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7 个结果
  • 简介:智利科学家的预测模型显示,在未来40年里,智利气温将至少上升1℃-15℃,而降雨量却将减少至少10%-15%,这些变化有可能对智利人口密集的中部地区的农业产生特殊影响。“智利中部的葡萄及其他果树的种植业及林业对降水依赖非常严重。”

  • 标签: 葡萄种植 智利 气候危机 模型显示 中部地区 人口密集
  • 简介:今年以来,河北省故城县围绕实现产值超百亿元聚集区的任务和目标,以营东工业园为载体,精心组织各种重大招商活动。截至5月15日,该县新引进项目103个,协议总投资额达60多亿元.已有12个裘皮项目落户营东工业园区。

  • 标签: 裘皮服装 气候 产业 工业园区 投资额 引进项目
  • 简介:近日,英国东英吉利大学在与业内专家讨论之后,向英国食品安全局提交了一份关于气候变化可能给英国食品安全方针带来的可能性影响的调查报告。该报告将会为该局的食品安全政策的制定提供一项有用的资源。

  • 标签: 食品安全政策 气候变化 专家 调查报告 安全方针 英国
  • 简介:2007年11月30日,利乐公司与来自欧美、澳洲、中国的150多家著名的全球公司首次联合签署并发表了《巴厘公报》,呼吁建立一个全面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联合国框架公约,以解决日益严峻的气候变暖问题。

  • 标签: 气候变暖问题 利乐公司 法律约束力 框架公约 联合国
  • 简介:本文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初步模拟研究了亚马逊河流域生态系统碳循环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亚马逊河流域陆地生态系统总体上具有降低大气CO2浓度,调节温室效应的作用.其CO2各通量都存在明显的时空变化.最大和最小中心位置随季节的变化而有明显的南北摆动.陆地生态系统CO2净通量随降水增加而增加,说明陆地生态系统调节温室效应的能力随降水增加而加强.但当降水超过一定量时,CO2净通量便不再明显的随降水增加而增加,表明热带雨林区陆地生态系统调节温室效应的能力不会随降水增加而持续增强.其CO2各通量随气温变化呈现波动状态,特别是当气温约高于25.7℃时,陆地生态系统CO2净通量随气温升高而呈减少的趋势,这一变化特征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它表明当温室效应达到一定程度时,亚马逊河流域陆地生态系统可能会加剧全球气候的增暖趋势.亚马逊河流域陆地生态系统生理过程与气候变化的相互作用过程,与全球平均结果以及其它地区的结果不一致,表明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反馈过程有其特殊之处.

  • 标签: 大气科学 亚马逊流域 生态系统 气候变化
  • 简介:形成性评价,是一种关注过程的评价,是面向未来、关注发展的评价.它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究精神.形成性评价的具体实施有诸多策略,笔者在语文教学中运用评价主体互动化、评价方式动态化、评价内容多元化3种策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 标签: 语文教学 形成性评价 实施 策略
  • 简介:试论保健食品的评价与管理李宏英内蒙古卫生防疫站(010020)贾世超,郝丁,郭宏凤,陈新民内蒙古呼市新城区防疫站(010010)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带来了人民群众经济收入的持续增长和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人民群众对于获得和保持健康身体的愿望日...

  • 标签: 保健食品管理 食品卫生 内蒙古 评价与管理 流行病学方法 监督机构
  • 简介:瞬间杀菌(FP)是实现啤酒可靠储藏的重要方式.如果配套使用了卫生型灌酒机,瞬间杀菌机相对于隧道式杀菌机或室式杀菌机(chamberpasteurizer)来说是一种更温和的选择,它对啤酒的浊度及风味稳定性影响将变得日益重要.目前的巴氏杀菌单位(PUs)要求加热区域的持续时间为30秒,温度为64~72℃间.问题随之产生:能否用当前可利用的手段及技术来分析这些传统的参数是不是最优的解决方案?

  • 标签: 杀菌机 瞬间 评价 优化 稳定性影响 配套使用
  • 简介:日前,西得乐获得了EcoVadis的CSR银牌级评价。EcoVadis旨在了解、跟踪和改善全球企业在环境、道德和社会责任方面的表现。关注企业在整个供应链的表现,通过系统将买家和供应商聚集在一起,提升业务透明度,发展更加可持续的业务。西得乐重视PET包装在整个供应链(从原材料到包装回收)中的作用,将供应链视为价值链,打造可持续解决方案,与EcoVaids宗旨不谋而合。

  • 标签: CSR 评价 PET包装 供应链 社会责任
  • 简介:立足于现有写作评价模式,尝试将U技术不受时空限制、学习资源丰富等特征与写作评价相结合.构想出一种全新的写作评价模式,包含以现代科技设备为基础的全新的评价过程、多元化的写作评价主体、双向甚至是多向的评价交流机制、更加趋于客观化科学化且带有引导激励性质的评价结果,从而推动写作评价进一步完善发展.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能够与时代发展潮流相适应的新型写作评价

  • 标签: 写作评价 U时代 E-LEARNING U-LEARNING
  • 简介:以武汉知名服装企业一爱帝提供的衬衣面料为依托,并从时下流行的衬衣款式中选择5种最为常见的面料,对其触觉风格进行研究,旨在找出适合性强的面料?文章采用KES风格测试仪对这5种男式针织面料,从拉伸能力、压缩能力、弯曲能力等方面进行实验与研究.分析认为:不同穿着环境下选择合理面料种类对提升穿着舒适和体验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KES系统 风格测试 男式衬衣 面料评价
  • 简介:目的:比较无机碘与海带有机碘补碘效果上的差异,评价海带生物有机碘的动物补碘效果,为科学补碘提供安全的补碘剂.方法:(1)4组小鼠分别饲以不同剂量KI:1μg碘/d·只、6μg碘/d·只、60μg碘/d·只、100μg碘/d·只.(2)3组小鼠各饲喂不同剂量海带有机碘:60μg碘/d·只、100μg碘/d·只、200μg碘/d·只.(3)Babl/c小白鼠3组,第1组每日额外饲喂KI,120μg碘/d·只.第2、3组除摄无机碘120μg/d·只外,额外饲喂海带活性碘液(折合碘为20μg/d·只).(4)高碘甲肿小鼠两组,第1组饲以海带活性碘剂(折合碘为20μg/d·只),第2组则喂以标准饲料自愈.(5)饲养180d后称重、处死,检查各组小鼠体量、甲状腺形态和重量变化.结果:无机碘摄入过量,小鼠体重减轻、甲状腺肿大,摄入超过40μg碘/d·只,明显肿大;而海带有机碘摄入量即使过200μg碘/d·只,小鼠甲状腺也未见明显肿大;同补海带有机碘可防治高碘甲肿,海带有机碘是一种新型安全的补碘剂.

  • 标签: 海带 有机碘 补碘评价 动物试验 补碘剂
  • 简介:介绍了用比过滤阻力评价纸浆滤水性能的方法,讨论了影响比过滤阻力的主要因素及影响机理,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 标签: 滤水性能 比过滤阻力 影响因素
  • 简介:面包是以小麦粉为主要原料,经过发酵、整型、成型、焙烤、冷却等过程加工而成的焙烤食品,而绿色食品面包则必须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的加工原则、质量控制和技术要求进行加工生产。模糊综合评判是一种模拟人们判断问题的逻辑思维方式、运用模糊数学原理分析和评价具有“模糊性”的事务系统分析方法,已经应用于模糊控制、模糊识别、模糊聚类分析、模糊决策、模糊评判、系统理论、

  • 标签: 面包加工 绿色食品 感官评价 模糊综合评判 系统分析方法 模糊数学原理
  • 简介:目的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自2013年发布以来的实施情况开展跟踪评价,为食品生产经营规范标准修订提供建议性意见。方法按照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跟踪评价工作方案》,在全国部分省区开展标准实施情况意见反馈工作,参与者包括地方标准管理部门、食品生产企业、科研机构人员等,所有反馈意见上报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平台。数据采用Excel201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参与者对标准的知晓率较高,科研机构对标准的科学性评价较高。对标准文本内容提出修改意见203条,有关标准实施意见的28条,提出新增技术要求的91条。主要涉及厂区环境、设备设施、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等。主要意见包括明确标准适用范围、设置具体限值、作业区划分、供水水质检验等。结论标准使用者食品安全法规意识增强,但危害分析和控制能力仍较弱,应加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培训力度,进一步提升食品行业和监管人员全面认识和运用标准的能力。

  • 标签: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食品安全标准 食品安全 跟踪评价
  • 简介:对啤酒短期的热影响(热灌装、巴氏杀菌、瞬时灭菌)可通过某种酶活性的降低或完全失活而检验出来.当评价长期剧烈影响时(例如:强制变质),除了感官方法外,也可以用定量测定来确定热指数,即在对啤酒样品进行适当的处理后,用色谱分析法对热指示剂进行定量测定而确定热指数.这里可以用光度分析法作为一种替代方法.

  • 标签: 参数苯胺 操作新 新参数
  • 简介:啤酒的风味稳定性是酿造者所面临的最大技术挑战,也是酿造高质量啤酒所必须解决的难题,而提高啤酒本身的抗氧化力,尤其是啤酒原料的抗氧化力则可能是解决啤酒风味稳定性的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本文阐明了提取溶剂对大麦抗氧化力评价的影响,并系统研究了不同的提取溶剂对大麦中游离酚类化合物的提取能力和选择性。基于以上的研究,将80%丙酮作为评价啤酒大麦抗氧化力的提取溶剂。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品种的啤酒大麦进行了抗氧化力的分类,运用构建的抗氧化力综合评价指标对16个大麦品种的20个样品进行了排序。

  • 标签: 啤酒大麦 提取溶剂 抗氧化力 酚类物质 Pearson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 简介:分析广东省21个主栽荔枝品种的品质特性,通过营养品质、感官评价、抗氧化物质(总酚、花色苷)、抗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等指标比较不同荔枝品种间的品质差异。结合高效液相指纹图谱分析荔枝品种的糖酸组成,采用聚类分析评价荔枝品种的综合品质,筛选出较优的荔枝品种,为荔枝生产育种提供参考,亦为荔枝采后贮运和加工品种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荔枝 品质特性 聚类分析
  • 简介:为了探究中华绒螯蟹鲜活及死亡初期品质变化规律,选取雄性中华绒螯蟹鲜活、死后0,2,5,10,15和24h共7个状态下的蟹肉和蟹膏进行研究,对此7种状态下的中华绒螯蟹进行感官评价,测定腐败指标挥发性盐基氮(TVBN)、生物胺、菌落总数(TVC),并结合挥发性成分进行综合探究。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的感官评分随死后时间的延长而下降,中华绒螯蟹在死后10h出现明显的腐败臭味,死后24h打开蟹壳,里面的气味达到可接受极限;随死亡时间的增加,TVBN呈现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的趋势,死后24h蟹肉、蟹膏的TVBN值均已超过25mgN/100g,分别为31.39mgN/100g和28.85mgN/100g;在死亡10h检测出生物胺,且直到24h其体内有毒生物胺的含量较低,不足以引起中毒;中华绒螯蟹鲜活状态下具有较高的TVC本底值为5.83lg(CFU/g),且增幅较快,死后24h达到10.12lg(CFU/g);在鲜活河蟹中可检出三甲胺,且随着死亡时间的延长迅速增加,在死后24h蟹肉中含量达到6.95μg/g,蟹膏中达到2.59μg/g;在死后2h蟹肉和死后5h蟹膏中检出吲哚,之后,随时间延长变化不显著;含硫化合物在死后2h检出,含量逐渐增高。多数指标均在死后5h和10h发生较大改变,表明此时中华绒螯蟹品质有较大变化,初步判定中华绒螯蟹在死后10h进入腐败阶段。

  • 标签: 中华绒螯蟹 感官评价 新鲜 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