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20 个结果
  • 简介:利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研究了紫色土侵蚀泥沙氮养分富集度与雨强、坡度和施肥措施间的关系,从而探讨土壤氮养分富集的机理。结果表明:降雨强度越大,养分富集度越小;坡度越大,养分富集度越小;施肥后养分富集度有所增大。径流与土壤养分混合深度与养分富集度具良好的负相关关系。泥沙流失主要是〈0.002mm的微团聚体和〈0.02mm的粘粒,而养分富集也主要在这两部分。

  • 标签: 紫色土 氮素 富集度
  • 简介:为了探讨茅台水源功能区不同林分类型的土壤养分效应,对茅台水源功能区马尾松林、柏木林和马尾松+柏木混交林3种针叶林土壤养分制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针叶林土壤平均养分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质量分数均表现为柏木林〉马尾松+柏木混交林〉马尾松林,有效磷质量分数表现为马尾松+柏木混交林〉马尾松林〉柏木林,而全氮质量分数则表现为马尾松+柏木混交林〉柏木林〉马尾松林。统计分析表明:马尾松林和柏木林及马尾松+柏木混交林的有机质、碱解氮质量分数及pH值差异显著(P〈0.05),柏木林与马尾松+柏木混交林的全氮质量分数和pH值差异也显著(P〈0.05),而3种针叶林的有效磷和速效钾质量分数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分析表明:全氮质量分数、有机质质量分数、碱解氮质量分数、pH值相互之间均呈显著性相关,而速效钾质量分数则与全氮、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质量分数呈显著性相关。另外,参照土壤养分等级评价标准发现:3种针叶林的有效磷和有机质质量分数较高,均在丰富以上;速效钾质量分数则较低,均在中等以下;其他养分则在很丰富和缺乏之间。

  • 标签: 针叶林 土壤养分 等级评价 茅台水源功能区
  • 简介:分析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在4类土地利用方式(灌木林地、采矿用地、天然牧草地和农地)下,土壤养分质量分数的差异性,运用野外采样和室内化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测定4种土地类型在0~30cm土层的土壤有机质和全量氮磷钾质量分数及pH值。结果表明:1)4类土地在0~30cm土层的土壤有机质和全氮质量分数存在显著差异,土壤全磷量和全钾量差异不显著(P<0.05),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依次为农地>天然牧草地>灌木林地>采矿用地,土壤全量氮磷钾最大值分别为天然牧草地、天然牧草地和灌木林地,最小值分别为采矿用地、灌木林地和天然牧草地;2)在垂直剖面上,采矿用地和天然牧草地的有机质质量分数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小,农地和灌木林地的有机质质量分数最大值出现在20~30cm深度的土层,4类土地的土壤全氮量和全磷量均有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下降的趋势,全钾量随土层深度的变化不明显。4类土地的土壤全氮和全钾质量分数整体而言较为理想,全磷和有机质质量分数欠缺。农地全磷质量分数基本能满足主要作物的生长需求,有机质和全氮质量分数不能满足主要作物的生长需求。本研究可为内蒙古中部工矿开采区土地合理利用以及退化的生态环境恢复等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土壤养分 土地利用方式 伊金霍洛旗
  • 简介:为研究坡地物质迁移的重要过程,通过室内人工降雨模拟试验,研究不同透水状况坡地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的过程与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不透水坡地的初始产流时间比半透水和完全透水坡地提前5-7min,且土壤侵蚀总量大于其余两者土壤侵蚀量之和;在二次降雨条件下,不透水坡地的土壤侵蚀剧烈,土壤侵蚀量大于其他2种状况之和的5倍;在首次降雨过程中3种不同透水状况的径流养分浓度变化表现一致,仅在降雨75min后开始呈现差异;二次降雨过程中径流养分浓度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存在不透水底层或人渗速率低的犁底层坡地,具有潜在的严重土壤侵蚀与磷钾流失趋势,尤其在初始土壤含水量较高的情况下。为合理配置坡地水土保持管理措施和控制养分流失提供参考。

  • 标签: 人工降雨 地表径流 土壤侵蚀 养分流失 透水状况 物质迁移
  • 简介: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水文条件对紫色土坡面土壤侵蚀及氮和磷养分流失的影响。试验处理包括2个施肥水平(低肥和高肥水平),4个水文条件(自由下渗、土壤水分饱和、壤中流、壤中流+降雨)和一个降雨强度(60mm/h,历时60min)。结果表明:壤中流+降雨和土壤水分饱和条件下的土壤侵蚀量分别是自由下渗条件下的3.1和1.7倍,同自由下渗相比,壤中流、壤中流+降雨和土壤水分饱和条件下,地表径流中NO3-N、HPO4-P的浓度和流失量有显著增加;低肥水平条件下,自由下渗、土壤水分饱和、壤中流和壤中流+降雨地表径流中,NO3-N的浓度分别是0.88、58.90、698.41和87.80mg/L,对应水文条件下地表径流中,HPO4-P的浓度分别是0.252、0.322、0.811和0.383mg/L,高肥水平条件下,径流中的NO3-N和HPO4-P的浓度也有相同的趋势;土壤水分饱和条件下,地表径流中NO3-N和HPO4-P的流失量分别是自由下渗条件下的27~39和1.3倍,壤中流+降雨条件下,地表径流中NO3-N和HPO4-P的流失量分别是自由下渗条件下的100~114和1.5~1.7倍,同时,壤中流+降雨和土壤水分饱和条件下,泥沙中NO3-N和HPO4-P的流失量也比自由下渗条件下显著增加。

  • 标签: 水文条件 紫色土 壤中流 土壤侵蚀 养分流失
  • 简介:为探讨坡耕地土壤退化程度及其与坡度的关系,在沂蒙山区选择典型小流域,通过测定流域内不同坡度坡耕地、弃耕地与生态林地的土壤颗粒组成、分形维数、土壤养分质量分数的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坡耕地土壤颗粒结构与养分退化特征。结果表明:1)所有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砂粒体积分数最高,黏粒体积分数最低,平均值分别为70.81%、0.75%;2)土壤颗粒分形维数、有机质质量分数为生态林地〉弃耕地〉坡耕地;3)坡耕地土壤颗粒分形维数随坡度增加而减小,其大小与土壤粉粒和黏粒体积分数分别呈极显著、显著正相关;4)所有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与砂粒体积分数显著负相关,与粉粒和黏粒体积分数显著正相关,土壤氮、磷、钾养分质量分数与土壤颗粒体积分数相关性不显著;5)研究区土壤具有粗骨性砂土的物理特性,坡耕地耕作或坡度加大会增强土壤粉粒和黏粒的流失,导致土壤颗粒分布的均匀性及其分维数下降,水肥保蓄性能和养分质量分数降低。

  • 标签: 土壤退化 坡耕地 分形维数 理化性质 沂蒙山区
  • 简介:为系统了解淮河入海口两侧盐渍土养分及盐分分布状况,采用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淮河入海口土壤养分(有机质、速效氮和速效磷)指标和盐分质量分数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有机质和速效氮总体贫乏,随距入海口越来越远,呈缓慢上升趋势,速效磷总体适量。土壤养分有明显的表聚现象,与河漫滩相比较,对应堤防外侧土壤有机质、速效氮变异深度偏低,速效磷差异不明显。2)北堤河漫滩、南堤河漫滩、北堤外和南堤外临界脱盐位置分别在距入海口3200m、2800m、3400m和600m处,土壤盐分剖面主要为表聚型、低聚型和平衡型,其分布较为集中,分别位于重度盐渍化区、中度盐渍化区、轻度盐渍化及脱盐区。3)有机质与速效氮呈极显著正相关,二者与土壤盐分呈显著性负相关,速效磷与其他3个指标相关性均不显著。该结果可为淮河入海口盐渍土的分区、改良和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 标签: 苏北 滨海 土壤盐分 土壤养分 分布特征
  • 简介:麻竹(Dendrocalamuslatiflorus)是优良的笋材两用丛生竹种,研究立竹器官营养元素的吸收、积累和分配,可为麻竹林的土壤养分管理提供参考。通过对麻竹2年生立竹叶、枝、秆的氮(N)、磷(P)、钾(K)、钙(Ca)、镁(Mg)、铁(Fe)、锰(Mn)、锌(Zn)和铜(Cu)等9种营养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试验麻竹林2年生立竹地上部分器官营养元素含量除Zn为枝>叶>秆外,其他8种营养元素含量均为叶>枝>秆,营养元素含量大小均为N>K>P>Ca>Mg>Mn>Fe>Zn>Cu。2年生立竹地上部分9种营养元素的积累量为249.13kg/hm^2,枝(106.25kg/hm^2)>秆(82.01kg/hm^2)>叶(60.87kg/hm^2),其中以N素的积累量最大,所占比例达61.0%;9种营养元素含量在地上部分器官中的分配比例为枝(37.0%)>叶(35.9%)>秆(27.1%)。建议在麻竹林经营过程需适当增施氮肥,促进竹林生长和效益产出。

  • 标签: 麻竹 地上部分 营养元素 积累 分配
  • 简介:为了给研究区域农业生产的合理布局及生态恢复方案提供依据,以刘家峡库区北部东乡县典型小流域碾子沟和库区南部积石山县典型小流域三坪沟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和遥感解译的方法,利用ArcGIS、ArcView等软件对航摄地形图进行目视解译,分析土地利用结构、人工干扰方式和强度等对景观空间格局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1)库区南北景观基质均为未利用土地(主要指荒沟荒坡),土地利用难度大;2)库区北部景观斑块特征较南部复杂,南部较北部更适合农业生产;3)库区南部景观多样性较北部高,景观类型丰富,而库区北部由于降水少,景观总体受人类活动干扰小,连通性高;4)在土地利用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库区南部应以加强复合生态农林业生产为主,北部应加强陡坡退耕种草、农牧业协同发展,并实行封育保护,促进生态环境恢复。

  • 标签: 景观格局 景观类型 景观指数 刘家峡库区
  • 简介:水资源对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支撑作用和承载能力,对分析区域的经济发展模式及生态结构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浙江省相关统计数据,选取具有代表性的15个评价指标,建立了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5~2014年,全省水资源承载力逐渐呈上升趋势,且波动变化。同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作为提高水资源承载力的现实依据。

  • 标签: 因子分析法 水资源 承载力 评价
  • 简介:不炼山造林是一项改革传统炼山造林方式的营林措施,可克服传统炼山造林中存在的火灾隐患、水土流失、养分流失等问题,并能降低造林成本、保持土壤肥力,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 标签: 不炼山造林 效果 试验
  • 简介:为恢复与重建西藏退化的草地,维持草原生态系统平衡,在系统阐述西藏高原草地退化现状、退化特征的基础上,就导致草原生态系统退化的自然与人为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地质、地貌不稳定,土层浅薄,土壤颗粒粗化、石砾化,土壤固结力差,抗冲蚀力弱,是草地退化的物质基础;全球变暖,降水量低且蒸发强烈,大风频繁、强劲且持续时间长,冻融侵蚀强烈是草地退化的动力条件;超载过牧、过度樵采等人为干预的不断增强是草地退化发生、发展的关键。

  • 标签: 草地退化 特征 成因 西藏
  • 简介:根据百喜草的生物学特征特性,将其种植于果园,并与常年种植的黄花菜和花生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百喜草能迅速生长并覆盖地面,保土、抗旱、防涝的效果明显,同时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的含量,改善果树的生长条件提高产量.

  • 标签: 百喜草 种植 效益
  • 简介:对戈壁表面砾石粒径的研究,可帮助了解戈壁特征,分析戈壁造成自然灾害的原因,认识沙粒迁移、沙漠扩展以及指导防沙工程。本研究结合野外调查,分析噶顺戈壁洪积扇21个样点砾石的粒度组成、平均粒径、分选系数、偏度和峰度等粒度特征。结果表明:1)受洪水、重力与风蚀等作用的影响,戈壁地表砾石均以中砾为主(66.35%~95.04%)。海拔最高处以石质为主(85.54%),平均粒径值为-9.09(545.2mm)。砾石质量分数呈现出随海拔增加,中砾质量分数降低,而粗砾质量分数升高的趋势。2)粒度特征为:平均粒径值变化范围为-9.09(545.2mm)~-6.15(153.9mm);除样点12为分选中等外,其余样点的均处于分选较好以上水平(0.28~0.53);偏度以负偏为主导(80.95%),地表以细砾和中砾等细粒径砾石为主;峰度中,宽平和很宽平占整体的57.14%,中等占23.81%,尖窄和极尖窄占19.05%,显示砾石分布相对较均匀,在不同位置的砾石,具有微弱的地表过程差异性。3)分选系数与平均粒径之间,无明显的相关关系;而偏度与平均粒径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研究结果对物源的岩性及戈壁发育环境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 标签: 噶顺戈壁 洪积扇 砾石 粒度分析
  • 简介:和田河流域属典型的内陆干旱区,根据和田河流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机制,分析生态环境敏感性的区域分异规律,明确特定生态环境问题可能发生的地区范围与可能程度,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建议,为流域未来区域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和区域生态环境整治规划提供参考,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提供依据和指导。

  • 标签: 生态 环境 敏感性 分析 评价
  • 简介:本文应用水文站的泥沙资料,分析汀江河流输沙量的地区分布和年内、年际变化规律及变化趋势,并对形成这些规律及变化趋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

  • 标签: 汀江 输沙量 地区分布 年内年际变化
  • 简介:以庞庄与夹河两矿区为研究对象,结合实际调查情况,应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定量分析方法,对两矿区20多年来农村居民点的景观格局变化进行不同角度分析,阐述了其对土地利用产生的影响,分析了这种变化合理性,最后给出了矿区居民点搬迁一些建议,提出了矿区土地利用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 标签: 景观格局 农村居民点 矿区 景观生态学
  • 简介:通过对宁德市区水质和排污现状调查评价,以及近、远期废水量的预测,并针对各种类型的水域分别建立预测模型计算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分析市区的水环境承载能力,为当地水资源保护、开发利用提供技术参考依据。

  • 标签: 水质调查评价 污染物预测 水功能区 纳污能力 水环境承载能力
  • 简介:对台湾峦大杉引种造林密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造林密度2500~3500株/hm^2范围,适当密植有利于提高峦大杉造林保存率;造林后1~2a,峦大杉高径生长低于本地杉木,差异达显著水平,3a生峦大杉高径生长与杉木接近,6a生林分峦大杉生长势超过杉木,说明其有良好生长潜力;不同造林密度对峦大杉树高生长期、单株材积生长影响不显著,但对胸径、冠幅生长及林分蓄积量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即较低密度栽植有利于峦大杉胸径与冠幅生长;峦大杉冠幅面积与胸径最优的模型为C=-1.5181+0.5664D,并制定出峦大杉人工林合理经营密度,以供生产实际参考。

  • 标签: 台湾峦大杉 引种 造林 合理密度
  • 简介:九龙江是福建省第二大河流,北溪是龙岩、漳州和厦门三市的主要水源地,该河流的水土流失及水源含养直接关系到三市居民生活用水安全。本文对北溪的悬移泥沙的年际变化和年内分配以及变化原因进行初步分析,为北溪的水土保持及水资源综合治理提供参考数据。

  • 标签: 泥沙年际变化 侵蚀模数 平均含沙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