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2018年2月,Gupta等[1]建议将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成员重新分类。分枝杆菌最高水平中存在5个不同的单系分组(monophyletic groups),分别为Tuberculosis-Simiae(结核-猿猴,TS)、Terrae(土地,Te)、Triviale(次要,Tr)、Fortuitum-Vaccae(偶发-母牛,FV)、Abscessus-Chelonae(脓肿-龟,AC)。Gupta等由此建议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重新分类为5个,并依次对科和5个进行了描述。

  • 标签: 分枝杆菌科 分枝杆菌属 分枝酸杆菌属 分枝酸棒菌属 拟分枝酸杆菌属 分枝酸菌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7~14岁单纯性肥胖儿童与健康对照之间肠道拟杆菌相似性及多样性差别,探讨儿童单纯性肥胖对肠道优势菌的影响。方法收集30例7~14岁单纯性肥胖和30例同年龄段健康儿童的粪便样品,提取粪便菌群总DNA,利用拟杆菌16 s DNA种特异性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通过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离,获得肥胖儿童和健康儿童肠道拟杆菌的分子指纹图谱,进行多样性及相似性分析;同时测量肥胖和健康儿童的体质量、身高、体质量指数(BMI)、血压、血脂、瘦素(LEP)、血浆脂联素(ADP),探讨肥胖儿童与肠道优势菌的关系及临床意义。结果肥胖组儿童BMI[(25.71±3.28)kg/m2]、收缩压(SBP)[(121±12.4)mmHg]、甘油三酯(TG)[(1.15±0.40)mmol/L]、总胆固醇(TC)[(4.20±0.73)mmol/L]、LEP[(18.94±1.68)μg/L]水平均高于正常组BMI[(17.38±3.54)kg/m2]、SBP[(104±7.3)mmHg]、TG[(0.87±0.31)mmol/L]、TC[(3.37±0.86)mmol/L]、LEP[(11.29±2.41)μg/L](均P<0.05),HDL[(1.01±0.28)mmol/L]、ADP[(4.10±2.32)mg/L]水平均低于正常组HDL[(1.40±0.26)mmol/L]、ADP[(5.84±3.42)mg/L](均P<0.05),两组年龄、DBP及LDL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肥胖组拟杆菌DGGE图谱的条带数目[(9.33±1.37)]、H'指数[(2.07±0.16)]低于正常组样本[(17.33±2.80)、(2.67±0.20)],聚类分析结果示拟杆菌肥胖组内个体间及与正常组比较组间相似性均降低;拟杆菌两组DGGE图谱中的S及H'指数,与BMI和LEP均呈负相关(均P<0.01),与ADP均呈正相关(均P<0.05);正常组S、H'指数与LEP均呈负相关(均P<0.05),而与BMI、ADP均无相关性(均P>0.05);肥胖组S及H'指数与BMI和LEP均呈负相关,与ADP无相关(均P>0.05)。结论人类肠道菌群拟杆菌组成的变化与儿童肥胖相关,肥胖儿童肠道拟杆菌的多样性及相似性降低;肥胖儿童肠道拟杆菌的多样性与BMI、ADP和LEP相关。

  • 标签: 肠杆菌科 拟杆菌属 瘦素 脂联素 儿童肥胖
  • 简介:摘要急性放射性肠损伤是腹盆腔放疗患者常见并发症,然而目前没有有效的临床防治手段。作为益生菌和肠道共生菌的乳杆菌对肠道健康有诸多益处。临床前研究发现乳杆菌可以防治急性放射性肠损伤,其机制为保护肠隐窝干细胞、维持肠道屏障及抗氧化等。临床研究提示放疗前1周开始口服足量含乳杆菌的复合益生菌有助于预防放疗导致的腹泻,并且口服乳杆菌有治疗放疗后腹泻及减轻放射性直肠炎的趋势,目前没有相关不良反应的报道。

  • 标签: 乳杆菌属 急性放射性肠损伤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杆菌关节假体周围感染的临床表现、诊断特征、治疗策略选择与转归。方法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和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杆菌关节假体周围感染(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患者6例,男5例,女1例;年龄(61.5±11.5)岁(范围45~79岁);体质指数(23.0±2.8)kg/m2(范围18.4~26.1 kg/m2)。5例为农村居民,1例为城市居民;4例为农民,1例为牧民,1例无业;1例有疫区接触史,1例曾从事屠宰行业;急性PJI 3例,慢性PJI 3例。3例为膝关节PJI,其中1例因膝关节绒毛结节滑膜炎接受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2例因膝关节骨关节炎接受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3例为髋关节PJI,其中1例因强直性脊柱炎累及双髋接受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2例因股骨头坏死接受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3例表现为全身发热,5例局部伤口红肿,4例合并窦道。入院当日5例有实验室检查,其中3例血C-反应蛋白升高、5例红细胞沉降率升高、5例血白细胞介素-6升高、2例血谷丙转氨酶升高。6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受累关节活动受限:3例髋关节受累患者平均屈曲75°,伸直0°;3例膝关节受累患者平均屈曲67°,伸直-8°。X线片表现:1例假体松动伴感染,1例局部软组织肿胀。2例术中行冰冻切片检查的患者均有病理中性粒细胞计数阳性,关节周围组织或关节液杆菌培养阳性者4例(1例为混合感染),血杆菌抗体阳性2例。结果急性PJI中2例采用保留假体清创及更换衬垫术、1例采用二期翻修术;慢性PJI中1例采用二期翻修术、2例采用一期翻修术。抗生素治疗中均使用了利福平、多西环素等杆菌特异性抗生素,疗程3~12周。出院前5例血C-反应蛋白及红细胞沉降率降至正常范围,2例血白细胞介素-6降至正常范围(有1例未检测),4例血谷丙转氨酶降至正常,5例体温降至37.3 ℃以下。1例术后间断出现发热,并于2个月后出现切口红肿渗液,输注左氧氟沙星后痊愈。至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感染均未复发,影像学检查显示假体在位良好。结论对杆菌PJI,杆菌培养阳性及杆菌抗体阳性具有特异性的诊断价值;治疗上采用保留假体的清创术或翻修术,结合杆菌特异性的抗生素治疗,通常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 标签: 布鲁杆菌病 假体相关感染 诊断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慢性期杆菌鉴别要点,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20年4-6月来院就诊的杆菌病患者46例,根据病情急慢性分为2组,急性期23例患者为对照组,慢性期23例患者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治疗措施与微量元素干预。对比两组临床症状发生情况以及患者治疗前后微量元素情况。结果 观察组发热、盗汗、关节痛、症状缓解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各元素水平恢复至正常水平,观察组各元素水平也趋于正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临床症状差别与微量元素检测的方式能够鉴别杆菌病患者的急慢性,尤其针对慢性期患者,可直接进行微量元素的干预,尽量减少不必要检查,减少患者痛苦。

  • 标签: [] 布鲁氏杆菌病 急性期 慢性期 临床症状 微量元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山东省菏泽市人间菌病(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病防控措施和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菏泽市2014-2018年人间病发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4-2018年菏泽市共报告病1 498例,年均发病率3.52/10万,发病率以2014年最低(1.74/10万),至2018年上升至5.23/10万,临床诊断137例(9.15%)、实验室确诊1 357例(90.59%)和疑似病例4例(0.27%)。54.54%的病例发生在每年的3-7月,病例数居前三位的是牡丹区、郓城县和曹县,共913例,占全部发病数的60.95%。病例男女性别比为2.16∶1,以30~<70岁组为主(80.80%),多为农民(82.84%)。患者从发病到确诊时间间隔0~1 096 d,≤90 d占90.59%。2016年11-12月,牡丹区暴发布病疫情,共报告病例157例。结论菏泽市布病流行呈上升态势,以男性和中老年农民为主,因此有必要加强重点人群的宣传监测,同时尽量缩短确诊时间。

  • 标签: 布鲁杆菌病 流行病学特征 发病率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老年杆菌病性脊椎炎(BS)临床诊断体系,评价治疗方法,以便提高该病诊断率和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7年1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70例老年BS患者,按照诊断体系对患者进行病史、临床、影像、实验室和病理学检查,且依据诊断标准确定为确诊病例。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心脑血管病、低蛋白血症、中重度营养不良、骨质疏松症和深静脉血栓。依据是否手术分为两组:药物治疗组28例,药物+手术治疗组42例。两组患者依据VAS评分、影像学评分、临床效果指标对治疗方法进行评价。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作为主要随访与评价点。结果7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为(11.82±0.24)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治疗前合并症均得到有效控制,药物+手术治疗组患者无复发、断钉、断棒及窦道形成,椎间隙植骨愈合良好,脊柱稳定性佳。两组治疗方法均可使VAS评分降低(P<0.05),药物+手术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VAS评分均为0分。两组影像学评分逐渐升高(P<0.05),药物+手术治疗组治疗后6个月、12个月达到10分。两组临床治愈率逐渐升高(P<0.05),药物+手术治疗组治疗后6个月、12个月达到100%。结论符合非手术适应证的老年BS患者,围手术期应用多学科协作、规范化药物治疗即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符合手术适应证患者,实施手术干预临床治愈率可达到100%,疗效佳。

  • 标签: 布鲁杆菌病 脊椎炎 规范化 诊断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有限病灶清除后路内固定联合个体化药物治疗杆菌病性脊柱炎(B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9年1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收治且符合纳入标准的BS患者44例,男26例,女18例。病变部位:T11/T12 2例,T12/L1 8例,L3/L4 6例,L4/L5 20例,L5/S1 8例。术前行腰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检查,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血清试管凝集试验均阳性。术前16例患者伴有神经症状,其中按照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神经功能分级为C级者6例,D级者10例。有6例患者对一线抗杆菌药物过敏。术前规范化药物治疗,依据个体体质、营养状态、肝肾功能情况制定个体化服药剂量及频次,实施有限病灶清除后路内固定手术。术后继续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或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调整抗生素应用。观察并记录所有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及是否有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随访,对患者行VAS、CRP、ESR、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血清试管凝集试验实验室检查和X线检查;术后6、12个月随访,行MRI检查;并且末次随访时行ASIA神经功能分级评估。对数据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与配对t检验。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分别为(2.2±0.2) h、(360±50) mL。本组44例患者术后伤口愈合良好,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肝肾功能无损害,均达到临床治愈标准。44例患者术前,术后3、6、12个月VAS分别为(6.3±1.3)、(2.3±0.8)、0、0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4.26, P<0.05);44例患者术前,术后3、6、12个月CRP分别为(65.31±4.01)、(4.31±0.12)、(3.05±0.01)、(1.33±0.12) m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6.13, P<0.05);44例患者术前,术后3、6、12个月ESR分别为(54.78±3.12)、(13.08±1.01)、(6.21±1.32)、(2.32±0.38) mm/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2.38, P<0.05)。患者术前与术后3个月VAS、CRP及ES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49、5.763、4.219,P值均小于0.05)。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血清试管凝集试验术后3个月复查均阴性。术后6、12个月X线显示椎弓根钉着力牢固、脊柱稳定,椎间隙植骨融合;术后6、12个月MRI显示椎体及椎旁组织炎症吸收,椎管内脊髓无受压。术前ASIA神经功能C级6例,术后改善为D级2例,E级4例;术前ASIA神经功能D级患者10例,术后均改善为E级。结论有限病灶清除后路内固定联合个体化药物治疗对于BS控制感染、合理用药、消除炎症、缓解疼痛、解除脊髓神经受压、促进快速康复是安全可行的且临床疗效满意。

  • 标签: 布鲁杆菌病 脊柱炎 内固定器 个体化医学 药物疗法 有限病灶清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杆菌病患者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 36例杆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应用优质护理前后患者的疼痛、抑郁及焦虑评分。结果:护理前,患者的疼痛、抑郁及焦虑评分均较高,护理后,各项评分均降低,对比差异较大( P<0.05)。结论:对杆菌病患者应用优质护理,能减轻患者的疼痛感,缓解其不良情绪,有助于患者康复,值得推广。

  • 标签: 布氏杆菌病 优质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菌病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为临床诊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于 2018年 4月 ~2019年 4月收治 的80例菌病患者,对患者的流行病学、诊疗、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进行分析,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在收治的菌病患者中,存在明确的动物幼崽接触或不熟生肉接触史者 42例,占比 52.50%。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中,显示存在 C-反应蛋白升高的患者有 65例,发生率为 81.25%,存在血中白细胞减少的患者有 17例,占比 21.25%,出现血细胞沉降率增大的患者有 26例,占比 32.50%。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发热、多汗、乏力、寒颤或畏寒、关节痛等。经过血培养,阳性率为 70.00%,采用骨 髓培养的阳性率为21.25%。采用规范的抗菌治疗后患者均痊愈。 结论早期的骨髓培养及血培养对于临床诊断帮助很大,规范的抗菌治疗是治疗患者的关键。

  • 标签: 布鲁菌病 临床特征 血培养 骨髓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杆菌S2株诱导BV-2小胶质细胞凋亡的机制,以发现神经型杆菌病药物治疗的新靶点。方法用布杆菌S2株分别侵染BV-2小胶质细胞0、3、6、12、24 h,Western blot和RT-qPCR技术检测p-JNK、p53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p-JNK蛋白核转运。结果杆菌S2株能促进BV-2小胶质细胞p-JNK、p53蛋白及mRNA表达,并增加p-JNK蛋白核转运。杆菌S2株能诱导BV-2小胶质细胞凋亡。结论杆菌S2株通过激活BV-2小胶质细胞JNK,促进p53表达,诱导细胞凋亡。

  • 标签: 布鲁杆菌S2株 BV-2小胶质细胞 凋亡 JNK p53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非牧区菌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情况,以提高非牧区菌病的认识和诊疗水平。方法对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传染病医院2019年8-9月收治的菌病患者50例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免疫学检查、血培养及影像学检查、治疗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患者中成年人48例,儿童2例;年龄范围26~84岁,年龄最小为2岁7个月,最大84岁;男性41例,女性9例;临床表现以发热、多汗、腰痛、局部脓肿为主。红细胞沉降率增快29例;试管凝集试验阳性(1∶200)48例,阴性2例;血培养阳性14例,表现为针尖样菌落;26例行磁共振检查,骨和周围累及的软组织有异常信号。50例患者确诊后,行对症治疗和抗菌治疗,48例痊愈,2例局部脓肿局限。结论非牧区菌病表现多样,易误诊,对可疑患者进行菌凝集试验检查、血培养及磁共振检查有助于诊断;对症治疗和抗菌治疗预后良好。

  • 标签: 布鲁杆菌病 非牧区 流行病学 体征和症状 血沉 血凝集试验 集落计数,微生物 磁共振成像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2019年底中国农业科学院下属兽研所发生群体性菌隐性感染,引发公众对菌病的关注。菌病是一种主要发生于发展中国家、发生率低、病死率低、易于被忽视的乙类人畜共患传染病。其中,感染性心内膜炎是菌病致死的主要原因。目前临床上病性心内膜炎首诊确诊率低、确诊时间长,该文概述了国内外病性心内膜炎的诊治现状,提出了我国病性心内膜炎诊治中的问题及建议,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病性心内膜炎的诊治水平。

  • 标签: 心内膜炎,细菌性 布鲁菌病
  • 简介:摘要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可经过皮肤、黏膜、消化道、呼吸道等途径传染给人类。既往多记录菌病由动物感染给人,少有报道记录人与人之间菌病的传播情况。因此,本文对既往相关文献报道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系统介绍了人与人之间菌病的几种传播途径。

  • 标签: 布鲁杆菌病 垂直传播 性接触传播 血液传播 移植传播 气溶胶传播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非菌病疫区江苏省连云港市布菌分离株的基因分型特征。方法对2018年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微生物室血培养分离的13株疑似菌菌株进行初步鉴定;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菌特异性基因bcsp31和插入序列IS-711,对鉴定结果进行复核和分型。运用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进行基因分型,测序结果用Mega 4.0软件进行编辑。结果13株分离株经初步鉴定均为。经Real-time PCR检测,13株分离株均为羊种菌。MLVA结果显示,13株羊种菌分为12个基因型,且聚类在"中地中海簇"中。13株羊种菌中有3株生物1型、2株生物2型和8株生物3型。结论连云港市分离的菌菌株均为羊种菌,MLVA聚类在"中地中海簇"中。

  • 标签: 布鲁杆菌属 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 基因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孟司特钠联合地奈德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 2018 年 8 月 -2019 年 7 月收治的 92 例哮喘急性发作患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相同例数的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儿 46 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孟司特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 95.65% ,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 80.4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儿治疗后 FEV1 、 FVC 以及 FEV1/FVC 均显著提高( P<0.05 );观察组患儿治疗后 FEV1 、 FVC 以及 FEV1/FVC 均较对照组升高明显( P<0.05 )。结论 孟司特钠与地奈德联合应用治疗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取得的临床疗效比较理想,患儿肺功能得到显著改善,值得在临床上大力的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孟鲁司特钠 布地奈德 哮喘急性发作 小儿 临床疗效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诊断菌病(简称病)的6种血清学方法,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6月在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就诊的160例病患者作为病例组,健康体检人员23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荧光偏振试验(FPA)、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ELISA)、半胱氨酸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SAT)、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6种方法进行病血清学检测,比较4种初筛方法中RBPT与FPA、iELISA、半胱氨酸凝集试验和2种确诊方法中SAT与Coomb′s的一致性,并分析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和误诊率。结果初筛方法中,RBPT与FPA、iELISA的一致性为比较符合(Kappa = 0.872、0.784),与半胱氨酸凝集试验的一致性为一般符合(Kappa = 0.543)。确诊方法中,SAT与Coomb′s的一致性为比较符合(Kappa = 0.861)。FPA、iELISA、半胱氨酸凝集试验、Coomb′s 4种方法的灵敏度分别为91.03%、75.00%、56.41%、80.14%;特异度分别为95.81%、100.00%、98.74%、100.00%;漏诊率分别为8.97%、25.00%、43.59%、19.86%;误诊率分别为4.19%、0、1.26%、0。结论FPA、iELISA灵敏度较好、特异度较高,适宜临床推广。建议多种血清学方法联合检测,从而降低病误诊、漏诊概率,提高病的诊断水平。

  • 标签: 布鲁杆菌病 血清学 荧光偏振试验 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成人菌病(病)患者临床特征及血脂谱的异常情况,分析病患者发生血脂异常的关联因素,为预防和控制病患者血脂异常的潜在风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辽宁省传染病医院确诊的所有成人病住院患者临床病历资料,对患者一般人口学特征、接触史、临床分期与病程、伴发慢性疾病等基本情况及血脂异常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病患者血脂异常的关联因素。结果共收集562例病患者,年龄为(48.59 ± 12.26)岁,范围为18~76岁,男女性别比为2.5∶1.0(402∶160);其中,仅有牛接触史者193例(34.3%)、仅有羊接触史者331例(58.9%)。在562例病患者中,伴有血脂异常者共314例,占55.9%;其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异常者分别为48(8.5%)、152(27.0%)、60(10.7%)、217例(38.6%)。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比值比(OR)= 4.201,95%置信区间(CI):1.361~12.971]、中性粒细胞升高(OR = 2.314,95%CI:1.981~5.462)、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OR = 2.188,95%CI:1.379~3.473)、降钙素原升高(OR = 1.707,95%CI:1.515~2.532)、牛接触史(OR = 2.170,95%CI:1.464~3.125)为病患者发生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中性粒细胞降低(OR = 0.458,95%CI:0.232~0.904)是病患者发生血脂异常的保护因素。结论病患者血脂异常率较高,糖尿病、炎症、肝功能异常、牛接触史是病患者发生血脂异常的相关因素,应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并控制病患者血脂异常的潜在风险,以降低病及非传染性慢性疾病共病负担。

  • 标签: 布鲁杆菌病 血脂异常 相关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