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4 个结果
  • 简介: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建设自主创新型城市经济、全球首位型城市经济,是"十二五"时期乃至未来上海在更高起点上推动科学发展的战略抉择和必由之路,贯穿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海外华侨华人推动下,尤其是海外华侨华人新一代、由海外留学人员和投资移民等构成的新华侨华人推动下,海外华侨华人经济已经转型投资高新产业、扩展跨国经营和依靠人才创新,并正在加速转型。海外华侨华人将是推动上海改革开放30年后向创新型、全球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先锋队和重要力量。创新引导、鼓励和支持海外华侨华人参与、促进上海向创新型、全球型城市经济转型,是上海"十二五"时期乃至未来一个重大战略任务、力量和途径。

  • 标签: 华侨华人 上海经济 转型
  • 简介:如果不深刻反思本轮国际金融危机的形成,就无法真正走出这场迄今仍在持续演进的危机,更无法有效防止未来发生类似的危机。本轮国际金融危机的前导是美国“次贷”危机,房地产泡沫则是危机积聚、形成和触发的关键。

  • 标签: 国际金融危机 房地产泡沫 触发 美国 次贷
  • 简介:近年来,中国外交本着“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的总体战略,依据“睦邻、安邻、富邻”的政策,与周边国家的相互依存关系不断加深,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密切联系,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塑造出极为有利的区域环境。这其中,经济外交功不可没。

  • 标签: 经济外交 中国周边 相互依存关系 经济社会发展 发展中国家 中国外交
  • 简介:如何让文化与经济文明共融共生?浙商文化和商业文明如何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不久前,由浙江省人民政府、中国文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华商联合促进会共同主办的一场以“文化的力量——浙商文化与经济文明”为主题的论坛给人们带来了一场深度的脑力激荡。嘉宾们围绕“从经济反思到文化反思”、“中国文化与文化中国”等作主题演讲,本刊特选取部分领导专家文章组成专题笔谈。

  • 标签: 经济文明 浙商文化 文化反思 专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浙江省人民政府
  • 简介:新洲最大的优势在港口,建设武汉临港经济新区,与党的十八大精神以及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总体战略十分契合。新洲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就是要发挥阳逻深水良港优势,以港兴城,港城互动,加速建设武汉临港经济新区,“抓港口、带物流、促工业、建新城”,努力打造武汉经济增长第四极。

  • 标签: 经济新区 经济增长 武汉 中心城市 港口 优势
  • 简介:尽管美国政府债务沉重,但是在欧洲和日本经济呈现出没有更好只有更坏的情况下,在大量避险资金不断涌入的支持下,2012年美国经济将出现艰难复苏的局面,而新兴经济体尽管难免依次受到牵连,不过经济增长依然会保持对发达经济体的明显优势。当前世界经济的三速复苏格局使全球经济治理成为热点话题,也给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加快落实十二·五规划不仅具有中国经济转型的战略意义,也变成了一个非常紧迫的任务。

  • 标签: 中国经济转型 国际经济形势 美国经济 新兴经济体 发达经济体 政府债务
  • 简介:各种经济数据见底之后,中国经济有望进入持续性的温和增长阶段。稳中求进的经济政策基调在2012年的主要表现就是把稳增长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相比于2010年全年和2011年上半年不断调高银行存款储备金率、回收资金的政策而言,稳增长的政策则是降低存款储备金率和降息,从2011年12月5日三年来第一次降低存款储备金率之后,货币政策转变了之前的紧缩走向,逐步放宽。持续近三年的紧缩货币政策是缓和经济过热的主动调整,也使得2012年的GDP增速创下几年来的新低。

  • 标签: 底部温和 温和增长 经济底部
  • 简介:2008年的金融危机,让美国乃至世界经济遭受了沉重打击,各国开始反思虚拟经济过度膨胀的危害,转而更加重视实体经济。一些国家采取了诸多措施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如美国的再工业化、韩国欢迎海外投资的本国制造企业回乡等。

  • 标签: 实体经济 体制困境 2008年 金融危机 世界经济 虚拟经济
  • 简介:一、新加坡总部经济发展概况新加坡,面积704平方公里,人口450万的弹丸之地,却云集着约7000家跨国公司和10万个中小型企业。在这些企业中,有超过4000家在新加坡建立了企业总部。这是一连串显赫的名字:葛兰素史克、埃克森美孚化工、日立、摩托罗拉、通用电子、惠普……。

  • 标签: 新加坡 总部经济 中小型企业 经济发展概况 葛兰素史克 埃克森美孚
  • 简介:由于纯粹经济损失是不与受害人的人身和财产损害相联系的损失,而纯粹经济损失中的"经济损失"不包括有形的财产损害,纯粹经济损失的发生不与受害人的财产或人身损害相联系

  • 标签: 浅析经济损失
  • 简介:<正>《经济法论丛》是由著名经济法学家漆多俊教授创办并主编的专业性法学集刊,主要刊载经济法学前沿研究成果,涵括经济法基础理论、市场规制法、国家投资经营法、宏观调控法等各子部门法以及跨部门法研究的学术论文、译作、学术综述等。《经济法论丛》创刊于1998年,每年出版两卷。2008、2012年连续人选CSSCI来源集刊。

  • 标签: 宏观调控法 市场规制法 经营法 部门法 前沿研究成果 国家投资
  • 简介:<正>《经济法论丛》是由著名经济法学家漆多俊教授创办并主编的专业性法学集刊,主要刊载经济法学前沿研究成果,涵括经济法基础理论、市场规制法、国家投资经营法、宏观调控法等各子部门法以及跨部门法研究的学术论文、译作、学术综述等。《经济法论丛》创刊于1998年,每年出版两卷,迄今已出版23卷。2008年开始入选CSSCI来源集刊。

  • 标签: 前沿研究成果 注释体例 学术论文 匿名审稿 市场规制法 法学研究者
  • 简介: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直朝着法治经济方向努力,不断强化经济立法,完善宏观调控,规范政府职能。市场经济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不仅是强调经济民主、经济秩序和经济法制,更重要的还是科学规范、协调和理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权限关系。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需要最大化调动中央与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充分发挥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织、管理、监管、调控等方面的职能,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依法运行。

  • 标签: 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 中央政府 地方政府 经济职权
  • 简介:作为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之后的最严重经济衰退,始于2008年的经济危机事实上已经成为另一场经济萧条。这场灾难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内在的系统风险,因此它标志着以自由市场竞争为基本特征的资本主义制度遭遇了一次重大失败。除了担负经济监管职能的政府之外,经济学职业界对这场危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过去三十年间的主流经济学特别是宏观经济学和金融理论研究在方法论上存在重大缺陷,有用的理论建树乏善可陈。经济学职业界在经济危机爆发前后的表现均令公众大失所望,凸显了这一学术领域所面临的危机。当下的经济危机和经济学危机为中国经济发展和经济学研究提供了教训与启示。中国经济学界尤其应当警惕市场原教旨主义在认识论上的谬误和实践中的危害。经济学等社会科学研究者必须约束意识形态前见,以实用主义的态度面对并致力于解决真实世界中的问题,并不断寻求新知,追求自我超越。

  • 标签: 经济危机 萧条 经济学 方法论 意识形态
  • 简介:2011年,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民生得到较大改善,实现了“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但同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运行仍处在变化的敏感期,“两难”或“多难”问题增多,既要抑制物价过快上涨,

  • 标签: 经济热点 问题解析 经济社会发展 “十二五” 增长态势 经济运行
  • 简介:译者前言:这里刊栽的译文选自20世纪上半期俄罗斯著名经济学家鲍里斯·布鲁兹库斯(BorisD.Brutzkus)的《苏维埃俄国的计划经济》一书。布鲁兹库斯,1874年10月生于立陶宛,1908年在彼得堡农学院任教,1918年任彼得堡农业研究所教授,作为俄罗斯一流的农业问题权威,1922年任农业人民委员部彼得格勒省农业计划委员会主席。

  • 标签: 布鲁兹库斯 苏俄 计划经济 社会主义 战时共产主义
  • 简介:人才是新兴经济经济转型中的关键战略性资源。本文以新加坡经济转型阶段中的人才战略和政策措施为研究脉络,全面阐述其人才培养、引进和配套政策的主要内容。结合新加坡人才战略实施的市场条件和制度的可移植性分析,提出中国在借鉴新加坡人才战略模式上的制度适应性和政策建议。

  • 标签: 经济转型 人才战略 新加坡 制度可移植性
  • 简介:身处经济社会的我们,几乎无时无刻不与一些似懂非懂的经济概念碰面,了解清楚这些词汇的准确内含,对我们的学习、生活、工作都有益处。银行准备金率日前,央行在连续数次上调银行准备金率后,下调了银行准备金率。这一措施意味着什么呢?存款准备金,也称法定存款准备金或存储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是限制金融机构信贷扩张和保证客户提取存

  • 标签: 应懂 应知应 懂经济
  • 简介:近几年,国外学术界反对“气候变暖威胁论”和“人类活动导致气候变暖”理论的声音越来越多,人们对气候变化的恐慌和对低碳的热情正在消退,而低碳经济的发展和主流舆论似乎全然不顾其理论基础动摇的事实。世界各国围绕碳减排展开的博弈正在白热化和复杂化,发达国家发起的低碳经济和新能源潮流或将令世界经济重新洗牌。该文指出,应兼听不一样的声音,重新看待低碳和低碳经济。发展中国家应及时认清发达国家的意图,划清节能环保和低碳之间的界线,积极采取相应的经济和政治措施。

  • 标签: 二氧化碳 低碳 低碳经济 节能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