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其他疾病误诊为尘肺病的情况,为提高尘肺病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尘肺、误诊、肺结核、肺泡微石症、结节病为关键词,检索1989年1月至2018年12月国内发表的有关其他疾病误诊为尘肺病的文献报道,共筛选文献34篇,对入选文献通篇阅读后提取病例报告时间、性别、病例误诊医疗机构、误诊疾病、确诊医疗机构、确诊疾病、确诊依据、误诊人数、误诊原因等信息并进行分析。结果其他疾病误诊为尘肺病的病例共计118例,以肺结核(43例,36.44%)、铁末肺沉着病(18例,15.25%)和结节病(17例,14.41%)居多;误诊原因位居前3位的是对疾病认识不足(94例,79.66%)、胸片质量差(45例,38.14%)、缺少鉴别诊断(23例,19.49%);动态观察+合格胸片是纠正诊断的主要手段(49例, 41.53%),其次为综合检查+有效治疗(32例,27.12%)。结论肺结核是其他疾病误诊为尘肺病的主要病种,误诊的主要原因是对疾病认识不足,动态观察及合格胸片能提高尘肺病的诊断准确率。

  • 标签: 误诊 尘肺 肺结核 铁末肺沉着病 结节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期保健对出生缺陷以及其他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有哪些方法:20191月至201912月接受婚前保健的100位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标做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0名女性,不对其进行孕前保健知识的宣讲,观察组女性50名,对其进行专门的孕前保健措施宣讲。并跟随这100名女性的后续怀孕、产检和分娩情况,获得相应资料,分别对比两组孕妇的分娩情况,预防措施以及优生认知率比较。结果:观察组孕妇由于通过了孕前保健,所以其预防措施和优生认知率都明显要比对照组患者高,新生儿的缺陷率也更低,两组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前保健对出生缺陷及其他不良的妊娠结局具有十分积极的改善作用,能够通过提高孕妇的自身保健意识,同时间接的提高母婴分娩的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孕前保健 出生缺陷 不良妊娠结局 新生儿缺陷
  • 简介:摘要由于数据质量和机会抽样的影响,通过与对照组比较获得的对治疗效果/差异的估计存在不确定性。尽管如此,有时作者仍然会使用统计学显著性检验做出明确的陈述,即治疗之间"无差异"。2001/2002年发表了一项评估Cochrane系统评价摘要的调查,1 212篇系统评价摘要中有259篇(21.3%)对"无差异"或"无效"提出了错误的声明。我们重复了这一调查,以评估2017年已发表的Cochrane及其他系统评价摘要中此类声明的频率。共调查2017年发表的Cochrane系统评价摘要和其他系统评价摘要中各643项随机研究,剔除仅涉及研究方案、缺少结论或不包含任何结论相关信息的系统评价摘要。调查过程中采取了减少偏倚的措施。声明为"无差异/无效"者,在460篇Cochrane系统评价摘要中有36篇(7.8%),218篇其他系统评价摘要中有13篇(6.0%)。在2017年发表的Cochrane系统评价中,"无差异/无效"的错误声明比2001/2002年发表的系统评价摘要中有实质性减少。我们希望这反映出2017年的调查为减少偏见和不一致的判断而做出了更大努力,以及对摘要措辞的审阅更加谨慎。对效果的陈述还有许多其他方式的错误,这些问题也必须加以解决,因为它们对卫生和健康研究会产生不利影响。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认知我国COVID-19疫情发展规律,分全国、湖北省、中国其他地区(以下简称"湖北域外地区")三类疫情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方法使用传染病动力学中的分块房室模型对现有数据进行拟合并估计参数,用定参后的模型对未来疫情发展进行模拟。结果湖北省与湖北域外地区模型拟合参数及在不同人群中的转移模式具有一定地理差异性,湖北域外地区显示出更好的态势。预测湖北省和湖北域外地区现有确诊病例降至0人的时间分别为2020年5月和2020年4月。结论预测疫情可于2020年5月下旬结束,充足的医疗资源投入和对疑似人群进行更加全面和准确的排查,对控制疫情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疫情预测 疫情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他汀类药物联用风险,保障用药安全。 方法 选取联用他汀类药物存在风险事件者100例研究,自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总结相关资料,分析用药风险。结果 他汀类药物+降压药出现42.00%的风险事件,对比其他,存在数据差异(P<0.05);肌肉毒性发生率高于其它类型不良反应,差异显著(P<0.05)。 结论 他汀类药物+降压药用药风险大,以肌肉毒性为主,需做好防范与处理工作。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联合用药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使用后所致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开始于2019年11月,结束于2020年11月,研究期间选择在我院接受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治疗的患者共计80例作为主要分析对象,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混子的用药类型和用药后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所有的患者均接受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药物类型涉及到1代至4代,共包含:头孢替唑钠、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头孢呋辛钠、头孢拉定、头孢曲松钠、头孢米诺钠等7中类型,以上7种药物造成的不良反应例数和不良反应率分别为:48.75%(39/80)、11.25%(9/80)、8.75%(7/80)、8.75%(7/80)、8.75%(7/80)、7.5%(6/80)、3.75%(3/80);其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的为头孢替唑钠,与其他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有明显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所造成的临床表现中,有45例属于全身损害,所占比例为(56.25%),相比其他临床表现而言,其占比最高,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中除了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使用后所致外,还有13例用药不合理所致,分别是联合用药不当、重复用药、用法不当、用量不当等,分别有2例、2例、5例、4例,所占比例分别为(15.38%)、(15.38%)、(38.46%)、(30.77%)。结论:在临床中使用其他药物和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的治疗方法,对临床疗效的提高有着积极作用,但联合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因此,在用药前要充分了解药物配伍禁忌,并详细掌握药学特征,以此为基础进行药品配伍,促进临床用药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提高。

  • 标签: 头孢菌素类药物 其他药物 不良反应 观察分析
  • 简介:摘要2019年12月以来我国陆续出现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引起的以肺部病变为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干咳、气促、外周血白细胞不高或降低以及胸部CT改变等,严重者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随着对本病的认识不断加深,近期内已连续6次修订诊疗方案。新冠肺炎患者通常在发病前14天内有武汉或其他新冠肺炎传播地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或曾接触过来自疫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或为集聚发病。但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临床以呼吸道症状前来就诊的患者的流行病学史已越来越模糊,各级综合医院陆续面对新冠肺炎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挑战。现将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肺部影像学特征,与北京协和医院历年收治影像学表现为弥漫性肺病的其他肺部感染及非感染性疾病进行比较,尝试找出其相似及不同之处,为新冠肺炎鉴别提供线索,保证精准诊疗。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临床表现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诊断,鉴别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他汀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用时所致的不良反应 。 方法: 选取 2017 年 9 月 -2019 年 9 月在我院治疗的 46 例患者进行研究,均是使用他汀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用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对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不良反应中,肌肉毒性发生率最高,他汀类药物中,辛伐他汀最易引起不良反应,他汀类药物与降压药联用时,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均有显著差异( P < 0.05 )。 结论: 他汀类药物应用中,辛伐他汀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最高,与降压药联用,会增加不良反应出现的几率,多表现为肌肉毒性,临床上需要注意调节用药方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药物联用 不良反应
  • 简介:摘 要:目的 观察并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后的不良反应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2019年 1月~ 2020年 5月间因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后发生不良反应的 50例患者临床资料,观察并统计所有患者临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其主要发生原因。结果 组内 50例患者头孢菌素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头痛、失眠、意识模糊、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呼吸困难、皮肤瘙痒、皮疹、肾功能障碍:血尿、蛋白尿、耐药菌株数量增加、水肿、白细胞指数下降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其中主要以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消化系统不良反应、过敏反应为主,其发生率分别为 30.00%、 26.00%、 20.00%,其次为肾功能障碍、二重感染、其他类型不良反应等,其发生率分别为 18.00%、 18.00%、 16.00%;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用药后各不良反应类型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单独用药发生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头孢菌素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用容易引起多种不良反应,临床医生在用药时需要科学、安全,必要时需要问询药师,提高联合用药安全性。

  • 标签: 头孢菌素类 联合用药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非肠道病毒71型(EV71)非柯萨奇病毒16型(CA16)肠道病毒(其他型肠道病毒)感染手足口病患儿的排毒时间,以及重组人IFNα2b喷雾剂干预治疗对其排毒时间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杭州市儿童医院收治住院的其他肠道病毒感染手足口病患儿共159例,在入院2 d内同时采集患儿粪便和咽拭子样本,通过荧光定量PCR法进行病毒检测。对实验室确诊资料完整的87例患儿咽部及肠道排毒情况进行追踪和随访,实验组采用重组人IFNα2b喷雾剂干预治疗(52例),对照组用开喉剑喷雾剂治疗(35例),观察两组病毒转阴情况。结果159例患儿治疗第1周时粪便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阳性,第2周时出现转阴病例,至第6周全部转阴。重组人IFNα2b喷雾剂干预治疗对其他肠道病毒型手足口病5~7 d咽部排毒的累计转阴率为54.0%,高于对照组的4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82,P>0.05);两组肠道病毒累计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1,P>0.05)。结论其他肠道病毒感染手足口病患儿第2周出现肠道病毒转阴。重组人IFNα2b喷雾剂干预治疗一定程度略提高咽部排毒转阴率。

  • 标签: 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 IFNα2b 排毒时间
  • 简介:摘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全身状态(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Physical Status, ASA-PS)分级系统作为术前评估工具被广泛应用于成年人,但是否适用于小儿仍存在疑问。文章回顾了ASA-PS分级系统的历史沿革及其在成年人中的应用情况,介绍了ASA-PS分级系统在儿科应用中信度的研究,并分析其在儿科应用中信度不高的原因,还介绍了ASA-PS分级系统以外适用于儿科的术前风险评估系统。希望未来能建立针对儿科的术前评估系统或者对现有ASA-PS分级系统进行修订以适应儿科需要。

  • 标签: 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全身状态分级系统 术前评估 风险评估 儿科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磁共振弥散峰度成像(DKI)在鉴别肝细胞癌(HCC)与其他肝脏良性结节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12例肝脏原发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计150个肝脏结节,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结节组(56个,包括局灶性结节增生26个、血管瘤24个、肝腺瘤6个)和HCC组(HCC 94个)。所有患者均行DKI(b=0、50、200、400、800、2 000 s/mm2)成像,计算不同模型参数值:扩散率(D)、峰度(K)和单指数模型表观扩散系数(ADC)。采用Logistic回归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来比较各参数鉴别HCC与其他肝脏良性结节的诊断效能。结果HCC组ADC、D、K值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1.172(0.389) ×10-3 mm2/s、1.751(0.759)×10-3 mm2/s、0.013(0.315),良性结节组分别为1.670(0.675)×10-3 mm2/s、2.510(1.186)×10-3 mm2/s、0.162(0.223),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ADC、D、K值鉴别HCC与其他肝脏良性结节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5、0.779和0.722,截断值分别为1.238×10-3 mm2/s、1.881×10-3 mm2/s和0.056,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分别为87.5%、59.6%、76.7%(ADC),83.9%、62.8%、76.0%(D)和75.0%、60.6%、70.0%(K)。结论DKI参数值D、K及常规扩散加权成像参数值ADC均可以用于鉴别HCC与局灶性结节增生、血管瘤及肝细胞腺瘤,ADC值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高于D、K值。

  • 标签: 局限性结节状增生 肝肿瘤 磁共振成像 弥散 表观弥散散系数 D值 K值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奥卡西平单用及合用其他抗癫痫药物治疗癫痫部分性发作的比较。方法 选取本院 92例癫痫部分性发作患者开展研究,标本纳入时间为 2018年 01月 -2019年 12月,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 46例。分别实行卡马西平治疗和奥卡西平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对比治疗成效。结果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且和参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相对较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在对癫痫部分性发作患者所进行的治疗中,奥卡西平单药治疗能够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奥卡西平 抗癫痫药物 癫痫部分性发作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全国肿瘤登记地区肾及泌尿系统其他癌发病死亡数据估算全国2015年肾及泌尿系统其他癌的发病与死亡情况。方法按照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制定的审核方法和评价标准评估全国501个肿瘤登记处上报的2015年肿瘤登记数据,共368个肿瘤登记处的数据符合纳入标准。提取肾及泌尿系统其他癌(ICD10:C64-C66,C68)数据,按地理位置(东部、中部、西部)、城乡、性别、年龄分层计算发病率和死亡率,结合2015年全国人口数据估算全国肾及泌尿系统其他癌发病、死亡人数。人口标准化率按照2000年中国标准人口结构(中标率)和Segi′s世界标准人口结构(世标率)进行计算。结果2015年全国肾及泌尿系统其他癌新发病例数为7.42万例,其中男性4.69万例,女性2.73万例,发病率为5.40/10万,中标率为3.57/10万,世标率为3.56/10万。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新发病例数分别为5.34万例和2.08万例,发病率分别为6.93/10万和3.45/10万,中标率城市地区高于农村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新发病例数分别为3.92万例、2.06万例和1.44万例,发病率分别为7.60/10万、4.47/10万和3.63/10万,中标率依次降低。2015年全国肾及泌尿系统其他癌死亡病例数为2.71万例,其中男性1.69万例,女性1.02万例,死亡率为1.97/10万,中标率和世标率均为1.21/10万。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死亡病例数分别为1.95万例和0.76万例,死亡率分别为2.53/10万和1.26/10万,中标率城市地区高于农村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死亡病例数分别为1.34万例、0.84万例和0.51万例,死亡率分别为2.61/10万、1.83/10万和1.30/10万,中标率依次降低。结论中国肾及泌尿系统其他癌疾病负担在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之间以及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之间存在差异,应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肿瘤防治工作。

  • 标签: 肾肿瘤 肿瘤登记 发病率 死亡率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