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人民教育家陶行,原名陶文浚。26岁,由于受明代理学家“知行合一”学说的影响,他将自己的名字改为“知行”。后来,他发明了学做合一的教育方法,又把“做”规定为“在劳力上劳心”。这就很自然地相信“行是之始,

  • 标签: 陶行知 “知行合一” 教育方法 教育家 名字 自然
  • 简介:陶行的思想能够随着时代的演变而不断进步。他原名陶文濬,后来赞成“知行合一”的命题,改名陶知行。以后又认识到实践应在认识之前,“行是之始,是行之成”,又改名陶行。他原来赞成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观点,后来在实践中纠正了他原来的认识,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他自己身体力行,脱下西装革履,穿上布衣草鞋,同大家一

  • 标签: 社会即学校 知行 教学做合一 教育思想 教育家杜威 教育即生活
  • 简介: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日本帝国主义者不仅企图使中国沦为其殖民地,还妄图沦为其侵略亚洲"以战养战"的资源供给地.为此,它大肆搜刮金银,疯狂抢夺物资,破坏中国经济.日军占领东三省后,通过强征掠夺,使其在华经济实力急剧增大,大有超过美、英等国之势.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中国共产党肩负着抗日重任,制定了克敌制胜的正确路线,实现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共同抵抗日军的野蛮进攻,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今天重温中日双方鲜为人的金融争夺战,对继续清算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罪行,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中金融 金融大战 鲜为人知中
  • 简介: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早年为宣传变法而创办了“一会三报”,即强学会、《万国公报》、《中外纪闻》、《强学报》。其时,康有为十分看中报纸的特殊功效,他在上光绪皇帝书中,多次提到“设报达聪”的建议。他以为欲变法,非开通民智不可,而欲开通民智,亦“非有报馆不可”。为此,他倾注极大精力开设报馆,倡言变法。在《万国公报》发行不久,康有为即称“报开两月,舆论渐明”、“识议为之一变”、“渐新法之意”,言辞间不无得意之神色。然而好景不长,康有为京城之举很快便引起了封建顽固势力的强烈不满,而这股势力的总后台即权倾一时的慈禧太后。结局不言而喻,“一会三报”尚未形成气候,即遭清廷查封。在京城一片萧瑟的气氛中,

  • 标签: 康有为 《知新报》 《时务报》 澳门 梁启超 孙中山
  • 简介:'山东大汉',以侠义刚直闻名天下。从'盗跖'到赤眉黄巾,从黄巢到梁山好汉,其豪迈神威,是不是透露出了山东人性格的一点特征?史称'齐楚多辩',山东涌现了晏婴、邹忌,鲁仲连、东方朔等众多杰出的辩智之士,难道会是偶然的吗?孔子、邹衍、孟子等的学说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孙武、吴起、孙膑、诸葛亮、戚继光等对古代军事理论做出了卓越贡献;氾胜之、贾思勰、王祯堪称古代农学家之翘楚;刘勰的《文心雕龙》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文学理论的成熟;还有数不胜数的文学家、艺术家,……。山东儿女贡献了多少智慧才华.我们呈献给大家的只是齐鲁英才的几组剪影,但'窥一斑以见全豹',从这里我们是否也可以想见'人杰地灵'的山东风采呢?

  • 标签: 梁山好汉 闻名天下 邹忌 方朔 邹衍 文学理论
  • 简介:<正>1979年,在编撰《丁玲著作年表》和《丁玲研究资料》的过程中,我发现从二十年代到1957年“反右”前夕,丁玲有八十多篇文章从未结集过,于是想将它们编成《丁玲集外文选》以飨读者。不料却遇到了一点小小的麻烦。在沈从文先生1934年出版的《记丁玲》和《记丁玲续集》(良友公司版)中,引用了丁玲写给他的八封信的片断。我将这些片断抄录后,兴冲冲地去找丁玲同志,提出可否将这八封信收入《丁玲集外文选》?丁玲同志不仅当即断然拒绝,而且非常认真地对我说:“袁良骏,你要研究我,

  • 标签: 丁玲 沈从文 胡也频 袁良骏 外文 续集
  • 简介:晚清时期。广州出现了适应城市社会救济需要而以商人行会为主导的民间慈善组织——善堂。是广州晚清时期一个引人注目的社会现象。从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先后设立于广

  • 标签: 《九善堂碑》 民间慈善组织 碑刻 水利纠纷案
  • 简介:著名话剧、电影表演艺术家白杨于1996年9月18日病逝,噩耗传来,使我悲痛不已。我与他们夫妇相处前后约30年。尽管十年动乱中给他们扣上特务、黑线人物等帽子,可我始终坚持我的直觉:白杨、蒋君超都是好人。初识白杨1963年初夏,我参加了驻上海空军组织的编创反映飞行员家庭生活的多幕话剧活动。剧本初稿出来后,邀请上海的作家和艺术家于伶、黄佐临、白杨、蒋君超、李天济等对剧本提意见。大家在座谈会上及个别交谈中,都提了很多宝贵意见和建议。特别是白杨、蒋君超,约我们到家里去

  • 标签: 白杨 飞行员 体验生活 艺术家 部队招待所 始终坚持
  • 简介:<正>近来,有不少人询问陶行先生提倡的生产劳动教育和我们所提出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有什么区别.也有人认为陶先生所提倡的"生产教育"和我们今天的"勤工俭学"没有多大区别.我在这个问题方面,发表一些意见,供大家评价陶先生的学术思想时做个参考.陶先生开始提倡生产教育大约在1927年左右.他在《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一文中说:"活的乡村教育,要教人生利.他要叫荒山成林,叫瘠地长五谷.他要教农民自立、自治、自卫.他要叫乡村变为西天乐国,村民都变成快乐的活神仙."大家都知道当1927年大革命失败之后,中国共产党正在以大无畏的精神单独

  • 标签: 生产教育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克思主义 劳动教育 陶行知 中国共产党
  • 简介:一代名将郭运陈全仁唐王朝在与内乱和外患的斗争中,涌现出不少为维护多民族国家安定统一局面而屡建功勋、名垂史册的杰出人物,陇籍名将郭运就是其中的一位。郭运(665~721),字逢时,唐朝瓜州晋昌(今甘肃安西县)人。唐高宗李治麟德二年至唐玄宗李隆基开...

  • 标签: 唐王朝 吐蕃各部 经略使 代名 西域 西突厥
  • 简介:<正>我今天的发言是代表赵杰、张蕙、张文选、刘美娟、王顺禧五位同志和我自己,发表我们对陶行先生教育思想评价的意见.我们认为陶行先生是中国教育史上重要的人物.是中国资严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的"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对中国教育界有很大影响.评价陶行先生教育思想,在目前开展教育思想上的两条道路的斗争具有很大意义.在党的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敢想、敢说、敢做的共产主义风格的教育下,我们勇敢地参加了这次讨论.我们都是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教育战线上的新战士,意见不成熟,认识很浮浅,很可能有错误,请同志们批评.

  • 标签: 陶行知教育思想 民主教育 社会主义 教学做合一 历史人物 政治态度
  • 简介:65卷本的新编《河南省志》(含100部分志,约2000万字)已经出版了,这是河南省文化建设事业中的大事,可喜可贺。中国自古就有“盛世修志”的光荣传统。中国修志的历史源远流长。仅以河南而论,如果从东汉光武帝刘秀下诏修《南阳风俗传》算起,至今已有1900...

  • 标签: 河南省 河南人 资治 新方志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三为主”
  • 简介:清康熙三年(1664),水西宣慰使安坤、乌撒土府安重圣联合南明永历王部下皮熊反清,清廷命平西王吴三桂进剿,与安坤、安重圣战于水西各地,这次战争被称为“吴王剿水西”。历史上的水西与水东以鸭池河东西划分,即今织金与普定的三岔河、平坝的波朵河、清镇的凹河及黔西与修文的六广河为界。水西在今贵州境内包括黔西、金沙、大方、织金、纳雍、毕节、赫章、威宁、水城等县市,蒙语称水西为“亦奚不薛”,时水西全境共12则溪、48目(部),纳雍是水西战争的主要战场,至今还留有不少古战场遗迹。

  • 标签: 古战场 大屯村 中国 历史发展 贵州
  • 简介:<正>陶行先生是一位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也是一位爱国主义者.他毕生致力于农村教育和普及教育的事业,数十年如一日地辛勤劳动着,这种苦干实干的精神,的确令人钦仰!可惜用以指导陶先生思想的理论基础,不是辩证唯物主义,而是实用主义,这就使他的教育思想和无产阶级教育思想始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为了对陶先生教育思想作出比较正确的评价,有必要先简略地谈谈陶先生所倡导的生活教育.生活教育的三大主张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这三大主张是导源于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学说.

  • 标签: 教育思想 生活教育 教学做合一 普及教育 教育方法 陶行知
  • 简介:程家柽是中国同盟会的发起者与重要领导者。国民党元老张继曾评价说,孙中山是革命的倡导者,黄兴是革命的实行者,程家柽是革命的组织者,其作用可与孙、黄并列。然而,程家柽的光芒却远不及孙、黄那么耀眼。由于他长期在清廷营垒里进行地下革命工作,他在辛亥革命前后的...

  • 标签: 孙中山 袁世凯 革命党人 善耆 民主共和 张之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