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雷公藤多联合复方甘草酸治疗湿疹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72例2019年6月~2020年6月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湿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两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复方甘草酸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雷公藤多联合复方甘草酸对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雷公藤多联合复方甘草酸对湿疹患者进行治疗,治疗有效率更高,值得推广。

  • 标签: 雷公藤多苷 复方甘草酸苷 湿疹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湿疹患者运用雷公藤多联合复方甘草酸治疗方法产生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方法 在2019年1月到2021年1月之间本院确诊了106例湿疹患者,以掷硬币为方法把患者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3例,参照组运用雷公藤多进行治疗,实验组联合运用雷公藤多和复方甘草酸进行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比参照组高(P<0.05)。 结论 在对湿疹患者进行治疗中,联合运用雷公藤多和复方甘草酸具有比较理想的效果,可以缓解临床症状,保持皮肤的美观。

  • 标签: 雷公藤多苷 复方甘草酸苷 湿疹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复方甘草酸联合雷公藤多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及Embase建库至2020年9月28日,有关复方甘草酸联合雷公藤多治疗银屑病的RCT文献。按照Cochrane 5.0.1系统评价手册偏倚风险评估方法评估文献发表偏倚和质量,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0篇,受试者961例,其中试验组为复方甘草酸联合雷公藤多用药组(486例),对照组为雷公藤多组(47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银屑病在总有效率[OR=3.16,95% CI(2.00~4.99),P<0.001]、治愈率[OR=2.56,95% CI(1.94~3.61),P<0.001]、复发率[OR=0.15,95% CI(0.04~0.60),P=0.007]、总不良反应发生率[OR=0.53,95% CI(0.34~0.82),P=0.004]、肝功能异常发生率[OR=0.17,95% CI(0.06~0.47),P=0.001]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在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P>0.05)、下肢或颜面水肿(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甘草酸联合雷公藤多治疗银屑病较单用雷公藤多疗效更好,且可降低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但仍需大量大样本、高质量研究支持结论。

  • 标签: 银屑病 复方甘草酸苷 雷公藤多苷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黄芩给药不同时间对大鼠肝肾的毒性作用,为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提供实验参考依据。方法于2019年4月,将42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0.9%氯化钠溶液,14只)和黄芩给药组(100、200 mg/kg,各14只),经口灌胃,1次/d,6次/周,于给药28、56 d后各组分别处死7只大鼠,称量肝脏、肾脏湿重并计算脏器系数,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其组织形态学改变,并检测大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尿素氮(BUN)和肌酐(CRE)的含量。结果黄芩200 mg/kg组大鼠给药56 d后体质量、肾脏系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组织形态学显示肾小球萎缩变小、肾小管明显萎缩且上皮细胞发生坏死,肝脏未见明显异常。黄芩200 mg/kg组大鼠给药56 d后,血清中BUN、CRE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芩100 mg/kg组各时间点和黄芩200 mg/kg组给药28 d后各指标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黄芩给药对雄性大鼠有一定的肾脏毒性作用。

  • 标签: 大鼠 黄芩苷 肾脏毒性 肝脏毒性
  • 简介:摘要1例26岁女性因面部雀斑行激光脱色治疗,术后予复方熊果乳膏(1 g、每晚1次)面部外敷。首次敷用该药约12 h后面部出现红肿和小水疱疹伴脱屑。诊断为接触性皮炎,考虑与复方熊果乳膏有关。停用复方熊果乳膏,予醋酸泼尼松片20 mg口服、1次/d,左西替利嗪片5 mg口服、每晚1次,3%硼酸洗液局部湿敷。3 d后患者面部红肿、脱屑明显好转,大部分水疱疹消失;1周后电话随访,水疱疹消失。

  • 标签: 熊果苷 皮炎,接触性
  • 简介:摘要目的验证末端尿基转移酶(TUT4)通过影响miR132/212簇的尿化作用影响食管上皮细胞(HEEC)的放射敏感性。方法本研究通过PCR的方法检测0、2、4、6和8 Gy X射线照射后0、6、18、24和48 h HEEC中TUT4的表达。将细胞分为阴性对照组、下调TUT4表达组(shTUT4组)、单纯6 Gy照射组(6 Gy组)、6 Gy照射+下调TUT4表达组(6 Gy+shTUT4组)分别检测TUT4对细胞放射敏感性、细胞增殖、细胞周期、线粒体损伤、氧自由基产生的影响;通过PCR检测下调TUT4表达对miR132/212尿化的影响;克隆形成和增殖实验检测过表达miR132/212及miR132/212+UUU(末端添加3个尿嘧啶的miR132/212)时HEEC的放射敏感性;增殖实验检测在下调TUT4表达且过表达miR132/212及尿化miR132/212时HEEC的增殖情况。结果PCR结果显示,2、4、6和8 Gy X射线照射后TUT4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84、62.06、27.86、32.43,P<0.05)。下调TUT4表达可增加HEEC的放射敏感性,D0、Dq、SF2值分别为0.79、1.61、0.4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5.85、7.31,P<0.05),放射增敏比(SERD0)为1.41;且经6 Gy照射后,低表达TUT4组细胞增殖减少(t=7.12、13.63,P<0.05)、S期细胞增加(t=11.98,P<0.05)、线粒体损伤增加(t=11.98,P<0.05)、氧自由基产生增加(t=15.65,P<0.05)。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下调TUT4表达可使miR132/212表达增加,miR132/212+UUU表达减少(t=27.90、60.99,P<0.05);而过表达miR132/212和miR132/212+UUU也可影响HEEC的放射敏感性,SERD0分别为1.20、0.71。双重转染实验证明,TUT4低表达且miR132/212过表达细胞的增殖能力较单纯TUT4低表达时更弱(t=4.76、7.65,P<0.05);同时TUT4低表达且过表达miR132/212+UUU时细胞增殖能力较单纯TUT4低表达更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2,P<0.05)。结论X射线可增加HEEC中TUT4的表达,TUT4可降低HEEC放射敏感性、减轻放射损伤,其机制与miR132/212的尿化相关。

  • 标签: 食管放射损伤 尿甘基转移酶 miR132/212簇 尿苷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药白芍不同炮制品的芍药含量的差异。方法:选取白芍的生品、盐制品、醋制品、酒制品、炒制品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芍药的含量。结果:生白芍中芍药含量最高(72.35±0.23),其次为白芍的炒制品(61.32±0.18)、盐制品(60.23±0.21)、酒制品(58.27±0.19)、醋制品(56.37±0.24)。实验结果表明,白芍不同的炮制品中芍药的含量存在明显差异,由高到低分别为生白芍>炒制品>盐制品>酒制品>醋制品,P<0.05。结论:中药白芍的不同炮制品中芍药的含量由高到低为生白芍>炒制品>盐制品>酒制品>醋制品,传统的白芍炮制工艺中生白芍的芍药含量最高。

  • 标签: 白芍 炮制品 芍药苷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HPLC法对甘海胃康片中甘草含量进行测定。方法:Shim-packC18为色谱柱,乙腈∶0.1%醋酸(20∶80)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76nm,柱温30℃。结果:甘草浓度在10.02~50.10 mg/L 之间线性关系良好, 回归方程为y=16.751x-0.91(R2=0.9999),平均回收率98.3%,RSD=1.0%(n=6),重现性好,RSD=1.0%(n=5),供试品溶液在10h内稳定,RSD为0.6%。结论:该方法简单、可靠、专属性强,可用于甘海胃康片的质量控制。

  • 标签: []甘海胃康片 甘草苷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两色金鸡菊提取物马里对高糖诱导的视网膜上皮细胞(ARPE-19)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formation,EMT)的影响。方法利用高糖诱导ARPE-19细胞建立EMT模型,设control对照组,不通过浓度高糖干预组及马里高中低剂量组。CCK-8细胞活性实验观察高糖对细胞的影响。镜下观测细胞形态结构变化。Western blot实验观察间质标志物Fibronectin(纤维连接蛋白FN)以及上皮标志物E-cadherin(E-钙素)的表达情况。结果随着高糖浓度的依次递增,ARPE-19细胞的凋亡愈加明显,高糖干预24 h对照组[(97.97±1.56)%]与不同浓度高糖干预组[(88.31±3.34)%,(82.54±3.92)%,(77.35±6.14)%,(81.19±3.83)%,(53.17±5.71)%,(40.57±7.37)%,(31.27±8.9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4.13,P<0.05);高糖干预48 h对照组[(100.00±2.06)%]与不同浓度高糖干预组[(85.09±7.87)%,(86.54±8.58)%,(74.48±3.21)%,(64.07±8.65)%,(58.64±8.45)%,(25.14±8.88)%,(7.665±7.9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83,P<0.05)。伴随着明显的结构形态的改变,ARPE-19细胞中E-钙素表达降低、FN表达升高。高糖干预48 h E-钙素的表达对照组(96.7±1.05)与不同浓度高糖干预组[(87.9±5.46),(62.71±2.01),(70.73±6.13),(67.97±8.05),(58.41±5.2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61,P<0.05);高糖干预48 h FN的表达对照组(100.00±0.01)与不同浓度高糖干预组(153.10±17.47),(137.7±25.24),(152.00±26.00)相比有显著差异,F=3.088,P<0.05)]。马里干预后,上皮标记物E-钙素恢复,间质标志物FN降低,马里干预48 h对照组E-钙素的表达量为(0.43±0.08),与马里高中低剂量组[(0.25±0.004),(0.36±0.01),(0.38±0.04),(0.31±0.0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865,P值均<0.05)),马里干预48 h FN的表达对照组为(102.20±2.10),与马里高中低剂量组[(188.30±13.01),(95.41±12.50),(136.10±9.49),(199.60±19.9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31,P<0.05)。结论高糖可以促进ARPE-19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造成其纤维化趋势,而马里可以改善其纤维化。

  • 标签: 两色金鸡菊 马里苷 上皮间质转化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筛选适合纯化竹节参总皂的大孔树脂,并确定其纯化工艺参数。方法以总皂含量为指标,采用静态吸附试验,结合吸附动力学参数筛选大孔树脂类型;通过动态吸附试验考察竹节参提取物大孔树脂纯化的工艺参数,确定竹节参总皂的制备工艺。结果D101大孔树脂对竹节参总皂有较好的吸附和解吸附效果,其最佳纯化工艺参数为:上样质量浓度为0.1 g/ml(以生药计),上样体积为100 ml,即树脂上样量相当于3.3 g生药/ml;洗脱时先以3倍柱体积的蒸馏水、20%乙醇除杂,再用6倍柱体积的70%乙醇洗脱富集总皂,上样和洗脱流速为0.5 ml/min,总皂转移率可达85.6%。结论D101大孔树脂可有效富集和纯化竹节参总皂,可为竹节参药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

  • 标签: 竹节参 皂苷类 大孔树脂 吸附动力学 中药工艺改进
  • 简介:摘要:薯蓣皂元具有多种药理活性,根据薯蓣皂元表现出不同的生物活性,以薯蓣皂元为起始原料采取酯化、还原等化学反应进行适当结构修饰,得到多种类型的薯蓣皂元衍生物,可减少薯蓣皂元的毒副作用,增加其抗血栓、抗炎及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的药理活性,使薯蓣皂元在临床的应用更加广泛,为薯蓣皂元更进一步的研究及利用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 标签: 薯蓣皂苷元衍生物 合成 生物活性 抗血栓 抗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黄芩对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机制。方法2019年6月至2019年12月,以陕西省人民医院实验中心提供的6~8周C57BL/6雄性小鼠进行实验。采用腹腔注射对乙酰氨基酚(APAP)诱导小鼠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药物肝模型组(APAP组)及黄芩治疗组(BA+APAP组),处理16 h后取血标本及肝脏组织,检测各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肝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观察肝脏病理形态学改变;检测肝组织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及磷酸化ERK(p-ERK)的表达变化。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光镜下黄芩治疗组肝损伤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黄芩治疗组血清ALT、血清AST明显低于模型组[(614.2±132.9)、(498.7±52.8) U/L比(6 826.4±684.2)、(5 860.7±464.8) U/L,t=44.862、67.850,P均<0.05];黄芩治疗组血清TNF-α、血清IL-6明显低于模型组[(156.8±44.3)、(673.1±43.7) pg/ml比(334.3±36.8)、(899.8±98.9) pg/ml,t=18.702、3.644,P均<0.05];芩治疗组肝匀浆MDA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6.3±1.6) nmol/mg蛋白比(9.7±1.6) nmol/mg蛋白,t=38.524,P<0.05];黄芩治疗组肝匀浆SOD活性明显高于模型组[(12.7±1.7) U/mg蛋白比(8.0±0.6) U/mg蛋白,t=4.854,P<0.05];黄芩治疗组肝组织p-ERK/ERK蛋白比值明显低于模型组(0.4±0.2比1.0±0.1,t=18.974,P<0.05)。结论黄芩对APAP诱导的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小鼠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ERK磷酸化有关。

  • 标签: 黄芩苷 对乙酰氨基酚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肝损伤
  • 简介:摘要糖尿病肾病目前已成为引起慢性肾脏病和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原因,减少蛋白尿、延缓肾功能恶化是其重要治疗策略。雷公藤多通过抗炎、抗氧化等多种机制发挥肾脏保护作用,对于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有较好疗效。本文就雷公藤多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临床疗效、安全性作一综述。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雷公藤多苷 机制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山萸肉饮片中马钱的浓缩工艺。方法以马钱为指标,采用超滤-纳滤联用技术,在明确跨膜压力差、pH值因素影响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和设计建立数学模型,考察膜孔径、跨膜压力差、pH值,优选山萸肉提取液的浓缩工艺。结果超滤可去除多糖,改善溶液可滤性;马钱纳滤浓缩工艺为膜孔径400 Da,pH值6.7,跨膜压力差1.20 MPa,马钱平均截留率为(91.9±1.7)%,与理论截留率93.6%相近。结论超滤-纳滤联用精制山萸肉提取液中马钱,工艺稳定可行,可避免热处理引起的成分转化损失。

  • 标签: 山茱萸 马钱苷 纳滤 超滤 中药工艺改进
  • 简介:【摘要】皮肤性病是炎症与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感染性皮肤性病等皮肤病的统称,这些疾病可引发患者出现皮疹、破溃、瘙痒等症状,从而对其正常生活和工作产生严重干扰,需积极探寻有效方案对患者治疗。复方甘草酸是一种由甘氨酸、甘草酸、甲硫氨酸组成的复合物,具有抗炎、抗变态反应、抗病毒、调节免疫等多种功效,本文主要总结了其在皮肤性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 标签: 复方甘草酸苷 皮肤性病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2020版中国药典一部中,药典明确规定了关于青皮药材中橙皮含量检测方法,但笔者按照2020版中国药典中提供的方法进行检测时橙皮出峰时间过长,没有达到理想的检测效果。本文将重点研究青皮含量检测过程中流动相比例的调整对橙皮出峰时间的影响。方法 使用HPLC检测青皮药材中橙皮含量,设备型号:Waters e2695;色谱柱Agilent XDB-C18柱(4.6mm×250mm,5µm),检测波长为:284nm;进样量:10 µl;流速:1.0ml/min;柱温:25℃(±5℃)。结果 橙皮对照品按2020版中国药典提供的流动相为甲醇-水(25:75)检测时,60min左右未见出峰,在110.933min时橙皮峰出现;按2020版药典方法检测未达到理想效果。经调整流动相后发现,用流动相比例为甲醇-水(32:68和35:65)的组分测定时橙皮出峰时间提前显著且峰形态标准,同时在此流动相比例的条件下,青皮供试品中橙皮的峰形标准且与干扰峰分离度较好。结论 关于2020版中国药典中提供的青皮药材橙皮含量检测方法,作者认为检测方法中流动相甲醇-水(25:75)的比例不太合适,建议改进。

  • 标签: 青皮 橙皮苷 HPLC 流动相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黄芩对肺腺癌细胞增殖和自我更新能力的影响。方法 使用0、50、100 nM黄芩处理H1299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自我更新能力。结果 黄芩使H1299细胞活性明显降低(P

  • 标签: 黄芩苷 肺腺癌 增殖 集落形成
  • 简介:摘要: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是与绝经相关的雌激素戒断相关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当前的研究发现,橙皮是芸香科柑橘属植物果实中(如柑橘等)提取出来的生物活性物质,对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存在一定的药理作用;通过建立摘除双侧卵巢诱导骨质疏松的大鼠模型,比较橙皮及安慰剂对去卵巢骨质疏松症大鼠模型的骨质疏松相关指标;可探讨橙皮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本文就这一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 标签: 橙皮苷 绝经后骨质疏松 氧化应激 炎症 破骨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