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文章对船用螺旋出现腐蚀和污损的原理进行介绍,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应的防护技术进行研究,最后对目前比较先进的几种不锈钢以及复合材料等新型船用螺旋材料进行介绍,以供参考。

  • 标签: 船用螺旋桨 防护技术 材料
  • 简介:摘要民用螺旋飞机气动除冰系统是飞机保持气动外形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确保飞机安全飞行意义重大,出现故障会对飞机的安全运行造成严重影响。本文对气动除冰系统故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排除故障的建议,希望对相关研究领域提供参考。

  • 标签: 飞机 除冰系统 故障。
  • 简介:摘要尖端涡流空化(TVC)是螺旋领域一个越来越受关注的问题,因为TVC在螺旋辐射噪声和空化侵蚀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研究了带有小翼的船用螺旋,它受到翼型小翼的启发。新设计的螺旋桨叶片尖端朝向压力侧倾斜,分析了压力系数,TVC,轴向速度场和螺旋度。数值结果表明,新设计的螺旋小翼几乎不影响螺旋的效率。随着前角的增加,推力系数逐渐减小。当前角小时,小翼有利于产生较少的空化行为。然而,随着前角进一步增大,小翼螺旋的空化行为也增加,甚至大于传统的螺旋。因此,可以推断出小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改善TVC特性。

  • 标签:
  • 简介:民用螺旋飞机气动除冰系统是飞机保持气动外形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确保飞机安全飞行意义重大,出现故障会对飞机的安全运行造成严重影响。本文对气动除冰系统故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排除故障的建议,希望对相关研究领域提供参考。

  • 标签: 飞机 除冰系统 故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腋窝螺旋皮瓣整复腋窝皱襞瘢痕挛缩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2016年7月—2020年1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收治11例腋窝前皱襞或前后皱襞烧伤后瘢痕挛缩患者,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8~48岁,病灶累及单侧腋窝9例、双侧腋窝2例,患肢肩关节外展25~100°。对腋窝皱襞挛缩瘢痕进行切除及松解,形成面积为8 cm×5 cm~24 cm×20 cm创面。根据腋窝残余正常皮肤的情况,设计面积为5 cm×3 cm~24 cm×10 cm的2、3、4叶螺旋皮瓣修复瘢痕切除及松解后形成的创面。供区创面直接拉拢缝合,不能完全缝合的残余创面游离移植大腿内侧或腹部全厚皮片。记录2、3、4叶螺旋皮瓣应用情况及术后即刻患侧肩关节外展角度,观察术后皮瓣和皮片成活情况,随访观察瘢痕挛缩复发情况、皮瓣外观、患侧肩关节外展角度、患侧肩关节及上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11例患者移植的13个腋窝螺旋皮瓣中,双叶螺旋皮瓣9个、3叶螺旋皮瓣2个、4叶螺旋皮瓣2个。术后即刻患侧肩关节外展达110~165°。术后皮瓣全部成活;9个皮瓣供区游离移植皮片修复,术后7个供区皮片全部成活,2个供区切口瘢痕糜烂且移植皮片小块坏死,其中1个创面经清创后移植大腿内侧刃厚皮修复,1个创面经换药后愈合。术后随访6~24个月,所有患者腋窝瘢痕挛缩无复发;皮瓣颜色与受区匹配,弹性良好;患侧肩关节外展达120~165°,患侧肩关节旋前旋后、上臂上举及环转运动均良好。结论应用腋窝螺旋皮瓣整复腋窝皱襞瘢痕挛缩效果较佳,术后患者皮瓣外观较佳,肩关节的活动及上臂功能恢复较好。

  • 标签: 外科皮瓣 瘢痕挛缩
  • 简介:摘要1991年,Hyakusoku首次报道螺旋皮瓣技术,历经30年发展,穿支螺旋皮瓣技术已经成为修复重建外科最基本的缺损修复方法之一。文章简要回顾了穿支螺旋皮瓣的发展历史,并对穿支螺旋皮瓣的概念、命名方法和分类的现状进行了回顾。通过临床病例,详细介绍了穿支螺旋皮瓣手术过程和技术细节。按照头颈部、躯干、四肢等不同解剖学部位,对穿支螺旋皮瓣的临床应用现状进行了回顾,分析了穿支螺旋皮瓣的优缺点、常见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对临床工作中,应用穿支螺旋皮瓣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和目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穿支螺旋皮瓣的应用日渐广泛,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穿支血管的准确定位、穿支体区的准确界定、皮瓣旋转角度、血管通畅性和血管蒂长度之间的关系等。作者认为虽然存在以上问题,但穿支螺旋皮瓣技术必将像组织扩张技术、游离皮瓣转移技术一样,最终成为修复重建领域一项常规的、重要的缺损修复和器官再造方法。

  • 标签: 穿支皮瓣 历史 手术 螺旋桨皮瓣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药品安全意识也在不断的增强。在这一背景下,要想保证药品的安全,就要高度重视药品检验工作。但在具体实践中,由于溶出仪机械的性能会直接影响到药品检验的准确度,因此就要认真做好溶出仪机械的校验工作,以此来保证我国的药品安全。基于此,本文就药品检验中篮法和法溶出仪机械校验展开了详细的分析。

  • 标签: 药品检验 篮法 桨法 溶出仪 机械校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臀部自由穿支螺旋皮瓣修复臀部深度创面的效果。方法2016年2月—2018年5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40医院烧伤整形外科中心收治各种原因所致臀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27例,其中男19例、女8例,年龄28~70岁。原发病中压疮14例、瘢痕癌7例、低温烫伤2例、脓肿2例、藏毛窦2例,伤后或病变组织切除后深度创面位于骶尾部15例、坐骨结节8例、臀部其他部位4例,创面清创或扩大切除后面积4.0 cm×4.0 cm~12.0 cm×6.0 cm。采用面积为8.0 cm×4.0 cm~16.0 cm×6.0 cm臀部自由穿支螺旋皮瓣修复创面,供瓣区选择在创面周边、皮肤较为松弛处,皮瓣均以臀部自由穿支血管为轴,螺旋式转移修复创面,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记录皮瓣成活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情况。结果27例患者皮瓣均100%成活。2例患者皮瓣因引流不畅,术后2~6 d皮瓣下形成淤血,经换药引流,14~18 d愈合;其余病例皮瓣于术后10~14 d拆线,创面愈合。随访2~12个月,皮瓣供受区外形饱满,与健侧差别不大,能够负重。结论采用臀部自由穿支螺旋皮瓣修复臀部深度创面效果好,供区选择在创面周边、皮肤相对松弛部位即可,在修复创面的同时,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可保证臀部饱满的外形。

  • 标签: 伤口愈合 自由穿支螺旋桨皮瓣 供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胫后动脉穿支螺旋皮瓣修复内踝软组织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6月至2019年3月宁波市第九医院共收治5例男性踝部外伤患者,年龄30~64岁,平均45岁,右侧3例,左侧2例。病因:交通伤2例、压砸伤3例。其中4例合并骨折,1例合并钢板和骨外露,2例合并局部感染,1例皮肤撕脱伤。术前软组织缺损面积:2.0 cm×3.0 cm~4.0 cm×6.0 cm。清创后设计胫后动脉穿支螺旋皮瓣修复创面,术中于深筋膜浅层长屈肌和趾长屈肌间寻找目标穿支,充分显露穿支蒂部,保留蒂部长度≥2 cm并携带少量筋膜组织。在深筋膜浅层完全切取皮瓣后旋转皮瓣拟覆盖创面,确认皮瓣血供良好后与创面疏松缝合,供区直接缝合或植皮覆盖。术后均常规补液、抗感染、抗痉挛、抗血栓形成治疗,踝关节中立位抬高并以石膏制动,监测皮瓣的温度、颜色、张力和返流情况,并逐步进行康复锻炼。观察患者术后修复效果。结果5例皮瓣均成活,穿支点距内踝5.5~8.5 cm,切取皮瓣面积:4.0 cm×6.5 cm~4.0 cm×10.0 cm,供区除1例植皮外其余均直接缝合。术后随访3~16个月,平均12个月,无皮瓣相关并发症发生,无明显瘢痕增生,与局部皮肤性状相近,踝关节活动可,皮瓣恢复保护性感觉。结论胫后动脉穿支螺旋皮瓣具有操作简便,软组织性状相近,血供稳定可靠,供受区损伤小,并发症少等特点,是修复内踝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之一。

  • 标签: 胫动脉 穿支皮瓣 软组织损伤 螺旋桨
  • 作者: 徐晓燕 徐永清 江珉 何晓清 石健 周智 李霞 白艳 徐兰 杨曦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22年第05期
  • 机构: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全军创伤骨科研究所,昆明 650032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护理部,昆明 650032,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全军创伤骨科研究所,昆明 650032,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护理部,昆明 650032,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烧伤整形科,昆明 650032,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全军创伤骨科研究所,昆明 650032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烧伤整形科,昆明 650032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小腿穿支螺旋皮瓣修复儿童足踝部创面的护理效果。方法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全军创伤骨科研究所收治33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儿童患者行小腿穿支螺旋皮瓣修复重建,采用医护一体化围手术期管理;强化夜间体位管理;遵循"观察-记录-判断-处置"的原则进行皮瓣血运护理。根据穿支螺旋皮瓣血运障碍发生的特点,统一观察顺序先看颜色,再观察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最后看皮瓣张力及测皮温。制定皮瓣血液循环量化评分表,每次观察进行量化打分以判断皮瓣血运并采取相应的处置。出院后均接受门诊随访,采用Thankappan皮瓣外观满意度评分评价。结果1例患者术后第3天夜间体位管理缺失,皮瓣Ⅱ度肿胀,静脉回流受阻;术后24 h内,5例皮瓣血运量化得分在1~4分,表现为大、小颜色由红润转变为暗红,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少于2 s,经处置后48 h,3例得分由4分降至2分,2例得分无变化。4例评分5~7分,其中3例大、小颜色紫红,毛细血管充盈少于1 s,轻度肿胀,皮温31 ℃~32 ℃;1例蒂部暗红,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少于1 s,中度肿胀,皮温31 ℃~32 ℃,边缘无渗血。经处理,2例好转评分下降至4分;1例循环无变化,评分6分;1例循环障碍加重,评分大于8分。9例循环障碍的皮瓣处置后6例成活,3例坏死,经手术探查后皮瓣仍坏死,二期行股前外侧皮瓣(ALTF)游离移植后创面愈合。最终33例皮瓣成活30例,坏死3例,成活率为90.9%。患儿均获随访,时间6~24(10.2±4.3)个月,皮瓣质地好,小腿外形良好,下肢运动功能满意。末次随访结果优20例,良10例,可3例,优良率为90.9%。结论应用小腿穿支螺旋皮瓣修复儿童足踝部创面,围手术期护理重点与成人有差别。对此类患儿采用围手术期医护一体化管理,加强薄弱环节的体位管理,遵循"观察-记录-判断-处置"程序进行皮瓣血运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螺旋桨皮瓣 穿支皮瓣 小腿 足踝部创面 儿童 护理
  • 简介:【摘 要】:目的 评价在足跟周围软组织缺损治疗中,行改良螺旋穿支皮瓣治疗价值。方法 62例足跟软组织缺损者,依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 A、 B组,分别行小腿螺旋穿支皮瓣治疗、改良螺旋穿支皮瓣治疗,分析组间差异性。结果 B组血管危象发生率较 A组低( P< 0.05);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旋肩胛动脉穿支螺旋皮瓣修复腋窝瘢痕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自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采用旋肩胛动脉穿支螺旋皮瓣修复腋窝瘢痕松解后软件组织缺损7例,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23~38岁,平均27.7岁。依据Kurtzman和Stern腋窝瘢痕挛缩分型,1a型1例,1b型1例,2型2例,3型3例;术前肩关节外展角度40°~85°,平均63.7°。所有患者行瘢痕松解加旋肩胛动脉穿支螺旋皮瓣转移修复术。所有皮瓣均按穿支螺旋方式顺利切取,供区均直接缝合。瘢痕松解后创面大小5.0 cm×7.0 cm~11.0 cm×9.0 cm,皮瓣大小16.0 cm×7.0 cm~24.0 cm×9.0 cm。术后观察皮瓣成活情况和供、受区并发症;门诊随访肩关节外展功能和供、受区情况。结果术后皮瓣均完全成活,1例并发末端青紫。术后随访6~23个月,平均12个月,皮瓣质地、外形良好;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外展角度90°~120°,平均107°;供区轻度瘢痕增生2例。结论旋肩胛动脉穿支螺旋皮瓣是一种修复腋窝瘢痕的良好方法。

  • 标签: 螺旋桨皮瓣 旋肩胛动脉穿支皮瓣 腋窝 瘢痕挛缩 软组织缺损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穿支蒂螺旋皮瓣修复背阔肌肌皮瓣供区缺损的可行性和技术要点。方法2012年7月至2019年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瘢痕综合治疗中心采用背阔肌肌皮瓣修复创面24例,男9例,女15例,年龄4~81岁,平均43.6岁。术前应用超声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探查背阔肌前缘和后缘附近的穿支血管并进行标记。术中根据拟修复缺损的大小、形状,切取背阔肌肌皮瓣,修复缺损;依据术前穿支血管探查结果,掀起1块或多块穿支蒂螺旋皮瓣,转移修复背阔肌肌皮瓣供区缺损。观察术后效果。结果24例背阔肌肌皮瓣术后均成活,包括带蒂肌皮瓣22块,游离肌皮瓣2块,面积16 cm × 11 cm~33 cm × 17 cm,宽度9~20 cm。24例均应用穿支蒂螺旋皮瓣修复背阔肌肌皮瓣供瓣区,其中12例应用1块螺旋皮瓣,11例应用2块,1例应用3块,共37块穿支皮瓣,包括36块肋间后动脉穿支皮瓣,1块自由设计穿支皮瓣。螺旋皮瓣的面积13 cm × 5 cm~23 cm× 14 cm,血管蒂长度3~6 cm,皮瓣旋转角度90°~180°,所有螺旋皮瓣的供瓣区都直接关闭。术后1块肋间后动脉穿支皮瓣完全坏死,清创后另行植皮修复;1块肋间后动脉穿支皮瓣远端2 cm坏死,经换药处理后创面愈合;其他35块皮瓣全部成活,没有出现任何严重的并发症。24例均获1~38个月随访,平均7个月,随访期间4例肿瘤患者出现肿瘤复发,需再次实施肿瘤切除术;所有患者对术后术区功能和美学效果均满意。结论应用穿支蒂螺旋皮瓣修复背阔肌肌皮瓣供区缺损,在确保切取一个宽大的肌皮瓣用于缺损修复的同时,还可以确保背部肌皮瓣供区能直接关闭。

  • 标签: 背阔肌肌皮瓣 修复外科手术 穿支螺旋桨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腓动脉低位穿支螺旋皮瓣转位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医院收治的28例足跟部软组织缺损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女9例;年龄13~69岁[(33.8±13.7)岁]。软组织缺损面积为5 cm×2 cm~18 cm×12 cm,皮瓣切取面积为12 cm×4 cm~24 cm×10 cm。根据创面条件分别采用急诊清创、腓动脉低位穿支螺旋皮瓣移植修复或清创后Ⅱ期皮瓣移植修复。观察皮瓣成活情况,以及受区、供区创面愈合情况及并发症情况;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评估患肢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Thankappan皮瓣外观满意度评分评价皮瓣外观。结果患者均获随访2~40个月[(17.4±5.9)个月]。皮瓣全部成活。创面均愈合,转位皮瓣色泽接近受区皮肤、外形可,均未行皮瓣修薄手术。术后1周内3例皮瓣供区出现切口两侧麻木,术后2个月左右自行恢复正常,1年后所有皮瓣恢复部分浅痛觉。无患肢血运障碍、筋膜间隔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AOFAS踝-后足评分为56~95分[(82.3±15.2)分],显著高于术前的17~68分[(35.7±13.4)分](P<0.01),其中优21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为93%。末次随访时Thankappan皮瓣外观满意度评分为4~10分[(7.6±2.9)分],其中优6例,良15例,可7例,优良率为75%。结论腓动脉低位穿支螺旋皮瓣转位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皮瓣血运可靠,成活率高,能较好地恢复患肢的外观和功能。

  • 标签: 足损伤 软组织损伤 穿支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间后动脉螺旋皮瓣修复腕背和手背部创面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3月至2019年12月,采用骨间后动脉螺旋皮瓣修复腕和手背部创面9例,其中手背缺损6例,腕背缺损3例。软组织缺损面积:6 cm×4 cm~3 cm×3 cm;合并掌骨骨折3例,指骨骨折1例,肌腱断裂1例。根据创面大小及形状设计骨间后动脉螺旋皮瓣,转移修复软组织缺损创面,皮瓣大小:20 cm×5 cm~12 cm×3 cm,术中记录骨间后动脉螺旋皮瓣皮瓣大小并总结手术特点;术后观察皮瓣成活情况和供区、受区并发症,并进行随访。结果9例皮瓣均顺利切取,供区均直接缝合。术后皮瓣完全成活8例,末端部分坏死1例;并发伤口感染1例。术后随访6~31个月,平均14个月,皮瓣质地、外形良好;末次上肢功能(DASH)评分3~18分,平均9.3分;供区轻度瘢痕增生2例,皮瓣边缘轻度瘢痕增生1例。结论骨间后动脉螺旋皮瓣可能是一种修复腕背和手背部中、小创面的有效方法。

  • 标签: 骨间后动脉 螺旋桨皮瓣 腕部 软组织缺损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腿远端穿支蒂螺旋皮瓣转位修复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2019年10月,共收治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72例,男43例,女29例,年龄17~83岁,缺损面积为4.0 cm×3.0 cm~22.0 cm×13.0 cm。根据大腿远端穿支蒂螺旋皮瓣的穿支血管的起源、走行、分支、分布和血管网吻合的解剖学依据,结合膝关节周围创面缺损部位、大小、形状等特点,设计穿支皮瓣并进行修复,其中应用股外侧远端穿支蒂螺旋皮瓣(LDF)9例,膝降动脉穿支蒂螺旋皮瓣(DGF)53例,腘窝直接动脉穿支蒂螺旋皮瓣(DPF)10例。皮瓣切取面积为4.5 cm×3.5 cm~24.0 cm×14.0 cm,供区直接缝合或游离全厚皮片覆盖。术后采取门诊随访(78%)、电话随访(15%)和微信随访(7%),评估患者创面修复的术后疗效和皮瓣早期、后期肿胀程度。结果本组72例皮瓣,其中65例术后全部成活,7例皮瓣远端边缘坏死(LDF 2例、DGF 4例、DPF 1例),给予换药处理,术后供、受区创面完全愈合。经3~72个月随访,修复后的膝关节不臃肿畸形,色泽、弹性与周围正常皮肤接近,皮瓣TPD为7~10 mm,创面愈合瘢痕较小。根据疗效评价:满意48例(其中LDF 4例、DGF 39例、DPF 5例)、一般24例(其中LDF 5例、DGF 14例、DPF 5例)。皮瓣肿胀程度评价:早期:I度40例(其中LDF 4例、DGF 31例、DPF 5例)、II度20例(其中LDF 3例、DGF 14例、DPF 3例)、III度10例(其中LDF 2例、DGF 7例、DPF 1例)、IV度2例(其中DGF 1例、DPF 1例);后期:I度55例(其中LDF 6例、DGF 41例、DPF 8例)、II度15例(其中LDF 2例、DGF 12例、DPF 1例)、III度2例(其中LDF 1例、DPF 1例)。根据膝关节损害的功能评定:优17例(其中LDF 2例、DGF 12例、DPF 3例)、良35例(其中LDF 4例、DGF 27例、DPF 4例)、中20例(其中LDF 3例、DGF 14例、DPF 3例),总体优良率为73%,膝关节活动和稳定性基本正常,未发现膝部疼痛影响学习和生活。结论大腿远端穿支蒂螺旋皮瓣转位修复膝关节周围缺损创面,疗效可靠。

  • 标签: 螺旋桨皮瓣 穿支皮瓣 膝降动脉 腘窝直接动脉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心脏瓣膜置换术体外循环期间血浆和羟乙基淀粉(双鹤药业)两者作为预充液维持体内血浆胶体渗透压(cop)的效果。方法选择104例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例,分为血浆预充组(A组68例),羟乙基淀粉组(B组36例)。在体外循环启动后10min及30min后分别测量A、B两组的COP值,并比较COP变化比值。结果体外循环10min后两组cop均较麻醉后有所下降,与预充液cop呈正相关,B组cop显著高于A组。结论预充液cop维持较高水平(>20mmHg)可使患者体外循环时cop可达有效水平,且羟乙基淀粉预充维持cop较血浆更有优势。

  • 标签: 胶体渗透压,体外循环,羟乙基淀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臂远端穿支蒂螺旋皮瓣转位修复腕关节周围缺损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5月至2019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骨科共收治腕关节周围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25例,男71例,女54例,年龄16~87岁,缺损面积为3.5 cm×2.5 cm~12.0 cm×6.0 cm。根据前臂远端穿支蒂螺旋皮瓣的穿支血管起源、走行、分支、分布和血管网吻合的解剖学依据,结合缺损创面部位、大小、形状等特点,在患肢前臂中下段设计桡动脉远端穿支蒂螺旋皮瓣62例、尺动脉远端穿支蒂螺旋皮瓣48例、骨间背动脉远端穿支蒂螺旋皮瓣15例。本组患者皮瓣切取面积为4.0 cm×3.0 cm~14.0 cm×6.0 cm,供区游离前臂全厚皮片覆盖。术后综合评价患者创面修复的术后疗效、评估皮瓣肿胀程度、评估腕关节功能。结果116例患者皮瓣术后全部成活,9例皮瓣远端边缘坏死,给予换药处理。供、受区创面完全愈合。术后随访3~60个月,腕关节未见畸形,形态较佳,皮瓣色泽、弹性与周围正常皮肤接近,皮瓣两点辨距觉6~9 mm;创面愈合瘢痕较小。疗效评价:满意89例、一般36例、无不满意病例。皮瓣肿胀程度评价:早期肿胀Ⅰ度80例、Ⅱ度30例、Ⅲ度15例;后期肿胀Ⅰ度85例、Ⅱ度35例、Ⅲ度5例。腕关节功能评定:优29例、良63例、中33例、差0例,优良率为73.6%(92/125),腕关节活动和稳定性基本正常,未发现腕部疼痛影响工作和生活。结论前臂远端穿支蒂螺旋皮瓣转位修复腕关节周围缺损创面,疗效可靠,尤其适合中老年患者。

  • 标签: 前臂 穿支皮瓣 组织缺损 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