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糖仪即时检测(pointofcaretesting,POCT)与葡萄糖氧化酶检测血糖的差异,为证实血糖即时检测仪在床边测定血糖的可信性和与实验室所测结果的相关性,探讨对床边测定结果的质量保证方法。方法选取67例患者,采用利德曼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静脉血清血糖,并采同一病例手指末梢血行美国强生血糖仪测量末梢血血糖。结果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静脉血清得到的血糖,与POCT测得末梢血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糖仪即时检测末梢血血糖与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得的血清血糖相接近,其结果可以互认,能为临床接受。

  • 标签: 血糖仪即时检测 血糖 葡萄糖氧化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了肺癌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血清SOD、FA和CEA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化学发光法对32例肺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前后血清SOD、FA和CEA水平的检测并于35名正常健康人做比较。结果肺癌患者在手术治疗前血清SOD、FA和CEA水平非常显著地低于正常人组(p<0.01)而CEA又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与正常人组不比较(p<0.01)手术治疗六个月后则与正常人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检测肺癌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血清SOD、FA和CEA水平的变化对于了解病情观察疗效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肺癌 超氧化物歧化酶 叶酸 癌胚抗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了胃癌患者血清HCy水平与FA.Vitb12的相关性。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免疫化学法对32例胃癌患者进行了血清HCy,FA和Vitb12水平测速,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后结果胃癌患者血清HCy水平非常显著地高於正常人组(P<0.01),而血清FA.Vitb12水平又非常显著地低于正常人组(P<0.01),血清HCY水平与FA.Vitb12水平呈显著的负相关(r=-0.4189.-0.5014.P<0.01)。结论检测胃癌患者血清HCy水平与FA.Vitb12的相关性对探讨其发展机理和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胃癌 同型半胱氨酸 叶酶 维生素B12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患者血清电解质检验危急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门诊急诊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300例危急重症患者,其中150例检测血清电解质危急患者为研究组,另150例未检测血清电解质危急患者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同时分析不同年龄段患者死亡率。结果研究组死亡率18.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00%(χ2=17.6299,P=0.0000)。结论危急重症患者检测血清电解质危急能提升检验科医师和临床医师的配合度,有助于及时有效抢救患者,对挽救危急重症患者的生命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危急重症 血清电解质 危急值 临床价值
  • 简介:目的利用“戴明环”(PDCA)实现危急管理持续改进。方法结合PDCA循环理论,利用信息化平台,对现有危急管理模式、流程、考核等进行科学规范化的持续改进。结果建成统一危急信息管理平台,为职能部门考核提供依据,使患者得到及时正确的处理,保障患者安全。

  • 标签: PDCA循环 危急值管理 信息平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士在危急报告制度落实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层层培训,使护士掌握危急报告制度、流程及危急内容,强化危急意识,主动关注危急。结果危急报告制度得到有效落实,获得危急报告到治疗时间由20min~6h缩短为3~10min。结论护士掌握危急报告制度,牢固树立危急意识,对危急报告的主动关注,能促进危急报告制度的有效落实。

  • 标签: 护士 检验危急值 制度
  • 简介:本文介绍了某医院自行研发临床检验危机自动报警系统,包括系统模块组成、功能、工作原理,以及智能报警系统的优势和应用效果.应用危机智能报警系统,有效减少医务人员在危机报告过程中人为差错和工作量,提高了报警速度和准确率.

  • 标签: 临床检验 危机值 LIS系统 智能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方便面中过氧化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GB/T5009.56-2003《糕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中4.2条规定的方法提取脂肪和用氯仿一冰乙酸混合液直接提取两种方法从油炸方便面中提取油脂,用碘量滴定法测定过氧化,并对测定进行了比较。结果我国标准法制备的试样测定低于直接提取法。结论用氯仿一冰乙酸混合液直接提取法测定过氧化是建立在原标准试验方法原理上的,该法操作步骤简单,有效避免了操作不当带来的系统误差,从而使测定结果更加准确可靠,值得推广。

  • 标签: 过氧化值 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24h食管pH及测定胃pH在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入住我院新生儿科的50例发生胃肠功能障碍的新生儿和50例未发生胃肠功能障碍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比较2组新生儿胃pH、连续24h内的食管总pH<4的时间占总检测时间的百分比、食管pH<4的次数和最长反流持续时间。结果对照组新生儿24h食管总pH<4的时间占总检测时间的百分比、pH<4的次数以及最长反流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新生儿胃pH则显著低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监测新生儿进行24h食管pH及胃pH测定能够及时观察新生儿的胃肠功能状态,判断新生儿患胃肠功能障碍的可能性大小,在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早期诊断中具有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24h食管pH值 胃pH值 新生儿 胃肠功能障碍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两种方法测量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实际K与理论K是否有差别,及两种方法所得CK-MB实际K测量结果的可比性。方法利用葡萄糖标准溶液以及CK(肌酸激酶)反应体系计算并校准CK-MB的实际K。随机抽取50份患者标本,分别在两种实际K下,测量结果,用统计学方法计算相关性。结果经过计算,方法一所得CK-MB实际K为6387;方法二所得CK-MB实际K为6363,与理论K有差异,测量质控品结果优于理论K。输入方法一及方法二测量的实际K测量结果,统计学计算,相关线性公式为y=0.9635x-0.0867,相关系数r=0.9994。结论仪器使用的理论K与实测K有差别,建议校正后使用,提高检验的准确性,而两种校正后测量结果具有可比性,可以利用其中任一方法校正,为临床提供结果。

  • 标签: CK CK-MB 实际K值 理论K值 可比性
  • 简介:摘要实验室分析前因素由于其操作过程完全不在实验室内完成,因此具有更多的未知的不可控因素,是造成危急结果出现误差的重要原因,应该从源头上解决该问题。

  • 标签: 分析前质量因素 危急值结果
  • 简介:目的:筛选卵巢癌实验诊断比较适合的肿瘤标志,进一步探究其临界。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卵巢癌组、卵巢良性肿瘤组和健康体检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CA153、CA724、CA125、人附睾蛋白4(humanepididymisprotein4,HE4)等项目的浓度,并以文献报道的方法计算卵巢恶性肿瘤风险模型(riskofovarianmalignancyalgorithm,ROMA);以SPSS软件分析研究对象肿瘤标志的表达差异,并分析它们的诊断指数(灵敏度+特异性);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s,ROC),试确定各肿瘤标志的最佳临界。结果三组的肿瘤标志表达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ROMA的诊断能力最佳(诊断指数1.94,灵敏度0.94、特异性1.00),其它依次是HE4(诊断指数1.86,灵敏度0.89、特异性0.97)、CA125(诊断指数1.75,灵敏度0.83、特异性0.91);依据曲线下面积(areaunderthecurve,AUC),诊断卵巢癌能力大小的肿瘤标志(或项目)分别是:ROMA、HE4、CA125、CA153、CA724。结论诊断卵巢癌应优先考虑CA125、HE4和ROMA等项目,相应临界可拟定为90.96U/ml、81.38pmol/l和37.22%。

  • 标签: 肿瘤标志 HE4 CA125 ROMA ROC
  • 简介:目的利用无创方法探讨血压正常高人群动脉血管功能和结构的变化。方法:应用博时全自动动脉硬化检测系统及超声诊断仪对349例血压正常高人群进行踝臂指数(ABI)、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检测,并与同期受检的201,例血压正常人群、303例原发性高血压1级患者及77例原发性高血压2级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正常高血压组受检人群脉搏波传导速度、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异常检出率较正常血压组明显增高,而低于原发性高血压1、2级组,且正常高血压组、原发性高血压1、2级组分别与正常血压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83);而踝臂指数异常的检出率均较低,正常血压组、正常高血压组、原发性高血压1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083),但以上三组分别与原发性高血压2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83)。结论血压正常高人群尚未发展至高血压阶段时已经开始出现动脉血管功能和结构的损害,表现为血管顺应性下降,僵硬度增加,动脉内膜增厚,斑块形成,甚至出现管腔狭窄及堵塞等一系列病理改变。

  • 标签: 高血压 动脉硬化 血压正常高值 脉搏波传导速度 踝臂指数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求心脏性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对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价值以及效果比较。方法各收集258名正常人群和AMI患者测定血液中H-FABP、MYO、cTnI和CK-MB的浓度。结果在0-2、2-4、4-6h,AMI患者的FABP、MYO、cTnI平均值的特异性和灵敏性较其他三个指标,综合诊断效果均好于其他三个。结论H-FABP对诊断AMI显示出了极大的优越性,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心脏性脂肪酸结合蛋白 肌红蛋白 心脏肌钙蛋白 心肌性肌酸激酶同工酶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对增强扫描CT在骨巨细胞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对我院收治的骨巨细胞瘤患者临床接受增强CT扫描,对患者的CT在骨巨细胞瘤临床诊断中的价值进行回顾分析,并与非骨巨细胞瘤患者的增强扫描CT进行比较。结果骨巨细胞瘤患者组的CT与非骨巨细胞瘤患者组之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增强CT扫描能够清晰显示骨巨细胞瘤患者的病变部位,提高骨巨细胞瘤的临床诊断准确性。

  • 标签: 增强扫描 CT 骨巨细胞瘤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统计调查巴里坤县常住人口中健康体检者的全血粘度主要参数指标,初步建立适用于地处平均海拔2000米高原地区健康人群全血粘度的正常参考范围。方法依据巴里坤县所处的平均海拔高度,选取男性红细胞压积范围0.43-0.53L/L367例,女性红细胞压积范围0.37-0.47L/L225例,并根据年龄分组,对其全血粘度主要参数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其均数及标准差结果根据统计检测得到的高原地区不同年龄、性别全血粘度主要参数值推算出巴里坤县健康人群全血粘度主要参数值均较当前沿用的的正常参考高结论制定了本地区全血粘度主要参数的正常参考范围,为本地区临床血液流变学提供可靠的实验室数据

  • 标签: 海拔高度 全血粘度主要参数 正常参考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HIV-1患者金标法检测的S/CO的大小以及WB条带是否与HIV-1患者病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根据CD4细胞数目对HIV-1患者病程进行分组,按照《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版)的检测方法和要求,对云南地区514例HIV抗体ELISA标本采用WB进行确认。结果514例HIV患者根据CD4细胞数分为三组,CD4≤200组238例;200<CD4≤350组129例;CD4>350组147例,S/CO在1-6和>10的出现率随着CD4细胞数目的增加呈递减趋势,S/CO在1-6的出现率随着CD4细胞数目的增加呈递增趋势。WB检测结果显示,evn带型中gp160、gp120、gp41和pol带型中p66、p51和p31出现率约大于90%,提示evn带型和pol带型的出现率不受HIV-1病程的影响。然而,HIV不同病程的gag中p55、p39和p17带型的出现率随着CD4数目的增加呈递增趋势。结论S/CO越高,HIV的阳性确诊的准确率越高。WB带型中gag中p55、p39和p17带型的出现率受到机体免疫力的影响,且两者呈正相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定简化OGTT试验(两点)与传统OGTT试验(五点)结果对血糖异常的诊断意义。方法选择我院141例疑有血糖异常而无明显糖尿病症状的患者,均进行OGTT试验五点血糖检测,均用西门子生化仪检测血糖。将结果汇总进行两点与五点数据的比较。结果对本次141例患者的OGTT试验血糖水平进行综合分析,根据传统五点血糖的诊断标准,正常者6例,占4.26%,异常者135例,占95.74%,其中糖耐量异常者75例,占53.19%,糖尿病者60例,占42.55%。结论对于疑有血糖异常而无明显糖尿病症状的患者,建议行传统OGTT五次血糖检测,尽量避免漏诊,以便及早预防、治疗、控制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

  • 标签: OGTT试验 血糖值 糖耐量异常