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刘锐 李刚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2年第04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牙体牙髓科,北京100050,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医学影像科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生物材料和数字诊疗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显示终端诊断数字根尖片中根管锉尖端位置的准确性,为确定智能手机辅助诊断根管工作长度的可行性提供参考。方法将10号或15号K锉分别插入脱水人头颅骨(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医学影像科提供)上下颌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的根管中,分别拍摄100张数字根尖片。上下颌牙齿根尖片中共150个根管,其中75个根管内插入的10号或15号K锉到达工作长度,75个根管内插入的10号或15号K锉距离根尖1.5 mm。由5名观察者(3名牙体牙髓医师、2名放射医师,均工作5年以上)分别对200张数字根尖片在笔记本电脑(Lenovo Thinkpad E480)、平板电脑(Apple iPad 2018)、智能手机A(HUAWEI P9 Plus)和智能手机B(Apple iPhone 7)上根据5级评分标准进行读片观察,以根管预备后插入20号K锉到达X线根尖后的工作长度作为金标准,得出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并对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利用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A、B观察数字根尖片中同一型号根管锉尖端位置获得的AUC值(10号K锉组分别为:0.891±0.037、0.869±0.037、0.870±0.017、0.849±0.037;15号K锉组分别为:0.957±0.02、0.961±0.02、0.961±0.01、0.961±0.0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0号K锉:F=1.39,P=0.281;15号K锉:F=0.05,P=0.985);针对不同型号根管锉,不同显示终端中15号K锉组的AUC值显著高于10号K锉组(t=-10.65,P<0.001)。结论本研究中4种显示终端观察数字根尖片中根管锉尖端位置的准确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借助智能手机诊断数字根尖片中根管锉尖端位置确定根管工作长度的方法可行。

  • 标签: 放射摄影术,牙科,数字 根管锉 诊断成像 ROC曲线 曲线下面积 根管工作长度
  • 简介:自1906年Hemmeter应用X线摄片显示出消化性溃疡所致胃壁缺损口的影像以来,X线钡餐检查在上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而纤维胃镜的问世则使X线检查的诊断作用面临挑战,这也促使人们不断改进X线钡餐检查的方法以提高诊断率.气钡双对比造影有助于显示黏膜细微改变,可以检查出以往难以明确的"线形溃疡"和溃疡愈合期的黏膜改变.但需要指出的是,质量较差的双对比相不仅无助于确定溃疡性病变的性质,且易导致误诊和漏诊.

  • 标签: 龛影 消化性溃疡 诊断 X线征象 胃窦 胃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MEMS技术是在现代微电子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科学技术,是一种典型的多学科交叉的前沿性研究领域,它几乎涉及到自然及工程科学的所有学科,如电子、机械、物理、化学、材料、能源和生物医学等;同时MEMS也为上述学科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工具1。依托MEMS技术,人们期望通过将宏观结构微型化、集成化来探索具有新原理和新功能的元件及系统;将产品的自动化、智能化和可靠性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

  • 标签: 显示技术 MEMS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MSCT仿真内窥镜(VE)对听小骨的观察价值。方法:选择25例正常中耳患者的50侧听小骨行CT扫描,对比VE与MPR图像对听小骨的显示。结果:锤骨头、锤骨柄、砧骨短脚及锤砧关节,VR与MPR的显示率均为100%。VE对砧骨长脚的显示率优于MPR(100%vs.720/0)。而VE与MPR对镫骨、砧镫关节的显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可清晰地显示大部分听骨链结构,且为无创检查,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中耳 听小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 简介:目的:提升静脉成像显示仪前端图像采集质量,以满足后端图像后处理的需求。方法:通过分析成像原理、发射光源的调整、滤光镜片的选择以及接口电路的设计等环节的优化,得到最适宜的初始采集图像。结果:通过提高不同环节的采集传输质量,最终图像的成像质量也会得到提高。结论:高性能的静脉成像显示仪前端设计将会为后端图像处理提供更多、更好的选择,对于最终能否观测到高质量的图像画面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 标签: 静脉成像显示仪 发光二极管 USB驱动类
  • 简介:也有许多用DD方法的研究,因此DD得到的是mRNA的标签(tags),  既往对mRNA的比较研究中多用减数杂交方法[4](subtractionhybridization)

  • 标签: 差异显示 方法研究进展 显示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DR设备在不同管电压、源像距和模体厚度条件下入射表面剂量(entrance surface dose,ESD)显示值与测量值之间的相对偏差,为利用ESD显示值实时评估患者受辐射剂量大小和曝光参数适宜性提供依据。方法在2种管电压、2种源像距条件下,用3个厚度分别为5、10和20 cm的聚乙烯模体(表面积30 cm×30 cm)进行曝光实验。每次曝光后记录DR设备上的ESD显示值以及辐射剂量检测仪测量值,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对二者差异进行比较,并用公式计算ESD显示值相对偏差。结果在相同管电压和源像距曝光条件下,ESD显示值不受模体厚度影响,但测量值随模体厚度变化;模体厚度10和20 cm时,ESD显示值均小于测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01、-2.203,P<0.05)。模体厚度越厚,显示值与测量值的相对偏差越大,但只有模体厚度20 cm、源像距100 cm时的相对偏差>±20%。结论DR设备中ESD显示值可以用于评估受检者皮肤入射剂量,但要考虑受检者的体厚影响。

  • 标签: 数字X射线摄影 表面入射剂量 显示值 相对偏差
  • 简介:阿司匹林在预防中风及心脏疾病中已有广泛应用,近据英国牛津大学一项针对14,000名该组人群20余年回顾性研究资料显示,服用阿司匹林使肠癌的发生率降低1/4,死亡率减少1,3。虽然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会有发生一些副作用的危险,

  • 标签: 阿司匹林 肠癌 预防 英国牛津大学 心脏疾病 研究资料
  • 简介:摘要从HUD诞生起,许多的科研工作者不断地做各方面的研究以达到提升HUD各方面的性能,如在视场角、显示界面等。HUD的性能随着研究的深入也在不断的提升,这使的HUD己经成为飞机显示系统中必备的显示器件之一。HUD能够提升飞行员的操作效率,尤其飞机执行起飞和降落任务的过程中,因此对HUD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科研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就平视显示系统的构架和原理进行阐述。

  • 标签: 平显系统 准直系统
  • 简介:目的探讨三维DSA显示子宫动脉(uA)开口位置的价值。方法选择90例接受子宫动脉栓塞术患者,经导管分别选择人左、右髂内动脉,行三维DSA血管造影,然后对图像进行三维后处理,每间隔5°旋转,采集三维图像,观察UA最佳显示角度范围;统计uA起源及开口角度,以臀上动脉开口为定位点,测量UA开口距臀上动脉开口距离。结果在对侧斜位和同侧斜位〉30°~60°显示uA开口最好;116支(116/180,64.44%)UA起源于髂内动脉前干;33支(33/180,18.33%)起源于臀下阴部干;17支(17/180,9.44%)起源于阴部内动脉;10支(10/180,5.56%)起源于髂内动脉主干;4支(4/180,2.22%)起源于臀上动脉。uA与起源动脉夹角0-30°为19支,占10.56%(19/180);〉30°~60°70支,占38.89%(70/180);〉60°~90°74支,占41.11%(74/180);〉90°~120°8支,占4.44%(8/180);〉120°~150°5支,占2.78%(5//180);〉150°~180°4支,占2.22%(4/180)°UA开口至臀上动脉开口距离为3.04~18.31mm,平均(11.71±4.28)mm。结论三维DSA可较好地显示子宫动脉起源、开口角度以及距臀上动脉的距离。

  • 标签: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子宫动脉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