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3 个结果
  • 简介:随着职业教育不断的改革,我国开始新一轮的高校体制改革,包括高等院校、高职高专等不同层次高等院校都在进行教育体制改革。但是传统的职业教育已经不适合当今社会对职业人的需要,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提出“职业探讨式”理论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文章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特点,提出职业教育模式下本科电子信息类专业“项目探索式”理论教学模式进行研究,提出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过程,最终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对教学方法进行总结和反思。

  • 标签: 项目探索式 教学模式 职业教育
  • 简介: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并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文章从网络传播下的政治现象入手,分析网络传播下的政治社会化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网络传播的无制度化、刻板印象和数字鸿沟,网民素质良莠不齐等,力求探讨出解决这些问题的路径,以便使网络传播顺应社会价值观的需要,从而使政治社会化的过程更加的和谐。

  • 标签: 网络传播 经济人 政治社会化法 法治化
  • 简介:在农业教育的过程中,电视传播以及创作受到了广泛的重视,然而,目前在电视创博创作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严重影响农业教育效果,无法满足当前的时代发展需求。因此,在农业教育的过程中,应树立正确观念,合理进行电视传播与创作,拓宽农业教育的发展渠道,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管理,提升农业教育工作效果,优化管理体系,为其后续发展夯实基础。

  • 标签: 农业教育 电视传播 创作现状
  • 简介:作为新媒体的新生力量,微信以其独特的"语音对讲"、"手机群聊"、"LBS"等功能受到高职学生的青睐,微信传播在带来诸多正面影响的同时,也带来诸多挑战。文章介绍了微信传播的特征,对以高职院校学生为主体的微信受众进行分析,指出微信传播对高职学生受众的正面及负面影响。

  • 标签: 微信传播 高职院校学生 受众
  • 简介:中国文化典籍是几千年来全体国人智慧的结晶,更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中的重要财富,在新时期,面临我国新的文化发展战略,中国典籍的外翻工作引起了高度重视,成为打破文化壁垒,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保证。文章基于现实的角度对文化典籍对外翻译工作中面临的实际问题进行了系统的阐述,针对具体国情和现实需要对建设和完善外翻机制,创新典籍传播与推广途径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旨在进一步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 标签: 中国典籍 翻译 文化传播 对外推广
  • 简介:家蚕微粒子病是蚕种生产的大敌,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政府的重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严格执行相关的法规,微粒子病对大田生产的危害已很少发生,对蚕种生产的危害也得到了根本的改变,但仍不时会给蚕种生产带来意想不到的威胁。

  • 标签: 家蚕微粒子病 模拟试验 传播 病原 蚕种生产 科技工作者
  • 简介: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丝绸原料生产国。目前有20多个省市的农民种桑养蚕,茧丝产量占世界茧丝总量的60%。生丝出口量占世界生丝市场的90以上。顶计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在国际市场上仍将保持丝绸原料生产的绝对优势。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丝绸工业和蚕茧生产发展迅速,取得的成绩令人瞩目。丝绸工业产值平均年递增速度为12%,仅1987年全国丝绸工业总产值92亿元;生产丝类4.95万吨;生产丝织品15.2亿米;实现税利12.175亿元;丝绸出口创汇13.4亿美元。全国桑蚕茧产量1978年为173300吨,1985年为335765吨,1986年

  • 标签: 丝绸工业 蚕业 生丝市场 桑蚕茧 蚕茧生产 出口创汇
  • 简介:桑树是一种多年生、阳性、落叶、深根性木本植物。我县桑园的栽植模式为宽行窄株(1.5—2米×0.4—0.3米)。以成林桑园而言,每年绿叶期只有7个月左右,而叶面积指数在3以上只有3—4个月,叶面积指数2以下的时间有4—5个月,叶面积指数如果下降到2以下套种适宜的经济作物基本能正常生长发育。因此,根据不同经济作物的不同生理特征,在桑树的不同生长时期合理套种,在秋冬季套种耐低温的阳性作物如:莴苣、蒜苗、过冬蔬菜等;而夏季则充分利用夏伐后光强度,种植中温型早熟品种如瓜类、香菜、小青菜等,两种两收,增加桑园收入。根据市场需求结合我县实情,我们探索出了适合本地情况的成林桑园的套种模式,取得了每667m^2桑园间作收入超2000元的效益,得到了广大蚕农的认可,现将几类间作模式介绍如下:

  • 标签: 桑园间作 间作模式 成林 叶面积指数 套种模式 经济作物
  • 简介:网络空间国际化治理模式探索已久,治理困境却常伴左右,现有治理体系无法反映国际政治经济体系实力对比的新变化、数字鸿沟持续扩大、网络空间行为规范存在共识赤字、网络安全隐患等问题仍然棘手,治理模式变革势在必行。值此变局,以中美为代表的网络新兴国家和网络霸权国家就网络空间全球治理主流模式展开争夺,在治理主体、治理原则、治理理念、治理机制等多维度互相竞争。事实却是,困境之下美国模式难以为继,中国方案横空出世将为困境破局提供新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 标签: 网络空间全球治理 治理困境 中美治理之争
  • 简介:一、“技术模式”试验的目的和要求蚕桑生产承包到户后,集体蚕室拆卖一空,技术骨干队伍也随之自行解体,大多数农户利用民房养蚕,住房兼蚕室,既不科学,也不配套,消毒防病更是难以凑效,更为严重的是一个村庄养蚕户一家紧挨一家,千家百户,星罗棋布,年复一年,全村大环境病毒病菌严重扩散,尽管强调一家一户的蚕室蚕具消毒,蚕儿仍然处于大环境病毒病菌的包围之中,蚕病有增无减,张产茧低而不稳。1985年中秋蚕期,抽查了10个村439户,其中专室饲养只有4户,

  • 标签: 试验总结 高产技术 中秋蚕期 蚕病 蚕室蚕具 养蚕户
  • 简介:1回顾蚕业演变史持续发展在于“化”成都为蚕丝绸的故乡,养蚕历史悠久,从锦官城丝绸为立足点形成的内外贸易丝绸商、作坊、蚕市、蚕农一个链条线,曾出现多代(次)蚕丝业的兴盛与辉煌。解放后,曾受多种原因的影响而几起几落,在徘徊中发展,1980年发展较快,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农村经过包产到户这一飞跃发展的阶段后,作为

  • 标签: 产业化模式 成都蚕业 蚕业产业化 产业化经营 优质蚕茧 农业产业化
  • 简介:“6215”桑园种植模式与科学合理套种管理是提高桑园产值的有效措施,它最大限度的利用了作物在土地的空间与种植时间的不同分布,增加桑地复种指数,充分利用了宁南丰富的光热资源优势;增大了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出效率,提高了桑园的经济效益。我县在发展蚕桑的过程中积极探索,通过多次试验总结出一套较为成熟的“6215”桑园种植模式和合理的套种方式,走出了一条符合产业科学发展道路,为做大做强宁南蚕业储备了科技,推进了蚕业科技进步,为现代蚕业产业化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符合可持续发展。

  • 标签: “6215”桑园 套种 研究
  • 简介:据《农业工程学报》2018年第3期《水分亏缺对滴灌柑桔光合和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作者张效星等)报道,为揭示滴灌水分亏缺对柑桔叶片光合特性、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调控效应,以7年生“不知火”柑桔为试材,在果实膨大期(Ⅲ)、果实成熟期(Ⅳ)各设置4个亏水处理,即轻度亏水(LD)、中度亏水(MD1)、偏重度亏水(MD2)和重度亏水(SD)处理,并设置1个对照处理,分析柑桔叶片光合特性、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对滴灌水分亏缺的响应规律。

  • 标签: 水分亏缺 柑桔 水分利用效率 叶片光合特性 《农业工程学报》 果实膨大期
  • 简介:桑树是多年生叶用作物,桑苗易栽,成活率较高,每年剪伐和一年多次采叶要从土壤中带走大量的营养元素,若桑树栽后不施肥、不除草、不管理,则桑苗长势差,有的则耗尽自身营养后死去;若桑树采叶和伐条后不施肥、或施肥不足,树势就会衰败甚至死亡,所以肥培管理措施直接影响桑叶的产量和质量,影响养蚕的产量和收入,间接影响农民栽桑养蚕的积极性.近年来,我县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桑园近3万亩,据调查其"重栽轻管"现象普遍存在,桑园杂草丛生、湿害严重,发生虫害,造成桑苗矮小、叶片发黄,不能用于养蚕,坡薄地净作桑园甚至出现死苗现象,严重挫伤农户栽桑养蚕的积极性,那么桑园里到底间种什么矮杆作物好?并采用哪种模式结构种植矮杆作物能增加复种指数,提高桑园综合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此,县乡两级农技人员在永和乡2001年和2003年所建的2000多亩桑园中开展试验、示范、进行探讨.

  • 标签: 幼龄桑园 间作 矮杆作物 栽培模式
  • 简介:商务英语的“双轨”模式的创建,成为目前工作难点及热点,商务英语专业质量管理与商务英语学科创建及完善的“双轨”发展模式,对商务英语专业以及商务英语学科的发展给予了建设性的意见。

  • 标签: 商务英语 “双轨” 发展模式
  • 简介:文章主要讲述校企合作模式下怎样进行高职物流专业建设更合适.第一,分析高职物流专业教学实际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中存在对校企合作理念认识的误区,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缺乏经验,并且教育方式还不够先进.第二,提出了合理改进校企合作模式下建设高职物流专业的方法,就是要充分认识校企合作对现代教育的必要和重要性,从而主动引导校企合作平台的建设和发展.

  • 标签: 校企合作模式 高职教育 物流专业发展
  • 简介:生态模式实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发达国家,生态经济又称为循环经济,正在成为一种发展的潮流和趋势.蚕桑业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发展至今,许多地方蚕业已形成区域分布,集中连片,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对于实现生态蚕业模式发展,已具备一定的基础条件.但目前,我国蚕桑生产大多数仍未向生态蚕业方向发展,桑蚕副产物综合利用率低,桑蚕生产的比较效益不高,加上蚕沙没有固定消毒存放位置,养蚕环境被污染严重,不利于养蚕的消毒防病.因此,如何在这项传统产业中发展生态经济,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三赢",本文对此作了一些探讨.

  • 标签: 蚕桑业 生态模式发展 经济发展 循环经济
  • 简介: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传统蚕桑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是否有立足之地,能否得到稳定和发展,关键要看经济效益。要提高蚕桑生产的综合效益,必须走新型的蚕桑产业化之路。本文就蚕桑产业化的发展模式进行探讨,以寻求提高蚕桑生产效益的有效途径,从而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达到蚕业增效,蚕农增收的目的。

  • 标签: 蚕桑产业化 发展模式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