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偏瘫脑瘫儿童上肢作业治疗临床体会。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4年01月~2015年05月收治的27例偏瘫脑瘫儿童患者,对其实施综合作业治疗过程,对其治疗前后的偏瘫上肢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系统评价。结果治疗前后患者的偏瘫上肢功能恢复情况发生了明显变化,其中治疗后III级-V级、VI级-VIII级以及IX级-XI级三个级段的分布情况为33.33%、44.44%以及33.33%,和治疗后患者的偏瘫上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偏瘫脑瘫儿童患者开展上肢作业治疗以及功能训练后,可以明显改善和恢复患者手臂、上肢等功能,不断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偏瘫型脑瘫儿童 上肢作业 临床体会
  • 简介:摘要:在国家高度关注医院发展的背景下,在各行业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形势下,健宫医院后勤部门提出了以价值为导向的流程再造价值管理策略,结合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通过加强后勤人员培训、流程再造、岗位考核优化,较好的实现了对后勤管理质量、效率、满意度的提升。

  • 标签: 医院 后勤管理 价值型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偏瘫脑瘫儿童患者治疗中,上肢作业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50例偏瘫脑瘫儿童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选患儿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治疗,干预组患儿则在此基础上接受上肢作业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干预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患儿,两组患儿的数据经对比后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偏瘫脑瘫患儿的临床治疗中,上肢作业治疗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 标签: 偏瘫型脑瘫 儿童 上肢作业 治疗 疗效
  • 简介:人本管理是管理理念的至高境界,是现代医院管理之魂。盛京医院始终围绕以人为本的理念开展各项工作,通过开展系统化的人文服务,即改善服务流程、完善基础医疗设施设备、美化就医环境和推行志愿服务等措施,体现对患者的人文关怀;通过开展医德教育、全员培训等系列活动,挖掘员工潜力,提高员工人文素养,使医院的医德医风建设和人文化服务水平迈上新台阶。

  • 标签: 人本管理 医院文化 人性化服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痉挛脑瘫患者采取作业疗法后对其精细运动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70例痉挛脑瘫患者,病例资料为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按照抽签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实验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而实验组采取作业疗法,观察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两组患者的精细运动功能情况。结果经治疗,实验组患者的精细运动功能评估总分(FMFM)高于对照组,两组的数据有差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作业疗法对于痉挛脑瘫患者具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精细运动功能,有利于患者康复。

  • 标签: 作业疗法 痉挛型脑瘫 精细运动功能
  • 简介:创建研究科室是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保持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发展模式。本文阐述了研究科室内涵特征,从科室管理、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交流合作和服务理念等方面总结了某医院创建研究科室的经验和体会,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与思考。

  • 标签: 研究型组织 研究型科室 科室管理
  • 简介:摘要作业治疗是康复医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我国作业治疗还存在定义不统一、流程不规范等情况。为了规范作业治疗的定义、范围、流程,促进作业治疗健康有序发展,中国康复医学会作业治疗专业委员会于2019年12月制订了《作业治疗实践框架》(2019版),结合作业治疗专业内涵和国际最新进展,梳理了作业治疗定义、范围、流程及注意事项。本文就《作业治疗实践框架》(2019版)具体内容进行介绍和解读,希望加深康复从业者对作业治疗的理解,更新作业治疗理念,规范作业治疗流程,培养良好作业治疗临床思维,提高作业治疗质量,更好地服务大众。

  • 标签: 作业治疗 作业活动 作业治疗流程 实践框架
  • 简介:现代生物技术已成为了医学类实验室的通用技术平台,这使得在高等教育中医学技术类人才培养具备了共性。成都中医药大学针对实践教学资源的实际情况,分析医学检验、卫生检验、生物技术专业学生所面向岗位群的知识内容和能力要求,与各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目标对接,构建了'三层次、三平台、四通道'的能力实践教学体系,通过不断实践,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 标签: 医学技术 实践教学 医学检验 卫生检验 生物技术
  • 简介:摘要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进步,我国对生态环保理念的提倡和重视度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我国作为世界水资源较为匮乏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率极低,因此采取专业合理的净水技术,来减少水资源浪费,提升我国水资源利用率便。而复合净水材料的应用也由此应运而生,其本身所具有的吸附特性完美满足了对水资源的净化要求,减少水资源污染同时有效促进我国水资源利用率;接下来本文将对复合净水材料的吸附特性与实践研究进行一定分析,并结合实际对其做相应整理和总结。

  • 标签: 复合型净水材料 吸附特性 实践研究
  • 简介:高等院校专业的教学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知识结构,关系到这个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目前我国的五年制医学检验专业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专业课程设置,比较接近美国实验室技师的培养内涵。为了适应21世纪医学发展的新形势,各级医院迫切需要有检验和临床有机结合的人才,即检验医师,它作为检验与临床之间架起的桥梁,不仅要掌握检验技术,又需熟悉临床知识。因此,医学检验专业医师系列培养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它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检验医学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医学检验专业 检验医师 教学改革 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护共同决策分级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8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8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传统分级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医护共同决策分级护理模式,对比两种模式下医护对护理分级相关内容的知晓率和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培训前后护士对护理分级相关内容知晓率均明显高于医生(P<0.05),共同决策分级护理培训有助于提升医护对护理分级相关内容的知晓率(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为(96.81±3.24)分、护理级别与患者病情和自理能力符合率为96.25%、患者满意度为98.75%,高于对照组的(89.64±5.21)分、62.50%和88.75%(P<0.05)。结论医护共同决策分级护理模式的实施与构建可以提升医护对护理分级相关内容的知晓率,更加准确的界定患者的护理级别,提高护理效果。

  • 标签: 分级护理 医护共同决策 护理质量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速康复理念下医护协同妇科护理门诊的实施效果。方法:2019年9月,建立医养结合妇科护理门诊。选择合格的妇科专科护士进行会诊,制定工作制度和内容,协助外科医疗团队改进患者院前检查、术前康复、手术安排和持续护理。还对协作护理诊所进行了质量控制。结果:患者和医生对护理门诊服务的满意度显著提高(均P<0.05)。结论:建立医护协同妇科护理门诊,可以有效提高科室的工作效率和患者康复质量,提高患者和医生的满意度。

  • 标签: 加速康复理念 医护协作型 妇科护理 门诊实践
  • 简介:摘要:康复医学是以提高病人生命质量且实践性比较强的一门新兴学科,其主要以恢复患者功能为主,通过专业的团队为患者实施康复治疗,并对患者康复情况予以评估[1]。在当前的教学中,如何提升康复治疗师的实践能力,是目前康复医学中面临的基本问题。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康复治疗学专业作业治疗方向师资培养与实践教学,旨在提高康复治疗师的临床实践能力。

  • 标签: 康复治疗学 作业治疗 师资培养 实践教学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现代社会,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世界人才需求的标准发生重大的变化,逐渐有单一性人才需求发展为应用人才,要求现代高校培养的学生不仅具有专业知识,还要具有专业技能,促使学生“专业”朝着“专长”发展。在当前职业教育中,实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促使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步骤,也是满足现代水需求的重要举措。文章主要以医学院检验技术的人才培养为研究对象,分析当前医学院人才培养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建设“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结合的基本体系,尝试提出培养应用人才实践能力的对策,为现代医学检验技术输送高素质的人才。

  • 标签: 医学检验技术 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
  • 简介:摘要讨论我院口腔高职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创新,以构建优质化实践教学体系,进一步强化学生未来对接工作岗位能力,培养服务于基层口腔医疗及保健的技能复合人才。

  • 标签: 口腔高职 实践教学 创新改革
  • 简介:摘要根据现今企业的需求和高职院校发展的需求,需要大量能工巧匠,本文提出了以具有“工匠精神”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新目标。高职院校培养“工匠”人才,应创造创新完善的教学方法、组建优秀的教师团队,引导学生养成淡泊名利与执着追求的信念,并在精益求精的技艺追求中感受快乐。

  • 标签: 工匠精神,高职院校,工匠型人才,人才培养
  • 简介:在全面搜集相关文献证据基础上,按照证据质量与推荐强度分级系统(GRADE)方法,制定了《神经根颈椎病针灸临床实践指南》,具体介绍了指南制定的目的、指南适用的疾病范围、针灸治疗神经根颈椎病的原则、干预时机及不同针灸治疗方案等。

  • 标签: 神经根型颈椎病 针灸疗法 临床实践指南
  • 简介:摘要人才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核心资源。作者总结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围绕人才培养、评价及考核3个关键环节,从提高人才培育起点、建立人才培养体系、自主制定人才评价标准、树立新"四唯"评价标尺、建立人才分类评价机制等方面,系统构建人才分层分涵育体系并组织实施的实践。自2016年实施以来,分析了人才分层分涵育体系在人才评价标准革新、学科梯队建设、部门间沟通协作方面取得的成效,并从转变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加大政策支持与经费投入力度、实行精细化管理、完善分层分人才评价指标等方面提出了促进人才队伍建设发展的针对性建议。

  • 标签: 卫生人力 人才培养 人才评价 人才考核 分层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