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2 个结果
  • 简介:利用野外试验小区观测与人工模拟降雨资料,在定量分析羊道沟小流域坡面—沟坡—沟道侵蚀产沙关系基础上,建立了羊道沟小流域侵蚀产沙模型。借助GIS技术,将王家沟小流域划分为40个沟间地、40个沟坡地及它们组成的40个子流域和一个输水输沙通道。通过对比分析每个子流域降雨、地貌、治理、植被覆盖、耕作措施和土壤6个主要侵蚀产沙影响因子与羊道沟小流域各因子的关系,得到王家沟各子流域相对于羊道沟小流域侵蚀产沙模型相应参数的修正系数,结合王家沟流域主沟道泥沙输移关系,建立了王家沟流域次降雨分布侵蚀产沙模型。利用王家沟流域1963-1968年22次天然降雨资料,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较为理想,预测精度达到55%。

  • 标签: 土壤侵蚀 分布式模型 GIS 王家沟
  • 简介:参与农村评估(participatoryruralappraisal,PRA)是国际上20世纪90年代初发展起来并迅速推广运用的农村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其核心是一个在外来者与当地人之间相互沟通和对话的过程.在山西省吉县蔡家川流域应用PRA,对流域景观格局及其影响因子进行尝试性研究,主要采用PRA的半结构访谈、问题树等方法,调查分析当地社区信息,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数据管理功能,完成相关数据的集成及图示表达,此外,还选取部分景观组分进行格局分析.结果显示:PRA为人为因子信息获取及相关评价分析,提供了一个主动而有效的途径,它与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的结合,有助于科学合理地诠释与解析现状格局成因及预测未来演变趋势.在蔡家川流域,近期导致景观格局变异的主要人为干扰,是由外来利益群体的直接行为与本地核心问题--'缺水'共同作用而形成的.

  • 标签: 吉县 格局 问题树 PRA 农村社会 演变趋势
  • 简介: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在生产开发过程中更注重环保,而风能具有良好的可再生性,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风电场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土壤及植被造成一定的破坏,人为地加剧了水土流失。本文安溪龙门风电场项目为例,结合风电工程的特点,就风电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在编制过程中几个重要问题进行说明,对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和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章节提出水土保持相关要求,通过工程、植物与临时措施的结合,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也为下阶段主体工程进一步设计提供依据,力求把项目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降到最低程度。

  • 标签: 风电场 水土保持方案深度 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 水土保持措施
  • 简介:通过调查云南省沾益县洞上河项目区大德小流域自然概况、农村社会经济状况、水土流失成因,对其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现状进行分析,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农村经济为目标,针对小流域特点,提出坡改梯、小型水利水保工程等整治方案,同时提出植被建设、封禁治理等措施,有效推进岩溶区水土流失防治进程。

  • 标签: 农业综合开发 岩溶区 综合治理
  • 简介:辽河实际水文资料为基础,在沈阳农业大学水利学院综合试验场内,模拟不同流速水流冲击作用下沉坠生态浮岛固定方式的稳定特征。结果表明:制作合理的浮岛模型,要始终保持浮岛在水面漂浮,同时减低浮岛在水中的重心;根据不同水流情况,应适当调整浮岛之间的距离,以免发生浮岛相互碰撞,水流速度越大,浮岛之间的距离就越大。研究结果对辽河生态浮岛的布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生态浮岛 固定方式 沉坠式 辽河
  • 简介:湿地是濒危鸟类、迁徙候鸟的主要栖息、繁殖地,鸟类及其生存、栖息的环境具有极强的观赏性,为湿地开展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但是,目前国内的湿地鸟类旅游只是简单地涉及到观鸟等单个项目,系统、理论的研究还比较少.本文泉州湾湿地鸟类为研究对象,在全面分析鸟类的赋存状况、可观赏性的基础上,结合鸟类旅游开发的若干原则,提出鸟类旅游专项产品,指出湿地鸟类旅游开发的保障措施,以期对湿地鸟类旅游开发提供借鉴.

  • 标签: 旅游开发 鸟类 湿地 泉州湾
  • 简介:分布能源项目建设厂址位于工业园内,不同于其他热电项目,编写水土保持方案时应根据其项目特点正确划分其水土流失防治分区,确定土壤侵蚀模数,区别和明确各部分水土保持补偿费的缴纳金额和缴纳主体,合理布设水土保持措施。

  • 标签: 分布式能源项目 防治分区 土壤侵蚀模数 水土保持补偿费
  • 简介:本文介绍了一种雨篷生态治理崩岗的方法,具体包括修整崩岗坡面,设置若干平面台阶,挖种植沟;施足基肥;植物播种;安装遮雨篷和喷灌装置等步骤,坡面及台阶上设置的遮雨篷在人工植被层形成前能够有效防止雨水对坡面的冲刷,防止形成新的水土流失区域,保护播种的种子不被雨水冲走,从而能够稳定地在坡面上发芽、生根、生长。

  • 标签: 生态治理 崩岗 雨逢式 关键技术
  • 简介:本文使用科罗拉多落石仿真程序(CRSP),判断来义村遭受到落石冲撞的危险性,并依据2005—2010年来义村集水区所发生的天然灾害事件,探讨日雨量与降雨强度等水文资料与灾害发生之间的关系,最后根据现场土壤采样,使用统一土壤分类法判断当地土砂是否适宜用于工程建造;从落石仿真程序的仿真结果,可以得知来义村上边坡处落石的发生机率相当高,需在边坡设置防护设施保护村落安全;根据土壤分析结果,来义村的周遭河床底质属于优良级配的含砂砾石,可就地取材,配合防灾工程的实施,由水文分析得知,降雨强度为诱发来义村集水区发生灾害与否的主要因素。

  • 标签: CRSP 土壤采样 降雨强度.
  • 简介:本文根据泉州市水资源、水土流失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水土流失对水资源的影响,探讨水土保持保护水资源对策与措施

  • 标签: 水土保持 水资源 泉州市
  • 简介:摘要岩溶区开发建设项目的不断开展,是对岩溶区土地产生破坏和影响的重要因素。本文贵州省典型岩溶地貌类型为代表,从岩溶地区土地的生态脆弱性和对环境影响的敏感性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发现在人类活动干扰下峰丛峰林类土地比较容易产生退化,溶丘溶原类土地脆弱可能性比峰丛峰林类小;岩溶地区各土地类型均比较敏感。从而揭示对这类土地进行开发利用时容易产生的问题和敏感程度,提醒土地使用者加以注意并进行防范处理。

  • 标签: 土地敏感性 评价方法 岩溶地区
  • 简介:退耕坡地是近年来黄土高原整治生态环境和控制水土流失的关键措施,但对于如何退耕,学术界存在多种不同观点,实践方面存在多种不同模式。延安燕沟流域坡改梯为例,利用2005年延安站的逐日气象数据和燕沟流域地貌、土壤及土地利用等资料,借助WIN-YIELD软件,对不同地形坡度条件下坡改梯在作物增产、保水减沙效益以及燕沟流域坡改梯实践效果进行模拟、对比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地形坡度越大,坡改梯作物增产、保水和减沙效益越显著;坡度小于5°的坡耕地可以不进行梯田改造,坡度大于15°的坡耕地应及早实施坡改梯或退耕还林(草)。

  • 标签: 坡改梯 综合效益 燕沟流域 黄土高原
  • 简介:在福建省长汀河田花岗岩侵蚀区生态环境调查的基础上,对侵蚀区的土壤进行了营养成分等系统测试,选择其中的有机质、全N、全P、全K、碱解N、速效P、速效K、pH值等项目作为评价指标,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本地区的土壤进行综合评价,并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两种评价方法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

  • 标签: 土壤质量 主成分分析 灰色关联度分析 长汀河田
  • 简介:本文根据建阳市地形和自然生态特点,按照区域分异、生态环境以及生态系统内资源开发利用相类似性,将全市划分为西北—东部中低山生态保护区、中部丘陵粮-果-林-畜综合利用区、河谷盆地粮田生产区三个农业生态区。根据不同的生态区的特点,探索合适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 标签: 生态农业模式 农业生态区 山区 建阳市
  • 简介:分布水文模型的模拟精度受空间参数精度的影响。提升空间参数精度能较为精准描述流域空间特征,也会使空间数据量冗增,甚至影响模型运行效率。分布水文模型SWAT为例,分析DEM、子流域划分、土地利用、土壤、降水站点等空间数据精度对模型模拟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对不同对象(流量、泥沙、营养元素等)进行模拟时,大多数空间数据分辨率阈值不同,分辨率超出阈值可能降低模型模拟的精度;2)DEM分辨率降低,泥沙和总磷(TP)模拟结果的相对误差明显增加,而流量和硝态氮(NO3-N)模拟结果变化极小;3)DEM分辨率达到一定精度后,进一步提高并不会使地表径流模拟精度得到改善,低分辨率DEM获得的坡度较小,这会降低模型对流量的模拟,模拟的洪峰径流产生滞后现象;4)子流域划分对流域产流模拟影响较小,而对产沙模拟影响较大。子流域和水文响应单元的划分数量对流域上游产沙量影响较大,而对流域出口处泥沙荷载影响较小;5)土地利用和土壤图精度主要通过影响模型中HRU生成的数量而影响模拟结果;6)地表径流模拟上,能够体现对地表径流贡献较大的局地降水事件的分布的降水数据要比利用气象站点获得的降水数据模拟结果的精度要高。研究结果可以为今后模型开发、利用、改进提供参考,提高模型模拟的精度。

  • 标签: 分布式水文模型 SWAT 数据质量 分辨率 水文模拟 空间数据
  • 简介:文章将流域最小可能土壤侵蚀模数与实际土壤侵蚀模数的比值定义为流域侵蚀控制度,并以王茂沟流域为例说明计算方法。结果表明:王茂沟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容量下的流域最小可能土壤侵蚀模数为2573t/(km^2·a);使用王茂沟流域2004年土地利用图,计算得出王茂沟流域实际土壤侵蚀模数为7413t/(km^2·a),王茂沟流域侵蚀控制度为0.35,造成王茂沟流域2004年流域侵蚀控制度较低的原因是王茂沟流域还存在一定数量的坡耕地以及林地面积较少。建议将流域停饨榨制摩作为评价流域水土保持现状的指标。

  • 标签: 水土保持 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 容许土壤流失量 流域侵蚀控制度 黄土高原
  • 简介:近年来,国家对水利及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重大纲领性政策文件,贵州省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使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新形势对全省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结合麻江县水土保持工作情况,分析了新形势下水土保持工作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就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进一步做好贵州省县级水土保持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提出了一系列科学、合理、操作性较强的积极建议。

  • 标签: 新时期 工业化 城镇化 水土保持 工作 建议
  • 简介: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是国内外研究热点之一,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目前仍然处于不统一阶段。利用分布测算方法,基于福建省2007年森林资源2类调查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LY/T1721—2008《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对福建省9个地市的主要植被类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2007年,福建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7012.73亿元,其价值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涵养水源、生物多样性保护、固碳制氧、净化大气环境、保育土壤、森林游憩、积累营养物质、森林防护,其中涵养水源、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固碳制氧价值合计占总价值的81.55%;2)福建省各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南平市、三明市、龙岩市、宁德市、漳州市、福州市、泉州市、莆田市、厦门市;3)不同林分类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马尾松、阔叶林、杉木、竹林、经济林、灌木林、桉树、木麻黄;4)不同龄组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中龄林、成过熟林、幼龄林、近熟林。

  • 标签: 森林生态系统 价值 测算 福建省
  • 简介:在完成模型调试的基础上,设定一系列的施肥和灌溉情景(N1、N2、N3、N4、N5,分别表示纯氮施用量100、200、300、400、500kg/hm2;M0、M1、M2、M3,分别表示有机肥料施用量为0、7500、15000、22500kg/hm2;I0、Ib、Ik、Ig,分别表示不灌溉,在春玉米拔节期、开花期、灌浆期分别灌水50mm),利用DSSAT模型在平水年2005年的光照、气温、降雨等条件下模拟不同情景下春玉米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1)在雨养条件(不进行灌水处理,生育期水分全部由降雨补充)下,可以在控制氮用量的同时通过增施有机肥料来弥补由于少使用氮肥而带来的产量损失;2)M1N4处理(7500kg/hm2的有机肥、400kg/hm2的纯氮处理)和M2N3处理(15000kg/hm2的有机肥、300kg/hm2的纯氮处理)下,春玉米产量前者为14313kg/hm2,后者为14711kg/hm2,生物量前者为24803kg/hm2,后者为24349kg/hm2,N的产量生产率前者为40.8kg/kg,后者为41.1kg/kg,N的干物质生产率前者为70.7kg/kg,后者为70.4kg/kg,均相差不大,且处于较高水平;3)在模拟灌溉条件下,肥料用量较小时,灌水对春玉米产量影响不大,此时产量的限制因素可能是肥料,肥料用量较大时,灌水的增产效果很明显,尤其在灌浆期,保证玉米水分供应对产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DSSAT模型 春玉米 黄土高原
  • 简介: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而水土流失阻碍着生态文明建设,如何科学治理水土流失,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尚在进一步探索研究中。本文透过闻名全省的水土流失重点县(宁化)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文明的丰富经验,分析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探索治理水土流失的科学方法,旨在抛砖引玉、启迪心智,更好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 标签: 水土流失 治理 生态文明 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