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微创治疗外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局麻下微创手术治疗外翻患者68例,使用微型动力系统专用器械微创截骨,手法矫形、复位、绷带外固定。结果所有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足外翻明显改善。随访7~10个月,总优良率96.8%,疗效满意。结论微创手术治疗外翻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显著纠正外翻,且手术对患者的损伤较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同时,该术式在局部麻醉下就可进行,操作简便,患者不需住院治疗,从而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拇外翻 微创手术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翻的手术治疗方法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外翻患者30例,50足,采取手术治疗,对手术方法及术后效果进行分析。结果采用Mayo手术6例,10足,优良率70.0%;改良McBride手术12例,20足,优良率95.0%;Keller手术12例,20足,优良率90.0%。治疗前后足负重位x线测量值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减轻疼痛,纠正畸形,可最大限度地防止术后复发和并发症发生。

  • 标签: 拇外翻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外翻矫正患者疼痛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本实验研究的对象来源于我院在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接受外翻治疗的患者,共选取患者例数为240例,按照患者护理方案的不同分为接受护理干预的干预组(n=120)和接受常规护理的常规组(n=120)。结果干预组患者疼痛严重程度明显轻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为外翻矫正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的过程中,护理干预的运用明显的减轻了患者的疼痛严重程度,构建了良好的护患关系,促进了患者的更好治疗和康复,值得予以临床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拇外翻矫正 疼痛严重程度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中西医结合微创手术治疗高龄外翻的临床效果及优势。方法对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48例高龄外翻患者采用微创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治疗的效果。结果48位患者均在术后8周一期愈合,内侧皮神经损伤9例,拇趾僵硬2例,第一跖趾关节痛、畸形矫正不良8足(均为重度外翻患者),转移性跖骨痛6足,足中部不适6足,均对症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对高龄外翻的手术治疗应避免盲目追求外观而忽视病人的基础情况和治疗要求,采用微创手术有限的矫形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并具有损伤小、痛苦少、术后恢复快、安全性高的特点,值得推广。

  • 标签: 微创手术 高龄 拇外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翻手术患者健康教育中运用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5年8月—2017年8月期间我院外科接收并治疗的外翻手术患者中抽取86例,常规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进行护理,干预组在健康教育中运用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分析临床效果。结果干预组护理有效率为90.69%,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外翻手术患者健康教育中运用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推广应用。

  • 标签: 拇外翻 健康教育 护理路径
  • 简介:[足母]外翻畸形的矫正依赖于手术治疗,其外科治疗极具挑战性。通过查阅文献,国内知名专家与部分对[足母]外翻的治疗积累了丰富临床经验的专家经过反复的讨论修改,撰写成我国首部《[足母]外翻外科治疗专家共识》,供骨科、尤其是足踝外科同仁们在临床工作中参考应用。本共识主要内容包括: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术前检查和评估、[足母]外翻的分类及手术方式的选择、常用术式的适应证与矫形能力评价,还介绍了可能发生的外科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原则。

  • 标签: [足母]外翻 足畸形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拇趾外翻的手术治疗方法效果。方法对30例拇趾外翻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对拇趾外翻患者采取软组织矫正和骨性矫正,术后疼痛6例,术后感染1例,患者满意度93.33%。结论应根据患者的病理变化选择不同术式,术中仔细操作,术后系统固定及功能锻炼,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拇趾外翻 手术治疗
  • 简介:远端软组织平衡术是外翻矫形手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第1跖趾关节远端软组织手术(Distalsofttissueprocedures,DSTP)能够紧缩相对薄弱的内侧组织结构,同时松解外侧挛缩的组织结构,为截骨外推第1跖骨头提供足够的空间,恢复籽骨与跖骨的匹配关系,降低外翻术后复发率。经典教科书以及文献对于外翻远端软组织松解方案的描述尚不一致,有必要就这一问题展开综述,为临床提供参考。

  • 标签: [足母]外翻 病理解剖 第1跖趾关节远端软组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析手术治疗长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5月至2018年7月期间,选择我院门诊收治的83例长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患者作为这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观察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本次研究的83例患者中,63例痊愈(75.91%),20例有效(24.09%),0例无效,总有效率达100%。结论长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予以手术治疗,效果满意,建议推广使用。

  • 标签: 手术 拇长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 临床探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膝外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40例严重膝关节外翻患者(45膝)。对所有纳入患者进行术后随访,记录患者是否有明显疼痛或功能障碍。用时记录术后FTA、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HSS评分,并于术前比较。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随访时间3~22个月,随访期间患者均无严重疼痛和功能障碍。术后FTA为1–8度,平均4.54±1.67度;术后膝关节活动度100–120度,平均108.12±5.43度;术后膝关节HSS评分为83–96分,平均89.74±4.73分;各参数较术前有明显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适当的手术流程及步骤,全膝关节置换术可有效地缓解膝盖外翻畸形症状,改善患者膝关节的功能,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全膝关节置换术 膝外翻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基于足负重位CT图像应用Mimics软件测量外翻相关角度的准确性及可靠性.方法前瞻性选择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7月—2017年3月收治的30例(36足)外翻患者,应用Mimics软件对患者足负重位CT图像行外翻3D重建.应用Mimics软件拟合区域功能自动分析计算生成近节趾骨轴线和第一、二跖骨轴线,并重建第一跖骨远端实际关节面,通过近节趾骨与第一跖骨3D模型进行修正;采用以上解剖学参数实现对外翻角(HVA)、跖骨间角(IMA)、跖骨远端关节面夹角(DMAA)的精确测量.由4名测量者分别使用上述计算机辅助CT建模测量法与常规X线测量法对30例外翻患者进行测量,比较各组观察指标测量结果的统计学差异,并行Bland-Altman分析一致性.结果4名测量者采用常规X线法和CT建模重建法测量结果的ICC值分别为0.89和0.91,可靠性优.传统X线测量法测量患者HVA、IMA分别为29.10°±10.04°、13.98°±4.38°,CT建模法测量患者HVA、IMA分别为30.02°±10.62°、13.83°±4.2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传统X线测量法测量患者DMAA为12.57°±3.96°,CT建模法测量患者DMAA为16.21°±3.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land-Altman结果显示对于HVA、IMA角的两种测量方法一致性较好,DMAA的测量结果一致性较差.结论基于足部模拟负重CT图像应用Mimics软件测量外翻HVA、IMA、DMAA可以精准生成上述3个角的边线,进而实现角度的精确测量;重建第一跖骨远端关节面,使DMAA测量的准确度和可靠性明显优于常规X线测量法.该方法是一种可行、可靠并且精准的测量方法,为外翻精准化、个体化治疗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 标签: 拇外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成像 三维 拇外翻角
  • 简介:背景:膝关节外翻畸形是关节外科的治疗难点,在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时难度远大于膝内翻畸形。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在外翻膝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方法:2012年2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膝外翻患者(外翻角大于〉15°),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假体及手术入路。比较患者术前、术后1年KSS评分、WOMAC评分、外翻角,采用EQ-5D评价患者术前及术后的健康状况。结果结果:共纳入62例患者(86膝),术后随访13-32个月,平均16个月。KSS临床评分由32.5分提高到92.4分,功能评分由34.5分提高到88.5分,WOMAC评分由60降到15,EQ-5D由0.42改善到0.86。术后X线提示胫骨与股骨解剖轴夹角(anatomicvalgusangulation,AVA)2°-8°,平均为6°,膝关节外翻畸形均得以矫正。腓总神经损伤1例,在术后3个月恢复。伤口感染、皮肤坏死1例,经清创皮瓣覆盖、二期翻修治愈。无明显深静脉血栓事件、无髌骨脱位等情况发生。结论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严重外翻畸形效果满意,但要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假体、手术入路及松解方法。

  • 标签: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 外翻膝 松解 软组织平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完全性膀胱外翻患儿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及措施。方法患儿确诊后与2018年6月6日进行手术,分别实施膀胱外翻修复、膀胱颈成型、尿道上裂修复、耻骨联合关闭、会阴成型、脐成型、肛门直肠息肉摘除等手术。对1例完全性膀胱外翻患儿在院治疗期间护理资料及护理方式予以分析,总结其护理要点。结果6月11日患儿切口部分裂开,经由切口可见部分膀胱组织,7月11日予行2次膀胱外翻修复手术,并采用个体化模式予以护理,患儿临床效果较好,恢复出院。结论通过对患儿实际病情及手术方式进行分析和研究,为患儿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保障患儿治疗效果及恢复效果。

  • 标签: 完全性膀胱外翻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背景:外翻矫形是临床最常见的足踝矫形手术,手术方法繁多而矫形效果差异较大,如何选择最佳术式以及术前模拟调整手术方案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目的:探讨采用Photoshop软件辅助外翻手术的术前设计,选择最佳术式及优化手术方案,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采用术前Photoshop软件辅助外翻手术的术前设计、方案选择,并行模拟截骨固定治疗外翻患者89例157足,男14例18足,女75例139足;年龄28-70岁,平均(56.3±10.8)岁。术前根据患者畸形情况制定手术方案,截骨部位、角度、截骨量均术前通过Photoshop软件测量确定,并通过软件行模拟截骨手术,从而优化手术方案。比较术前、术后及术后6个月随访时X线片的角度测量值,结合AOFAS评分观察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HVA、IMA、DMAA均矫形彻底,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患者症状改善满意,术后并发症减少。结论:采用术前Photoshop软件辅助外翻手术的术式选择及优化手术方案,可明显减少术式选择及方案设计失误,从而提高手术效果,可广泛用于外翻手术治疗,复杂畸形及翻修患者更推荐使用。

  • 标签: PHOTOSHOP软件 外翻截骨术 术前设计 手术方案优化
  • 简介:背景: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不断增长,老年性[足母]外翻越来越多见。老年性[足母]外翻一般畸形严重,很难依靠单一截骨术矫正足部的全部畸形。目的:观察第1跖骨远端Chevron截骨术结合趾骨Akin截骨术治疗老年性外翻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8月至2015年10月采用第1跖骨远端Chevron截骨术结合趾骨Akin截骨术治疗老年性[足母]外翻患者138例(253足),男31例(45足),女107例(208足);年龄65~92岁,平均(77.8±2.3)岁。分别于术前1d、术后7d、术后6周、末次随访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AOFAS的Maryland第1跖趾关节百分评分法进行疼痛评分和功能评定。术前、术后6周、末次随访时拍摄足负重位X线片,测量和记录HVA角、IMA角、DMAA角变化情况,并进行影像学评定。结果:138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5年,平均(3.6±0.5)年。无一例出现截骨处迟延愈合和不愈合,无跖骨头坏死。所有患者术后7d、术后6周、末次随访时足部疼痛明显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末次随访时更显著(P〈0.01)。AOFAS的Maryland第1跖趾关节百分评分法功能评定,总优良率为96.8%。HVA角、IMA角、DMAA角均较术前改善明显(P〈0.05)。末次随访时发现各角度均较术后6周有一定程度的丢失,但无统计学差异,患者亦无临床症状。结论:运用第1跖骨远端Chevron截骨术结合趾骨Akin截骨术治疗老年性[足母]外翻的临床疗效明显。手术在单一切口下即可完成,操作相对简单,适宜推广应用。

  • 标签: 截骨术 [足母]外翻
  • 简介:背景:随着对外翻认识的不断深入,有观点认为Chevron截骨术联合软组织松解术可通过重建籽骨的位置解决外翻畸形术后复发率高的问题,但尚无相关的临床研究。目的:评价外侧软组织松解术是否有助于提高第1跖骨远端Chevron截骨术对中度外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中度外翻患者40例(46足),年龄3-9-67岁,根据手术方式分为Chevron截骨术不联合软组织松解术组(A组)24例26足和Chevron截骨术联合软组织松解术组(B组)16例20足,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负重位X线片的第1、2跖间角(IMA)、外翻角(HVA),比较手术前、后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评分(AOFAS),并进行患者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40例(46足)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9-31个月,平均(20.3±8.4)个月。A组和B组的术后HVA、IMA、PASA、DASA测量值均较术前获得明显提高(P〈0.05),但A、B两组术后的HVA、IMA、PASA、DASA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在内侧籽骨位置和患者满意度评分方面均优于A组。结论:采用第1跖骨远端Chevron截骨术联合软组织松解术对中度外翻畸形的矫正效果显著,同时可改善内侧籽骨位置,患者满意度高。

  • 标签: 软组织松解 Chevron截骨术 [足母]外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直肠外翻拖出式手术对直肠癌的应用。方法选择2016年1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60例直肠癌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执行腹腔镜辅助下直肠外翻拖出式手术的组别列为试验组,执行腹腔镜直肠前切除直肠癌根治术的组别列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与并发症情况。结果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试验组明显比对照组要优(P<0.05)。对比两组并发症情况,试验组并发症机率明显比对照组要低(P<0.05)。结论运用腹腔镜辅助下直肠外翻拖出式手术治疗直肠癌,治疗效果明显,安全可靠,可以较好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腹腔镜 直肠外翻拖出式手术 直肠癌
  • 简介:背景:第1跖楔关节融合是治疗外翻的的重要手段,但单纯应用这一技术尚不能很好地矫正外翻,联合应用Akin截骨有可能解决这一问题。目的:观察第1跖楔关节融合联合拇趾Akin截骨治疗中重度外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采用第1跖楔关节融合联合趾Akin截骨治疗中重度外翻31例43足。其中男4例6足,女27例37足;年龄为42-84岁,平均(60.5±8.6)岁。测量术前、术后的HVA角和IMA角,并对患者进行AOFAS跖趾关节评分。结果:31例43足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36个月,平均(20.7±3.3)个月。HVA从术前的37.7°±7.6°改善为术后的10.8°±3.6°(P〈0.01)。IMA从术前的14.3°±3.8°,改善为术后的5.8°±2.3°(P〈0.01)。AOFAS评分从术前的(48.6±6.8)分改善为术后的(83.5±5.3)分(P〈0.01)。术后发生伤口感染1例,延迟愈合1例,未发生其他并发症。末次随访患者无跖楔关节不融合现象发生,无外翻复发出现。结论:第1跖楔关节融合联合趾Akin截骨治疗中重度外翻的治疗效果良好,并不适用于轻度外翻以及不合并第1跖楔关节松弛的患者。

  • 标签: 外翻 第1跖楔关节 融合 Akin截骨
  • 简介:背景: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necrosisoffemoralhead,AVN)和内固定失败(fixationfailure,FF)是外翻性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且发生率较高。目的:探讨外翻性股骨颈骨折患者在螺钉内固定治疗后发生AVN和FF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54例外翻性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1年内发生AVN和FF定义为手术治疗失败,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与手术治疗失败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术后1年内16例(10.4%)手术治疗失败,其中AVN11例(7.2%),FF5例(3.2%)。外翻倾斜角〉15°(OR=2.895,95%CI:1.161~7.233,P=0.024)、后倾斜角〉15°(OR=3.570,95%CI:1.319~9.343,P=0.013)和最下方螺钉滑动距离增加(OR=1.216,95%CI:1.014~1.568,P=0.036)是手术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外翻倾斜角〉15°且后倾斜角〉15°患者出现手术失败的风险显著高于外翻倾斜角≤15°且后倾斜角≤15°的患者(OR=17.135,95%CI:6.246~47.006,P〈0.001)。结论:股骨颈的畸形程度是外翻性股骨颈骨折患者在接受螺钉内固定治疗后发生AVN和FF的重要危险因素。外翻倾斜角和后倾斜角均〉15°的患者发生手术治疗失败的风险较高,可考虑对这类患者直接行髋关节置换手术。

  • 标签: 外翻性股骨颈骨折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内固定失败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3D打印截骨切模辅助股骨髁上截骨术治疗伴有外侧间室骨关节炎的膝外翻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应用3D打印截骨切模辅助股骨髁上截骨术治疗伴有外侧间室骨关节炎的膝外翻畸形患者23例23膝。术前应用Mimics软件设计截骨模块并3D打印,术中通过截骨模块明确截骨平面。结果股骨角术前平均68.7°±3.5°矫正至术后平均83.6°±2.8°(P<0.05);股胫角由术前平均159.6°±4.1°矫正至术后平均172.3°±2.1°(P<0.05)。结论应用3D打印截骨切模辅助股骨髁上截骨术治疗伴有外侧间室骨关节炎的膝外翻畸形是一种精确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3D打印截骨模块 截骨术 股骨 膝关节骨关节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