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正>(Khrom)一词,至少在十几份敦煌藏文写本中出现过。按现代藏文理解,其词意大约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曰“市场”、“集市”、“众人集中之处”、“城市”;二曰“军队”、“军旅”。因此,国内外藏学家们通常译成“市场”,也有译为“军团”的。在著名的吐蕃编年史中,“出现了三次。第一次出现在鼠年(公元676年,唐高宗仪凤元年)条,其中讲到:这年夏天,吐蕃大相赞悉若引兵至突厥,国内外藏学家对这句话的翻译主要有以下几种:1、“东布前往赤雪湖参观市场”;2、“(赞悉若)向赤雪城供菜”或曰“董卜躬自收克热木”;

  • 标签: 吐蕃 节度使 词义考 敦煌 编年史 藏学家
  • 简介:2001年6月,在河南省巩义市一座汉代夫妻合葬墓中出土了一件“金鸟饰”,造型别致精巧,鲜见于中原地区出土汉代文物。本文通过对文献、汉代图像及实物资料的对比分析,提出“金鸟饰”即金胜的观点,同时对“胜”的其他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 标签: 汉代 金鸟饰 金胜
  • 简介:本文从《全宋诗》中选取若干词目,并考释其干宋时的意义。宋诗里的许多词目,表面意义普通而实际意义非常特珠,为阅读构成一定障碍,很有考释必要。这是一项大型研究宋诗语言计划其中一个课题的证验之作。

  • 标签: 翩翩 落落 崎岖 落节 端然 渴羌
  • 简介:某些词,相互间在意义上存在着一定关系,明显属于一类.凭借这一点,它们可以相互对应.造成类似对应的词有多种,主要包括数目词的相互对应、方向词的相互对应、颜色词的相互对应反议词的相互对应、同义相互对应、相关对应等六种形式.

  • 标签: 词组合 词义 对应
  • 简介:古希腊语βáρβαρο一词,意为"所有说非希腊语的民族",1中译一般作蛮族。此词与另一个希腊语词βαρβαρóφωνων的涵义及其联系,自古以来就存在很多争议,其中涉及古希腊人蛮族观念的变化问题。本文拟辨析西方学者的有关论说,并且略陈管见。

  • 标签: 古希腊语 拉铁摩尔 《伊利亚特》 TONGUE 荷马史诗 卡里亚人
  • 简介:东汉赵晔所撰《吴越春秋》,隋唐《经籍志》皆著录为十二卷,自元至今所存各种版本均为十卷,元徐天祜指其“殆非全书”。本文援引《史记》注、《文选》注及《水经注》,辨析了“殆非全书”说的正误,揭示出所佚两卷的核心内容及其卷次,指出前人所谓所佚两卷为“西施至吴”和“范蠡去越”不能成立。

  • 标签: 《吴越春秋》 辨识
  • 简介:有客家研究者对我的“本地说”进行辩驳。这很好,学术有争论,有利于研究深入发展,去伪存真,不断接近客观事实。经过切磋琢磨,论者自身也在进步。遏制了学术论争,势必是非定于一尊,招致荒谬流传的弊端。我提出“本地说”,是对“南迁说”认真思考之后,发觉它有很大的缺陷。当然,我的论说也不严密,需要进一步修正。我希望在交换意见中发现问题,取长补短,期于完善。

  • 标签: “同化” 客家 辨识 学术论争 取长补短 研究者
  • 简介:'浑言'(又叫'统言'、'泛言'、'散文')、'析言'(又叫'专言'、'对文')是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用得相当多的训诂术语。根据我们的初步统计,段注中使用'浑言'、'析言'的条目,共有251个,所涉及到的全都是实词中的名词(191条)、动词(56条)和形容词(4条)。深入研究段注中'浑言'、'析言'所涉及到的词语,搞清它们之间的词义关系,对于正确理解'浑言'、'析言'这两个术语的具体含义和用法特点,进而剖析探讨段氏的词义理论,加

  • 标签: 浑言 析言 《说文解字注》 段氏 专言 怨耦
  • 简介:云冈石窟第12窟中,与埙相配使用的横吹管乐应是古篪。这符合文献对其形制的动态记载,也符合孝文帝迁洛前广罗民间散佚音乐遗产的历史背景,反映了“埙篪相和”的音乐文化内涵。过去将这一乐器辨识为“义觜笛”,是误读文献以致僵化认识器物演变的结果。

  • 标签: 云冈石窟第12窟 埙篪相和
  • 简介:对孤竹、伯夷史实的辨识及评价龚维英一司马迁极其推崇伯夷,置《伯夷列传》于《史记》70列传之首。《传》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1].举世混浊,清土乃见。”太史会显然是以他人之杯酒,浇自己之块垒。伯夷生活的年代在公元前十二或十一世纪之未,是殷未周初...

  • 标签: 孤竹国 《史记》 甲骨文 殷商文化 “正义” 男性生殖器崇拜
  • 简介:在民族院校汉语言文学系进行古汉语词义教学,必须注意词义发展、演变的历时性的特点和词义的系统性,注重词义义素的分析;古今词义的差异,有其演变的规律,不可割断历史,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给学生一个完整、系统的古汉语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归纳、运用古汉语词义的能力.

  • 标签: 民族 古汉族词义 教学
  • 简介:对皋陶与其裔族的族属和史实的辨识龚维英皋陶和皋陶族众隶属古东夷族团。东夷族团里有不少族先后融入古华夏族团,两大族际的畛域很早就泯灭了。皋陶生活的年代大致在夷、夏合流的早期。那时,夷、夏融合的气氛虽然融洽,但毕竟不能画上等号。皋陶不是炎黄裔孙,他属于东...

  • 标签: 皋陶 东夷族 《史记·五帝本纪》 高阳氏 华夏族团 《左传》
  • 简介:地方是文化地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当文化地理学与其他人文地理学分支交叉时,“地方”则为其他人文地理学分支提供了分析的基础。本文结合英美地理学刊物中若干涉及“地方”研究的文章,挖掘了地方的概念和内涵,以期对人文地理学诸分支提供学术支撑。本文的结论是:地方研究可支撑经济地理学文化转向和制度转向的研究;支撑区域地理学地方营销和旅游地理学旅游目的地营销的研究;支撑城市地理学公众参与式城市规划方案的制定;支撑政治地理学的选区策略制定。因此,“地方”作为文化地理学的核心概念,其存在意义是为其他学科提供学术营养,同时,文化地理学对地方的研究也可以使得文化地理学的社会应用能力更强。

  • 标签: 地方 文化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分支学科
  • 简介:本文旨在进一步说明韩儒林先生所论元代宫廷大宴“只孙宴”俗称“诈马宴”的“诈马”一词来自波斯语(jamah衣服)实属确切不易。蒙元制度,仅获赐只孙服(一色衣,又称纳石失衣〈波斯语斟Jamaha-yinaij)者才有与宴资格,对其所乘马匹装饰则并无规定。元后期文士见闻预宴贵族大臣所乘众多马匹装饰华丽,排列举行国宴的金帐外,蔚为壮观,遂将译语“诈马”(又作“爹马”)误解为装饰华丽的马。古汉文历史文献中将译语汉字转为汉语意义理解者不少,此又一例。

  • 标签: 诈马 汉语 外来语 演变 词义 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