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质控小组联合专业小组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 2019年 5月 -2020年 5月我院 84例妇产科手术患者,行手术室常规护理质量管理的 42例为普通组,增加专业小组、质控小组的 42例为研究组,对比护理质量及医生满意度。 结果 研究组卫生管理评分( 97.12±1.07)分、感染控制评分( 96.26±1.39)分、仪器设备评分( 96.73±1.82)分、护理文书评分( 97.08±1.48)分高于普通组, P<0.05。研究组医生满意度( 92.86%)高于普通组( 71.43%), P<0.05。 结论 在妇产科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成立专业小组及质控小组后,手术室护理质量提升明显,且医生满意度较高。

  • 标签: 专业小组 质控小组 护理质量管理 手术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急救医疗小组(MET)的实施情况,了解呼叫MET的时间、科室、疾病、原因等特点,为改进MET的救治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经MET治疗的呼叫记录。记录呼叫MET的季度、时间,MET救治患者的性别、年龄、入院时间、科室、入院诊断、呼叫原因,以及MET到达后的现场操作和结局等信息。结果2015至2018年4年间共呼叫MET 846次,第一、第三季度呼叫比例相对较高,分别占28.0%(237/846)和26.5%(224/846);呼叫时间主要集中在日间08:00 —19:59,占72.2%(611/846)。在MET救治的患者中,男性占64.3%(544/846),多于女性的35.7%(302/846);以60岁以上老年人为主,且随年龄增长MET救治比例逐渐增加,主要集中在80~89岁人群,占51.5%(436/846)。呼叫MET的科室主要为内科〔80.5%(681/846)〕、外科〔18.8%(159/846)〕和妇产科〔0.7%(6/846)〕;入院诊断前3位疾病依次为呼吸系统疾病〔31.6%(267/846)〕、神经系统疾病〔20.8%(176/846)〕和循环系统疾病〔9.9%(84/846)〕。呼叫MET原因分析显示,在生命体征异常记录中,以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异常比例最高〔27.8%(235/846)〕。经MET抢救后,7.3%(62/846)的患者当场死亡,48.7%(412/846)转入重症监护病房(ICU)进一步治疗,另有41.9%(354/846)的患者留在本科继续观察。结论2015至2018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MET启动情况在各年间相对稳定,多集中在第一、第三季度日间08:00 —19:59;MET救治患者多为80~89岁男性,以内科呼吸系统疾病为主,SpO2异常出现最多。在之后MET的实施中可根据以上特点在管理上加以侧重。

  • 标签: 急救医疗小组 早期预警 呼叫 实施情况
  • 简介:摘要儿童股骨头骨骺缺血性坏死(Legg-Clavé-Perthes disease,LCPD)又称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扁平髋、股骨头软骨病、股骨头幼年变形性骨软骨炎等,1910年Legg(美国)、Clavé(法国)和Perthes(德国)3位研究者发现并报道,简称Perthes病,发病年龄以4~8岁最常见,男女比例为5∶1,单侧多发,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发病率为0.2/100 000~19.1/100 000[1,2]。近年来,国际Perthes病研究小组(International Perthes Study Group,IPSG)对该病有更进一步的研究。IPSG成立于2012年,由来自超过10个国家的40多位儿童骨科医生及研究者组成,该组织为患儿及医疗社区普及Perthes病的客观以及循证医学知识,并致力于探索该病的未知领域,并通过共同研究后解决这些问题。现就该组织对Perthes病分型、治疗、影响及评估预后因素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儿童 股骨头骨骺缺血性坏死 预后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深入研究在科室护理管理中应用质控小组后患者对科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20年3月至2020年9月康复科、针灸科、内科、门诊等科室的104名患者分别应用质控小组管理和常规质控管理开展科室护理管理,对比不同时期患者对于科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干预后,患者对科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在科室护理工作中应用质量控制措施,有利于提高科室工作质量,故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质控小组 科室护理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静疗小组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选取 2019年 1~ 10月期间本科收治的 220 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11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的输液管理由静疗小组负责。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输液途径、静脉输液不良反应(药物外渗、非计划性拔管、静脉炎)以及患者对输液治疗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静脉输液途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输液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观察组患者对输液治疗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 在护理风险管理中,静疗小组应用价值较高,可提高风险管理效果,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静疗小组 护理风险管理 应用
  • 简介:摘要: 重症加强护理病房 (Intensive Care Unit ,简称 ICU) 是一个特殊的护理单元,在先进的医疗设备以及技术精湛的医务人员协助下对病人进行观察、治疗和护理,在救治危重病人时需要经验较为丰富、素质较高的医务人员来进行,以便减轻病人的痛苦,挽救病人的生命。随着医疗技术的持续进步, ICU 是一个关注危重病人、挽救病人生命的重要部门。 ICU是现代医院的代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 ICU ,医务人员运用现代高科技医疗设备以及先进的现代医学理论,对危重病人的器官功能进行监测和改善,高效掌控病人的病情进展,使病人顺利度过危险期。基于此,文章详细分析了 ICU护理小组对危重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

  • 标签: ICU护理小组 危重病患 护理质量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输液治疗小组模式在综合医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靖江市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900例,其中2016年1~12月行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300例接受常规护理干预,2017年1~12月和2018年1~12月行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600例均接受静脉输液治疗小组模式护理干预。比较静脉输液治疗小组模式实施前(2016年)、后(2017年、2018年)静脉输液工具选择比例、护士静脉输液质量考核评分以及用药错误、静脉炎等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2017年、2018年静脉留置针、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使用比例均显著高于2016年,一次性钢针使用比例均显著低于2016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018年静脉留置针使用比例均显著高于2017年,一次性钢针使用比例显著低于2017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017年、2018年静脉输液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8.00%、3.67%,均显著低于2016年的15.00%,2018年静脉输液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2017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2017年、2018年护士士静脉输液质量考核评分均显著高于2016年,2018年护士士静脉输液质量考核评分显著高于2017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静脉输液治疗小组模式在综合医院中应用效果显著,降低了静脉输液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了静脉输液质量以及护士静脉输液治疗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质,值得临床重视。

  • 标签: 静脉输液治疗 静脉输液治疗小组 静脉输液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静脉化疗中,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发挥的作用。方法:将 90例进行治疗的肿瘤患者分为两组,各 45例。给予常规静脉输液护理的患者称为对照组,在对照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再增加由静脉护理小组进行护理的患者称为观察组。结果:增加了静脉治疗护理小组护理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低于未增加静脉治疗护理小组护理的概率,且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也较高。结论:在静脉化疗中,静脉治疗护理小组护理能够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 标签: 静脉治疗护理小组 静脉化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护理风险管理中静疗小组的作用进行评价。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类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输液管理过程中无静疗小组参与,观察组则在输液管理中有静疗小组负责,对两组患者的输液途径、静脉输液不良反应,以及患者对输液治疗的满意程度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输液途径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输液治疗的满意程度相对更高,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护理风险管理中,静疗小组的作用非常重要,由静疗小组来负责输液管理,一方面能够使患者接受更好的静脉输液途径,另一方面能够有效降低输液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促进护理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静疗小组 护理风险管理 输液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静疗小组对临床护理工作的影响。 方法 :在我院 2019 年 1 月 ~2020 年 1 月收治 的住院静脉治疗的 患者 100 例,以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组内 50 例,接受常规静疗护理)和实验组(组内 50 例,加用静疗小组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 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满意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次数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 结论: 在对接受静脉治疗的患者执行护理时,采用静疗小组护理能够有效的减轻其因静脉治疗受到的损伤,提升其治疗满意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静 疗 静疗小组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静疗小组的组建对静疗工作产生的影响情况。方法:通过随机抽选的方式,选择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接受住院静疗患者共计40例,作为参照组,对其展开常规静疗干预;并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40例接受住院静疗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对其进行静疗小组管理,对两组患者的干预质量进行对比。结果:在1次穿刺成功、导管有关感染、导管功能不佳、静脉炎等发生情况,实验组各项发生率明显优于参照组,两组比较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结论:在静疗工作展开中,推行静疗小组管理措施,有利于提高静脉输液效果,降低静脉炎、感染等不良情况的发生。

  • 标签: 静疗小组 静疗工作 影响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对 静疗小组在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作用进行分析 。方法:选择 2017 年 6 月~ 2018 年 6 月医院收治的 200 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100 例。观察组产妇在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中实施静疗小组,对照组产妇在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中实施常规管理,比较两组产妇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满意度为 93.00 %,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的药物外渗发生率为 2.00 %,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的静脉炎发生率为 5.00 %,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在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中应用静疗小组,取得十分显著的效果,能预防产妇发生不良情况。

  • 标签: 静疗小组 产科护理 风险管理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静脉小组相关工作能否改善护理风险管理。 方法:选取 我科的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实验 干预 组和对照 干预 组 。对照干预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实验干预组在此之上加入静疗小组干预,比较不同护理方式的相关差异。 结果:实验干预组病人普遍对护理工作较为满意,静脉输液不安全事件发生率较对照干预组低。 结论:静疗小组可改善临床护理风险管理。

  • 标签: 静疗小组 临床 护理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妇产科质量管理中实施质控小组的作用。方法: 选取 2019 年 我 院妇产科实施质控小组管理前后的患者各 32 例分别为常规组和质控组,观察实施质控小组管理前后的护理质量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实施质控小组管理后,护理质量显著改善( P < 0.05 );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P < 0.05 )。结论:质控小组应用于妇产科质量管理中,不仅可提高护理质量,还可改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有助于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

  • 标签: 妇产科 质控小组 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质量管理小组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影响。方法:在我院的ICU护理管理中,采用建立质量管理小组的方法,对各个工作环节进行监督与改进。并利用回顾性分析,对质量管理小组建立实施前后的ICU护理管理情况,展开系统化的研究与分析。结果:在质量管理小组建立实施后,ICU护理管理的整体水平,出现了显著的提升。结论:在ICU护理管理中,通过建立与实施质量管理小组的方法,可以使护理工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显著提升,有效降低护理差错的发生概率,促进ICU患者的顺利康复。

  • 标签: 质量管理小组 ICU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糖尿病护理小组的实施方法及效果 。方法:本次研究中的观察对象均为本院在职的非糖尿病专科护理人员,共抽选 100 例,时间为 2019 年 4 月至 2020 年 1 月期间。组建糖尿病护理小组,并且由组员为上述护理人员展开相应培训,比较培训前后护理人员的糖尿病护理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正确掌握情况 。结果:培训后护理人员的空腹血糖正常值、低血糖血糖值、血糖仪校对、胰岛素注射部位、低血糖处理方法、常用胰岛素剂型以及胰岛素泵治疗机制正确掌握率均明显较培训前高, P < 0.05 。结论:糖尿病护理小组的实施有利于提升护理人员的整体护理水平与护理质量 。

  • 标签: 糖尿病护理小组 护理理论知识 操作技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组干预于住院患者压疮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 2016年 6月 ~2017年 6月住院患者( n=16450),未施行小组干预;我院 2017年 9月 ~2018年 9月住院患者( n=16542),施行小组干预;对比护理干预前、后压疮情况。 结果:护理干预前、后,住院患者的压疮发生率比较差异性显著,P< 0.05。 结论:压疮护理中应用小组干预于住院患者中,有助于有效预防压疮、减少压疮情况的发生,值得临床方面应用与推广。

  • 标签: 小组干预 住院患者 压疮护理 护理效果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疗小组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5月接收的静脉输液患者中,抽取 204名进行研究,随机将其分为实验 1组和实验 2组,让实验 2组接受常规护理模式的干预,由静疗小组对实验 2组患者进行管理,对两组的输液途径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与实验 1组相比,实验 2组的输液途径的舒适度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少( P< 0.05)。结论:在静脉输液患者护理风险管理中,通过静疗小组进行干预,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静脉输液安全性,价值大,值得应用。

  • 标签: 静疗小组 静脉输液 护理风险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静疗小组在输液患者相关感染中的应用效果与可靠性。方法 :选取 50例输液并发相关感染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与静疗组),每组 25例。常规组实行常规护理,静疗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静疗小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遵医嘱行为情况及满意度情况。结果:静疗组患者自我监测、定期检查、饮食控制、治疗依从性占比均高于常规组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静疗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 100%,明显高于常规组的 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静疗小组在输液患者相关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医院推广使用。

  • 标签: [ ]静疗小组 输液 相关感染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