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3 个结果
  • 简介:刈割时间(CuttingtimeCT)和晾晒时间(DryingtimeDT)是影响干草品质的主要因素,收获期的研究已经取得长足进展,刈割时间和晾晒时间对天然牧草干草品质的影响还是空白,研究刈割时间和晾晒时间对天然牧草干草品质的影响,确定适宜刈割时间和晾晒时间对保存干草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在不同刈割时间(08:00h,12:00h,16:00h)对天然草地牧草进行刈割,刈割后在不同晾晒时间点(0h、2h、4h、6h、8h、10h、12h、24h、26h、28h、30h、36h、48h、72h)取样,进行常规营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08:00h、12:00h、16:00h刈割天然草地牧草晾晒72h后均达到安全含水量,可以打捆贮藏,刈割时间和晾晒时间的交互作用对天然牧草干草DM含量和CP含量影响差异显著(P〈0.05)。对天然牧草干草ADF含量、NDF含量、Ash含量的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同一天内,刈割越晚返潮作用越明显,营养物质流失越严重,应尽早刈割。由于光照作用,晾晒时间越长,营养流失越严重,达到安全含水量应尽快打捆,保障干草品质。刈割时间和晾晒时间的交互作用对天然牧草干草CP含量有显著影响,表明干草品质受刈割时间和晾晒时间双重影响。

  • 标签: 天然草地 刈割时间 晾晒时间 干草品质
  • 简介:魏捷等(1998)对不同海拔地区珠芽蓼激发荧光F736F689比值的研究结果表明,F736F689比值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说明光能随海拔升高更有利于向PSII分配。但对叶绿体超微结构的观测发现,随着海拔的升高,叶绿体基粒片层逐渐减少,基质片层逐渐增多。PSII随着海拔升高而减少,PSI却相反。较少的PSII和LHC-II分配较多的激发能,可能在于基质中存在较多的游离的LHC-II和LHC-I,它们有利于状态II向状态I的转换,使激发能有利于向PSII分配,从而使两个光系统间的光能分配达到平衡,维持最大的光合效率和光化活性

  • 标签: 珠芽蓼 激发荧光F736F689比值 超微结构 状态转换
  • 简介:本试验以无芒雀麦、垂穗披碱草、老芒麦、细茎冰草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干旱胁迫处理下不同禾本科牧草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叶片电导率和脯氨酸(Pro)含量变化的对比。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4种禾草初始荧光(Fo)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呈现逐渐上升趋势,而最大荧光(Fm),潜在光化学效率(Fv/Fo),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P)呈现逐渐下降趋势。上述参数的变化幅度因材料抗旱性强弱而异,这种差异可作为简便评价禾草抗旱性强弱的鉴定指标,因此,运用隶属函数对不同禾草抗旱性进行评价分析,得出抗旱性强弱次序为:垂穗披碱草〉无芒雀麦〉细茎冰草〉老芒麦。

  • 标签: 干旱胁迫 禾本科牧草 叶绿素荧光
  • 简介:为研究不同晾晒时间(0h,2h,4h,6h)对菊芋青贮品质的影响,分别在不同时间(8∶00,10∶00,12∶00,14∶00)取样,在相同的条件下常规青贮50d后,对不同的处理从感官评定与发酵指标测定两个方面来分析评价不同晾晒时间的菊芋青贮饲料品质。结果表明,晾晒2h的菊芋茎叶青贮后,芳香味较浓,色泽与原料色较接近,茎叶结构保存尚好,感官评定得分较高;晾晒2h的菊芋茎叶青贮pH值最低,为4.27,显著低于对照(P<0.05),更有利于青贮长时间贮存;青贮饲料的营养成分表明,晾晒2h的饲料粗蛋白(CP)保存尚好,粗脂肪(EE)含量最高,为8.61%,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粗灰分(CA)含量最低,为13.58%,酸性洗涤纤维(ADF)与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均最低。综上所述,晾晒2h的菊芋茎叶青贮饲料品质较好。

  • 标签: 菊芋 晾晒时间 青贮 品质
  • 简介:为研究刈割对典型草原建群植物大针茅产草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通过随机区组实验,在测定大针茅性状(生殖高度、营养枝高度、产量)和种群营养物质含量(粗蛋白含量、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基础上,对不同留茬高度和刈割时间下大针茅产草量和营养品质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刈割显著降低大针茅产草量,在各刈割处理中,大针茅在中度刈割时产量最高;刈割显著增高大针茅粗蛋白,中低留茬大针茅品质较好;随刈割时间推后,大针茅产草量显著上升,但大针茅粗蛋白显著下降;建议大针茅8月中旬刈割,留茬5cm。

  • 标签: 刈割 产量 粗蛋白 大针茅
  • 简介:本文在2016年冬虫夏草资源调查的基础上,结合黄南州冬虫夏草采集管理办法,依据省上相关规定以及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性的提出了几点建议。

  • 标签: 冬虫夏草 调查现状 对策
  • 简介:通过对我国草地进行施肥改良的综合研究分析,综述了牧草施肥的研究概况,主要内容包括牧草施肥的种类与作用。研究表明,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肥料合理施用对牧草的产量和品质会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对我国当前牧草施肥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展望了牧草施肥的发展方向。

  • 标签: 草地 施肥 效果 采取措施
  • 简介:根据近几年海西草地灾害给农牧业生产与人民生活造成的重大损失,系统地剖析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在其中的作用,探讨草地灾害的成因,进而提出控制草地灾害的途径,用以指导草地植被恢复重建和生态环境建设。

  • 标签: 草地灾害 草地退化 控制途径
  • 简介:对克什克腾旗主要草地类型牧草营养成分含量和营养类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山地草甸类的粗蛋白含量最高;粗脂肪含量为温性草甸草原类和温性草原类较高;无氮漫出物则普遍较高;粗纤维含量为温性草原类和温性草甸草原类较高;粗灰分的舍量较高的温性草甸草原类和温性草原类均较高;磷和钙的含量最高为山地草甸类和低平地草甸类最高;克什克腾旗草地主要营养类型属碳氮型(CN)。

  • 标签: 牧草营养含量 营养类型 克什克腾旗
  • 简介:本文从黄南州草地畜牧业发展和畜草平衡现状入手,分析了造成畜草矛盾的主要原因,针对性地提出了持之以恒,防治草原鼠虫害;以草定畜,减轻草场压力,缓解畜苹矛盾;加强人工草地建设,提高第一性生产力;加快牲畜周转,提高草地产出能力等草畜平衡的对策。

  • 标签: 黄南州 畜草平衡 分析 对策
  • 简介:利用测定资料及西德奥斯卡凯尔纳的预测能值公式,对青海天然草地3个主要草地类15个草地型的牧草能值,消化能,代谢能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以高山嵩草为优势种的草地牧草其TDN、DE、ME均较高,山地干草原类,高寒干草原类各草地型牧草DE、ME均较低。

  • 标签: 草地 牧草 能值
  • 简介:以优异早熟禾(PoapratensisLcv.Merit)品种为研究对象,公园早熟禾(P.pratensisLcv.Park)和冷地早熟禾(P.pratensiskeng)对照品种,对优异早熟禾主要抗旱性能的4项指标:相对含水量、游离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于成坪期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优异早熟禾与对照品种相比。叶片相对含水量最低(83.66%)、丙二醛含量相对最低(0.0028μmol/g);而游离脯氨酸(82.74μg/g)和可溶性糖的含量最高(4.64%),与其他品种间差异极显著。优异早熟禾抗旱性能显著高于对照品种,是一个抗旱、适宜高海拔地区建植的草坪草种。

  • 标签: 优异早熟禾 抗旱 相对含水量 脯氨酸 丙二醛 可溶性糖
  • 简介:文章分析了呼伦贝尔草牧业现状及存在问题,在人工草地面积逐渐加大的情况下,如何通过发展草产业带动畜牧业发展提出新思路。

  • 标签: 呼伦贝尔 牧草产业 发展分析
  • 简介:利用曲麻莱气象站1982~2013年年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曲麻莱地区牧草观测资料以及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资料等,分析了曲麻莱地区气候和植被多年变化特征,并对气候条件与植被覆盖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1982~2013年曲麻莱地区年平均气温急剧上升,平均每10a上升0.69℃,降水量总体呈增多趋势,平均每10a增多24.01mm;(2)1982年以来曲麻莱地区牧草生长状况趋好,草层高度、牧草覆盖度和生物量平均每10a分别增加3.44cm、23.34%、467.23kg/hm^2;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值平均每10a增加18.85。(3)净初级生产力NPP值与年降水量相关关系较好,但与气温和日照时数相关性较差;(4)当年降水量分别增加10%、30%和50%时,净初级生产力NPP值分别增加8.96%、26.87%和44.79%。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反映在高度、产量和综合指标NPP等要素上,近35a年来,曲麻莱地区的气温显著上升,降水量增加,日照时数基本不变,气候条件有利于NPP值的增加,草地生态状况趋于良性方向发展。

  • 标签: 曲麻莱 三江源 植被 NPP 变化 气候效应
  • 简介:为进一步研究复合预混料对牛羊育肥的效果,在农户中进行了成年羯羊的预混料添加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平均每只羊比对照多增重3.96kg和7.35kg,增加幅度为28.45%和33.78%(P<0.01),增加纯收入46.28元、88.59元,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 标签: 复合预混料 育肥效果
  • 简介:通过资料分析,祁连山是伸向中国西部荒漠的一个“绿岛”,但近几十年来,由于全球气候暖干化和人类活动的干扰,域内湿地资源如地表径流、湖泊、沼泽化草甸和雪山冰川等正在减少和萎缩,境内水资源环境日趋恶化,预示今后向下游供水量会越来越少,我国西部地区水资源紧缺局面会更加严峻。同时还警示人们切实保护好该区域的湿地资源,将是今后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 标签: 保护 祁连山地 湿地资源
  • 简介:新疆草地退化现象严重,已成为制约草地畜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通过建立一套草地退化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相关分析方法,得出草地退化的最主要因素是草地放牧率,牧民的超载放牧行为是导致草地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为制定保护草地政策提供一定的现实依据。

  • 标签: 新疆 草地退化 关联度分析
  • 简介: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鸟审旗为研究对象,利用乌审旗2000、2005、2007年三期的LandsatTM遥感影像基础上获取土地荒漠化现状矢量数据、动态变化矢量数据等为基本数据源。分析2000年、2007年的荒漠化类型面积的数据,得出其变化幅度、动态度,由此可看出在研究时间段内各个荒漠化类型面积的增减。通过分析2000—2005、2005—2007两个阶段的荒漠化类型转移情况的数据,利用转移矩阵的方法,得出各个类型的荒漠化土地面积在这两个阶段的转移情况。再利用乌审旗气象站点1980至2006年的气象数据为基本数据源,选择降雨量、气温、蒸发量、大风日数等气候因子的数据,对其进行了5年滑动变化分析得出乌审旗气候时空变化图等,得到其发展变化规律及其对荒漠化的影响。

  • 标签: 乌审旗 荒漠化动态 气候因子
  • 简介:本文根据实地调查大庆市草原退化、盐碱化情况,全面分析了造成大庆市草原退化、盐碱化原因,为恢复和防止草原继续退化提供参考依据,为维护草原生态安全和经济发展寻求协调、稳健、持续措施。

  • 标签: 退化 盐碱化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