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2 个结果
  • 简介:位于比利时根特的Milliken公司开发了一种新型高性能强化添加,用于聚烯烃的HPR-803i和HPN孕育添加。HPR-803i能使汽车设计者设计零件减重15%而不牺牲性能。为降低它们的密度,它比添加到聚丙烯中的矿物填料比例更少。HPR.803i化合物适用于添加滑石粉化合物的注射成型工艺,它简化了测试要求并减少了实施成本。用HPR-803i增强的聚丙烯化合物在多次回收和化合操作后依然能保持它们的机械性能。

  • 标签: 汽车重量 添加剂 利用 注射成型工艺 性能强化 化合物
  • 简介:随着纸箱包装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厂家意识到提升产品质量的重要性,而这和号称纸板生产线上“血液”的黏合剂有着很大的关系,很显然使用了50多年的普通淀粉黏合剂已经不能满足当今市场的要求,很多厂家开始关注到淀粉粘合添加的选择和使用。

  • 标签: 添加剂 粘合 选购 纸板生产线 行业竞争 纸箱包装
  • 简介:本研究对3种低黏度添加作为2种环氧树脂体系增韧的性能进行了评价,2种环氧树脂体系1种为低活性的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DGEBA)与胺类固化二乙基甲苯二胺体系,另1种为四缩水甘油基亚甲基二苯胺(TGDDM)环氧树脂与脂环族二胺类固化体系,所评价的增韧分别是端环氧基脂肪族聚酯型超支化聚合物、端羧基聚丁橡胶和端氧丙基硅氧烷。研究结果表明:端环氧基超支化聚酯可有效增韧低交联度的环氧树脂体系,即DGEBA基树脂体系,其最大的特点是添加对树脂体系的加工参数如黏度和凝胶时间无影响,当添加质量分数为15%时材料的断裂性能提高54%,同时对固化物的Tg无影响,该结果应归因于相分离产生的多相微粒形态能诱发粒子气穴化,同时使残余环氧树脂基本不溶解到固化后的连续环氧树脂基体中;橡胶类添加也可达到相同水平的增韧效果,但却会导致Tg下降10~20℃、初始黏度上升30%;硅氧烷类添加不能提高DGEBA基树脂体系的韧性,因为硅氧烷在环氧基体中分散性很差;对于TGDDM基树脂体系,3种添加均不能起到增韧作用。因为该环氧体系交联度过高而缺乏塑性形变。

  • 标签: 添加剂 黏度 增韧体系 环氧树脂体系 二乙基甲苯二胺 胺类固化剂
  • 简介:本文主要介绍了一款对乙基麦芽酚等添加等苛性添加具有优异耐老化性能的胶粘剂新产品~YH3160/YH3160B,该产品对塑料膜和铝箔之间的剥离强度,具备足够的耐热性和耐苛性添加性能,解决脱层问题。

  • 标签: 包装胶粘剂 添加剂 耐老化性能 乙基麦芽酚 剥离强度 塑料膜
  • 简介:研磨受节约资源的政策及产品销售低迷的影响,日本2012年稀土在研磨领域的需求为1000~3000t(按REO氧化物计,下同),平均比2011年减少33%。为节约资源,对在生产过程中丢弃的研磨进行再利用,使单位消耗量减少60%。另外,受日元升值的影响,日本液晶显示器面板的开工率下降,玻璃基板的出口减少。由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人气上升,硬盘驱动器用玻璃基板的增长受阻。在价格暴涨时采购的原料积压在库,各玻璃厂家优先消化在库原料。预计2013年稀土在研磨领域的需求为1000~4000t,预测相差较大。

  • 标签: 玻璃添加剂 研磨剂 稀土 日本 节约资源 玻璃基板
  • 简介:未来两年中国塑料添加市场需求将加快增长。2008年中国塑料添加(包括阻燃、增塑剂和发泡)市场需求为273万吨,2009年将增长3.2%达到282万吨,2010年将增长6.6%达到301万吨,2011年将增长7%达到322万吨。

  • 标签: 塑料添加剂 市场需求 中国 阻燃剂 发泡剂 增塑剂
  • 简介:在电冰箱制冷系统氟利昂中加入极少量的一种添加,增强了蒸发器和冷凝器氟利昂侧传热.试验表明,这种添加在电冰箱上应用,制冷效果明显好转,其工作时间系数和功耗下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制冷系统 强化传热 添加剂 电冰箱 应用 试验研究
  • 简介:研究了纳米Cu、纳米TiO2和纳米LaF3润滑油添加在85W/90基础油中的油溶性,比较了三种纳米润滑油添加在齿轮油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纳米铜添加能够显著提高基础油的极压性能,同时具有良好的抗磨性能。采用SEM对铜纳米微粒在复合剂体系中的极压抗磨机理进行了分析,发现在摩擦过程中铜纳米微粒在表面形成沉积膜,从而表现出良好的极压抗磨性能。

  • 标签: 纳米润滑油添加剂 齿轮油 应用
  • 简介:采用超声机械法制备纳米Al2O3、SiO2、MgO等颗粒,并对其进行化学修饰,使其稳定地分散在基础油中,获得自修复纳米润滑添加。通过四球试验与止推圈试验考察摩擦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自修复纳米润滑添加具有良好的分散稳定性、抗磨减摩性和自修复性。

  • 标签: 润滑添加剂 自修复 摩擦学
  • 简介:由美国斯坦福大学著名材料学家崔屹与美国前能源部部长、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朱棣文组成的研究团队,最近在金属锂电极的实际应用研发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以博士生梁正为骨干的研究小组首次提出"亲锂性"这一概念,并利用表面"亲锂化"处理的碳质主体材料成功制备出一种复合金属锂电极,该电极可大大提高锂电池性能。

  • 标签: 金属锂 材料学家 主体材料 朱棣文 美国斯坦福大学 电动汽车
  • 简介:来自韩国首尔国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纳米尺度的3D物品例如独立的纳米球能用添加制造技术进行构建。即使基体保持不动,纳米束流也能自发地铺设并堆砌成纳米墙。在一个绝缘盘上通过一根细金属线监测电场,抑制电纳米束流的不稳定性。为了将纤维堆造成一个可控的样式,采用快速导出电荷来吸引而不是排斥进入的纳米束流的方法对纤维的沉积进行巧妙控制。一个沿着基底的纳米墙形成了,它表明能以理想的形状创建出各种独立的结构。

  • 标签: 纳米结构 制造技术 纳米尺度 研究人员 国立大学 不稳定性
  • 简介:添加合金元素来提高锆合金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近年来受到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概述了加钼锆合金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着重介绍了添加钼元素对锆合金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能、微观组织、形变织构、第二相等方面的影响。在锆一铌合金中添加适量的钼,再通过适当的热机械处理,可以得到高强度、耐腐蚀、晶粒细小的锆合金。

  • 标签: 锆合金 腐蚀性能 微观组织 织构
  • 简介:以柠檬酸三钠为络合剂,采用络合反应快速冷冻共沉淀法制备出铜掺杂氢氧化镍超细粉体样品材料,采用XRD、SEM、TEM、TG—DSC、Raman和红外对其进行表征,同时将其作为正极活性材料组装成MH—Ni电池,测试了其电化学性能。充放电结果表明,样品电极具有较好的循环特性.当Cu的掺杂量为5%时,合活性物质80%的样品电极在恒流80mA/g下充电6h,40mA/g放电,终止电压为1.0V时.放电电压稳定于1.260V的时间较长,开路电位为1.462V,放电比容量可达362.976mAh/g,表现出其较高的电化学活性。

  • 标签: 络合反应冷冻共沉淀法 铜掺杂 纳米氢氧化镍 非晶相 电化学活性
  • 简介:采用电沉积法制备了Fe(Ⅵ/Ⅲ)薄膜电极,研究了制备条件的影响及其电化学性能。利用SEM、AES、循环伏安及恒流充放电等测试手段分析了Fe(Ⅵ/Ⅲ)薄膜的微观形貌及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Fe(Ⅵ/Ⅲ)薄膜上有微小的针状颗粒;Fe(Ⅵ/Ⅲ)薄膜电极具有电化学活性,可以进行锂离子的嵌入与脱出;Fe(Ⅵ/Ⅲ)薄膜电极表现出初次充放电的高容量和高放电平台,初次循环后充放电容量逐渐降低并稳定在一个相对低的数值。

  • 标签: Fe(Ⅵ/Ⅲ)薄膜 制备条件 电化学性能
  • 简介:浩瀚几千年人类社会的发展使人们在享受文明成果的同时,却不得不面对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的现状。因此,人类应该觉醒来保护地球,减少污染。而科学家更有义务和责任开发清洁和可持续的能源体系,来缓解和改善资源短缺的现状。

  • 标签: 钠离子电池 电极材料 人类社会 资源短缺 环境污染 保护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