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文章结合工程实例,阐述了筒形薄壁建筑物拆除的重点及难点,在此基础上,针对筒形薄壁建筑物爆破设计与施工技术要点进行了深入地分析,旨在为类似工程的爆破拆除提供依据。

  • 标签: 筒形薄壁建筑 爆破拆除 拆除切口 爆区划分 安全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肛肠术后运用黄柏液泡洗治疗的效果。方法 挑选我院自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肛肠科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4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双盲法分成两组,每组2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方案对术后切面进行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叠加黄柏液泡洗手术切口治疗,考察术后两组患者疼痛消失时间及创面完全愈合时间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感消失时间和创面完全愈合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创面水肿改善整体优于对照组各考察指标观察组较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的优势差异,组间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肛肠患者术后运用黄柏液泡洗手术切口有良好促进预后的效果,可减少患者痛苦,缩短伤口愈合时间,对术后康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 标签: 黄泊液 肛肠疾病 泡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侧颈低领切口入路在甲状腺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优点。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赤峰市医院甲状腺肿瘤病人80例,依据手术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行侧颈区低领切口入路甲状腺切除术,对照组行传统颈前低领切口中间入路甲状腺切除术。比较两组各临床指标、术后并发症、嗓音和美容满意度的差异。结果两组病人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及手术方式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拔管时间及术后第3天血清钙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VAS评分[(3.82±0.43)分比(5.55±0.50)分]及围手术期总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7.5%比30.0%)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嗓音满意度及美容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甲状腺手术中经侧颈低领切口入路,可以减缓术后颈前不适感,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切口隐蔽,病人术后嗓音满意度及美容满意度高,可行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甲状腺切除术 最小侵入性外科手术 侧入路 嗓音障碍 美容效果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生活水平的要求也有一定的提高。手术室护理干预是病患护理的一部分。通过进行手术室护理干预不但可以预防胃肠道手术切口感染,同时还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加快患者手术切口的愈合速度。因此,对胃肠道手术患者进行手术室护理干预是极为有必要的。下面,本文将通过采取对照实验的方式对于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预防胃肠道手术切口感染效果进行观察、分析。

  • 标签: 手术室 护理 胃肠道手术 切口感染
  • 简介:摘要:利用品质解析的方法找到问题点,通过调整刀盘的切割位置,解决了ZJ118型卷接机组在调试和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烟支切口问题。该方法对ZJ17和ZJ112等卷接机组的产品设计和结构优化提供了依据。

  • 标签: 烟支切口 毛边 品质解析 刀盘 ZJ118调试
  • 简介:摘要:随着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广泛使用,其易疲劳易产生微裂纹的弊端也日益凸显,传统方法是在U肋和横隔板连接处设置弧形缺口来缓解此类问题。但是传统的弧形切口的形状和尺寸设计大多源于实践经验,缺乏相关理论支撑,普适性低。为了实现弧形切口的智能化设计,本项目搭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ANSYS和MATLAB联合仿真平台,对弧形切口的形状进行拓扑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优化进程开展,应力集中位置会发生偏移,从初始模型易疲劳的肋脚处转移至优化后模型的缺口上部圆弧的中间位置,远离了易疲劳的焊趾;优化前模型弧形切口处的最大应力为4.82Mpa,最小应力为17.4Kpa,优化后弧形切口处的最大应力增加至5.52Mpa,最小应力增加至2.76Mpa,最大应力比值仅为1.14,最小应力变化高达275倍,材料利用率大大提高,实现了结构的优化;初始模型在应力幅为65.86MPa以下时达到疲劳截止限,在相同的条件下优化后的模型疲劳截止限为72.07MPa,模型抗疲劳能力明显得到提高。模型数据分析证明,设计的联合仿真平台可以有效地实现弧形缺口的拓扑优化,为未来的物理模型实验提供了模型基础,理论基础。

  • 标签: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 弧形缺口 疲劳性能 ANSYS MATLAB 拓扑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