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该院肿瘤住院患者的用药情况,为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该院2015年7月—2016年6月肿瘤内科、呼吸内科及普外科1200份肿瘤住院患者的病历,以《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为依据,对病历医嘱的规范性及合理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所抽查的1200份病历中,用药医嘱合理病历为972份(81%),不合理病历228份(19%).不合理用药主要包括:适应证不适宜、溶媒量不合理、遴选药品不适宜、给药剂量不合理、给药频次不合理、给药途径不合理、溶媒选择不适宜、联合用药不适宜及重复用药等.结论通过对肿瘤住院患者用药医嘱的点评,可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 标签: 肿瘤住院患者 用药医嘱 合理用药 评价分析
  • 简介:目的分析床位分管护理站前移对肿瘤内科患者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68例肿瘤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研究组患者给予床位分管护理站前移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的临床护理情况。结果护理后第1周,两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第2、4周,研究组患者SDS评分分别为(54.42±8.53)、(48.39±7.93)分,均低于对照组的(59.54±9.17)、(58.11±7.5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生活质量较护理前明显改善,且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肿瘤内科患者护理工作中,对患者使用床位分管护理站前移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焦虑程度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床位分管护理站 肿瘤内科 护理效果 影响
  • 简介:国外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肺栓塞(pulmonaryembolism)总发生率为5%~14%,病死率为20%~30%,及时诊断和正确治疗病死率可降至2%。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pulmonaryventilation/perfusionimaging,V/Q)是临床常用的肺栓塞影像诊断方法,目前多采集平面图像,随着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仪(SPECT)的广泛使用和断层采集及处理技术的日趋成熟完善。有学者提出采用断层图像代替平面图像进行疾病诊断。本研究分析40例疑诊肺栓塞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种显像方法的诊断效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仪 恶性肿瘤患者 显像诊断 肺栓塞 通气灌注 核素
  • 简介:目的探讨以急性脑梗死为首发表现躯体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收集分析32例因急性脑梗死入院,住院期间证实患非颅内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患者中男23例,女9例,平均年龄(47.1±3.2)岁。32例患者均急性起病,发病前均无躯体疼痛,主要症状为局灶神经功能缺损。11例患者有一种或多种脑卒中危险因素。偏瘫14例,失语7例,其他包括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复视、眩晕、构音障碍、单眼黑朦等。外周血D-二聚体增高20例,CA-l25增高22例,CA-l99增高24例。弥散加权成像(DWI)均累及多支动脉供血区,20例累及双侧前循环和后循环,12例累及双侧前循环。病灶累及小脑半球2例,大脑半球脑叶皮层下14例;大脑半球深部7例,基底节、丘脑、内囊各2例,脑干3例。心脏彩超均无发现异常,CT血管造影(CTA)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显示7例颅内血管狭窄或闭塞,27例头部DWI出现2个以上同一颅内不同动脉供血区的分散小病灶。肿瘤类型按部位,肺癌最多见,按病理类型分腺癌多见。恶性肿瘤确诊时间多为脑梗死发生后3-14d,确诊时14例已发远处转移。脑梗死后30d,预后良好12例,预后不良19例,死亡1例。结论以急性脑梗死为首发表现的恶性肿瘤患者常缺乏传统脑卒中危险因素,其外周血D-二聚体和肿瘤抗原水平升高、脑内多发性脑梗死灶、血液高凝状态均与脑梗死的发病有关。静脉溶栓治疗恶性肿瘤并发脑梗死的安全性尚待研究,临床目前偏向于接受重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静脉溶栓治疗更安全有效。

  • 标签: 脑梗死 躯体恶性肿瘤 临床特点 发病机制
  • 简介: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对胆胰结合部恶性肿瘤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5月收治的胆胰结合部恶性肿瘤术后患者60例,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均于术后1个月行常规化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分别于化疗前1d及化疗1周后检测患者外周血常规、T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情况。结果化疗后观察组CD3+、CD4+、CD8+、CD4+/CD8+高于化疗前,自然杀伤(NK)细胞水平低于化疗前,且T淋巴细胞和NK细胞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化疗后免疫球蛋白水平高于化疗前和对照组(P〈0.05)。观察组化疗后白细胞和血小板水平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化疗后白细胞和血小板水平低于化疗前(P〈0.05,P〈0.01)。2组毒性作用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能够增强、调节胆胰结合部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的免疫功能,并能促进骨髓造血功能,有利于改善预后。

  • 标签: 消化系统肿瘤 胆胰结合部肿瘤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苦参
  • 简介: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化疗后肺部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CT多平面重组技术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肿瘤化疗后肺部真菌感染患者103例,均给予CT薄层扫描检查,将其原始数据以CT多平面重组技术展开各个方向的图像重建,观察图像表现,并与横断位上对比。结果:与横断位图像观察结果相比,CT多平面重组技术图像在短毛刺征间比较其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深分叶征、胸膜凹陷征、片状阴影、大片实变、支气管征、空气半月征以及磨玻璃方面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患者化疗后肺部真菌感染采用CT多平面重组技术可实现早期诊断,早发现,能为后续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肿瘤 化疗 肺部真菌感染 CT多平面重组技术
  • 简介:目的:通过医嘱审核,促进静脉用抗肿瘤药物合理用药。方法:制定抗肿瘤药物医嘱审核流程,总结常见抗肿瘤药物医嘱审核要点,并对我院2009~2015年全部静脉用抗肿瘤药物医嘱进行审核及干预。结果:静脉用抗肿瘤药物医嘱中可见溶媒品种、溶媒用量、用药剂量等不适宜情况。结论:在静脉配置中心,实施医嘱审核可及时发现医嘱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合理、安全用药。

  • 标签: 抗肿瘤药物 静脉配置中心 医嘱审核 不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2型糖尿病与恶性肿瘤发病之间关系,为及时诊治2型糖尿病伴发恶性肿瘤患者提供临床支持。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月至2016年6月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共3869例,其中2型糖尿病伴发恶性肿瘤患者486例,分析恶性肿瘤的发病特点。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伴发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为12.56%,且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486例研究对象中,女男分别占46.09%(224/486),53.91%(262/486),各年龄段女男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个年龄段依次占总数的12.6%、39.5%、40.9%、7.0%。从肿瘤来源分析,消化系统肿瘤(食管、胃、肝脏、胰腺、结直肠)占首位,50.2%(244/486),后依次为呼吸系统肿瘤(肺)12.8%(62/486),血液系统肿瘤11.5%(56/486),泌尿系统肿瘤6.05(29/486)妇科肿瘤5.8%(28/486)排名前4位系统中,女男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血液系统外,泌尿消化、和呼吸系统肿瘤在男性中较高。从具体部位分析,排名前位肿瘤依次为结直肠癌、肺癌、肝癌、胃癌、乳腺癌、胰腺癌。结论2型糖尿病伴发恶性肿瘤有其特殊发病规律,消化道恶性肿瘤高发,并且以肝癌、胰腺癌居多2型糖尿病增加恶性肿瘤发病率,临床诊疗过程中,应重视恶性肿瘤筛查,避免漏诊、误诊,重视高胰岛素、高血糖处理,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中恶性肿瘤发生。

  • 标签: 2型糖尿病 恶性肿瘤 发病特点
  • 简介:天然产物在新药研发中占重要地位,在抗肿瘤药物研究领域,很多活性优良、作用机制和靶点独特的药物都是从活性天然产物中发现的。冬凌草甲素属于ent-贝壳杉烷型二萜化合物,对多种肿瘤具有很好的生长抑制活性。冬凌草甲素的抗肿瘤活性中心为其α,β-不饱和环戊酮结构,其抗肿瘤作用机制涉及细胞凋亡、细胞自噬、细胞周期阻滞等多个方面;近年来,国内外药学工作者针对冬凌草甲素展开了作用机制的深入探索,以及对其提高抗肿瘤活性的结构改造等广泛研究。本文将重点针对这两方面进行综述,期望给药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 标签: 天然产物 ent-贝壳杉烷 冬凌草甲素 抗肿瘤 作用机制 结构改造
  • 简介:目的分析消化内镜对消化道肿瘤的早期诊断治疗价值,指导消化道早癌的临床诊断。方法50例消化道肿瘤患者,将患者排序,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诊断和治疗技术,观察组采用消化内镜进行诊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效果和手术指标。结果观察组病灶形态影像、胃小凹分型影像、毛细血管影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26±0.76)、(3.89±0.93)、(3.98±0.70)分,均高于对照组的(2.24±0.48)、(2.04±0.43)、(1.84±0.53)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消化道肿瘤的疾病诊断和治疗,采用消化内镜的效果更佳,可清晰的观察到病灶形态影像、毛细血管影像等,同时采用消化内镜治疗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消化内镜 消化道肿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白细胞介素34(IL-34)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白细胞介素家族成员,其受体有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CSF-1R)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ζ受体(RPTP-ζ).目前,已知IL-34与集落刺激因子1(CSF-1)的生物学活性相似但不完全相同,在各种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发现IL-34在急性白血病、骨巨细胞瘤、肝癌等多种肿瘤的发病中起到一定作用.因此,研究IL-34与肿瘤的关系有助于了解肿瘤的发病机制,并为肿瘤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 标签: 白细胞介素-34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 肿瘤 急性白血病
  • 简介:目的:探究七氟醚全麻喉罩通气在小儿眼科肿瘤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2月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眼科收治的86例眼科肿瘤患儿,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其中试验组43例患儿给予七氟醚全麻喉罩通气检查,对照组43例患儿给予静脉氯胺酮检查,比较两组患儿在手术前,诱导时、诱导5min后、手术结束心率、呼吸频率以及二氧化碳分压情况。比较两组患儿诱导时间以及苏醒时间,并观察两组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儿在手术过程中心率[(137.9±24.1)次·min^-1vs(167.5±34.9)次·min^-1,P〈0.05]及麻醉结束时心率[(139.2±29.8)次·min^-1vs(153.4±27.4)次·min^-1,P〈0.0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呼吸频率和二氧化碳分压方面,麻醉前、诱导时、诱导后5min以及麻醉结束时都没有明显的区别(P〉0.05)。且试验组患儿进行诱导的时间[(2.6±0.8)minvs(6.5±1.5)min,P〈0.05]以及苏醒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3.6±0.8)minvs(32.6±5.2)min,P〈0.01],试验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11.6%vs23.3%,P〈0.05)。结论:对眼肿瘤患儿进行检查时,选用七氟醚全麻喉罩通气与传统的氯胺酮麻醉相比可以减少检查对患儿心率、呼吸频率以及二氧化碳分压造成的影响。

  • 标签: 七氟醚 全身麻醉 喉罩通气 氯胺酮 小儿眼肿瘤
  • 简介:工作满意度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工作或工作经历的评价所产生的情绪反应,护士工作满意度的高低不仅影响护理质量,也与护理人员的流失、护士的短缺、患者的满意度及护士的身心健康有关。工作倦怠是指从事助人职业的工作者出现的生理、情绪、情感、行为等方面的身心耗竭状态。由于护理工作的特殊性,护士已成为工作倦怠的高危人群。本研究通过对护士工作满意度和职业倦怠的相关性进行研究,进而为合理制定医院护理人员管理制度,创造良好的护理人员工作环境提供条件,最终达到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优质护理服务的目的。

  • 标签: 护士工作满意度 相关性分析 工作倦怠 肿瘤医院 医院护理人员 情绪反应
  • 简介:目的研究长柱重楼总皂苷(PCT3)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及ig一次性给药的急性毒性。方法采用改良MTT法检测PCT3对人结直肠癌(HCT-116)细胞和人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的影响,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ig一次性给予小鼠1.646、2.352、3.360、4.800g/kgPCT3进行急性毒性测试。建立小鼠皮下肝癌(H22)模型,分别ip顺铂2mg/kg(阳性对照)、生理盐水(阴性对照);ig给予0.5%CMC-Na(溶剂对照)、30、90、270mg/kgPCT3,连续给药9d,检测小鼠肿瘤、体质量抑制率,肝、脾、肾、胸腺系数。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PCT3对HCT-116和SGC-7901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0.01),IC50分别为7.6、5.9μg/mL。大剂量PCT3可致动物腹泻及活动抑制,半数致死量(LD50)为1.9855mg/kg。与溶剂对照组比较,PCT3对小鼠体质量无显著影响;270mg/kgPCT3对H22肿瘤发挥显著抑制作用(P〈0.05),抑制率为26.8%;对各脏器系数均无显著影响;与阴性对照组比较,顺铂显著抑制肿瘤和体质量的增长(P〈0.01),抑制率分别达81.4%和37.4%;对肝脏、脾脏、胸腺系数均发挥显著抑制作用(P〈0.05、0.01)。结论顺铂抑瘤率明显高于PCT3,但其显著抑制小鼠的体质量和肝脏、脾脏、胸腺系数,PCT3在体内外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且毒性较低,其活性及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长柱重楼 总皂苷 抗肿瘤 小鼠肝癌 急性毒性 脏器系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主呼吸非气管插管胸腔镜行纵膈肿瘤手术治疗的临床体会。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60例纵膈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自主呼吸非气管插管胸腔镜行纵膈肿瘤手术治疗。对照组全麻双腔气管插管胸腔镜下行纵膈肿瘤切除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引流管留置、下床活动、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7%,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3%,研究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主呼吸非气管插管胸腔镜下手术切除纵膈肿瘤微创、安全、术后并发症少,目前纵膈肿瘤手术治疗中值得推荐。

  • 标签: 自主呼吸 非气管插管 胸腔镜手术 纵膈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老年胃肠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2014年2月—2016年8月收治的老年胃肠恶性肿瘤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予以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化疗方案,观察组患者予以奥沙利铂+卡培他滨化疗方案,3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84%,高于对照组的73.47%(P〈0.05)。两组患者毒副作用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老年胃肠恶性肿瘤安全有效。

  • 标签: 胃肠恶性肿瘤 奥沙利铂 卡培他滨 治疗结果
  • 简介:目的:对药物基因组学在肿瘤中应用的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了解该领域目前的研究状态。方法:检索美国科学引文索引网络版数据库,运用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对1982年1月1日—2017年4月19日所收集文献的年份、国家和(或)地区、研究机构、期刊、作者、研究领域及被引用频次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3495篇,1982—2013年发表文献数量呈上升趋势,2013年为文献发表高峰年,之后逐渐下降。共涉及91个国家和(或)地区,美国文献发表量显著超过其他的国家和(或)地区。共涉及3987家研究机构,芝加哥大学居首。文献发表在876种期刊上,文献发表量排序居前10位的期刊共发表文献987篇(占28.240%),排序居第1位的期刊为《药物遗传学和基因组学》;排序居前10位的期刊中影响因子最高的是《临床肿瘤学杂志》;排序居前10位的期刊共涉及16个期刊引证报告类别。共涉及作者16807位,其中140位作者发表的文献量在10篇以上;文献发表量排序居前10位的作者中,7位来自于美国,排序居第1位的作者为美国H.LeeMoffitt癌症中心的McleodHL。共涉及了87个研究领域,排序居前4位的分别为医药学、肿瘤学、基因遗传学和生物技术与应用微生物学。3495篇文献被引次数共94500次,平均被引次数为27.04次,排序居前3位的文献中标注的通信作者分别来自英国、德国和法国,排序居第4—10位的均来自美国;排序居第1位的文献为《系统识别肿瘤细胞系药物敏感性的基因组标记》。结论:药物基因组学在肿瘤中应用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近几年的发展减慢,研究者最关注的问题为基因表达与抗肿瘤药敏感性的关系。目前,美国研究实力最强,我国也有较强的科研实力,但与美国尚存在一定差距。

  • 标签: 药物基因组学 肿瘤 美国科学引文索引网络版 文献计量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