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习惯是不是这一论题在法学界早有争论,对于它的性质是否构成法的本质,诸多学者各有不同的意见.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阐述了习惯的性质,习惯和制定法的关系,从而得出习惯,而且是一个独立于制定法之外的这一结论.并提出尽管习惯有它自身的独特作用,但随着历史和时代的进步,它终将会被制定法所吸收这样一个必然的过程.

  • 标签: 习惯法 制定法 多元化理论 权威性 制定方式
  • 简介:[民间·民族习惯专栏主持人手记(八)]多年前,我指导的法律硕士厉尽国同学以《法学研究中的“民间”范式》为题,完成了他的硕士学位论文,并受到答辩组全体成员的一致称赞,无可争议地获得了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据我所知,这是我国法学界就民间作为法学研究的范式问题所进行的首次系统和专门的论述。尽管在此前,梁治平、朱苏力、田成有等在他们的论著中,也捎带着对这一问题做过一些论述,但并非专门就此问题而展开。

  • 标签: 民族习惯法 民间法 专栏 硕士学位论文 法学研究 法律硕士
  • 简介:行政习惯在我国行政法学界是一个被学者们忽视了的问题,然而,行政习惯却是行政法现象中的一种客观存在,本文对其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它承担着对行政成文法的弥补、与国际惯例的接轨、行政自由裁量的参考、行政管理新规则的派生等功能。并指出,在我国行政习惯包括行政判例、行政裁例、行政案例、行政先例、行政伦理法等。

  • 标签: 行政判例 行政裁例 行政案例 行政先例
  • 简介:现代非洲在法律方面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各国仍普遍适用习惯,不少国家还保留或成立专门的习惯法院或类似法院适用习惯,这与世界上其他大陆相比,是独一无二的.因而,很有必要对非洲习惯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

  • 标签: 习惯法 法律体系 非洲习惯法 概率 法律效力 表现形式
  • 简介:习惯习惯与民间是当今法学界常用的三个不同概念,用来分别指称不同的规范范畴。习惯是法律的重要渊源,不管在来源与形式上,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习惯作为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概念,在人类法律史上的存在却具有特殊的时代性与价值意义。中国古代对少数民族固有法与习惯,中原汉人民间各类具有规范性作用的"俗"并不用习惯来指称,而是用"刑"、""、"例"和"俗"等。习惯在法律体系中成为法律的路径有二种:概括性承认习惯在特定条件下成为法律适用时的依据和把习惯作为立法来源,写入正式的法律,上升为成文法。习惯在法律体系结构中有两种模式:法律与习惯并存和特定法律适用中习惯成为特定案件与事件的依据而成为习惯

  • 标签: 习惯 习惯法 法律
  • 简介:高其才之文以一个至今仍保持相对独立和自身文化传统的古老民族为考察对象,通过大量的实际调查和资料分析,对瑶族自成一统、至今存活的社会生活习惯作了深入缜密的梳理与分析,并由此得出精要却全面的概括,既可推之为史学之新知卓见,又可引之为现实法学思考之启示。然民主性、民族性、群体性等等究为何解?古老民族的社会生活习惯与现今人的社会或国家的民主性、民族性和群体性等的实质和生成是否有必然的联系和偶合,它们是否还能光荣不光荣地存续,或在何种条件下方能实现这种存续?更可遥问者,人类社会之古今实际上是否在践行着一种命定的生物进化轮回?诸如此类,皆当在此文阅读之联想中。

  • 标签: 瑶族 习惯法 人类社会 生活习惯 民族性 考察对象
  • 简介:'适习惯'是法官在司法过程中运用法定的识别标准对民间习惯的适性予以检验和认定的产物,在现代性语境中,对习惯的司法识别实质上是以现代精神对传统民间习惯予以有目的的重构的行为。'适习惯'因此就具有了建构性、适性、过渡性和工具性的特征,并在司法过程中发挥着证明法律事实、充当法律推理大前提、补充实在乃至变革实在的功能。'适习惯'概念的提出,为进一步探索民间习惯的司法化提供了现实化进路,具有相当的法律方法论意蕴。

  • 标签: 适法习惯 民间规范 司法识别 司法功能
  • 简介:一、问题提出习惯的法定地上权是指先前建立在土地上的建筑物与土地同属于一人,但因为买卖或者其他原因要归属于另外一个人的情形下,为了建筑物的持续利用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此课题看上去像附属的次要问题,但其实是与民法的基本体系紧密联系的重要难题。为了明确习惯法定地上权的意义及争论点,据如下案例加以说明:A只把其所有的土地和地上建筑物中的建筑物卖售给了B,并且办理了所有权转移登记手续。双方在买卖时未在建筑物撤离问题上另有约定。

  • 标签: 地上权 物权变动 所有权转移 使用借贷 租赁权 登记程序
  • 简介:法律人类学在西方的兴盛,伴随着殖民运动的层层推进,对象则是本国原住民与後发国族的生活样态。其例如马林诺夫斯基教授对于南太平洋岛屿的田野调查,呈现出的是现代西方视野下的异质文明的马赛克,而以初民社会的“习惯”一言以蔽之。其後兴起的各种研究,包括作为前期立法准备、对于民间“风俗习惯”的调查,统归于“习惯”或者“民间”名下,多半不脱此臼。

  • 标签: 习惯法 中国 马林诺夫斯基 现代西方 法律人类学 殖民运动
  • 简介:习惯是随着少数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和并存的,民族习惯其自身特有的情态仍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中存续。为更好的实现少数民族习惯的现代化表述,进而在建立和完善法治化的道路上,需要我们大力推广国家法与民族习惯进行对话。而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发展少数民族习惯提升制度认同、公众参与和自律秩序的形成,从形成多元化治理秩序,推进法治建设,挖掘习惯作为第一性规则和法律原则的构成形式来完成。法治社会建设过程中,无论是对国家制定法还是对民族习惯形成规律或对特定区域社会秩序来说,民族习惯仍具有存在的必要。

  • 标签: 民族习惯法 国家法 立法权
  • 简介:目前国内的习惯研究中存在着严重的概念混乱,为澄清概念混乱,在习惯研究中应慎用“民间”概念,并应对习惯研究的核心概念进行正确区分。立足于事实与规范二分的研究立场,可将作为默会性知识的习惯与作为事实性规范的习惯进行区分。在理论上厘清习惯研究的概念谱系,有利于为法官在司法实践中提供习惯的识别标准和适用方法。

  • 标签: 习惯法 习惯 惯例 默会性知识 事实性规范
  • 简介:国际习惯作为国际最古老、最原始的渊源,在国际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是长久以来,对于国际习惯是否对新独立或新产生而被纳入国际社会中的、未参与国际习惯形成过程的国家具有拘束力始终存在争论。当然争论发生的理论基础乃是在于对国际的效力依据,或者更准确地说,对国际习惯的效力依据的理论认同存在差异。本文从对国际习惯的基本认识入手,阐明目前国际法学界对国际习惯对新国家效力存在的争论,进一步探讨导致争论出现的理论根源,以期得出国际习惯对新国家效力的初步结论。

  • 标签: 习惯法效力 习惯法新 国家效力
  • 简介:本文从习惯的历史渊源入手,论证习惯对法的产生、发展和走向成熟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作用,并提出在我国未来的适用和发展中,应该尊重民族习惯,加强传统和道德两个因素的作用。

  • 标签: 习惯 民族
  • 简介:<正>国际习惯入宪或通过判例确定其在国内的效力成为各国的普遍做法。而且,对国际习惯在国内的适用大多采取了采纳方式。我国对于一些国际习惯具体规则,采取转化为国内的方式。由于历史、政治、效力、认识等原因,《宪法》和宪法性法律对国际习惯在我国国内的适用没有明文规定。但是,无论从法理因素还是从现实状况来分析,

  • 标签: 国际习惯法 国际法规范 国家主权 国际法学 奥本海国际法 法的效力
  • 简介:在合同条款的内容存在争议或者合同出现漏洞时,适用交易习惯解释合同来确定当事人间的权利义务内容是各国普遍承认的解释规则。我国《合同》也确认了交易习惯的重要地位,不仅在总则中将交易习惯确定为解释合同的原则标准,且在分则中规定了大量根据交易习惯解释合同的具体条文。但何为交易习惯,交易习惯的法律性质、认定方法以及如何适用交易习惯解释合同,《合同》并未明确规定。审判实务中,对交易习惯的司法认定更是存在诸多争议,交易习惯未能在司法实务中凸显其重要作用,对交易习惯的构成和适用规则进行探讨实属必要。

  • 标签: 习惯 交易习惯 合同解释
  • 简介:<正>"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养成爱读书、读好书、会读书的良好习惯,不仅能帮助儿童持续不断地获取知识,还能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自学自制能力。那么,对于小学生而言,应该如何开展阅读习惯培养呢?

  • 标签: 四法 自制能力 习惯养成 会读书 读书习惯 读书热
  • 简介:傈僳族习惯是我国少数民族习惯荟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傈僳族基本处于“有夷话,无夷字”^[1]的状况,有关傈僳族习惯的史籍记载几乎付之阙如。从已有社会调查资料来看,傈僳族社会发育程度较低,长期以来由具有一定约束力、带有原始宗教色彩的不成文习惯来调整傈僳族族群行为,并对社区秩序起到了有效的调控作用。

  • 标签: 傈僳族 习惯法
  • 简介:废除死刑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国际发展趋势,然而,主张其已上升为国际习惯却依然为时过早.针对国际上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和学者利用该观点指责和抨击中国的人权状况,文章从国际习惯的两个构成要件出发,找出诸多证据证明尽管废除死刑已成为一种趋势,但其要上升为国际习惯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在保留死刑的国家执行死刑并不违反国际习惯

  • 标签: 死刑 国际习惯法 国家实践 法律确信
  • 简介:生长于民族地区的地方习惯是民族地区社会关系的主要调整器,为维护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对彝族地区民族习惯广泛考察的基础上,从民族学的视角对彝族地区习惯的效力渊源进行了深入研究。

  • 标签: 彝族 习惯法 效力渊源 权威 “德诂”
  • 简介:习惯习惯及公序良俗均为不确定的概念,因内涵上相互交融而难以完全区分。习惯习惯具有自发性、区域性、非正式性等特征,其适用可弥补成文法的不足,有利于现代民法对实质正义的追求。就功能论而言,公序良俗原则是习惯习惯的过滤器,起着净化习惯习惯的作用。也就是说,无论是习惯还是事实上的习惯,只要违反公序良俗,均无适用的余地。

  • 标签: 公序良俗 习惯 习惯法 权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