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不同性质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特征,从而为甲状腺结节良恶性患者临床诊疗提供参照。方法回顾性分析选择2015年1月—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甲状腺结节切除治疗的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照术后病理切片检查结构分为良性组与恶性组。结合患者一般资料、影像学与实验室检查结果,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与处理。结果结节内部回声较弱,良恶性两组患者在甲状腺水平(促甲状腺激素,TSH)比较上,组间差异显著(P<0.05);但是在结节边缘、钙化程度指标比较上,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甲状腺采用影像学检查并检测甲状腺激素(SHT)指标,能够区分甲状腺结节的性质,指导临床治疗工作。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肿瘤 超声检查 病理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诊断不同病理性质甲状腺结节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接诊的77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超声诊断在不同病理性质的甲状腺结节中的临床价值。结果77例甲状腺结节患者术后病理证实55例为良性,22例为恶性;其中良性和恶性超声诊断符合率分别达到了92.73%(51/55)、90.91%(20/22)。结论经过相关试验得知超声诊断治疗甲状腺结节效果显著,而且诊断结果准确,以便于医师采取有效的方式加以治疗,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 标签: 超声诊断 不同病理 甲状腺结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甲状腺结节性质应用超声影像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32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参照组应用CT检查。观察组应用超声影像诊断。结果参照组的诊断准确率是78.9%低于观察组93.5%(P<0.05)。良性和恶性患者通过超声影像诊断,各个指标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甲状腺结节性质患者采用超声影像进行诊断,准确率非常高,而且误诊和漏诊的情况非常低,提高对疾病的诊断率,减少对机体的伤害,更有助于医师根据症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所以,超声影像诊断对于甲状腺结节患者意义重大,值得推广。

  • 标签: 超声诊断 临床研究 甲状腺结节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PM2.5对红细胞性质的影响。方法采集成都市区大气中的PM2.5,将PM2.5以低剂量(20μg/mL)、高剂量(100μg/mL)与红细胞作用24h,检测红细胞常规指标、溶血情况、红细胞的渗透脆性、变形性、聚集性及丙二醛(MDA)含量,以生理盐水组作为对照,观察PM2.5对各指标的影响。结果与生理盐水组相比,高剂量组红细胞的溶血率、MDA含量、渗透脆性升高,聚集幅度降低;常规指标、变形性和聚集指数基本无变化;低剂量组红细胞的溶血率、MDA含量及渗透脆性略微升高,聚集幅度略微降低,常规指标、变形性和聚集指数基本无变化。结论较低浓度的PM2.5对红细胞性质几乎无影响,较高浓度的PM2.5对红细胞的部分性质有显著影响。

  • 标签: PM2.5 红细胞 溶血率 流变学特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观察实验室检查在急性胸痛性质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近两年由于急性胸痛在本中心直属分站就诊的1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胸痛病因分为心源性胸痛组(45例)与非心源性胸痛组(65例),观察两组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差异。结果心源性胸痛组患者NT-proBNP、Myo、hs-TnI、CK-MB、hs-CRP水平明显高于非心源性胸痛组(P﹤0.05),心源性胸痛组组IMA水平明显高于非心源性胸痛组(P﹤0.05)。结论在查体、问诊、心电图检查的基础上配合实验室检查能够快速、准确鉴别急性胸痛的性质,降低心源性胸痛的漏诊。

  • 标签: 实验室检查 急性胸痛 心源性 非心源性
  • 简介:摘要: 伴随我国经济社会的逐步发展,生物化学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科技成果,在不断进行该领域的专业技术创新工作的同时,努力寻找生物化学发展的新突破口。本文主要研究花青素的理化性质和稳定性特点,首先对花青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细致分析,进而论述影响花青素稳定特性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找到稳定性问题的关键点,最终逐步分析说明温度、酸碱值、光照、金属离子、氧化反应等因素对于花青素自身稳定性质的影响。希望笔者通过对该物质进行性质分析整理,为广大生物化学工作者提供必要的专业技术指导和结论启示,共同促进花青素研究领域的发展。

  • 标签: 花青素 理化性质 稳定性能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苦参常压与减压提取产物的理化性质。方法对苦参提取产物的电导率、渗透压、Zeta电位、提取液粒径、提取物接触角、提取物粒径、提取物吸湿率以及临界相对湿度进行测定,并分析比较。结果电导率、渗透压、Zeta电位、提取液粒径、提取物接触角具有显著性差异,且提取物临界相对湿度常压提取物小于减压提取物。结论理化性质的差异直观地体现出了,苦参常压与减压提取工艺存在的差别。

  • 标签: 苦参 常压提取 减压提取 理化性质
  • 简介: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OATPs)是一类跨膜转运蛋白,介导着众多钠离子非依赖的物质跨膜转运。OATPs具有12个跨膜片段,拥有许多保守的结构区域。这些结构对其功能具有重要调控作用。OATPs广泛分布在人体的各类组织细胞及肿瘤细胞,其表达量各不同,且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及癌细胞发生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因此,OATPs的功能与性质的研究对疾病的预防、治疗和诊断可能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将OATPs在正常细胞及肿瘤细胞中的性质、表达及功能做一综述。

  • 标签: 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 性质 表达 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超声鉴别浅表淋巴结良、恶性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94例患者206个浅表肿大淋巴结,术前根据高频超下淋巴结的二维声像图特征及血流情况对其良、恶性质作出初步判断,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超声检查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7.4%(180/206)。多数良性淋巴结纵径/横径比(L/T)≥2,淋巴门结构清晰,血流信号无血流型及门血管型,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和阻力指数(RI)正常;多数恶性淋巴结L/T<2,淋巴门结构消失,内部常出现微小钙化灶及囊性变,血流边缘血管型及混合型,PSV和RI明显增高。良、恶性淋巴结在L/T、内部回声(淋巴门结构、有无微小钙化及囊性变)及血流状态(血流分布、PSV及RI)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对浅表淋巴结良、恶性的鉴别准确性较高,对临床诊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高频超声 浅表淋巴结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影像特点对甲状腺结节性质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400例经过超声诊断发现甲状腺结节的患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对上述所有患者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多结节组与单结节组在单个结节恶性率对比上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结节与癌性结节的直径对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影像特点可以明确甲状腺结节的直径、边界、回声及形态情况,对于甲状腺结节性质的诊断,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超声影像 甲状腺结节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通过分析51例经手术或临床证实肠梗阻患者的CT资料,判断肠梗阻并确定肠梗阻的原因、部位以及性质,探讨肠梗阻检查的最佳方法。

  • 标签: 肠梗阻 多层螺旋CT 体层摄影术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种类药用辅料成分对麦角甾苷固体脂质纳米粒(SLN)理化性质的影响,为研究SLN的处方筛选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乳化-固化法制备麦角甾苷-SLN,单一变量法考察山嵛酸甘油酯(CompritolATO888)、单硬脂酸甘油酯、大豆卵磷脂、Myrj52等辅料对麦角甾苷-SLN粒径、包封率、表征分散度(PDI)等理化性质的影响,采用透射电镜法观察麦角甾苷-SLN的形态,X-射线衍射(XRD)分析其药物晶体结构。结果随CompritolATO888用量增加,麦角甾苷-SLN粒径不断减小,包封率逐渐减小,PDI逐渐增加;随单硬脂酸甘油酯的用量增加,粒径明显增大,包封率略有降低,PDI减小;随卵磷脂用量增加,粒径明显增大,包封率降低,PDI减小;随Myrj52用量明显增加,粒径减小,包封率增加,PDI增大;麦角甾苷-SLN外观圆整,呈球形;麦角甾苷以分子分散状态被包裹在SLN中。结论不同辅料对麦角甾苷-SLN的理化性质均产生一定影响趋势,为制备SLN的处方筛选研究提供启示与思路。

  • 标签: 麦角甾苷 固体脂质纳米粒 辅料 理化性质 粒径 包封率
  • 简介:目的探讨前列腺干细胞抗原(PSCA)在不同性质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4年12月北京市顺义区医院病理科诊断的、乳腺外科手术切除的、术前未经任何治疗的普通型导管增生(UDH)、非典型导管增生(ADH)、DCIS和非特殊型浸润性癌(IC-NST)患者共175例临床资料,其中有38例因组织块过小或脱落未能获得准确数据而被剔除,故实际纳入分析的样本量为137例,包括20例UDH、20例ADH、30例DCIS和67例IC-NST。同时随机选取20例IC-NST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LSAB法)检测标本中PSCA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不同性质乳腺组织中PSCA蛋白表达的差异,以及IC-NST中PSCA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组间PSCA蛋白表达水平的比较采用)(2检验,IC-NST中PSCA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PSCA蛋白在正常乳腺组织中不表达,在UDH、ADH、DCIS和IC—NST中高表达率分别为10.0%(2/20)、20.0%(4/20)、56.7%(17/30)和52.2%(35/67),其表达水平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2.153,P〈0.001)。多组问两两比较结果显示,DCIS组和IC—NST组PSCA蛋白表达均高于正常乳腺组织(χ^2=17.172、17.480,P均〈0.005)和UDH组(χ^2=11.092、11.243,P均〈0.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IC-NST组PSCA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0.326,P=0.007)。结论PSCA蛋白可能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进程,可能是一个预测导管内增生性病变进展成乳腺癌的新指标。

  • 标签: 乳腺 淋巴转移 膜糖蛋白类 肿瘤蛋白质类 免疫组织化学 前列腺干细胞抗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直径与病理性质的关联性,为指导该类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132例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治疗术式分成微创内镜保胆取息肉术、胆囊切除术治疗,术后统计所有患者病变组织直径、病理性质,分析病变直径与病理性质两者之间的关联性。结果直径小于5mm的58例PLG患者其构成比中,非肿瘤息肉占98.28%,肿瘤性息肉占1.72%;然直径5mm≤d≤10mm的31例PLG患者其构成比中,非肿瘤息肉占61.29%,肿瘤性息肉占28.71%;随着息肉直径的增大,肿瘤性息肉的发生病机率有增加趋势。结论胆囊息肉样病变直径小于5mm的PLG患者,应积极加强临床监测或应用保胆取息肉治疗;然而当息肉直径为5mm≤d≤10mm时应采用预防性胆囊切除术,对阻断息肉癌变有着积极作用。当息肉直径大于10mm时,应果断行胆囊切除术,及时清除病变组织以防止病情恶化。

  • 标签: 胆囊息肉直径 病理性质 预防性胆囊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持续性质量改进(CQI)的改良护理在改善肺癌化疗留置一次性无菌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不良事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确诊治疗的肺癌化疗留置PICC患者100例,依据护理方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50例,A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B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基于CQI的改良护理干预。结果B组PICC一次穿刺成功率、非计划拔管率、PICC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B组留置时间、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CQI的改良护理可有效提高肺癌化疗患者PICC一次穿刺成功率和减少PICC不良事件发生,有利于提高患者留置时间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持续性质量改进 改良护理 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