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8 个结果
  • 简介:整理了聊古一井水位2000-2012年所记录到的震效应,并对3个不同阶段内的震效应进行了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聊古一井的震效应为振荡型和振荡阶升型;该井对来自环太平洋地震带的地震记录能力较强;该井水震波记录随震级增大而增加、随井震距的增大而缩小的特征并不明显。该井对全球8级以上地震有很好的记录能力。激发自流以及变频稳流状态下,聊古一井水位记震能力有所下降。

  • 标签: 聊古一井 水位 水震波 同震效应
  • 简介:利用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MM5对山西省2009年发生的几场典型雾个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模拟2m温度比观测值偏低-2℃左右,相对湿度模拟结果比观测值偏大15%左右,10m的模拟风速比观测值偏大0—2m·S-1。山西省雾的预报指标为20m液态水含量大于等于0.13g·kg。而小于0.60g·kg-1、20-1500m高度大气层存在逆温层、地面风速小于4m·S-1。利用太原测站日平均能见度、日平均相对湿度以及空气污染指数进行拟合建立太原能见度预报模型,并利用实测资料订正MM5、CAPPS模式预报误差,给出订正后的能见度预报方程并以两次实例对区域及太原雾能见度预报表明,该能见度预报模型有一定的适用性。

  • 标签: 能见度 相对湿度 液态水含量 逆温 风速 空气污染指数
  • 简介:10.1综述过去几十年,从1到1周甚至更长时间数值天气预报(NWP)的巨大改进,是举世瞩目的科学成就。而且,与厄而尼诺和拉尼娜有关的天气和短期气候变化现在也能提前几个月作出有效的预报。这些进步是依靠观测同化进入计算机大气模式获得的,而计算机模式因为对大气和地球系统有关组成有了更好的认识而得到改进。

  • 标签: 数值天气预报 科学成就 计算机模式 应用 短期气候变化 大气模式
  • 简介:陕西凤县-山阳泥盆系发育的砾岩,包括泥砾岩、钠长石砾岩、白云岩砾岩和砾质矿石,不仅空间上与热水沉积体密切相关,岩石化学成分也受到热水活动影响。通过对该类砾岩岩石学和岩石化学研究,认为其形成受控于成矿期的沉积断裂。沿沉积断裂发育海底滞流深水洼地,沉积断裂亦触发海底重力流。这些砾岩即是在这些洼地中形成的重力流砾岩。此外,沉积断裂作为热水上升的通道,提供沉积期矿化作用的热水介质,这些砾岩中的铅锌矿床即是这些同生期热水沉积作用的产物。通过柞山矿田西部池沟组(D2ch)分布的泥砾岩岩石学和岩石化学研究,结合区内矿床同位素测年资料和地层地球化学资料,笔者认为柞山矿田大西沟组(D2d)中赋存的菱铁矿-银-多金属-金热水沉积矿床系列,具有二次热水沉积特点。

  • 标签: 陕西 凤县-山阳泥盆系 砾岩 同沉积断裂 热水活动
  • 简介:收集了青海6个钻孔应变台站资料,对青海玉树7.1级地震、日本9.0级地震和四川芦山7.0级地震进行同震响应和震后效应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的结论是钻孔应变震响应出现阶变的起始时间与地震波到达的时间基本一致,属于震变化,应变阶跃随震源方位、震级等因素有较好的比例关系。

  • 标签: 钻孔应变 青海地区 同震响应
  • 简介:跨世纪的“冰臼”与“壶穴”之争,尘埃未定,缘于尚无定论.“发现冰臼”却常见于报道.本文根据国内研究冰川的成果就韩林先生《发现冰臼》书中“冰臼”的定义、表现、成因、分布、“冰臼”遗迹的保存机理、“冰说”理论以及模拟“冰臼”的实验设计的合理性等问题提出质疑.从而阐明了:坑、天井、冰洞、冰湖不是“冰臼”;闽、粤无“冰臼”;“冰说”理论不成立的观点.

  • 标签: 冰川 冰臼 滴水穿石 滚流水钻 冰碎屑
  • 简介:摘要:油水层试油过程随着勘探开发的深入越来越复杂。深化“四个重新认识”,本文重点研究储层四性关系,断块油藏油水层井油水关系分布影响因素、渗流特征性、油水边界,利用约束统计方法建立解释模型,分析试油工艺出现的问题,对采油技术中的射孔技术和排液技术方式进行优化,提高试油结果与测井解释符合率,实现控水稳油的目的,同时油水层成功试油有效拓展了断块岩性油藏勘探开发空间。

  • 标签: 油水同层井 试油工艺 技术优化 综合试油
  • 简介:【摘要】 UPVC直埋管件降板式层排水是指主体施工时将UPVC积水器预埋在钢筋混凝土楼板内,同时卫生间的楼板下降250-300mm设置沉箱,在沉箱内敷设排水系统横管,在本层与排水立管相连,管道的改造、维护和检修本层内就能解决问题的一种排水方式。

  • 标签: UPVC直埋管件 同层排水 预埋
  • 简介:介绍了SQLServer6.5数据库主要功能和常用命令,给出了前兆数据文件的类型和格式,阐述了建设前兆台网数据库的思路和方法,可供有关人员参考和借鉴。

  • 标签: SQLServer6.5数据库 地震 前兆数据 台网
  • 简介:海上油气田由于开发成本高,为提高经济效益,很多小、薄油气层进行多层合采、油气混采。多层合采井存在层间矛盾,油气采井在井筒中易形成积液。通过对A井的测试分析,表明该井下部储层贡献较小,上部储层油环油的产出,使井底积液不断增加,造成井底压力测试曲线出现异常。当油嘴逐渐放大,产量增加,下部储层贡献加大,井筒中大部分积液带出,使关井恢复压力计测试值低于产能测试压力。测试压力异常的原因分析,可以判断储层的贡献,为分层开采建议提供可靠的依据。

  • 标签: 油气同采 多层合采 产能 测试
  • 简介:【摘 要】在施工现场要严格控制混凝土试块的留置,尤其是条件混凝土试块强度试验,是控制混凝土结构承载力性能较直的手段,是混凝土工程结构实体质量的近真实反映,在施工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作为拆模的依据,而且也是判断结构实体混凝土强度进行质量评定及施工质量验收提供重要依据。本文通过监理对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方案计划、制作、养护等方面控制,以保证现场混凝土结构质量。

  • 标签: 混凝土同条件养留置 质量规范 监理 控制
  • 简介:本文利用GPS观测的1999-2007年汶川震前3期地表变形数据和2008年汶川震地表变形数据,结合地震位错理论,通过高斯变换和坐标旋转建立断层模型,运用遗传算法,反演了龙门山断裂带断层震前3期和震滑动参数。结果表明龙门山断层震前3期平均走滑位移为-5.39mm,倾向位移为2.66mm,与震断层滑移相比较,发现震前断层的滑移趋势与震断层滑移一致,均为逆冲兼右旋的挤压运动。比较震前3期逆冲方向的滑移量,发现逆冲滑移有加速的现象。并根据震前和震的断层滑动量估算了汶川地震复发周期。

  • 标签: GPS 断层滑移 震前 同震 汶川地震
  • 简介:摘要:有效地创新和运用现代园艺技术,能够为园林景观的设计提供依据。同时,园林景观设计也为现代园艺技术的运用提供了一个平台。在规划设计中,要结合特定的城市建设需求,把具有区域特征的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有机结合起来,以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居住条件,达到最优的景观布局。而现代园林技术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途径,两者的有机结合,将会对城市生态文明的建设起到最大的促进作用。

  • 标签: 园艺技术 园林景观 设计结合
  • 简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坑的景观特征,参考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和标准建立了坑景观评价的概念模型,并依据模型与坑的特点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确立了评价因子与评价指标,运用AHP法得出了评价因子与指标的权重。这是首次从景观的角度研究坑,对坑的旅游开发和地质遗迹保护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也为进一步建立更加完善的坑景观评价体系奠定基础。

  • 标签: 天坑 景观评价 评价模型 指标体系 AHP法
  • 简介:本文介绍了常州市宁禅寺两台清代大型日晷的有关情况,对其结构、原理进行了探讨,并将其与中国古代传统的赤道式日晷进行了比较研究。还详细地叙述了对其进行复原设计的指导思想、具体过程和取得的效果。

  • 标签: 古天文仪器 日晷 常州市 复原设计 结构 工作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