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讨论了对西北地区混凝土冬季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目前西北地区工程监理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推动我国工程监理行业的发展。

  • 标签: 监理 现状分析 解决对策
  • 简介:摘要以城郊现代观光农业园区特征为切入点,在上海光明瑞华果园的景观规划实践中遵循了“回归自然、怡情生活、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以农为本,因地制宜的进行特色突出的生态可持续景观规划。笔者对该项目的基础资源分析、景观规划目标定位以及具体的景观规划流程作了介绍,意在探讨该景观规划思路与做法在城郊现代观光农业园中的应用。

  • 标签: 现代观光农业 城郊 景观规划 空间布局
  • 简介:尚义盆地形成于早侏罗世-早白垩世,盆地内沉积了一套以紫红色、灰绿色陆源碎屑岩为主的地层,仅在晚侏罗世-早自垩世地层局部夹薄层玄武安山质火山岩。通过系统分析尚义盆地的沉积岩、沉积相带展布特征及古水流、砾石成分等,分析了早侏罗世-早白垩世盆地的物源区、汇水中心及古气候的演化,恢复了早侏罗世-早自垩世盆地古地理格局。同时,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尚义盆地的沉积-充填样式,重点总结和综合分析了盆地内熔积岩、辉绿岩、边界断层等的发育特征,初步推断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尚义盆地为伸展断陷盆地。

  • 标签: 尚义盆地 土城子组 沉积特征 物源 古水流 中生代
  • 简介:利用高空、地面资料,自动气象站资料和河池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3年3月23日桂西北河池市区域性冰雹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00hPa高原冷槽、850hPa切变线、地面弱冷锋是这次过程的影响系统;边界层辐合线为触发对流云提供了动力条件;冷云厚度是暖云厚度的2倍有利于冰雹天气的产生;适宜降雹的云顶亮温在-52℃到-62℃;当VIL值≥60kg/m2时,强回波附近将有冰雹出现;反射率因子图上的弓形回波,钩状回波,弱回波区,旁瓣回波、三体散射,是发布冰雹预警的重要指标。

  • 标签: 区域性冰雹 边界层辐合线 冷暖云厚度比 云顶亮温 VIL值 河池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针对西北寒冷地区而言,漫漫冬季就有几个月之久,严酷的气候条件给房屋建筑带来了许多困难。既要保证施工的正常开展,又要顶住严寒的困难确实是件头疼的问题。在这种环境下施工采取特殊的施工技术和防护措施成为焦点。本文针对西北地区冬季的房建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探讨,给从业人员提供借鉴。

  • 标签: 房屋建筑 冬季施工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对教育投入以及高等院校的扩招,有限的教育资源已经无法满足现在要求。因此学校的建设工程十分普遍。而在建设工程的管理过程中其造价管理占到一定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建设管理施工的管理水平以及建筑质量,同时保障资金的使用安全。在实际的造价管理过程中存在诸如过多的行政干扰、成本控制意识不足、造价管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对校园的建筑施工成本造成了一定的危害。本文关于这一背景在分析了校园建设工程造价的构成与管理特点的基础之上对目前这领域的管理现状进行研究与评价。最终提出了基于全程控制理论的造价控制体系。希望为今后的校园建设工程管理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

  • 标签: 学校建设 工程造价管理 造价控制
  • 简介:利用常规气象资料、FY-2E卫星云图资料、榆林CINRAD/CB雷达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对陕西北部绥德县2012年7月15日夜间一次短时特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对流有效位能为大暴雨积累了能量条件,850hPa两条湿舌为该次大暴雨的主要水汽来源。850hPa的“人”字型切变和地面中尺度低压加强了暴雨区辐合上升运动,干线过境触发了强对流天气的爆发。强降水时段在卫星云图上表现为2个中尺度对流系统(MCS)合并增强且缓慢移动;雷达回波显示3个对流单体发展较快,后向传播且合并增强为深厚的湿对流风暴,其中一个对流单体有中气旋生成,水平尺度12km,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65kg/m^2,并有三体散射现象,强降水开始后,三体散射消失。

  • 标签: 特大暴雨 高对流有效位能 中尺度对流系统(MCS) 中气旋 三体散射
  • 简介:基于晋西北地区8个地面气象站1960~2010年的气象资料及马铃薯生育期平均资料,运用P-M公式,计算了马铃薯生态需水量,分析了生态需水量的时间演变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晋西北地区马铃薯生态需水量整体上呈显著下降趋势,但不同时段下降幅度差异较大;风速和日照时数的变化对马铃薯生态需水量的影响最为突出。气候变暖对该地区马铃薯生态需水量的影响表明,气温的升高会增加马铃薯的需水量,且不同地区需水量的增幅不尽相同,气候变暖对寒冷地区马铃薯需水量的影响更加显著。

  • 标签: 马铃薯 生态需水量 P-M公式 气候变化
  • 简介:利用中国105个站的探空资料及NCEP/NCAR、ERA和JRA三种再分析资料,采用均方根误差和趋势分析等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对再分析资料的高空温度在中国东北和西北地区的可信度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在气候平均方面,JRA资料比探空资料的均方根误差小,冬季的均方根误差较小,西北地区的均方根误差普遍大于东北地区;在年际变化方面,东北地区三种再分析资料在低层的反映程度明显好于高层,西北地区各层三种再分析资料与探空资料的差值普遍比东北地区大;在长期变化方面,三种再分析资料在对流层低层均较好,东北地区NCEP资料能更好地反映探空资料高层的降温趋势,而在西北地区,则是JRA资料能更好地反映探空资料高层的降温趋势。

  • 标签: 探空资料 再分析资料 气候平均 REOF
  • 简介:首次在准噶尔西北部塔尔巴哈台组上部发现了早石炭世维宪期植物化石Archaeocalamitesscrobiculattts,Sublepidodendrongrabaui,S.mirabile,S.cf.mirabile,Sublepidodendronsp.,Lepidodendropsissp.,Mesocalamitessp.,Sigillariasp.,Rhodiopteridium?sp.,Knorriasp.,证实了该组的时代可延续到早石炭世。根据研究区塔尔巴哈台组和上覆黑山头组的生物组合面貌及二者的接触关系,论证了塔尔巴哈台组顶部和黑山头组在准噶尔西北部具有明显的穿时性,前者从杜内期延续到维宪期,后者从杜内期延续到谢尔普霍夫期。与植物化石共同保存的深水相遗迹化石指示了塔尔巴哈台地区在早石炭世早中期为半深海一深海沉积环境,不同于东部吉木乃地区同期的滨浅海沉积环境,说明准噶尔西北部在早石炭世存在着不同的沉积体系。北疆地区早石炭世广泛的海侵活动以及额尔齐斯一斋桑洋向南侧哈萨克斯坦板块俯冲是造成这种沉积差异的主控因素,同时也造成了塔尔巴哈台组和黑山头组在区域上具穿时性。

  • 标签: 塔尔巴哈台组 植物化石 早石炭世 遗迹化石 沉积环境 古地理
  • 简介:摘要本篇文章通过设备管线对建筑物层高造成的影响进行论述之后,并详细介绍针对大型办公楼设计中有关通风排烟管、空调水管、给水管、喷洒管以及通风排烟管等和其他管线之间具有的特定关系,并在最后分析了在大型建筑设计中针对专业管线进行设计的有效方法。

  • 标签: 暖通设计 室内管网 综合设计
  • 简介:21世纪以来,井下观测以日、美等国为首迅速进入“深钻井,多分量,宽频带”的发展时期,我国也紧随其后开始了井下综合观测技术的研究.本文介绍了10年来井下综合观测技术在世界各国大陆、大洋科学钻探工程中的应用,展示了各国井下综合观测技术上的成果,并分析比较了各种技术的特点,最后对深井高温高压环境、多测项集成技术和井下安装检测工艺等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在我国,井下综合观测仍属于技术创新项目,虽然第一批井下综合观测系统已成功研制出来,并在500m以内的钻孔中进行了小规模的实验,但成功经验较少,与技术领先的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

  • 标签: 地震 深井观测 井下综合观测技术 科学钻探
  • 简介:本研究对2012-2013年大沽排污口沉积物中硫化物、有机碳、石油类以及7种重金属(铜、铅、锌、镉、总汞、砷和铬)等水质指标的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并对其中重要的水质指标进行水污染综合指数评估,旨在对海河水质进行较为系统的评价。结果显示,D3、D6、D7和D9四个站位水质属于Ⅱ和Ⅲ类标准,其余各站位均为I类;其余各指标(TOC、TPH、Cu、Pb、Zn、Cd、Hg、AsandCr)的总体水平依次为Ⅰ、Ⅳ、Ⅱ、Ⅴ、Ⅱ、Ⅴ、Ⅲ、V和Ⅴ类。各站位综合评价结果得到海河流域指数为3.28,说明海河流域处于严重污染状态,其污染程度超过该流域功能区的标准。

  • 标签: 大沽排污口 水质参数 时空分布 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