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9 个结果
  • 简介:客家文化的海外播是加强海外客家华族文化认同的重要渠道。客家山歌是客家文化的代表,保护好海外客家山歌资源,运用山歌在海外客家族群中的情感纽带作用,对推进海外客家华侨华人的统战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立足新加坡,对新加坡客家山歌的文化资源和发展困境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围绕海外统战工作的目标,进一步探索了客家山歌在新加坡统战工作中的运用与保护策略,以期在实现海外统战发展的同时,客家山歌也能够得到良性的传承与保护。

  • 标签: 客家山歌 海外统战 新加坡 海外传播
  • 简介:汉调皮黄腔随着闽、粤的海外关系流传到了东南亚。特别是粤剧,从清末开始,除传到东南亚地区外,还传到了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古巴等地。闽、粤有三个唱皮黄腔的剧种,它们有个共同的特点。据我1982年去闽西和粤东采访汉剧老艺人及有关业务研究人员(陈坤福、罗恒报、邓景舟、丘煌等同志)所得的资料来看,汉剧不仅在东南亚各国演出,还播下了汉剧的种子,并生根开花。早在光绪初年“荣天彩”班到泰国等处演出,受到了当地华侨的热烈欢迎。清宣统初年,“老三多”班,是个大戏班,有百余演员,到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等国演出,长达三年多时间,演出效果甚佳影响很大,使南洋群岛的华侨戏曲爱好者先后成立了业余戏班,如:新加

  • 标签: 湖北汉剧 外江戏 向国外 皮黄腔 东南亚 新加坡
  • 简介:唐明皇李隆基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唐代诗人自居易所著的长篇史诗《长恨歌》,清代剧作家洪昇所著的戏曲《长生殿传奇》等许多文学作品、野史小说中都有“太真外传”这个情

  • 标签: 《太真外传》 《大唐贵妃》 戏剧艺术 梅兰芳
  • 简介:《韩诗外传》卷六:“事强暴之国难,使强暴之国事我易。事之以货实,则货单而交不结;约契盟誓,则约定而反无日;割国之强乘以赂之,则割定而欲无厌。事之弥顺,其侵之愈甚,必致宝单国举而后已。虽左尧右舜,未有能以此道免者也。”

  • 标签: 《韩诗外传》 文史 文学作品 文学评论
  • 简介:"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电影《夜宴》出现过的这首诗歌,相传是中国诗歌历史上第一首被翻译的诗歌,从壮语翻译成汉语。据传,这首诗翻译于公元528年,可见翻译在我们中国,特别是诗歌的翻译,历史非常悠久。虽然如此,但是总有人说,诗歌的翻译,经常是牛头不对马嘴。莎士比亚的名著《仲夏夜之梦》,它中间有这么一幕:一个叫Chris的人对另外一个叫Burger的人说"thouaretranslated"。

  • 标签: 诗歌文化 中国诗歌 传播策略 《仲夏夜之梦》 《夜宴》 莎士比亚
  • 简介:今本《韩诗外传》广泛征引先秦秦汉间旧说。这种对旧说的杂引,影响着后人对《外传》文本价值的判断。而从《外传》有关心性、天人等重要思想问题的讨论来看,《外传》引述旧说并不仅仅是为了记录和保存旧义,其对旧说的接纳和改造依循、贯彻着自己的思想意图,所述旧说构成了《外传》阐发新义的重要素材。

  • 标签: 韩诗外传 采杂说 整合 心性 天人
  • 简介:郑和(1371-1435年),本姓马,名三保,回族,云南昆阳人。从1405年至1433年,他先后进行了7次大规模的远航,从西太平洋穿越印度洋,跨过马六甲海峡,远赴红海和非洲东岸,到达非洲南端的好望角,足迹遍布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帆舟所至,与各国建立了良好的外交关系,同时开展了互通有无的国际贸易活动,沟通了亚非的海上交通,促进了亚非各国政治经济的发展。他开辟的21条远洋航线,总航程超过7万海里,相当于绕地球3周有余,无论在航海史、外交史,还是对外贸易史上,都谱写了辉煌的篇章。

  • 标签: 郑和下西洋 马六甲 丝绸之路 印度洋 海上交通 东南亚
  • 简介:70年前,在中国近代史上那场最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中,有着强烈爱国情怀的海外赤子,用他们的正义呼声、力量凝聚、无私奉献、乃至生命与鲜血,为祖国赢得这场战争的彻底胜利,演绎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和彪炳史册的"赤子功勋"。早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初,广大海外侨胞群情激愤,同仇敌忾。从东南亚到世界各地,凡有侨亲的地方,都纷纷成立了抗日救国团体。

  • 标签: 海外侨胞 抗日救国 民族解放战争 抗日战争 中国近代史 爱国情怀
  • 简介:笔者在日本研修和学习期间,利用业余时间收集祖国的古钱币,现将其中二枚介绍给大家。乹封泉宝(见彩页4)。小平钱,直径26mm,穿径6.5mm,重3.5g,生坑,钱缘锉齿,包浆自然,

  • 标签: 回流钱币 海外回流 钱币鉴赏
  • 简介:《韩诗外传》卷八第二十六章“齐景公使人为弓”条(参见许维通校释《韩诗外传集释》,中华书局1980年版,页297)有“蔡人之子”、“蔡人之夫”。“齐景公使人为弓”一事与刘向《列女传》卷七《辩通》“晋弓工妻”文句大同小异,唯后者所载之事与晋平公有关,而《韩诗外传》为齐景公时事。今本《韩诗外传》凡为“蔡人”处,《列女传》均为“繁人”。

  • 标签: 《韩诗外传》 《列女传》 中华书局 公使 校释 刘向
  • 简介:一、"不管是谁统治中国,只要能使中国强大,使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我就赞成他。"1965年7月20日,新华社播发了一条爆炸性的新闻,前国民党代总统李宗仁先生乘飞机从海外归来,上午11时到达北京。消息播出,震惊世界。

  • 标签: 李宗仁 海外 幸福生活 新华社 代总统 国民党
  • 简介:众所周知,郑和于明永乐三年(1405年)开始他伟大的七下西洋的航程。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明成祖命太监郑和等下西洋谕访各国,郑和受命后率船队从太仓刘家港开航,船队达福建长乐后等候季风,季风来临后,船队开洋,先后到达了占城、爪哇、旧港、苏门答腊、锡兰山等地,最后到达古里,并在古里立碑。永乐五年九月初二,船队回到国内。

  • 标签: 郑和 海外 出使 船队 明成祖 刘家港
  • 简介:七世纪初传入中国的《银蹄金角犊子经》,历史上一直被当作"疑伪经"看待。该经虽于唐以后失传,但它所讲述的佛本生故事,通过讲唱、本生故事绘画、民间故事等形式,历经宋元明清而传至当代,并影响到朝鲜半岛、蒙古、阿拉伯等广大地区,在不同国家、民族与宗教文化中传播交流,变形衍生。本文围绕敦煌写本与传世文献的记载,结合佛教遗存、壁画等材料,对此经典及其衍生故事在一千多年里的中外传播演变的过程、形态进行考察,剖析内涵,梳理脉络,厘清源流,以期为认识中外文化的交流传承提供一个有益的视角与例证。

  • 标签: 佛本生故事 敦煌写本 金牛太子 中外交流 讲唱 壁画
  • 简介:<正>中国人对外国的游览和了解,可推溯到一千多年前.其实,从客观上讲,唐僧到西天取经,也带有旅行的成份.因而,史书《大唐西域记》(简称《西域记》),或称《西域志》、《西域传》、《西域行传》、《玄奘别传》和小说《西游记》,亦可看作是海外游记专著之始.《西域记》是由唐释玄奘(602—664)口述,释辩机编的,共计十二卷.唐释玄奘是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缑氏镇附近)人,俗称唐僧,通称三藏法师,佛教法相宗创始人.辩机为道岳法师弟子,曾参与玄奘译经,后被腰斩.书成于唐贞观二十年(646年).以玄奘赴天竺(今印度、巴基斯坦一带)求法亲历和闻见的138个城邦、地区、国家为目,记其历史、地理、交通、物产、民俗、文化、宗教、政治、经济等情况,共12万余字.范围西抵今伊朗和地中海东岸,南达印度半岛和斯里兰卡,北至中亚南部和阿富汗北部,东迄中南半岛和印度西亚一带.此书既是研究佛教、中国新疆和中亚、南亚社会历史与中西交通的珍贵文献,也是窥见各国名胜古迹、风光风物、民俗风情的开山之作.书中所记阿耆(焉耆)、屈支(库车)和波谜罗川(泊米尔)、恒逻斯城(江布尔)等,多为史传所未载,有裨于唐西北民族与地理的研究.而且对摩揭陀国事叙述特详,尤为治印度史所必不可缺.现代学者对印度王舍城旧址、鹿野苑古刹、阿旃陀石窟

  • 标签: 《走向世界丛书》 小说《西游记》 洋务运动 中国近代史 伊斯兰教 古籍
  • 简介:福建华侨华人闯荡海外,历尽艰辛。100多年来,不少人在波诡云谲的商海中,凭着非凡的智慧和胆略,掘金刨银,独领风骚,为居住地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并因此被业界誉为“大王”。

  • 标签: 华侨华人 海外 经济发展 居住地
  • 简介:华侨文物是伴随着华侨的产生而产生的,广泛留存在海外。赴海外征集华侨文物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工作,与在国内开展文物征集的方式方法有所不同。本文根据中山市近几年赴海外征集华侨文物活动的经验,对赴海外开展征集工作的方式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 标签: 海外 华侨文物 征集 方式
  • 简介:2009年12月22日下午,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意大利和东南亚等13个国家的“首期海外华裔青年禅武文化专修班”教练、学员及媒体记者一行近60人到达湛江市,开展为期三天的传统文化参观学习活动。

  • 标签: 湛江市 青年 华裔 海外 参观学习活动 传统文化
  • 简介:中国近代以来,许多外国传教士及经商者来到中国,如果他们对中国艺术文化有兴趣的话,多多少少会带一些中国古文物回去,尤其在清末民初时期为最,这些古文物,包括中国钱币,最后不是捐献给博物馆,就是在市场被拍卖掉,所以在海外遗珍之古钱,可以从拍卖物或博物馆的藏品而得知一二.

  • 标签: 中国 拍卖 经商 市场 海外 钱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