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制备聚乳酸纳米泡,并对其性质进行表征。方法以聚乳酸为载体材料,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包载全氟戊烷的纳米泡,对其粒径进行表征,评价纳米泡的体外储存稳定性,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纳米泡进行体外超声成像效果考察。结果制得的纳米泡为乳白色,粒径318.4±5.1nm,体外稳定性好,纳米泡在超声波的作用下,能增强超声成像的效果,并且能被超声波击破。结论制备的聚乳酸纳米泡体外稳定性好,能增强超声成像。

  • 标签: 纳米泡 聚乳酸 全氟戊烷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探究借助超声诊断甲状腺结节的功效。方法将从2015年1月—2018年3月这一时间段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58例(191枚)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深入探析甲状腺结节的内部回声、纵横比、钙化类型、晕环与血流信号等超声特征,通过比对病理学结果,以此来对甲状腺结节状况进行正确评估。结果于所研究的甲状腺结节中,良性结节一共存在141枚,其中借助超声诊断成功辨识123枚,准确率达到了87.3%;恶性结节一共存在45枚,借助超声诊断成功辨识38枚,准确率达到了84.4%。结论超声诊断甲状腺结节性质具有较高的准确率,是一种有效、便捷、无创、廉价的影像学方法。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超声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高频超声诊断甲状腺结节性质的临床分析。方法现随机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结节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良性病变有23例,将其作为观察组,恶性病变有55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超声影像资料进行对比和分析,观察病灶的钙化、结节边界以及形态等指标,并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作为标准,观察高频超声诊断甲状腺结节性质的准确性。结果恶性病变组患者的钙化数量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P<0.05);恶性病变组患者的形态不规则和边界不清晰的数量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P<0.05);两组患者结节性质诊断准确率均在80%以上。结论高频超声在甲状腺结节性质的诊断中有着较高的准确率,并且恶性结节具有明显的超声影像特点,临床可应用其进行甲状腺结节性质的早期检查。

  • 标签: 高频超声 甲状腺结节 良性 恶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联合CT诊断乳腺肿块性质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9月一20l7年9月收治的80例乳腺肿块患者临床影像学资料,40例患者运用超声诊断(超声组),40例患者运用超声联合CT诊断(联合组),比较超声及超声联合CT诊断乳腺肿块的准确率,分析其在良恶性乳腺肿块中的鉴别价值。结果超声组肿块良性与恶性检出率均低于联合组(P<0.05);联合诊断与病理符合度高,与单用超声检查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联合CT诊断乳腺肿块的临床准确率高,二者联合应用进行乳腺肿块的诊断,无疑更具有优势性,对触诊阴性,超声检出可疑恶性病变者需结合CT检查作进一步筛查,以提高乳腺肿块检出率,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 标签: 乳腺肿块 超声 CT
  • 简介:摘要胃息肉初期阶段无显著症状,但伴随病症的进展,患者会出现腹胀、上腹隐痛等症状,严重者还会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溃疡和糜烂等情况,对患者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手术是目前临床治疗胃息肉的主要手段。在行临床治疗的同时,相应护理干预配合的应用非常重要。本研究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内镜下胃息肉摘除术中的应用效果。

  • 标签: 消化内镜 胃息肉 病变性质 确诊辨别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超声联合CT诊断乳腺肿块性质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6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47例乳腺肿块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观察对象均采取超声及CT检查,并经过手术病理证实,对比单一超声诊断结果与超声联合CT诊断结果。结果超声联合CT检查良性肿块检出率为95.65%,恶性肿块检出率为100.00%,诊断符合率为97.87%,单一超声检查肿块检出率为73.91%,恶性肿块检出率为83.33%,诊断符合率为78.72%,对比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与单一超声检查相对比,超声联合CT诊断乳腺肿块性质的临床效果更优。

  • 标签: 超声 CT 乳腺肿块性质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对甲状腺肿瘤患者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6月至9月收治的甲状腺肿瘤患者42例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观察组患者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相关知识认知率为90.47%,高于常规护理组的66.67%,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甲状腺肿瘤患者采取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护理满意度,具有广泛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病人满意度 甲状腺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药炮制对药物性能功效及理化性质的影响。方法从2016年3月-2017年3月间于我院接受中药治疗的患者中选取88例进行研究,根据治疗方式对患者进行分组,采用炮制中药治疗的44例为治疗组,采用未炮制中药治疗的44例为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并对患者的毒性反应进行统计对比。结果就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对比而言,治疗组的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55%(P<0.05);就两组的毒性反应率对比而言,治疗组的2.2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18%(P<0.05)。结论中药炮制能够在一定程度改变药物性能功效与理化性质,提高药效的同时减少毒副作用,临床上可以推广炮制中药的应用。

  • 标签: 炮制中药 性能功效 理化性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中药炮制对药物性能功效与理化性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期间应用的水蛭、大黄、地黄等常见中药为研究对象,三种中药均经不同方法进行炮制,总结分析其药物的性能功能与理化性质在中药炮制前后发生的变化。结果经中药炮制,水蛭中氨基酸成分总量变化明显,且含量与生品相比显著较高。这表明采用中药炮制能提升氨基酸的溶出量,降低毒性;大黄致泄效价值降低显著;地黄四气五味改变显著,且地黄中总多糖、地黄苷A、D以及梓醇等含量降低显著。结论中药炮制对药物性能功效与理化性质存在显著影响,即能显著提升用药安全性以及临床疗效。

  • 标签: 中药炮制 药物性能 功效 理化性质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在综合医院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本课题研究共有875例小儿内科患儿被入选为研究对象,患儿均为曾于2017年1月至2017年8月期间在本院儿科住院诊治,将入选患儿样本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一般常规性护理方式,观察组则根据预先选择的儿童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来进行监测和管理,随后对比、观察和记录两组患儿的口服药物服药延迟率、平均住院日、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患儿口服药物服药延迟发生率及平均住院日指标数据得到显著下降,并发症发生率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指标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综合医院儿科的护理过程中建立一套相对完善的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管理措施,能够有效地提升护理质量,同时对预防相关疾病并发症及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积极的现实指导意义。

  • 标签: 综合医院儿科 护理质量 护理敏感指标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与超声造影(CUES)对肝脏占位性病变性质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诊治的肝局灶性病变患者186例(206个病灶)。所有的受试者均接受超声造影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参照欧洲肝脏超声造影指南(2012版)标准进行肝局灶性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应用ROC曲线下面积判断指标诊断的效能。结果在186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中,肝左右叶病灶126例,肝左叶病灶29例,肝右叶病灶31例;超声共发现病灶206个,其中良性病灶78个(37.9%),恶性病灶128个(62.1%)。在78个良性病灶中,血管瘤51个,肝脓肿10个,错构瘤4个,结节性增生5个,炎性假瘤8个。在128个恶性病灶中,原发性肝癌124个,转移癌4个;超声造影检查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67,显著优于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的0.803(P<0.05),超声造影检查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5.6%、98.6%和96.8%,显著优于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的89.1%、76.8%和84.4%(P<0.05)。结论CUES检查对判断肝占位性病变的性质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与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具有协同作用,临床医师可以通过这些检查确定肝内病灶的性质

  • 标签: 肝脏占位性病变 超声弹性成像 超声造影 诊断效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性质量控制的效果以及输血安全策略。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2016年1月—2017年1月两个时间段收治的100例输血的产科患者为研究对象,2010年1月—2011年1月成立输血科前为对照组,未接受质量控制,2016年1月—2017年1月为观察组,严格接受质量控制,观察两组标本合格率、输血反应发生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标本不合格检出率为2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输血反应发生率为6.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性质量控制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有效减少输血反应发生率,提高样本不合格检出率,值得推广。

  • 标签: 血型实验室 输血检验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延续性质量控制小组在提高介入治疗患者心脏康复中的效果。方法从2015年01月~2016年07月本院诊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中抽选4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21例、观察组21例,介入治疗出院后均行常规护理,仅观察组建立延续性质量控制小组,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脏康复依从性的优良率(95.24%)高于对照组(71.43%),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康复运动达标率(90.48%)高于对照组(61.90%),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再次入院率(0.00%)低于对照组(19.05%),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质控小组能够使介入治疗患者对心脏康复的实际依从度提高,从而改善其健康结局,因此值得应用。

  • 标签: 延续性质量控制小组 介入治疗 心脏康复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血清、胸水LDH、CEA、CA153、ADA的检测对胸水性质鉴别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12月间37例癌症患者为癌症组,42例结核患者为结核组,检测两组别血清及胸水LDH、CEA、CA153、ADA水平。结果癌症组血清与结核组血清LDH、CEA、CA153、ADA各项经方差分析,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癌症组胸水与结核组胸水LDH、CEA、CA153、ADA各项经方差分析,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联合血清、胸水LDH、CEA、CA153、ADA检测对胸水性质鉴别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乳酸脱氢酶 癌胚抗原 糖抗原153 腺苷脱氨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