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复方铝联合质子泵抑制药( PPI )在慢性胃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 2019 年 4 月— 2020 年 3 月期间 108 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划分对照组( n=54 ,奥美拉唑)和观察组( n=54 ,复方铝 + 奥美拉唑),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 P < 0.05 )。 结论: 在慢性胃炎患者中应用复方铝联合奥美拉唑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复方铝酸铋 质子泵抑制剂 慢性胃炎 奥美拉唑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评价雷尼替丁枸橼(Ranitidinebismuthcitrate,RBC)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ylori)治疗的疗效.方法应用国际Cochrane协作网系统评价方法对雷尼替丁枸橼(RBC)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系统评价.资料来源检索Cochrane图书馆、Cochrane协作网上消化道专业试验数据库、MEDLIN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手工检索发表与未发表的中文文献.纳入标准收集比较RBC或以RBC为主的二联、三联、四联方案与质子泵抑制剂(PPI)、H2受体拮抗剂(H2RA)、其他剂或安慰剂治疗根除H.pylori的随机对照试验.试验无论是否使用盲法或发表语种均不受纳入限制.资料提取与统计方法两名评价人员独立提取资料.数据采用Cochrane协作网专用软件RevMan4.1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篇RCT共治疗3638例患者满足纳入标准.其中高质量的试验有八篇,双盲试验有五篇,单盲试验有三篇.Meta-分析的结果,RBC和对照组比较,OR值为3.06(95%的可信区间[2.62,3.58],P<0.00001.但具有显著异质性(P<0.00001),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OR值为2.05(95%的可信区间[1.29,3.25],P=0.002).敏感性分析提示文章的质量及研究样本的大小并不影响分析的结果.试验未发现严重的副作用.结论RBC根除H.pylori疗效优于对照组,是一个值得选用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雷尼替丁枸橼酸铋 幽门螺杆菌 疗效 随机对照试验 系统评价 副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消化性溃疡采用复方铝颗粒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与探讨。方法 纳入77例病患为研究对象,截取于我院2019年8月-2020年9月收治消化性溃疡患者;经统一编号号按照随机颜色球抽取法均分为2组,1组为参照组(n=39),1组为观察组(n=38);分别给予两组以硫糖铝片治疗和复方铝颗粒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口干、恶心呕吐、便秘、头痛)发生情况及临床效果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 在用药治疗期间口干、 恶心呕吐、便秘、头痛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5.26%)同参照组(20.51%)相比显著更低,组间差异较大(P<0.05)。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97.37%)同参照组(74.36%)相比显著更高,组间差异较大(P<0.05)。结论 复方铝颗粒治疗消化性溃疡效果显著,可提升该疾病患者疾病疗效的同时,降低其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建议推广。

  • 标签: 消化性溃疡 复方铝酸铋颗粒 硫糖铝片
  • 简介:【摘要】:目的: 复方铝颗粒治疗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从本院2020年8月-2021年9月收入的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患者中随机抽取72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了对照组(硫糖铝片)和研究组(复方铝颗粒)两组,分析患者的预后效果。结果:对比综合治疗有效率:研究组综合有效35例(97.22%),对照组综合有效30例(83.33%),(p<0.05);对比预后不良反应:研究组预后不良反应2例(5.56%),对照组预后不良反应8例(22.22%),(p<0.05)。结论:复方铝颗粒可有效治疗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病症,患者预后有效率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建议推广。

  • 标签:   复方铝酸铋颗粒 治疗 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 效果
  • 简介:1、该系统评价的目的是什么?一篇好的系统评价应提出明确的要回答的问题,该文针对雷尼替丁枸橼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效果进行评价,目的明确。2、检索策略完善吗?检索范围较广。系统评价者检索了常见的重要的的数据库,对有关中文文献进行了手检,没有语言限制。3、纳入/排除标准是什么?该文有明确阐明文献纳入/排除的标准,记录了文献的评价过程。4、如何评价原始研究的真实性?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由2位评价者采用Jadad质量记分法评价,在敏感分析时也应用了种类评价结果。5、如何从原始研究中提取数据?由两位评价者独立应用事先设计的表格从原始研究中提取数据,通过讨论解决可能出现的分歧

  • 标签: 雷尼替丁枸橼酸铋 系统评价 HP 幽门螺杆菌 中文文献 Jadad质量记分法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岁,于2010年3月21日因误服用德诺胶囊(枸橼)20余粒后出现恶心、呕吐,尿少6d,在外院诊断为"急性肾衰竭、药物性肾损害"。给予限制水钠、利尿等治疗,无明显改变,查血肌酐500umol/L。给予腹膜透析治疗700ml/次,每日7~8次,但血肌酐仍持续升高,最高达970umol/L,每日尿量500ml以下,病情继续加重,患儿出现下肢浮肿等症状。

  • 标签: 腹膜透析治疗 急性肾衰竭 枸橼酸铋 患儿 误服 药物性肾损害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冸托拉唑结合枸橼钾对于胃溃疡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经胃镜确认后的胃溃疡患者10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消炎和奥美拉唑治疗,实验组患者则给予冸托拉唑联合枸橼钾进行治疗。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8.00%),实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使用合理的治疗药物可以提高胃溃疡患者的治疗效率,实验组采用泮托拉唑联合枸橼钾治疗胃溃疡效果显著,是比较理想的组合,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泮托拉唑 枸橼酸铋钾 胃溃疡 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应用复方铝胶囊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笔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对我院纳入的自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82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进行平均分组,即为参照组(n=41例)以及实验组(n=41例),将予以雷尼替丁治疗患者作为参照组,将予以复方铝胶囊治疗患者作为实验组,观察两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组间数据差异。结果实验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症状评与参照组数据进行对比呈现P<0.05的差异,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将复方铝胶囊应用在慢性浅表性胃炎治疗中效果较为突出,值得借鉴。

  • 标签: 复方铝酸铋胶囊 慢性浅表性胃炎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泮托拉唑联合枸橼钾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研究。方法抽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126例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硬币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泮托拉唑联合枸橼钾予以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74.6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泮托拉唑联合枸橼钾治疗胃溃疡的疗效显著,可以进一步促进患者肠胃功能的恢复,加速炎症消退的速度,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泮托拉唑 枸橼酸铋钾 胃溃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泮托拉唑及枸橼钾治疗胃溃疡临床疗效分析胃溃疡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胃溃疡患者92例(2018年8月至2019年11月),随机分为泮托拉唑治疗的对照组(46例)与联合枸橼钾治疗的观察组(46例),观察患者治疗效果、临床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溃疡愈合时间及用药时间短,血清胃分泌水平低,胃液PH值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P>0.05。结论:在胃溃疡治疗中应用泮托拉唑联合枸橼钾治疗,能提高治疗效果,促进疾病恢复,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借鉴。

  • 标签: 泮托拉唑 枸橼酸铋钾 胃溃疡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分析了阿莫西林和枸橼钾颗粒治疗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时间定为2020年1月-2021年4月,研究对象定为该时间段内在本院接受药物治疗的胃炎患者,从中抽取120例,利用盲选法将其分成试验组和参照组,每组各60例。其中参照组中的患者接受阿莫西林治疗,试验组中的患者采取阿莫西林和枸橼钾颗粒联合治疗,对所有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调查评估。 结果:炎性因子包含了PCT、IL-6以及CBP,而出现炎性因子指标更高的是参照组,相较之下,试验组的炎性因子指标比较低;同时,两组的临床效果也存在差异,试验组比参照组要高,两组之间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胃炎患者应用阿莫西林和枸橼钾颗粒联合治疗,可以充分改善患者体内炎性因子水平,提高患者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阿莫西林 枸橼酸铋钾 胃炎 炎性因子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泮托拉唑联合枸橼钾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8月-2021年7月诊治的胃溃疡患者88例作为本次研究样本,采用随机数字表方式对患者进行分组,即对照组(n=44例,单纯采用枸橼钾治疗)和观察组(n=44例,采用泮托拉唑联合枸橼钾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对两组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95.45%VS79.55%),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胃溃疡 泮托拉唑 枸橼酸铋钾 临床效果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泮托拉唑联合枸橼钾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 2015 年 2 月 -2016 年 2 月来我院就诊的 206 例胃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阿莫西林 + 泮托拉唑治疗。以此为基础,观察组加用枸橼钾治疗,结束治疗后,对患者的治疗结果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加以观察 。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 77.67% ,观察组为 93.20% 。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 P < 0.05. 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内有 16 例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观察组患者 4 例出现胃肠道反应,经调整剂量后,恢复正常,未对治疗造成显著影响。从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来看,对照组为 15.53% ,观察组为 3.88% 。组价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 P < 0.05. 结论: 对于胃溃疡者,以常规治疗为基础,对患者使用泮托拉唑联合枸橼钾进行治疗,可以取得满意效果。可快速缩小溃疡面积,不良反应少,疗效好,价格经济,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 标签: 泮托拉唑 枸橼酸铋钾 胃溃疡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胃溃疡患者实施泮托拉唑联合枸橼钾治疗,分析预后效果。方法研究选择录入患者共计86例,均因胃溃疡就诊于我院,依据计算机表法在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期间实施分组处理后开展对比研究,平均分配出两组(43例/组),纳入对照组患者实施单一枸橼钾治疗,纳入分析组患者实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选择治疗有效情况、时间指标(如症状好转)、复发情况作为评价指标。结果分析组治疗有效率更高,P<0.05;时间指标更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更低,P<0.05。结论在应用枸橼钾治疗胃溃疡的基础上,联合泮托拉唑,可提升治疗效果,促进临床症状改善,降低复发率。

  • 标签: 泮托拉唑 枸橼酸铋钾 胃溃疡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胃溃疡治疗中采用泮托拉唑联合枸橼钾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在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胃溃疡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30例为1组,对照组的治疗方法为泮托拉唑治疗,而联合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枸橼钾治疗,将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治疗,与对照组相比,联合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对比均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胃溃疡治疗中采用泮托拉唑联合枸橼钾效果较为显著,在临床上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泮托拉唑 枸橼酸铋钾 胃溃疡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泮托拉唑、枸橼钾联合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份至2016年3月份我院收治经检查诊断为胃溃疡的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65例。实验组采用泮托拉唑联合枸橼钾治疗泮托拉唑40mg,2次/日,枸橼钾0.3g,4次/日,前3次餐前半小时服用,第四次睡前服用。对照组采用单纯性泮托拉唑治疗,泮托拉唑40mg,2次/日。根据患者的溃疡严重程度,治疗时间为4周,严重者延长为6周,并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追踪随访一年,记录两组患者的复发情况。结果实验组的65例患者经胃镜检查,96.92%的患者治疗有效,对照组的65例患者经胃镜检查,83.07%的患者治疗无效。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追踪随访一年,实验组首次治愈的63例胃溃疡患者中有2例复发,对照组首次治愈的54例胃溃疡患者中有9例复发,另11例患者无一例复发。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泮托拉唑、枸橼钾联合治疗胃溃疡效果更明显,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泮托拉唑 枸橼酸铋钾 联合治疗 胃溃疡
  • 简介:摘要胃溃疡是一种发病率极高、复发率极高的疾病并且多发于中年人群。能引发胃溃疡的因素较多,例如吸烟、病菌感染、分泌增高等。为了探讨泮托拉唑联合枸橼钾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基于对多名胃溃疡患者进行分组治疗以观察疗效之上,本文阐述了对此治疗的个人观点。

  • 标签: 泮托拉唑 枸橼酸铋钾 胃溃疡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幽门螺杆菌阴性(Helicobacter pylori,Hp)的活动期消化性溃疡,在雷贝拉唑联合康复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铝的临床疗效。方法 样本选自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攀钢集团总医院就诊的Hp阴性活动期消化性溃疡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和康复新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铝,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结果 观察组腹痛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溃疡修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治疗Hp阴性的活动期消化性溃疡在雷贝拉唑联合康复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铝,可更快改善患者腹痛症状,加速溃疡的愈合。

  • 标签: 复方铝酸铋,幽门螺杆菌,消化性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