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住院慢性精神病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的组织与管理,促进其自我生活能力的康复。方法通过对患者采取讲解、典型示范、观摩、督促、制定激励机制并配合心理护理等方面进行组织与管理。结果通过合理的训练和管理,使慢性精神病患者的精神衰退得到明显改善,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促进其自我生活能力的康复。结论合理的组织与管理是保证康复训练顺利进行的关键,加强住院慢性精神病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与管理,可使患者重新建立起自我服务的能力,为其回归社会做好准备。

  • 标签: 住院慢性精神病人 生活自理能力训练 组织 管理 初探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中风护理单元对中风患者临床效果、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10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90例中风患者,按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行中风护理单元模式护理,比较两组治疗护理前后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护理后,观察组FMA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风护理单元可有效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临床效果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中风护理单元 中风 临床效果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价值。方法收集近几年我院的患者,按11的配对比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入院后接受早期康复治疗,对照组不进行干预。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Berg平衡功能量表和Barthel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Berg平衡功能量表和Barthel评分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Berg平衡功能量表和Barthel评分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康复治疗能够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康复治疗 脑卒中 平衡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平衡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抽取院内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9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后,将其分为对照组、干预1组与干预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1组与研究2组均实施运动想象疗法,对比以上三组患者治疗4周后及治疗8周后的FMA评分、BI指数评分及肌力评分。结果治疗4周后,研究1组脑卒中患者的FMA评分、BI指数评分及肌力评分均明显优于研究2组与对照组,与此同时,研究2组患者的FMA评分、BI指数评分及肌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研究1组与研究2组的FMA评分、BI指数评分及肌力评分无明显差异且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想象疗法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平衡能力,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运动想象 脑卒中 平衡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目的探讨针灸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效果。方法将8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42例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43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日常生活能力、肢体运动功能等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70%,对照组为71.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FMA评分与Barthel指数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FMA评分与Barthel指数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内科治疗及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针灸治疗能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促进肢体运动功能康复,提高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

  • 标签: 脑卒中偏瘫 针灸治疗 肢体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脑梗死患者在躯体致残的同时,心理残疾也十分严重。国外研究发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症发生率为40.1%。抑郁症的出现不仅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也妨碍其神经功能恢复。本文旨在探讨对脑梗死后抑郁症的患者早期心理干预的积极作用。

  • 标签: 脑梗死 抑郁症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优质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到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脑梗死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脑梗死常规护理方法,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将两组的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I)评分对比。结果护理1、3、6个月后,观察组的HAMD评分及BI评分均好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可作为有效治疗方案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干预 脑梗死 心理状态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于2015年2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6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E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指数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利于患者早日康复,临床应用价值极高。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脑梗死 神经功能缺损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风护理单元对中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应对方式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给予观察组患者中风护理单元护理,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基础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日常生活能力及应对方式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提升,P<0.05。结论中风护理单元能有效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应对方式,效果显著,可在中风患者护理中推广运用。

  • 标签: 中风护理单元 中风 日常生活能力 应对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作用于老年脑血管出血患者中,对于改善其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50例老年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5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入早期康复护理。结果两组患者在干预后的运动功能评分和生活能力评分上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中加入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方法值得借鉴。

  • 标签: 老年脑出血 早期康复护理 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目的探讨多学科合作的出院计划模式对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HSLE)病人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59例HSLE病人按照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干预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制定并实施个体化多学科合作的出院计划模式。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HSLE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评价病人的社会支持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出院前24h、出院后1、6个月干预组Brthel指数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出院后1、6个月干预组主观支持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6个月干预组对支持的利用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学科合作的出院计划模式能有效提高HSLE病人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支持度。

  • 标签: 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 出院计划 日常生活活动 社会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功能锻炼对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12月期间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骨一科行髋关节置换术的6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康复功能锻炼。比较两组髋关节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随访1、3个月,对照组Harris髋关节评分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功能锻炼能显著改善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促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 标签: 康复功能锻炼 股骨颈骨折 术后恢复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外治针对中风(气虚血淤证)患者日常生活评定(ADL)提高的效果评价方法对比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了中医外治后康复训练的疗效。采用60例中风患者,30例常规康复(对照组)30例常规康复+中医外治(实验组);康复治疗时间均为4周,均采用日常生活评定表的分值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治疗后的效果。结果对照组的30例患者4周后统计ADL评分提高42%;实验组30例患者4周后统计ADL评分提高50%;对比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提高8%。结论将中医外治加入常规康复训练后,有助于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评定。

  • 标签: 中风 中医外治 日常生活评定(AD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