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7 个结果
  • 简介:一、制花生糖将白糖750克、麦芽糖175克倒入锅内,加少量水(稍高于白砂糖),熬至白砂糖熔化,水分基本蒸发,糖浆熬得较稠时,用一根筷子挑起一点糖浆即放入盛有冷水的碗里,如糖冷却后变硬、发脆(如发黏,还要继续熬制),可放入猪油100克,加炒好的花生米,锅离炉搅匀,倒入事先备好的盘内(盘内涂抹油,以免黏结)压平,趁热切成块或条,冷后即可食用。  二、制花生麻糖锅内加花生油少许和热猪油25克置于旺火上烧至七成热,倒入绵白糖500克煮熬,待其呈浅黄色糖稀,表面翻泡时,迅速倒入熟花生米(去皮且搓成两瓣)拌匀,离火。取100克熟芝麻倒在案板上铺平,将花生糖胚均匀倒在熟芝麻上

  • 标签: 制作技术 白砂糖 花生糖 核桃糖 糖果 芝麻糖
  • 简介:制作酱菜用的腌坯,经清水漂去部分盐分以后,再经加工和调味配料,这种操作过程称为酱菜的复制(俗称酱制)。蔬菜腌坯复制成酱菜,则产品的花色品种增加,风味明显改进和提高。1.酱菜调味复制的方法(1)腌坯的漂水脱盐:除了酱黄瓜等直接使用腌坯以外,通常在酱制以...

  • 标签: 制作技术 什锦酱菜 乳黄瓜 水脱盐 出品率 酱制
  • 简介:符合国家规定的咸肉标准为:外表干燥、清洁,肉质紧密而结实,切面平整,有光泽,肌肉呈红色,脂肪面白或微红色,具有咸肉固有的风味。咸肉一般在冬季生产,其加工方法如下:1.取料。咸肉原料分为带骨和不带骨两种。带骨加工的咸肉,按原料肉的部位不同,分为连片、小块、蹄腿。连片指去头、尾和腿后的片体;小块指每块2.5公斤左右的长方形肉块;蹄脚指带爪的猪腿。2.整修。整理剔除碎肉、污血、淋巴、碎油等。为使食盐渗透均匀,必须在肉块上每隔2-6厘米划一刀,刀口大小、深浅应根据气温和肌肉厚薄而定。如气温在15℃以上时,刀口大些、多些,以加快腌制速度;15℃以下时则可小些、少些。60公斤以下的猪,也可分成前夹、中片、

  • 标签: 咸肉 江苏省 原料肉 加工方法 操作方法 腐败现象
  • 简介:近年来,营养丰富、蕴含多种微量元素的蔬菜汁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青睐的保健饮品.由于不同的蔬菜所蕴含的营养元素各不相同,利用冬瓜、胡萝卜、番茄、芹菜、菠菜及莴笋等时令蔬菜可制作出营养更加丰富、味道更加鲜美的复合蔬菜汁.

  • 标签: 复合蔬菜汁 加工技术 工艺流程 产品质量
  • 简介:如何采制好名优茶呢?并不是采下了好的原料就可以加工成好的名优茶,若加工不得当则只能生产商品价值较低的粗茶。所以掌握科学的、正确的加工、保鲜方法是提高名优茶价值的关键所在。在此,仅就我省生产量较大和消费习惯较浓的绿茶类名优茶加工,提出个人的管见。  名优茶顾名思义,首先是原料考究,加工精细,包装讲究,保鲜技术应用得当的茶中精品,从目前绿茶加工干燥工艺而言,总体上主要分为炒青类、烘青类和半烘半炒三种类型。  炒青类——主要指的是干燥过程一直是以炒干至适度,如龙井茶、狗牯脑等。  烘青类——主要指的是干燥过程一直是以烘干至适度,如黄山毛峰等一些毛峰茶。  半烘半炒类——主要是指干燥工艺中

  • 标签: 名优茶 加工制作 鲜叶摊放 机制龙井茶 干燥工艺 针形名茶
  • 简介:常规蒸煮法生产豆瓣酱,口感平淡,风味无特色,四川省青神县翠微酿造厂在多年酿造生产中,用现代科技改良传统川味辣豆瓣酱的工艺,用瞬时浸烫法代替蒸煮法,成功地生产出一种甜辣相间,色、香、味独特的调味佳品--翠微香辣豆瓣酱.无蒸煮香辣豆瓣酱既可直接作菜肴,又是各类炒菜、凉菜、面食的精美调味佐料.其简易制作方法如下.

  • 标签: 无蒸煮辣椒豆瓣酱 制作工艺 瞬时浸烫法 工艺流程
  • 简介:本人在民间经验配方的基础上,经过自己多年实践,证明用此方法制作的辣椒酱,保质期长,食用安全,风味独特,香辣可口。现介绍如下。

  • 标签: 制作 香辣酱 食用安全 辣椒酱 保质期 风味
  • 简介:银杏果,除了可用于制作保健药品及食用外,还有一条特殊的加工增值途径,即用于制作手工艺品——玩具。制作银杏玩具,操作简单,容易掌握,增值显著,可工厂化生产。具体制作方法是:1.分类将市售的银杏干果,根据所做玩具的形状进行分类。由于制作的玩具主要是利用银...

  • 标签: 制作工艺 银杏果 工厂化生产 玩具 连接材料 制作方法
  • 简介:核桃树无论在山区、丘陵或是平原,都可栽培。在渭北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的山区特别适宜发展。现将核桃的栽植技术介绍如下。1品种选择与授粉树配置主栽品种应选择通过国家有关部门鉴定的,引种多年且非常稳产,商品性、抗逆性均强的良种,做到同一品种相对集中发展,切忌品种过多。注意配置适宜的授粉品种。宜君县核桃散生大树较多,如果在园地周围100m范围内有散生核桃大树,不需配置授粉品种。

  • 标签: 授粉品种 栽植技术 渭北 苗木高度 宜君县 部门鉴定
  • 简介:红辣椒,是专指以采收老熟红椒或酱红椒,口感辛辣或半辛辣的辣椒品种类型。作红辣椒栽培的品种总的要求是:①红椒果实色泽好,辣椒红色素含量高,经加工后不变色,不褪色;②辣味较浓且芳香;③干物质含量高。

  • 标签: 红辣椒 栽培技术 红椒 果实色泽 辣椒品种 干物质含量
  • 简介:夏季烈日高温,多暴雨,给秋菜育苗造成很大困难.6~7月培育甘蓝、花椰菜、芹菜、莴笋等秋菜苗,以及秋延后的番茄、辣椒、茄子等果菜秧苗,需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以克服环境条件的不良影响.

  • 标签: 育苗技术 夏季 秋菜 技术措施 不良影响 环境条件
  • 简介:大树移栽一般是指胸径20cm以上的落叶乔木和胸径15cm以上的常绿乔木。这种大树由于生长周期长、生长速度慢,很少在苗圃中培养,绝大部分来自原始山林、村镇或城市改扩建设过程中需要移栽的大树、古树。

  • 标签: 大树移栽技术 常绿乔木 落叶乔木 生长周期 生长速度 改扩建
  • 简介:1育苗地选择山茱萸育苗地宜选择在背风向阳、土层深厚、中性或微酸性、肥沃、灌排水方便的壤土质或砂质缓坡地或平地。2整地入冬前深翻育苗地,深度以30-40cm为宜。冻晒。临播种前7~10天再翻耕,每亩施入腐熟的优质有机肥4000-5000kg。

  • 标签: 山茱萸 育苗技术 育苗地选择 土层深厚 微酸性 播种前
  • 简介:作者经长期试验、推广,结果表明,种植辣椒时采取药剂浸种、变温催芽、分苗假植的育苗技术,辣椒可提早上市20d左右,每667m^2。增产150kg以上,经济效益可提高30%。其技术要点如下,

  • 标签: 增产技术 辣椒 早熟 长期试验 药剂浸种 变温催芽
  • 简介:良种壮苗是柑橘优质丰产栽培的重要基础,是提高苗木移栽成活率、充分利用土地、降低成本、增加收益的重要保障。柑橘露地育苗有四大技术环节:砧木培育、嫁接育苗、嫁接后管理及出圃。1砧木培育陕南地区常用的柑橘砧木种类有枳、枳雀(即枳壳)、酸橙、宜昌橙、青皮、皱皮柑、城固朱红橘、枳橙等,以枳砧应用最多,其次是枳雀。1.1砧木种子采集与处理种子采集是培育优良柑橘苗的基础,

  • 标签: 柑橘园 露地育苗 砧木种子 陕南地区 嫁接育苗 砧木培育
  • 简介:自1997年起,我们在“河南泌阳模式”的基础上,经过两年的探索,量化控制各项条件,总结出一套花菇生产条件控制技术,花菇率达90%以上,增强了实用操作性。一、菇棚建造条件控制要选向阳、背风又能通风、干燥、平坦、不积水、环境清洁、水源充足、进出料方便、大小能满足种植量需要的场所。菇棚建成东西方向较好,利于冬季采光、升温。以种500袋为例,可建成长6米、宽2.6米、高2.4米的菇棚,菇棚两头和中间用砖砌成墙,中间留有2米高、0.6米宽的走道。用竹竿做层架,每层摆8根竹竿,放4排菌袋,袋间距4厘米,共6层,层距33厘米。门的上方各留一个12厘米见方的排气孔,上盖宽幅塑料薄膜。二、蕾期管理条件控制1.催

  • 标签: 生产技术 温度控制 相对湿度 菇棚 条件控制 三个阶段
  • 简介:黄芪是常用中药材,具有补血理气、活血化淤之功效。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药饮片泡茶保健功效也愈来愈引起了国人的关注。栽培黄芪效益可观。根据多年大田生产操作经验,特向广大黄芪种植户介绍一种高效丰产的育苗经验,以供各位参考借鉴。1茬田安排黄芪育苗应选择禾木科类、豆类茬口为苗床。土壤疏松、肥沃,适合黄芪苗期生长和管理。2品种选择黄芪品种有两种:高秆和低秆。高秆生长期长,适宜在沙土地生长,但高秆黄芪分枝力强,短时间内很难达到高产状态。而低秆黄芪180天就能达到成药标准,而且独根健壮,根部直径最大达到7cm,是加工中药饮片的佳品。

  • 标签: 育苗技术 黄芪 保健功效 中药饮片 苗期生长 品种选择
  • 简介:辣椒是常见的蔬菜和调味品,还可以作为观赏植物种植。施肥是辣椒在种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着辣椒的产量与品质。1辣椒不同时期需肥特点辣椒在各个不同生育时期,所吸收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的数量有所不同。从出苗到现蕾,由于植株根少叶小,干物质积累较慢,因而需要的养分也少,约占吸收总量的5%。

  • 标签: 大棚辣椒 施肥技术 干物质积累 植物种植 种植过程 生育时期
  • 简介:"水是菜的命,也是菜的病."大多数蔬菜含水达75%~95%,而且许多蔬菜叶片大,蒸腾耗水多,如果缺水,则植株的生理机能受阻,同化作用受抑制,生长处于停滞状态,严重影响蔬菜的产量和品质.但如果水分过多,土壤中空气不足,植株根系就不能进行正常的呼吸作用,也就不能很好地吸收养分和水分,甚至窒息烂根.土壤和空气湿度大,还有利多种病原菌繁殖和侵染,招致严重发病.所以合理灌水和排水是获得蔬菜优质高产的关键措施.

  • 标签: 蔬菜 灌排技术 需水特性 灌排方式 水质指标
  • 简介:果园生草技术就是在果园株行间选留原生杂草,或种植非原生草类、绿肥作物等,并加以管理,使草类与果树协调共生的一种生产技术。我们于2009-2015年在全县建立果园生草示范园80hm2,通过生草提升了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了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能,增强了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改善了果园小气候,进而提高果品产量和品质。

  • 标签: 果园生草技术 土壤有机质含量 土壤蓄水保墒能力 果园小气候 绿肥作物 生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