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8 个结果
  • 简介:用一种简单的热法合成了平均粒径为400nm、厚度为70nm的Fe3O4纳米片,通过XRD、SEM对样品的结构、形貌进行了表征,用超导量子干涉仪(SQUID)对其磁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温度、时间、搅拌速度均对产物的形貌产生重要影响。在常温下的磁学性能测量显示,其饱和磁化强度和矫顽力分别为94.60emu·g^-1,101Oe,磁性能得到了较大改善。

  • 标签: 纳米结构 Fe(CO)5 FE3O4 纳米片 饱和磁化强度
  • 简介:采用水热法成功合成了ZnO纳米带。XRD谱表明该条带为六方晶系结构。格点对称群为P63mc(186),格点参数a=3.249A,c=5.5052A。SEM图表明该ZnO纳米带的长度大约为50μm、宽度为50-300nm。TEM图像表明该样品的生长方向为(0001)。详细地介绍了合成ZnO纳米板条的实验过程及生长机理。

  • 标签: 水热法 ZnO 纳米带 XRD SEM TEM
  • 简介:选用新型的有机硫源二硫化四甲基秋兰姆(Tetramethylthiuramdisulfide).以热法分别在苯和乙二胺溶剂中制备了不同形貌和尺寸的CdS纳米微粒。采用TEM、XRD、UV—Vis等测试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苯溶剂中得到的是近球形的CdS纳米微粒,直径在30nm左右;而在乙二胺中得到的是CdS纳米线.其表面光滑,直径均匀(40nm)。二者的UV-Vis光谱的吸收峰相对于体相CdS均发生了蓝移。

  • 标签: 硫化镉 二硫化四甲基秋兰姆 水热法
  • 简介:在水溶液体系中,利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作为模板剂,热合了由纳米薄片自组装成的三维花状薄铝石微观结构,采用XRD、SEM和TEM对其物相结构和形貌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该花状微观结构是由厚度50mm左右的纳米薄片自组装而成,形貌规则统一,分散均匀,平均直径为1.5μm,在其形成过程中,模板剂CTAB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并推断了纳米薄片自组装花状微观结构的形成机理。经过500℃焙烧得到的γ-Al2O3保持了该花状微观结构。

  • 标签: 水热合成 纳米材料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氧化铝
  • 简介:采用XRD、SEM和电化学方法研究了用不同锂盐(CH3COOLi·2H2O、LiCl、LiOH)合成LiFePO4材料对其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碱性LiOH为锂源和有CTAB为添加剂的条件下,所合成的LiFePO4材料具有单一物相,其放电比容量较高。在0.1C下放电容量为153.8mAh/g,在0.1C和0.2C下,其循环25周后容量仍保持在140mAh/g,在1C条件下经过80次充放电循环后,其比容量保持率为80%。

  • 标签: 锂离子电池 阴极材料 LIFEPO4 水热法
  • 简介:在低温水热条件下,以柠檬酸为反应溶剂,制备了不同铯含量的CsxWO3(x=0.1、0.2、0.3)粉体,并以聚乙烯醇(PVA)作为成膜剂,在玻璃表面用辊涂法制备了CsxWO3薄膜,重点研究了不同铯含量的CsxWO3薄膜的近红外遮蔽性能和隔热性能。结果表明,CsxWO3薄膜的近红外遮蔽性能和隔热效果随着CsxWO3中铯含量的增加而增强,其中Cs0.3WO3薄膜的近红外遮蔽性能最好,隔热性能最佳,与空白玻璃相比,隔热温差可达到13.5℃。

  • 标签: CsxWO3 水热法近红外遮蔽 隔热性能
  • 简介:以环己烷为溶剂,正钛酸四丁酯(TnBT)水解后的产物为前驱及十二胺(DDA)为表面活性物质,用溶剂热法合成了粒径小、在油相中分散均匀的二氧化钛纳米颗粒,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里叶红外仪(FT—IR)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产物为锐钛矿,粒径为7.9—20.4nm,产物中有胺基(-NH2)峰,证明DDA吸附在颗粒表面。文章还对TiO2纳米颗粒合成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 标签: 二氧化钛 溶剂热法 合成 油溶性 纳米颗粒
  • 简介:台湾清华大学近日以非合成工艺将四乙氧基硅烷(TEOS)直接与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型环氧(DGEBA)基体反应成功地在DGEBA型环氧中制得了纳米SiO2。反应条件为80℃下4h,以三氟化硼单乙胺(BF3MEA)为催化剂(BF3MEA已被证实是热工艺法在DGEBA环氧中合成纳米SiO2的有效催化剂)。

  • 标签: 纳米SIO2 合成工艺 树脂基体 清华大学 环氧 水法
  • 简介:以FeCl3为铁源,油酸和NaOH为表面活性剂,乙醇为还原剂,在热条件下于180℃反应10h,合成了α-Fe2O3(hematite)纳米晶,对产物进行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镜(TEM)分析,结果表明,该产物纯度较高,平均粒径约为20nm。将该产物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并组装为锂离子电池后进行充放电性能测试,发现其首次放电曲线比较特殊,且容量达到1280mAhg^-1,使得该材料成为潜在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 标签: 水热法合成 Α-FE2O3 纳米晶 负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 简介:介绍了通过采用水热法合成由纳米片自组装的类球形3D“微纳结构”FeP04·2H2O前驱体,再通过流变相锂化方法在650℃氩气气氛下加热10h,得到3D“微纳结构”LiFePO4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使用XRD、SEM对产物的晶型和形貌结构进行表征,表明该3D“微纳结构”FeP04·2H2O是由约100nm长、30nm厚的纳米片自组装而成。对该LiFePO4的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显示该材料在10C、20C、30C时比容量分别达到116mAh/g、96mAh/g和75mAh/g。同时,该材料的振实密度测试结果为1.4g·cm-3这表明3D“微纳结构”的LiFeP04能较好地兼顾良好的倍率性能和较高的振实密度。

  • 标签: 水热法流 变相法 LIFEPO4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 简介:在甲醇-水体系中以NaBH4还原二价铁离子,得到了粒径为10~40nm的α-Fe金属粒子。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右旋糖苷等分散剂以强化产物颗粒的分散。采用X射线衍射及透射电镜等测试方法对合成产物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以湿化学还原法能合成纳米α-Fe金属粒子,但产物呈现网状团聚状态;右旋糖苷能很好地分散产物团聚体,在其作用下产物颗粒呈稳定的分散状态。

  • 标签: Α-FE 还原 合成 分散
  • 简介:阐述了自蔓延高温合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现状,并且利用SHS技术在普碳钢材表面合成了厚为l0mm的Al2O3/Fe表面梯度复合层,通过理化手段测试出复合材料的成分呈梯度变化,金属陶瓷连接陶瓷层与基体钢表面,陶瓷与普碳钢具有良好的连接强度,不易剥离。同时还探索了各添加剂元素对金属陶瓷结合等性能的影响规律。

  • 标签: 自蔓延高温合成技术 复合材料 金属陶瓷 AL2O3
  • 简介:以Cu(N03)2为原料,NaOH为沉淀剂,蒸馏为溶剂,采用化学沉淀法结合超声场作用制备出了纳米氧化铜颗粒。经XRD、TEM、差热扫描分析(DSC)以及粒度分析仪检测,所获得颗粒平均粒度达到55nm。此方法制备的氧化铜颗粒形状规则、粒度分布范围窄、纯度高。同时探讨了超声场作用下的机理以及对制备工艺过程和最终产物的影响。讨论了溶液的pH值、反应物的浓度、表面活性剂、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颗粒尺寸的影响。在探讨如何保持纳米颗粒的分散性方面。采用了多种表面活性剂进行试验,发现聚乙二醇(6000)对纳米氧化铜颗粒的保存有着显著的效果,静置20天几乎看不到任何沉降现象。

  • 标签: CuO纳米颗粒 制备 超声场
  • 简介:纳米沸石的合成通常以热法为主,此外尚有模板法、气固相法和微波加热法等不同方法合成的范例。低聚合度硅源、较高的碱度、较低的固液比和硅铝比、较低的晶化温度、合适的添加剂类型以及较高的添加剂用量有助于纳米沸石的形成;无钠碱源形成分立的纳米沸石胶体,有钠碱源形成聚集态纳米沸石。

  • 标签: 纳米沸石 合成方法 影响因素
  • 简介:莫斯科钢与合金研究所利用机械一化学合成成功合成一种特殊的准单晶物质,在工业领域有广泛应用前景。在这种物质中,铁、铜、铝三种原子的排列不像普通单晶那样具有相同的晶格,但仍具有严格的顺序,呈现出几何排列。以橡胶和聚合物为底基,辅以这种准单晶物质制成的复合材料具有金属和陶瓷的双重特性,像金刚石一样坚硬,摩擦系数小于金属,化学稳定性和耐摩性很高。

  • 标签: 莫斯科钢与合金研究所 准单晶物质 机械-化学合成 性能
  • 简介:通过溶液法,用水溶性生物材料海藻酸钠(SA)作为模板,控制合成三维结构形貌的纳米氧化锌(ZnO),所得制品经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表征测试,研究表明,SA能够有效抑制ZnO纳米晶体在碱性溶液中的一维生长趋势。

  • 标签: 氧化锌 海藻酸钠 形貌
  • 简介:以抗坏血酸和硝酸银为原料.在室温条件下合成了形貌各异的微/纳米级的金属银单质。用XRD和SEM等对合成的产物进行了表征。XRD结果表明所合成的产物具有很高的纯度和结晶度。SEM结果表明在室温条件下可合成六方形状、三角形状、多面体状的银单质。此外.在产物中还发现有少量的银微米管。考察了反应时间、抗坏血酸的用量以及表面活性剂对产物的影响。

  • 标签: 合成 表征 室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