症反应中的细胞因子、炎症细胞、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及环氧合酶等在心肌缺血再灌注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 标签: 缺血再灌注 细胞因子 炎症细胞 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 环氧合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例因双侧额颞顶慢性硬膜下血肿行局麻下颅骨钻孔引流术,以延长寿命。方法:手术室护士针对其高龄、高血压2极、肺部感染、心律失常、心房纤颤等特殊情况,对其进行全面护理,同时器械护士备齐手术所需所有物品以便配合完成手术。手术室护士配合手术医生顺利完成此手术。结果:颅骨钻孔引流术后,该患者安全送回病房。患者术后恢复良好,于12天后顺利出院。结论:此例手术患者情况特殊,合并症多且属于高龄,局麻下手术难度大。因此,手术室护士整台手术的默契配合,无菌操作的慎独精神,面对各种突发状况的敏捷反应,有助于手术的顺利完成。

  • 标签: 局麻 颅骨钻孔引流术 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同种异体骨复合自体红骨髓移植后诱导成骨的骨愈合情况,探讨自体红骨髓灌注异体骨重筑的可行性。方法选健康新西兰大白兔60只,建立双侧髂棘骨板及骨膜缺损2em×2om模型。4周后,实验侧(右)骨缺损区用自体红骨髓浸泡灌注处理的同种异体骨进行移植,对照侧(左)骨缺损区行单纯异体骨移植。术后于不同时间摄X线片观察骨缺损修复情况,并进行组织学观察及碱性磷酸酶检测。结果术后4、8、12周实验侧骨折线消失18例、20例、20例,对照侧组为6例、8例、14例;实验侧术后4、8、12周碱性鳞酸酶分别为(1.43±0.47)、(1.94±0.85)、(0.31±0.06)U/g、对照侧分别为(0.26±0.19)、(0.34±0.01)、(0.28±0.10)U/g。术后4周、8周时两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时两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红骨髓可以促进同种异体骨移植后的骨愈合,可以逐步应用于临床进行骨缺损修复。

  • 标签: 自体骨髓移植 异体骨移植 骨缺损 碱性磷酸酶
  • 简介:目的探讨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治疗中冲洗液的使用方法、评估效果、以选择最佳方法。方法16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76例患者采用改良QB-Ⅰ型腔镜灌注法加压注入冲洗液;对照组84例采用传统灌注法注入冲洗液。结果改良冲洗法与传统高挂法在平均手术时间一期碎石成功率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相比较,前后分别为26.43min与59.24min、97.37%与85.71%、1.22%与3.5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QB-Ⅰ型腔镜灌注泵的传感输液器改造后,保证了冲洗液的压力和流速、明显减少了冲洗液中气泡形成,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手术风险,安全有效,便于推广应用。

  • 标签: 冲洗液 灌注方法 输尿管镜 钬激光 碎石 护理
  • 简介:外伤性慢性硬膜下血肿是老年人常见病之一,我院自1990年10月-1993年3月行颅骨钻孔引流治疗4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l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45例,女3例,年龄60-80岁,平均68.5岁;有明确外伤史者39例,其中车祸伤19例,碰伤12例,击伤8例;伤后意识障碍5例,最短10分钟,最长3小时;发病至受伤时间3周-3月。1.2临床表现:头痛、头晕24例,呕吐10例,视物模糊6例,偏瘫5例,单侧下肢瘫26例,GCS计分:13-15分32例,9-12分14例,8分以下2例。

  • 标签: 颅骨钻孔引流 慢性硬膜下血肿 单侧下肢 血肿腔 CSDH 单孔引流
  • 简介:目的研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在肝癌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36例DSA影像资料数据.使用BP神经网络建立计算机智能诊断模型。结果把100个随机抽样测试样本(非病灶样本和病灶样本)输入模型验证,真阳性率为92%。结论DSA灌注成像对肝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并对继续治疗方案的选择与制定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肝癌 DSA 灌注成像 神经网络
  • 简介:肿瘤介入治疗以其创伤小、疗效好的特点,已成为肿瘤综合治疗中的一种有效方法。我们通过采用动脉介入导管留置术,使用周期特异性药物和非周期特异性药物常规静脉化疗用药方案,经导管超选择插至肿瘤供血动脉内进行药物灌注化疗,了解治疗效果以及毒副作用。

  • 标签: 连续动脉灌注化疗 恶性肿瘤 临床应用 治疗方法 毒副反应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重组人Elafin在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均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组、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以及Elafin低、中、高剂量组。对Elafin低、中、高剂量组给予不同浓度的重组人Elafin进行治疗,然后取血液及肝脏标本,检测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及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测定肝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和一氧化氮(NO)含量,并观察肝脏的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肝组织损害较重,血清ALT和AST以及LDH水平明显升高(P〈0.001),肝组织中MPO和NO含量明显升高(P〈0.001);若手术前给予大鼠一定浓度的重组人Elafin,可使ALT,AST,LDH,MPO及NO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重组人Elafin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标签: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重组人Elafin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 乳酸脱氢酶 髓过氧化物酶
  • 简介:1例53岁接受腹膜透析的女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因腹膜透析相关性隧道炎入院。给予氨曲南3g静脉滴注,2次/d;万古霉素0.125g加入腹透液2000ml中腹腔注入,4;L/d。次日患者出现心慌、胸闷、气短,颜面、颈、前胸皮肤出现充血性红斑并有针刺感。立即用新鲜透析液行腹腔灌洗,静脉给予地塞米松5mg,20min后症状缓解,次日充血性红斑消失。停用万古霉素,改用替考拉宁腹透治疗,氨曲南治疗同前,患者无不良反应,1周后出院。

  • 标签: 万古霉素 腹腔灌注 红人综合征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晚期肺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灌注治疗疗效。方法自1998年2月至2003年1月,对42例晚期肺癌患者进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灌注治疗。结果42例总有效率达71.4%。其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和恶心呕吐。结论该方法疗效较好,毒副作用轻,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选择性支气管动脉灌注 治疗 肺癌 临床资料 副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肝动脉内栓塞并持续时辰灌注治疗肝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38例肝转移瘤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二组,A组采用肝动脉内栓塞加腹腔干或脾动脉持续时辰灌注5-FU,5-Fu使用时间为连续5天,灌注时间为10PM-10AM,B组单纯行肝动脉内栓塞化疗术。两组治疗间隔时间均为30-40天。结果A,B两组有效率分别为61.1%和45.0%,A组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66.7%和27.6%,B组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35.0和10.0%,两组毒副反应无明显差别。结论肝动脉内栓塞并持续时辰灌注治疗肝转移瘤可提高生存率而不影响生存质量。

  • 标签: 肝动脉 肝转移瘤 栓塞 灌注治疗 时辰 生存率
  • 简介:肝细胞癌(HCC)是最常见的肝脏原发恶性肿瘤.CT灌注扫描和MR弥散成像是两种最常见的刻画肝细胞癌结构功能特征的成像方式.CT灌注扫描能够有效提供肝内肿块的血供特征,判定肝动脉和门脉系统供血的比例,反映肿块的良恶性.MR弥散成像通过对肿块内水分子弥散特征的刻画,反映肿块内细胞组织结构的紊乱程度,从而提示肿块的良恶性.通过对既往的文献进行较为系统的整理回顾发现,CT灌注扫描和MR弥散成像对肝细胞癌的发现、定性及治疗响应的评估均有重要价值.这些多参数成像方法对诊断和评估预后提供了更多信息.

  • 标签: 肝细胞癌 CT灌注成像 MR弥散成像 微结构 血供特征
  • 简介:为了提高额入法侧脑室穿刺术的成功率,笔者等调查了60例国人成人正常颅骨标本前囱点与鼻根和枕外隆突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旨在选择合理的颅骨钻孔位置。结果表明:在不便摄头颅侧位片的情况下,颅骨钻孔点宜取鼻根点至枕外隆突弧长的前38%、旁开中线2.5cm处。

  • 标签: 侧脑室穿刺 颅骨钻孔 鼻根 前囱点 枕外隆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