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4 个结果
  • 简介:古人有句俗话:学会《增广》会说话,学会《周易》会算卦。这告诉我们,一提起被誉为'群经之首'的《周易》,我们的第一印象常常是:它是卜卦之书.客观地说,卦确实是《周易》的根本,也是我们研读《周易》的基础。不懂卦,就不懂《周易》。所以,我今天就从卦这个角度,和大家聊聊《周易》。孔子曾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可以无大过矣'(《论语·述而》),这说明

  • 标签: 卦智慧 易卦
  • 简介:  筚路蓝缕bìlù-lánlǚ  [释义]  筚路:指柴车;蓝缕:破衣服.驾着柴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伐木开山).形容创业的艰辛.……

  • 标签: 成语筚路蓝缕 易错成语
  • 简介:写下这个题目,确实有点风马牛不相及,为什么要将两个毫不相关的名字扯在一起,是因我亲耳听了这种离奇的讲解。前段时间应同学之邀,赴山西省大同市云冈石窟游览,走到第8窟前,听到一位导游这样讲解:"门拱西壁的这尊五头六臂的雕像名为鸠摩天,又称为鸠摩什,是后秦时的一位高僧。

  • 标签: 鸠摩罗什 云冈石窟 大同市 山西省 讲解 游览
  • 简介:<正>安庆制是太平天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本文想就安庆制的时间问题,进行一次比较详细的考证。关于安庆制的时间人们一向使用的史料是:一、张德坚《贼情汇纂·卷一》:“石达开……癸丑八月奉伪令赴安庆一带安民,十一月回江宁,以伪燕王秦曰(日)纲代之。甲寅八月,官军自岳州水陆下剿,杨贼遣

  • 标签: 石达开 太平天国 安庆 新政策 杨秀清 天京
  • 简介:历史上荀爽、虞翻等学者用汉卦气学的一些说法对《周易》经传所作出的种种解说,与《周易》经文之间存在着难以弥合的矛盾,皆牵强附会,顾此失彼。这说明《周易》经文制作时根本没有“卦气”观念包含在其中。

  • 标签: 周易 易传 汉易 卦气
  • 简介:甲骨文“日”为一表示天气现象的词语。本文通过对甲骨文“日”卜辞比较全面的考察,认为“日”为“变天”说不能成立,应当释为“日出”,即出太阳,并进行了论述。

  • 标签: 甲骨文 易日 变天 出太阳
  • 简介:国朝尚书刘南垣公,告老家居。有直指使者,以饮食苛求属吏,郡县患之。公曰:'此吾门生,当开谕之。'俟其来款之,曰:'老夫欲设席,恐妨公务,特留此一饭。但老妻他往,无人治具,家常饭,能对食乎?'直指以师命,不敢辞。自朝过午,饭尚未出,直指饥甚。比食至,惟脱粟饭、豆腐一器而已,各食三碗,直

  • 标签: 南垣 治具 对食 郡县 一饭 坦公
  • 简介:清末民初的蔼其①是著名的文化学者,研究客家文化的先驱。除名著《客方言》外,尚未刊行的手稿有《壬子旅行记》《东三省游记》《庚申年日记》《辛壬杂稿》《联语录存》《联诗杂什》《己冬随笔》《读骚随笔》《松风漫钞》《先荣谱》等和一些散页。本文根据其手稿及族谱、墓碑及讣告等资料,撰写传记,记述蔼其的故乡、家世、仕途及其为客家文化所做的贡献,展现其从京官到庶民,从山乡教师到中大教授的曲折生涯,再现上世纪初传统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

  • 标签: 传统知识分子 客家文化 《客方言》 文化学者 清末民初 心路历程
  • 简介:<正>公元18世纪,是西藏社会风云变幻莫测、战乱频仍的年代.这一时期,西藏出现了一位叱咤风云的杰出人物。他就是赫赫有名、屡建功勋的爱国民族英雄——颇鼐.颇鼐一生历经数次战争。其中主要有:反击准噶尔军侵扰西藏的斗争(1717年);协助配合清军围剿青海卜藏丹津的叛乱,防止其战火蔓延西藏的战斗(1723年);平息西藏地方上层噶伦间争夺权势的斗争(1727年)等等。他总是坚定不移地站在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的立场上,尊重清中央政府,禀承朝旨办事,故深得清廷的倚重和赏识,累官至台吉、扎萨克一等台吉、孜本、噶伦、固山贝子、贝勒、多贝勒、郡王等等。

  • 标签: 西藏社会 五世达赖喇嘛 准噶尔部 驻藏大臣 颇罗鼐 后藏
  • 简介:金庸本名查良镛,金庸是'镛'字一分为二而来的。金庸小说的热潮由20世纪70年代开始,金庸的武侠小说最初连载于报纸,后印刷成书,家喻户晓。孚(本名承勋)是金庸的伯乐,在孚的鼓励与推动下,金庸才开始创作《书剑恩仇录》,最终在十七年间创作了十五部小说,成为新派武侠小说名家。

  • 标签: 《明报》 书剑恩仇录 新派武侠小说
  • 简介:2009年6月11日上午,在北京八宝山公墓,出现了“万人送京”这样一个罕见的感人场面。京同志的英年早逝,引起了我对18年前一件往事的回忆。

  • 标签: 罗京 同志 场面
  • 简介:30多年前,吏目这地名在我心中,是同农民、知青以及离家远行等连在一起的。其实它离省城贵阳并不远,从油榨街出去,经龙洞堡往龙里猫场方向走十来里就到了。但对当时还在城里小学读书、生活范围不外乎以大十字为圆心、以黔灵公园为半径的我来说,这段路程仿佛间隔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 标签: 中国 当代 散文 作品赏析 《重走罗吏目》
  • 简介:隆基是中国著名的政治活动家、中国民主同盟创始人之一。1957年反右斗争开始之后,他成为"中国第二号右派",也是最终没有得到正式平反的五名右派之一。隆基晚年孑然一身,唯一的亲属是同父异母的弟弟兆麟。兆麟为"死无葬身之地"的"四家兄"料理了后事,冒着风险保存了隆基的遗物。

  • 标签: 罗隆基 中国民主同盟 毛泽东 国民党 遗物 保存
  • 简介:全羊席是主料全席之中的一种款式。在我国,主料全席的款式比较多,其中全龙席、全风席、全麟席、全虎席、全牛席、全鱼席、全狗席、全素席等不下几十种。在所有的主料全席中,资格最老、席面最大、变化最巧、评价最高的,当推号称“屠龙之技”的全羊席。

  • 标签: 全羊席 款式 中国 饮食文化 历史发展 烹制特点
  • 简介:蜀中《》学,自古以来负有盛名。《宋史·隐逸传》说,有一个叫郭曩氏的人,世世代代居住在南平。他的始祖在汉代是严君平的老师,历代以《易经》象数之学相传。又说,大学者程颢、程颐年轻时随父亲到成都,见到一个箍桶的篾匠,拿着一本书在读。走近一看,原来是《易经》。兄弟俩觉得很惊讶,想要考考他。哪知篾匠先开口问道:“你们学过这个吗?”又指着《易经·杂卦》中的“未济男之穷”一句,叫他们讲解。兄弟俩看出篾匠有些来头,于是很谦虚地向他请教。篾匠简要地说道:“三个阳爻都错位了!”二人听了,深受启发,获益非浅。第二天又专门前去拜访,却再也没见到篾匠了。后来袁滋到洛阳,向程颐请教《》学方面的问题。程颐就对他说:“《》学发达要数四川嘛,你怎么不到那里去学呢?”

  • 标签: 《易》学 程颐 《易经》 谯定 蜀中 奇人
  • 简介:2008年,英国《独立报》报道了一条叫人啼笑皆非的新闻:一家在学界享有盛名的德国研究机构,为配合一期有关中国专题的学术刊物的发行,特意选了五行看似是诗句的中文繁体字印在封面上,想让读者一看便产生阅读兴趣。殊不知,这几

  • 标签: 泛政治化 误读 阅读兴趣 研究机构 韩国人 繁体字
  • 简介:墓志是洛阳北邙山上新近出土的唐代墓志,志主郑出自荥阳郑氏,系中唐仕人。墓志完整记载了郑的家族世系、婚宦、政绩及生平经历等情况,有助于中古时期荥阳郑氏家族研究。郑由明经入仕,曾先后任幕府僚佐、州郡刺史、京都郎官。志文记录了郑贞元年间在荆州的政府救荒中倡议并实施了工赈,弥补了传世文献相关记载的不足,对于研究中唐时期的荒政具有重要史料价值。郑在经学与文学方面也颇有建树,撰有《三传异同》十七卷,可补两《唐书》经籍、艺文二志。郑墓志由外甥朝议郎、尚书刑部郎中李正辞撰文,其人也是当时工书擅文的仕人。

  • 标签: 郑易墓志唐代荒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