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斜视患者眼前节血液供应的变化。方法横断面研究。收集2016年11月至2021年12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接受虹膜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的16例(16只眼)斜视患者,按是否存在眼外肌直肌损伤以及直肌手术史分为2个组。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眼科检查和眼肌检查,并行ICGA检查,通过眼前节照相机获得图像,记录前臂-虹膜循环时间、虹膜充盈完成时间、开始消退时间、消退完成时间等指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对比2个组虹膜灌注情况,采用Pearson及Spearman相关性检验,分析前臂-虹膜循环时间、虹膜充盈完成时间与年龄、病程的关系。结果16例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6例;年龄(49.2±13.2)岁,病程2~31个月。眼外肌无损伤组7例,眼外肌损伤或手术组9例,2个组年龄、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眼外肌无损伤组与眼外肌损伤或手术组前臂-虹膜循环的时间[M(Q1,Q3)]分别为18(18,21)、22(20,24)s,虹膜充盈完成时间分别为(13.86±1.95)、(12.22±3.60)s,2个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前臂-虹膜循环时间与年龄、病程不相关(r=-0.033、-0.079,均P>0.05);虹膜充盈完成时间与年龄、病程不相关(r=0.057、-0.119,均P>0.05)。矩阵散点图显示,眼外肌损伤或手术组中,年龄高于总体平均数(49.2岁)且前臂-虹膜循环时间达中位数(20 s)以上患者有3例(2例合并垂直肌肉损伤),病程大于6个月且前臂-虹膜循环时间达中位数以上患者有3例(均合并垂直肌肉损伤),均大于眼外肌无损伤组(各1例)。结论ICGA显示,病程2个月以上眼外肌损伤或有手术史的斜视患者眼前节血液供应与眼外肌无损伤斜视患者无差别,年龄及病程与眼前节虹膜血管再灌注无相关性,垂直眼外肌受累对眼前节血液供应影响较大。

  • 标签: 斜视 眼前半段 虹膜 血管造影术 吲哚花青绿
  • 简介:1临床资料例1,女性,80岁,因双眼视力下降20d,于2002年3月来我院眼科就诊,视力检查:右眼0.3,左眼0.5,眼压:双眼14mmHg(1mmHg=0.133kPa).双眼晶体轻度混浊,黄斑区色素紊乱,中心凹反射消失,颞下有数个散在大小不等玻璃膜疣.初步诊断:双眼老年性黄斑变性.为进一步诊断行吲哚青绿脉络膜血管造影(indocyaninegreenangiography,ICGA)和荧光素钠视网膜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造影检查前详细询问病史,患者有糖尿病10年,无药物过敏史,无荧光眼底血管造影史,心电图检查结果正常,肝肾功能正常,按常规程序操作,先在前臂用吲哚青绿试验液做划痕皮试,20min后观察划痕处,无过敏反应,经肘前静脉缓慢注入1%荧光素钠稀释液5ml观察未见过敏反应,即刻注入25mg吲哚青绿粉剂加注射用水3ml溶解液和20%荧光素钠注射液3ml混合快速推入,注射完后无不良反应.但造影进行至5min15s时患者突然出现恶心胸闷,心前区不适,面色苍白,双腿瘫软,即刻平卧吸氧,肌肉注射地塞米松20ml,肾上腺素1mg,注射时患者出现意识不清,抽搐,尿失禁,呼吸表浅25次/min,脉搏微弱96次/min.血压80~40mmHg.用药10min后病情逐渐平稳,意识恢复,面色转为红润,心率76次/min.给患者口服温开水,继续观察3h血压,脉搏,呼吸直至正常.

  • 标签: 高龄患者 吲哚青绿荧光素钠 眼底血管造影 过敏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吲哚美辛栓的解热作用效果,进一步评价其疗效和用药安全性,为方便野外条件下或手术后卧床患者应用吲哚美辛栓,避免肌肉注射解热针剂(如柴胡注射液或安痛定注射液)或者药物(地塞米松注射液或者氢化可的松注射液)静脉滴注而达到直接解热的目的。方法对2008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219例体温达38.5℃以上高热病例使用直肠给药,观察其解热的效果,总有效率达84.36%,其中19例出现不良反应,包括轻度头痛和胃肠道反应等。结论吲哚美辛栓能有效地解除中枢性高热,尤其适用于卧床病例,但部分病例存在不良反应,临床上应用此方法比较便捷。

  • 标签: 吲哚美辛栓 解热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吲哚美辛麻醉应用。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个人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吲哚美辛具有明显的抗炎、解热、镇痛作用。

  • 标签: 吲哚美辛 麻醉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吲哚美辛在临床上的拓展应用以及在某些方面的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检索近年来有关文献资料。结果吲哚美辛除了在治疗急、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等方面的应用外,在其他方面也有其独特的疗效。结论吲哚美辛单独或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拓宽了临床使用范围。

  • 标签: 吲哚美辛 临床 新拓展应用
  • 简介:吲哚美辛是属于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具有强大的解热、消炎和镇痛作用。临床应用广泛,主要用于各种类型的关节炎、非关节炎骨骼肌疾病、抗风湿及头痛、牙痛和痛经等。特别近几年。用于小儿高热,除激素以外,其它解热镇痛药疗效不佳。无奈的情况下为取代的药物。但如果长期大剂量应用。可引起胃肠道损伤、肝肾功能损害、血液系统的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及变态反应症状等。为了预防和减少这些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的痛苦.这是临床治疗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 标签: 吲哚美辛 不良反应 临床应用 关节炎 预防 肝肾功能损害
  • 简介:摘要:目的 :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吲哚美辛栓退高热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为临床退高热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6年4月1日至2017年4月30日期间,接受治疗的104例体温超过39℃患者,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对参与研究患者分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则使用吲哚美辛栓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退热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退热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研究则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临床高热患者的治疗工作中,对患者使用吲哚美辛栓进行治疗,可有效对患者进行退热治疗,且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具有较高的临床研究价值。

  • 标签: 吲哚美辛栓 高热 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吲哚美辛滴眼液治疗电光性眼炎的实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临床统计32例电光性眼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6例,治疗组采用吲哚美辛滴眼液治疗,对照组采用氯霉素滴眼液和氢化可的松滴眼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实际临床症状,详细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愈11例,显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治愈6例,显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1.25%。结论吲哚美辛滴眼液治疗电光性眼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吲哚美辛滴眼液 电光性眼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激素类外用搽剂—复方吲哚美辛酊在多形性日光疹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103例多形性日光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3例外用复方吲哚美辛酊涂擦患处,每日3次。对照组50例外用艾洛松涂患处,每日1次。疗程均为2周,治疗结束后比较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用药第7天、第14天总显效率分别为69.8%和86.8%。结论复方吲哚美辛酊治疗多形性日光疹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多形性日光疹 复方吲哚美辛酊
  • 简介:摘要目的本课题旨在研究含吲哚美辛宫喜宫内节育器的避孕效果,为育龄妇女知情选择避孕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本中心自愿放置宫喜的育龄妇女120例,按宫内节育器放置常规操作,术后随访,记录受术者的不良反应、月经量、脱落及带器妊娠情况,抽血检查内分泌激素值。结果放置宫喜环3、6、12个月后,妇检正常,月经量无明显差异,内分泌激素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P﹥0.05)。结论育龄妇女使用宫喜环,未发现不良反应,且宫喜含吲哚美辛,能有效改善其他含铜宫内节育器导致的月经量增多、疼痛等不良反应。

  • 标签: 宫喜 吲哚美辛 宫内节育器
  • 简介:目的:测定吲哚美辛控释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流动相为甲醇-0.035mol·L^-1磷酸(77:23)。结果:两种胶囊剂血药浓度数据经3P87药动学程序拟合为一室模型,AUC分别为29.79mg·h·L^-1和27.08mg·h·L^-1;Tmax分别为3.78h和3.56h;Cmax分别为2.82mg·L^-1和3.2lmg·L^-1。结论:经双单侧t检验结果表明,两种胶囊剂为生物等效制剂,艾狄多辛胶囊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10.76±5.51%。

  • 标签: 控释制剂 生物利用度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艾狄多辛胶囊
  • 简介:目的:探讨经直肠给予消炎痛栓,预防前列腺增生术后膀胱痉挛的效果。方法:对100例前列腺增生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于术后经直肠给予消炎痛栓(吲哚美辛)100mg2次/天,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不给预防性用药,比较两组膀胱痉挛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中有10例(20%)发生膀胱痉挛,其中轻度8例,中度2例,重度。例;对照组中有27例(54%)发生膀胱痉挛,其中轻度为5例,中度16例,重度6例。结论:消炎痛栓的应用能有效预防前列腺增生术后膀胱痉挛的发生并减轻其痉挛程度。

  • 标签: 吲哚美辛 膀胱痉挛 前列腺增生
  • 简介:摘要许多药物、疾病可能对肠道造成损害,导致肠腔狭窄,其中药物因素中最常见的为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本文报道1例少见的NSAIDs吲哚美辛导致膈膜样肠病的病例,旨在提示临床需重视该类药物的罕见不良反应。

  • 标签: 膈膜样肠病 吲哚美辛 非甾体类抗炎药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吲哚布芬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现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纳入6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方案为单独应用氯吡格雷,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给予吲哚布芬,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中可应用吲哚布芬,其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临床应用效果较好,值得应用。

  • 标签: 吲哚布芬 氯吡格雷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吲哚美辛预防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胰腺炎患者的疗效。方法将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2例胆总管结石ERCP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术前30min加用吲哚美辛100mg肛塞,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栓剂,后两组均行ERCP术,观察术后两组胰腺炎发生率,采用Somogyi法检测两组术前及术后3、24h血清淀粉酶。结果手术前,两组患者的血清淀粉酶无显著差异,P>0.05。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在术后3h和24h的血清淀粉酶显著较低,P<0.05。就胰腺炎以及高淀粉酶血症发生来看,观察组上述两种疾病的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结论吲哚美辛对患者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具有预防作用,且具有便于使用、经济等优点,应用前景比较广泛。

  • 标签: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胰腺炎 吲哚美辛
  • 简介:血栓栓塞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而抗血小板治疗是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重要手段,其中吲哚布芬作为一种抗血小板药物,对于治疗及预防血栓栓塞性疾病有一定的疗效。现就吲哚布芬对高危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二级预防作用及其他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治疗价值,对移植血管或介入术后冠状动脉通畅性的维持作用方面做一综述,以期指导临床。

  • 标签: 吲哚布芬 血栓栓塞性疾病 抗血小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